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线缆芯线识别的校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9450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气线缆芯线识别的校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线缆芯线识别的校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气施工过程中,电气线路连接前和调试过程中,电气线缆的芯线识别是必不 可少的工序,以便进行正确的线缆连接。电气线缆芯线识别的方法通常是两人分处线路两 头,一人在线路一头将需识别的芯线和基准线有效并接,另一人在另外一头用万用表或试 验灯搭接于芯线与基准线上,找到所需芯线后通过对讲机通知对方。该方法由于校线人在 校线时既要使用不易随身挂带的万用表或试验灯,还要使用对讲机进行联系,操作时容易 造成手忙脚乱,校线效率低,且在狭小空间或登高作业时更是影响了施工安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气线缆芯线识别的校线装置,本装 置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可方便进行电气线缆芯线的识别,提高了校线效率,避免了校线作 业的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电气线缆芯线识别的校线装置包括机壳、电源、 蜂鸣器、发光二极管、限流电阻、两个自动收线机构、两个鳄鱼夹、两根导线和两对滚轮,所 述限流电阻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蜂鸣器并联于所述限流电阻和发光二极管两 端,所述电源正端连接所述限流电阻与蜂鸣器的连接端,所述两根导线一端分别连接所述 电源的负端和所述发光二极管负极与蜂鸣器的连接端,所述两个鳄鱼夹连接所述两根导线 的另一端,所述电源、限流电阻和蜂鸣器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发光二极管设于所述机壳面 板上,所述机壳在两端部分别开有通孔,所述两对滚轮分别设于所述通孔内侧的机壳上,所 述自动收线机构包括固定柱、绕线轮和巻簧,所述固定柱分别间隔设于所述机壳上,所述绕 线轮和巻簧套于所述固定柱上,所述巻簧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柱上,所述巻簧另一端固定 于所述绕线轮上,所述两根导线分别缠绕于所述两个自动收线机构的绕线轮上并位于一对 滚轮之间后分别穿出所述机壳的两个通孔,所述连接两根导线另一端的两个鳄鱼夹位于所 述机壳外。 为防止两根导线互相缠绕,上述机壳包括两个独立空腔,所述两个自动收线机构 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独立空腔内。 由于本实用新型电气线缆芯线识别的校线装置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采用电 源、发光二极管、蜂鸣器和限流电阻构成一校线电路,电源、蜂鸣器和限流电阻设于机壳内, 发光二极管设于机壳面板,机壳两端分别开有通孔,通孔内侧的机壳上分别设有一对滚轮, 机壳内还设有两个自动收线机构,其由固定柱、巻簧和绕线轮构成,固定柱间隔设于机壳 上,巻簧和绕线轮套于固定柱上,巻簧一端固定于固定柱上,另一端固定于绕线轮上,用于 校线的两根导线分别缠绕于两个绕线轮上并位于一对滚轮之间后分别穿出机壳的两个通 孔,位于机壳外的两根导线自由端分别连接鳄鱼夹;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可方便进行电气线缆芯线的识别,提高了校线效率,避免了校线作业的安全隐患。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000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气线缆芯线识别的校线装置的电路连接示意图,[000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气线缆芯线识别的校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气线缆芯线识别的校线装置包括机壳1、电源E、蜂鸣器HA、发光二极管D、限流电阻R、两个自动收线机构、两个鳄鱼夹4、两根导线2和两对滚轮3,所述限流电阻R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的正极,所述蜂鸣器HA并联于所述限流电阻R和发光二极管D两端,所述电源E正端连接所述限流电阻R与蜂鸣器HA的连接端,所述两根导线2 —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源E的负端和所述发光二极管D负极与蜂鸣器HA的连接端,所述两个鳄鱼夹4连接所述两根导线2的另一端,所述电源E、限流电阻R和蜂鸣器HA设于所述机壳1内,所述发光二极管D设于所述机壳1面板上,所述机壳1在两端部分别开有通孔ll,所述两对滚轮3分别设于所述通孔11内侧的机壳1上,所述自动收线机构包括固定柱51、绕线轮53和巻簧52,所述固定柱51分别间隔设于所述机壳1上,所述绕线轮53和巻簧52套于所述固定柱51上,所述巻簧52 —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柱51上,所述巻簧52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绕线轮53上,所述两根导线2分别缠绕于所述两个自动收线机构的绕线轮53上并位于一对滚轮3之间后分别穿出所述机壳1的两个通孔ll,所述连接两根导线2另一端的两个鳄鱼夹4位于所述机壳1外。 