热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4556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线路或电气设备长时间过载的低压保护电器,特 别是一种热继电器。
背景技术
热继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原理来工作的保护器,广泛用于线路或电气 设备(如电动机)的过载保护,有的还可作为电动机的断相及电流不平衡运行 的保护。热继电器的产生热效应的发热元件串接于电器设备的电路中,以直接 感应电器设备的过载电流,而感应过载电流的热感应元件一般采用双金属片。 双金属片由主动层金属片和被动层金属片以机械碾压方式形成,在加热之前主 动层与被动层两层金属片的长度基本一致,由于主动层金属片的热线胀系数大 于被动层金属片,所以当双金属片受热后它会向被动层弯曲,而该弯曲位移(也 称发热位移)用于控制电气设备的电路的通/断。双金属片的加热可采用直接 加热、间接加热和复合加热等方式,而间接或复合加热方式的双金属片热感应 元件的典型结构是将发热电阻丝缠绕在双金属片的外围,而发热电阻丝的一端 或/和双层金属片的一端与输入电流端子连接,发热电阻丝的另一端或/和双金 属片的另 一端与电流输出引线连接,为了减少环境温度对双金属片感应电流热 效应的精度影响, 一般需将双金属片热感应元件设在独立的发热机构室内。所 述的控制电气设备的电路的通/断是由触头分合机构实现的,触头分合机构安 装在触头分合机构室内,它由动合静触头、动分静触头、具有弹性的动合触头 支持件及可转动肘杆等零部件组成。在双金属片与触头分合机构之间设有发热 位移传递装置,通过该装置将双金属片的发热位移传递给触头分合机构,再通 过触头分合机构控制电气设备的电流的通/断。
热继电器的基本使用要求是能保证电气设备不.因超过极限容许过载能力 而被烧毁;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电气设备的过载能力;能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启
4动。为了满足基本使用要求,对热继电器的设计制造提出了以下主要技术要求 应具有既可靠又合理的保护特性;应具有自动复位和手动复位功能;动作电流 应当可调节;具有一定的温度补偿特性。为了满足上述技术要求,需要在触头 分合机构中设置手动复位钮、复位功能转换钮和电流调节钮。手动复位钮用于 手动搡作热继电器恢复接通的操作;复位功能转换钮用于手动复位功能与自动 复位功能之间的转换操作;电流调节钮用于热继电器的动作电流的调节操作。 为了便于操作,要求手动复位钮、复位功能转换钮和电流调节钮都设置在热继 电器的操作面板上。
如EP0371416和DE3840064专利所公开的热继电器,包括发热机构室、触 点分合机构室、发热位移传递装置、盖,现有技术的热继电器采用了 "双层式" 布置结构,所述的触点分合机构室与发热机构室按上下两层布置,且触点分合 机构室布置在双金属片的纵向延长线上,作为面板的盖和动触头支持件垂直于 双金属片的纵向延长线。这种布置结构的热继电器存在以下两个主要技术缺 陷首先是设置在作为面板的盖上的手动复位按钮、复位功能转换拾組、电流 调节钮及其附带在这些钮上的零部件,不能与设置在触点分合机构室内的动合 静触头、动分静触头、具有弹性的动合触头支持件、可转动肘杆等零部件实现 一次组装和一次调试,即设置在面板盖上的零件与设置在触点分合机构室内的 零部件需先分别组装调试,然后在盖上盖后再确认是否调试合格,很显然,在 调试触头分合机构时,不能一次调整完毕,需反复进行多次揭盖合盖操作才能 确认调试是否合格;第二,现有热继电器产品整体外型尺寸偏大,特别是产品 的沿双金属片纵向延长线上的尺寸过大,使得产品的长宽高比例失调,从而提 高了产品的安装空间要求,影响了产品的用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 合理、安装调试方〗更快捷,长宽高比例协调、体积小、用途广的热继电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热继电器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热继电器包括电流调节钮、复位钮、分离安装在机壳内的由至少一个双金属片组成的发热机构和触点分合机构、在发热机构和触点分合机构中间进行连
