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8354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池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池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钮扣型电池用连接器。背景技术
钮扣型电池通过电池连接器组接于电路板,该种电池连接器一般具有一可收容钮 扣型电池的本体,以及组装于本体上用于连接电池正、负极并与电路板相电性连接的 导电端子。参见中国台湾专利TW083210243的附图2、 3,该电池连接器包括一座体l以 及正负极端子2、 3,其中挡壁14与定位座15围成一容置空间以放置钮扣型电池4,并且 通过正极端子2上设有的扣片21和相对正极端子2的挡壁14顶部设有的钩状扣片141共 同作用来锁扣钮扣型电池4。
该种电池连接器的缺陷在于由于电池与端子之间未设置有挡止机构,仅在端子
上设有诸如扣片、卡扣或挡肋等弹性构件,使得端子的全部或大部暴露于容置空间内, 电池经常从容置空间内取放使得电池与端子的全部或大部频繁接触,对端子的损坏很 大,尤其是在取放电池用力不当时很容易导致端子变形严重,从而影响端子的使用寿 命。
为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电池连接器以解决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以防止端子变形严重,延长端子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本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连接器,用于收容
电池,其包括 一绝缘座体,其具有一底座以及由所述底座周缘向上延伸形成的至少 一侧壁; 一挡止壁,其设于所述绝缘座体上,并与所述底座及所述侧壁形成一容置空 间以收容所述电池;至少一第一端子,其定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外,所述端子设有一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贯穿所述挡止壁显露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以与所述电池电性导通; 以及至少一第二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座体上,并与置入所述容置空间的所述电池相 电性导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中的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接触部贯穿所 述挡止壁显露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以与所述电池电性导通,所以除了所述接触部显露于 所述容置空间内之外,所述第一端子完全被所述挡止壁所遮蔽,其大部均未与所述电 池发生接触。因此即使多次取放所述电池,对所述第一端子的损坏也不大,而且也不 会出现取放所述电池用力不当时导致所述第一端子严重变形的问题,从而延长了所述 第一端子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图2所示电池连接器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电池置入图3所示电池连接器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一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予以说明。 请结合图l,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l,其用于收容电池6(如图4),包括 一绝缘 座体2、 一挡止壁3、 一正极端子4以及一负极端子5。下面把所述正极端子4作为第一 端子、所述负极端子5作为第二端子为例子,来对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l予以说明。 凡熟悉此技术者可以轻易得知,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但不限于所述正极端子4。
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绝缘座体2具有一底座202以及由该底座202周缘向上延 伸形成的四侧壁203,该底座202与所述四侧壁203以及上述挡止壁3形成一容置空间201。该底座202底部设有一可容置所述负极端子5的一斜面槽205和一容置槽孔206, 所述底座202于所述斜面槽205两侧平行排布设有向所述容置空间201内突出延伸的两 弹性突起207,其在所述电池6置入后抵持于所述电池6的下表面,以达到防止所述负 极端子5疲劳,保持所述负极端子5弹性的效果;另外在所述斜面槽205与所述容置槽 孔206的中间设有一凸肋208。所述四侧壁203中与所述挡止壁3相对设置的其中两侧 壁203的顶部朝所述容置空间201内延伸形成两钩状挡片204,该两钩状挡片204大致 呈倒"L"形,用以固定置入所述容置空间201内的所述电池6。另外,该绝缘座体2 在所述容置空间201外对应所述挡止壁3的一侧设有一定位槽孔209,该定位槽孔209 中央设有一第一台阶部2091以定位所述正极端子4,该定位槽孔209两侧设有两凸柱 210。凡熟悉本技术者皆可轻易推想得知,所述侧壁203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弹性 突起207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且所述定位槽孔209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并不影响本实 用新型的目的。