为防止两根导线2互相缠绕,上述机壳1包括两个独立空腔12和13,所述两个自动收线机构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独立空腔12和13内。 本实用新型电气线缆芯线识别的校线装置采用电源、发光二极管、蜂鸣器和限流电阻构成一校线电路,电源、蜂鸣器和限流电阻设于机壳内,发光二极管设于机壳面板,机壳两端分别开有通孔,通孔内侧的机壳上分别设有一对滚轮,机壳内还设有两个自动收线机构,其由固定柱、巻簧和绕线轮构成,固定柱间隔设于机壳上,巻簧和绕线轮套于固定柱上,巻簧一端固定于固定柱上,另一端固定于绕线轮上,用于校线的两根导线分别缠绕于两个绕线轮上并位于一对滚轮之间后分别穿出机壳的两个通孔,位于机壳外的两根导线自由端分别连接鳄鱼夹; 本装置电源可采用两节1.5V电池,发光二极管电压等级为2V,工作电流不超过20mA,限流电阻阻值为50Q ,压电式有源蜂鸣器的工作电压为3V。用于校线的两根导线缠绕于自动收线机构的绕线轮上便于拉出测试和收回,绕线轮通过巻簧复位,两根导线位于一对滚轮之间后穿出机壳通孔,防止了导线磨损; 本装置在校线作业时,可将本装置装于口袋内或挂在皮带上,当另一人在线路一头将需校准的芯线和基准线有效并接后,本装置持有人将一根导线端的鳄鱼夹夹持在基准线上, 一手持对讲机, 一手持另一根导线端的鳄鱼夹接触线缆的各芯线,当某一芯线校通时,本装置的发光二极管蜂鸣器发出声光,校线人随即用对讲机通知配合人,更换被校芯线,如此重复,可快速完成电气线缆芯线的识别。
权利要求一种电气线缆芯线识别的校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机壳、电源、蜂鸣器、发光二极管、限流电阻、两个自动收线机构、两个鳄鱼夹、两根导线和两对滚轮,所述限流电阻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蜂鸣器并联于所述限流电阻和发光二极管两端,所述电源正端连接所述限流电阻与蜂鸣器的连接端,所述两根导线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源的负端和所述发光二极管负极与蜂鸣器的连接端,所述两个鳄鱼夹连接所述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所述电源、限流电阻和蜂鸣器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发光二极管设于所述机壳面板上,所述机壳在两端部分别开有通孔,所述两对滚轮分别设于所述通孔内侧的机壳上,所述自动收线机构包括固定柱、绕线轮和卷簧,所述固定柱分别间隔设于所述机壳上,所述绕线轮和卷簧套于所述固定柱上,所述卷簧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柱上,所述卷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绕线轮上,所述两根导线分别缠绕于所述两个自动收线机构的绕线轮上并位于一对滚轮之间后分别穿出所述机壳的两个通孔,所述连接两根导线另一端的两个鳄鱼夹位于所述机壳外。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线缆芯线识别的校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 两个独立空腔,所述两个自动收线机构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独立空腔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气线缆芯线识别的校线装置,采用电源、发光二极管、蜂鸣器和限流电阻构成一校线电路,电源、蜂鸣器和限流电阻设于机壳内,发光二极管设于机壳面板,机壳两端分别开有通孔,通孔内侧的机壳上分别设有一对滚轮,机壳内还设有两个自动收线机构,其由固定柱、卷簧和绕线轮构成,固定柱间隔设于机壳上,卷簧和绕线轮套于固定柱上,卷簧一端固定于固定柱上,另一端固定于绕线轮上,用于校线的两根导线分别缠绕于两个绕线轮上并位于一对滚轮之间后分别穿出机壳的两个通孔,位于机壳外的两根导线自由端分别连接鳄鱼夹;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可方便进行电气线缆芯线的识别,提高了校线效率,避免了校线作业的安全隐患。
文档编号H01R43/00GK201436741SQ20092007485
公开日2010年4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7日
发明者陆方 申请人:上海宝钢设备检修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