接转换的发热位移传递装置,还包括 一个带有测试钮的分断动合静触头的测 试装置61; —个使动分静触头与动合静触头转换后回复原状态的复位转换装置 62; —个用于安装所述发热机构的发热机构室30和一个用于安装所述触点分 合机构的触点分合机构室50,所述发热机构室30和触点分合机构室50以并排 结构形式形成在所述机壳20内; 一个机壳正面11以与所述的双金属片(31a、 31b、 31c)的纵向平行的结构形式,形成在所述机壳20上,并允许复位钮620、 测试钮610和电流调节钮700从所述机壳正面11上形成的对应孔中伸出。
所述测试装置61、复位转换装置62、电流调节钮700和触点分合机构均 安装在所述的触点分合机构室50内,以使各零部件的组装调试结果不受安装 盖10的影响。
所述触点分合机构由动合静触头、动分静触头、具有弹性的可翻转的动合 触头支持件53、可转动的第一肘杆51和第二肘杆52构成。
所述双金属片(31a、 31b、 31c)的纵向与动合触头支持件53的翻转运动 面垂直,该翻转运动面与动合触头支持件53的翻转运动方向平行。
所述的复位转换装置62由复位钮620、自动复位状态时的限位凸起62a、 手动复位状态时的限位凸起62d、凸起62b、凸出筋62c和弹簧丝63构成,具
有自动复位与手动复位的复位转换功能和手动复位的操作功能。所述的复位转 换装置62通过所述弹簧丝63被安装约束在机壳20的半圓槽(21a、 21b)中。 所述的弹簧丝63的头部63b插入机壳20的孔23中,其中间部位卡入机壳20 的安装槽24中,其尾部63a卡在所述复位转换装置62的凸起62b上。
所述的具有弹性的可翻转的动合触头支持件53上设置有一个支持件55, 通过其上形成的一个台面55b与复位转换装置62尾部的凸出筋62c之间的相 互作用,所述支持件55可带动动合触头支持件53回复复位;所述支持件55 的端部55a可被机壳20的筋20a限位,从而断开闭合触点,以实现对正在运 行的本继电器进行急停操作。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热继电器实施例的侧视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热继电器实施例的分断动合静触头的测试装置和动分 静触头与动合静触头的复位转换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热继电器实施例的动分静触头与动合静触头的复位转换 装置和支持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热继电器实施例的动分静触头与动合静触头的复位转 换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热继电器实施例的动分静触头与动合静触头的复位转 换装置的另一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热继电器的具体实施方 式。本实用新型的热继电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具体描述。
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热继电器包括机壳20和盖10。所述的机壳 20由分离壁21分隔成发热机构室30和触点分合机构室50。在所述的发热机 构室30与触点分合机构室50中间,由发热位移传递装置进行连接转换。所述 的发热位移传递装置设有一组导向板41a、 41b和杠杆42。所述的发热机构室 30内安装有发热机构,所述的发热机构包括一组双金属片31a、 31b、 31c,在 双金属片31a、 31b、 31c的外围分别缠绕电阻丝32。
如图2、 3所示,所述触点分合机构室内设有触点分合机构,所述触点分 合机构包括可转动的第一肘杆51、第二肘杆52和具有弹性的可翻转的动合触 头支持件53,在动合触头支持件53上设有动合动触头(图中未示出)和动分 动触头(图中未示出)。当发热机构的通电电流达到一定值时,所述的双金属

片31a、 31b、 31c弯曲并带动导向板41a、 41b横向移动,导向板的横向移动 带动杠杆42横向移动,从而推动可转动的第一肘杆51、第二肘杆52和具有弹性的可翻转的动合触头支持件53。当发热装置的通电电流达到预定的门限值 时,也即双金属片31a、 31b、 31c的横向位移达到预定的门限值时,具有弹性 的可翻转的动合触头支持件53会翻转,从而带动动合动触头分断或闭合。