请参阅图l,所述挡止壁3设于所述绝缘座体1上,其与所述底座202以及所述侧 壁203 —起形成所述容置空间201。该挡止壁3设有一收容空间301,其与所述容置空 间20]相连通,所述收容空间301大致呈"T"形,以收容所述正极端子4并方便所述 正极端子4贯穿其中。该挡止壁3顶部朝所述容置空间201内设有一钩状挡块302,所 述挡止壁3于所述钩状挡块30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连接壁3010,于每一所述连接壁3010 末端进一步延伸形成与所述钩状挡块302的相对设置的一抵持壁3011,所述钩状挡块 302和所述连接壁3010以及所述抵持壁3011围设成所述收容空间301。所述钩状挡块 302与上述钩状挡片204外形相同,均起到固定置入所述容置空间201的所述电池6的 作用。并且,所述钩状挡块302设于所述收容空间301与所述容置空间201之间,以遮 蔽所述正极端子4,防止所述正极端子4完全显露于所述容置空间201内。另外,该两 抵持壁3011大致于中间处分别向所述收容空间301内延伸设有一第二台阶部3012,且 该两抵持壁3011之间设有一缺口 303,以方便所述正极端子4伸出。请参阅图l、图3,所述正极端子4定位于所述容置空间201夕卜,且收容于所述收 容空间301内。该正极端子4设有一接触部401,其大致呈"V"形,所述接触部401 贯穿所述挡止壁3并显露于所述容置空间201内,以与所述电池6相电性导通。该正极 端子4还另设有一限位部402、 一固定部403以及一正极接脚404。该限位部402由所 述接触部401—端向上延伸形成,外形大致呈"T"形,其与所述第二台阶部3012相配 合。该固定部403由所述接触部401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形成,外形大致呈"T"形,其 固定于上述定位槽孔209内,以将所述正极端子4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2内;该固定部 403外侧设有至少一凸块4031,其卡持于上述定位槽孔209内与所述第一台阶部2091 相配合固定。该正极接脚404由所述固定部403向下延伸形成,用以焊接到所述电路板 (未图标)上与所述电路板(未图标)上的电路相电性连接。凡熟悉本技术者皆可轻易推想 得知,所述正极端子4可以不设置所述限位部402及所述固定部403,只需定位于所述 绝缘座体2且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2设有所述挡止壁3的一侧,或者所述限位部402及 所述固定部403可以设计成其它形状,亦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请参阅图l,所述负极端子5大致呈"L"形,其包括与所述底座202相垂直的负极 接脚501以及由所述负极接脚501倾斜向上延伸形成的一接触端502。所述负极接脚501 定位于所述容置槽孔206内,用于焊接到所述电路板(未图标)上与所述电路板(未图标) 上的电路相连通。所述接触端502置于所述斜面槽205上,用于与所述电池6相电性接 触。当然,凡熟悉本技术者皆可轻易推想得知,所述负极端子5可以设计为其它形状, 也可以定位于所述绝缘座体2上的其它位置,只要不影响与所述电池6的电性导通效果 即可。
请参阅图1和图4,组装时,首先,将所述正极端子4装设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2 设有所述挡止壁3的一端,此时所述限位部402收容于所述挡止壁3的收容空间301内, 并抵持于所述钩状挡块302表面,且与所述抵持壁3011向所述收容空间301内延伸设 置的所述第二台阶部3012相配合卡持;所述接触部401贯穿所述挡止壁3并通过所述收容空间301显露于所述容置空间201内,以与所述电池6电性导通;所述固定部403延伸出所述缺口 303并固定于所述定位槽孔209内与所述第一台阶部2091相配合固定,所述正极接脚404延伸出所述绝缘座体1底部,以焊接到所述电路板(未图标)上与所述电路板(未图标)上的电路相电性连接。
然后,将所述负极端子5装设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2上相对设有所述挡止壁3的另一端,此时所述负极接脚501插入固定于所述容置槽孔206内并延伸出所述底座202的底部,以焊接到所述电路板(未图标)上与所述电路板(未图标)上的电路相连通。如此即组装完成所述电池连接器l。
将所述电池6装设于上述组装完成之后的电池连接器1内,此时,向外扳动所述挡止壁3将所述电池6置入所述容置空间201内,在将所述电池6装入所述容置空间201的过程中,所述电池6接触并挤压所述正极端子4的所述接触部401,使所述限位部402逐渐远离所述钩状挡块302。当所述电池6完全装入所述容置空间201内之后,所述限位部402抵持于所述抵持壁3011上,在所述抵持壁3011的抵持作用下,增大了所述正极端子4的所述接触部401与所述电池6之间的接触正向力。且当所述电池6完全装入所述容置空间201内之后,所述两钩状挡片204以及所述挡止壁3的所述钩状挡块302位于所述电池6的上方并抵持于所述电池6的上表面,从而将所述电池6扣合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2的所述容置空间201内,所述电池6在所述两钩状挡片204的抵持作用下,对所述正极端子4的所述接触部401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得所述限位部402贴置于所述抵持壁3011上,导致整个所述正极端子4在所述收容空间301内发生适度的弹性形变,保证所述正极端子4的接触位移量。与此同时,所述底座202上设置的所述两弹性突起207抵顶于所述电池6的下表面,以达到防止所述负极端子5疲劳,保持所述负极端子5弹性的效果。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1中的所述正极端子4的所述接触部401贯穿所述挡止壁3并显露于所述容置空间201内,因此即使多次取放所述电池6,也不会