如图1、 2或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热继电器的分断动合静触头的测试装 置和动分静触头与动合静触头的复位转换装置, 一个机壳正面11形成在机壳 20上的一个侧壁上,其上带有用于允许测试钮610、复位钮620和电流调节钮 从中伸出机壳表面的孔,该机壳正面11与双金属片31a、 31b、 31c的纵向平 行,这里所述的纵向是指双金属片31a、 31b、 31c的条长方向,该方向与双金 属片31a、 31b、 31c的弯曲摆动的切线方向垂直。此外、双金属片31a、 31b、 31c的纵向与具有弹性的可翻转的动合触头支持件53的翻转运动面垂直,该翻 转运动面与动合触头支持件53的翻转运动方向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形式与现有技术的面板形成在盖上、面板与双金属 片的纵向垂直的结构形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是从机壳正面11上伸出机 壳表面的复位转换钮620、测试钮610和电流调节钮在安装上盖IO之前,可一 次安装调试完成,触点分合机构的所有零部件均安装在机壳20内,这些零部 件的组装调试结果不受安装盖10的影响,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反复调试的 缺陷。第二是结构紧凑,缩小了热继电器的体积,使产品的长、宽、高比例协 调,外型十分美观,而且以小的体积实现了以前产品的全部功能。
如图2、 3所示,露在机壳正面11外面的以供操作者使用的测试钮610, 形成在分断动合静触头的测试装置61的一端。当按下测试钮610时,动合静 触头的常闭触点打开,此时常开触点不转换,报警部件不通电;当上拉测试钮 610时,动合静触头的常闭触点分断,同时使常开触点转换,报警部件通电。 通过该操作,可以测试触点分合机构的动作灵敏性及触头通电状态。分断动合 静触头的测试装置61安装在机壳20的槽22中,可在槽22中上下滑动,并由 形成在测试装置61中的中间凸起61b进行限位。测试装置61的末端61a放置 在具有弹性的可翻转的动合触头支持件53与可转动的第一肘杆51的中间,所 述末端61a可带动第一肘杆51转动,第一肘杆51的转动带动动合触头支持件 53的反转,从而带动动触头的分断/闭合。第一肘杆51与弹性支持件54为闭合触点,当向下推动测试装置61时,末端61a可推动弹性支持件54向下移动, 而动合触头支持件53连同一个支持件55的端部55a (参见图4)因被机壳20 的筋20a限位,故不能随之向下移动,从而断开闭合触点,以实现对正在运行 的本继电器进行急停操作。
如图4、 5或6所示的复位转换装置62,本实用新型的使动分静触头与动 合静触头转换后回复原状态的复位转换装置62不仅具有自动复位与手动复位 的复位转换功能,而且还具有手动复位的操作功能。也就是说复位转换装置 62既是手动复位装置,也是复位转换装置,复位转换装置62包括复位钮620、 自动复位状态时的限位凸起62a、手动复位状态时的限位凸起62d、凸起62b、 凸出筋62c和弹簧丝63,形成其端部的露在机壳正面11外的复位钮620既是 手动复位钮,也是复位转换钮。复位转换装置62安装在机壳20的两个半圓槽 中,使用弹簧丝63将其安装约束。如图5所示,弹簧丝63的头部插入机壳20 上形成的孔中,弹簧丝63的中间部位卡入机壳20的安装槽24中,弹簧丝63 的尾部63a卡在复位转换装置62的凸起62b上,从而使复位转换装置62保持 在机壳20的所述两个半圆槽中不能脱出,同时还能给复位转换装置62向上位 移提供弹性力。当逆时针转动复位钮620使复位转换装置62处于手动复位位 置时,弹簧丝63的尾部63a对复位转换装置62的凸起62b施加向上的弹力, 使复位转换装置62向上位移,直至形成在复位转换装置62上的限位凸起62d 被机壳20的固定壁21c挡住。复位转换装置62具有自动复位和手动复位两种 功能。在动分静触头与动合静触头的分断/闭合转换过程中,具有弹性的可翻 转的动合触头支持件53发生翻转,带动支持件55向上移动。复位转换装置62 处于自动复位位置时,支持件55向上移动至复位转换装置62尾部的凸出筋62c 时,此时动分静触头与动合静触头已经发生转换,具有弹性的可翻转的动合触 头支持件53不能继续翻转,在凸出筋62c的作用下,支持件55带动动合触头 支持件53回复复位,动分静触头与动合静触头回复原始状态。复位转换装置 62处于手动复位位置时,支持件55向上移动至具有弹性的可翻转的动合触头 支持件53完全翻转,此时动分静触头与动合静触头已经发生转换,并且没有 力作用于支持件55上,此时需按下转换装置62使凸出筋62c推向支持件55 的台面55b,于是支持件55带动动合触头支持件53回复复位,动分静触头与
9动合静触头回复原始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推荐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做出的 技术等效变化与修改,皆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热继电器,它包括复位钮、电流调节钮、分离安装在机壳内的由至少一个双金属片组成的发热机构和触点分合机构、以及在发热机构和触点分合机构中间进行连接转换的发热位移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带有测试钮的分断动合静触头的测试装置(61);一个使动分静触头与动合静触头转换后回复原状态的复位转换装置(62);一个用于安装所述发热机构的发热机构室(30)和一个用于安装所述触点分合机构的触点分合机构室(50),所述发热机构室(30)和触点分合机构室(50)以并排结构形式形成在所述机壳(20)内;一个机壳正面(11)以与所述的双金属片(31a、31b、31c)的纵向平行的结构形式,形成在所述机壳(20)上,并允许复位钮(620)、测试钮(610)和电流调节钮(700)从所述机壳正面(11)上形成的对应孔中伸出机壳表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61)、 复位转换装置(62)、电流调节钮(700 )和触点分合机构均安装在所述的触 点分合机构室(50)内,以使各零部件的组装调试结果不受安装盖(10)的影 响。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分合机 构包括动合静触头、动分静触头、具有弹性的可翻转的动合触头支持件(53), 所述动合静触头、动分静触头设置在动合触头支持件(53)上。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热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片(31a、 31b、 31c)的纵向与动合触头支持件(53)的翻转运动面垂直,该翻转运动面 与动合触头支持件(53)的翻转运动方向平行。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转换 装置(62)由复位钮(620 )、自动复位状态时的限位凸起(62a)、手动复位 状态时的限位凸起(62d)、凸起(62b)、凸出筋(62c)和弹簧丝(63)构 成,具有自动复位与手动复位的复位转换功能和手动复位的操作功能。
6. 根据权利要求l、 2或5所述的任一热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 位转换装置(62 )通过所述弹簧丝(63 )被安装约束在机壳(20)的半圆槽(21a、 21b)中。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丝(63) 的头部(63b)插入机壳(20)的孔(23)中,其中间部位卡入机壳(20)的 安装槽(24)中,其尾部(63a)卡在所述复位转换装置(62)的凸起(6孔)上。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有弹性的可 翻转的动合触头支持件(53)上设置有一个支持件(55),通过其上形成的一 个台面(55b)与复位转换装置(62)尾部的凸出筋(62c)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述 支持件(55)可带动动合触头支持件(53)回复复位;所述支持件(55)的端 部(55a)可被机壳(20)的筋(20a)限位,从而断开闭合触点,以实现对正 在运行的本继电器进行急停操作。
专利摘要热继电器包括由一组双金属片组成的发热机构、触点分合机构、发热位移传递装置等,其复位转换装置、测试装置和触点分合机构等均安装在机壳内的触点分合机构室内,而且用于安装发热机构的发热机构室与触点分合机构室以并排结构形式形成在机壳内,允许手动复位钮、复位转换钮、电流调节钮由其孔中伸出机壳表面的机壳正面,以与所述双金属片的纵向平行的结构形式形成在机壳侧壁上,双金属片的纵向与动合触头支持件的翻转运动平面垂直。所述的复位转换装置具有自动复位与手动复位的复位转换功能和手动复位操作功能。本实用新型的热继电器不仅便于安装调试,而且产品结构紧凑、体积小、外观美、长宽高比例协调。
文档编号H01H71/00GK201302959SQ20082013447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1日
发明者张路明, 伟 李 申请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