8出现取放所述电池6用力不当时导致所述正极端子4严重变形的问题,从而延长所述正极端子4的使用寿命。同时所述电池6在所述侧壁203两所述钩状挡片204的抵持作用下对所述正极端子4的所述接触部401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得所述限位部402贴置于所述抵持壁3011上,导致整个所述正极端子4在所述收容空间301内发生适度的弹性形变,保证所述正极端子4的接触位移量。并且,所述正极端子4的所述限位部402在所述抵持壁3011的抵持作用下,使得所述接触部401反过来施加一定压力于所述电池6,从而增强所述接触部401与所述电池6之间的接触正向力。
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连接器,用于收容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座体,其具有一底座以及由所述底座周缘向上延伸形成的至少一侧壁;一挡止壁,其设于所述绝缘座体上,并与所述底座及所述侧壁形成一容置空间以收容所述电池;至少一第一端子,其定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外,所述端子设有一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贯穿所述挡止壁显露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以与所述电池电性导通;以及至少一第二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座体上,并与置入所述容置空间的所述电池相电性导通。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侧壁朝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一钩状挡片,其位于置入所述容置空间的所述电池上方,并抵持于所述电池表面。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壁朝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一钩状挡块,其位于置入所述容置空间的所述电池上方,并抵持于所述电池表面。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壁设有一收容空间并与所述容置空间相连通,以收容所述第一端子并方便所述第一端子贯穿其中。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钩状挡块设于所述收容空间与所述容置空间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壁于所述钩状挡块的两端分别设有一连接壁,于每一所述连接壁末端进一步延伸形成与所述钩状挡块的相对设置的一抵持壁,所述钩状挡块和所述连接壁以及所述抵持壁围设成所述收容空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向上延伸形成一限位部,在所述电池未置入所述容置空间时,所述限位部抵持于所述钩状挡块表面;在所述电池置入所述容置空间时,所述限位部抵持于所述抵持壁。
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体在所述容置空间外对 应所述挡止壁的一侧设有至少一定位槽孔,以定位所述第一端子。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向下延伸形成一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定位于所述定位槽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座体,其具有一底座以及由所述底座周缘向上延伸形成的至少一侧壁;一挡止壁,设于所述绝缘座体上,并与所述底座及所述侧壁形成一容置空间以收容所述电池;至少一第一端子,定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外,所述端子设有一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贯穿所述挡止壁显露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以与所述电池电性导通;至少一第二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座体上,并与置入所述容置空间的所述电池相电性导通。与现有技术相比,除了显露于容置空间内的接触部外,第一端子完全被挡止壁所遮蔽。因此即使多次取放电池,对第一端子的损坏不大,不会出现取放电池用力不当时导致第一端子严重变形的问题,从而延长第一端子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1R33/74GK201278427SQ20082020060
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7日
发明者张玉生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