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卡插座、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工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1040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智能卡插座、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卡插座、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工 作方法。
背景技术
SIM(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SD(安全数码、Secure Digital)卡以及TF(闪存、Transflash)卡等智能卡在手机、数码相机、便携机、MP3、个人数 码助理、数据卡等移动终端上的应用较为普遍。使用时,智能卡通过移动终端上设置的智能 卡插座,连接到移动终端上。以SIM卡为例,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的一种SIM卡插座结构,如图1所示, 这种SIM卡插座采用简单的弹片式结构,SIM卡将通过所属的移动终端的结构件压在SIM卡 插座的六个镀金弹片1上,从而实现电气连接。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另一种SIM卡插座结构,如图2所示,这种SIM卡插 座在图1所示的SIM卡插座的基础上,设置有机械结构2和弹片式开关3。通过机械结构 2,这种SIM卡插座能够实现按一下SIM卡入,按一下SIM卡出的操作方式。且,通过弹片式 开关3,当SIM卡插入到位后弹片式开关3被顶开,即弹片式开关3断开,而,当SIM卡拔出 时,弹片式开关3在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原位,即弹片式开关3闭合,移动终端可以通过检测 弹片式开关的状态检测SIM卡的插入和拔出状态。SIM卡等智能卡本身不支持带电拔出(热拔出),如果热拔出SIM卡,将有可能烧 毁SIM卡,或丢失SIM卡中存储的用户数据。而上述两种插座结构均需要人工手动进行SIM 卡的拔出,无法实现SIM卡的热拔出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卡插座、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工作方法,能够实现 智能卡的热拔出保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卡插座,包括拔卡控制装置和卡固定装置;其中,所述拔卡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用户的拔卡指令,在对智能卡进行下电处理后, 控制所述卡固定装置释放所述智能卡。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上设置有智能卡插座,其 中所述智能卡插座包括拔卡控制装置和卡固定装置;其中,所述拔卡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用户的拔卡指令,在对智能卡进行下电处理后, 控制所述卡固定装置释放所述智能卡。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工作方法,包括接收用户的拔卡指令;对智能卡进行下电处理;
释放所述智能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卡插座、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 工作方法,能够实现智能卡的热拔出保护,在智能卡需要拔出时,能够对智能卡进行下电处 理后再释放智能卡,有效保护了智能卡及其内部数据的安全,避免智能卡损坏和数据丢失。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智能卡插座;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智能卡插座;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卡插座的结构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卡插座的另一种结构框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卡插座的另一种结构框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方法的流程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卡插座,如图3所示,包括拔卡控制装置4和卡固 定装置5 ;其中,拔卡控制装置4用于接收用户的拔卡指令,在对智能卡进行下电处理后,控 制卡固定装置5释放所述智能卡。具体的,如图4所示,拔卡控制装置4可以包括拔卡按钮401和拔卡控制模块402, 拔卡控制模块402分别与拔卡按钮401和卡固定装置5相连接;当用户需要进行拔卡操作时,将触碰或按下拔卡按钮401,拔卡控制模块402检测 到拔卡按钮401的状态发生改变,即拔卡控制模块402接收到用户下发的拔卡指令,拔卡控 制模块402将对智能卡进行下电处理后,控制卡固定装置5释放所述智能卡。这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卡插座、在智能卡需要拔出时,能够对智能卡进行 下电处理后再释放智能卡,有效保护了智能卡及其内部数据的安全,避免智能卡损坏和数 据丢失。进一步的,如图5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卡插座还包括插卡控制装置6, 用于检测智能卡是否插入到位,即智能卡是否已经插入到对应的工作位置,与移动终端完
5成电气连接,当检测到所述智能卡插入到位后,对所述智能卡进行上电处理。这样,当智能 卡插入到位后,才对智能卡进行上电处理,实现了智能卡的热插入保护,避免智能卡损坏和 数据丢失。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 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以下的具体实施例仅描述 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智能卡插座为一种SIM卡插座,包括卡固定装置和拔卡控制装置,如 图6所示,卡固定装置包括基座11、锁卡条12和13、活动连杆14、锁卡弹簧15、吸合线圈16 和铁芯17 ;其中,锁卡条12和锁卡条13设置于基座11的左右两侧,用于固定SIM卡,两个锁 卡条可为橡胶材质,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材质,这里不做限定;其中,一侧锁卡条与基座11固 定连接,另一侧锁卡条与基座11活动连接,本实施例中锁卡条12与基座11固定连接,锁卡 条13通过活动连杆14及锁卡弹簧15与基座11活动连接;吸合线圈16设置在基座11上, 铁芯17相对于吸合线圈16设置在锁卡条13上;在吸合线圈16和铁芯17未吸合时,锁卡 条13能够在锁卡弹簧15的弹力作用下,和锁卡条12—起,夹紧固定住SIM卡;而吸合线圈 16吸合铁芯17时,能够克服锁卡弹簧15的弹力,带动锁卡条13向左运动,进而放松释放 SIM 卡。其中,卡固定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基座11上的退出弹簧40,当锁卡条13释放 SIM卡后,SIM卡能够在退出弹簧40的作用下,自动弹出,不需要用户手动拔出,提升了用户 体验的满意度。而且,卡固定装置还进一步包括应急弹出孔18,用户在插卡的移动终端掉电以及 其他紧急情况下用别针或是笔尖等物体通过应急弹出孔18用力触碰或挤压该孔临近的活 动连杆14,克服锁卡弹簧15的弹力作用,带动锁卡条13向左运动,进而释放SIM卡,S卩用 户可以通过应急弹出孔18强行取出SIM卡。另外,基座11上对应于SIM卡的电连接触点,设置有测试孔19和镀金触点20,移 动终端通过镀金触点20与SIM卡完成电气连接。拔卡控制装置包括拔卡按钮21和与拔卡按钮21相连接的拔卡控制模块,拔卡控 制模块与吸合线圈16的正相输入端161和反相输入端162相连。本实施例中,拔卡控制模块可设置于本实施例的机械结构之外,拔卡控制模块在 用户触碰或按下拔卡按钮21下发拔卡指令时,对插座中的SIM卡进行数据保存等操作后对 SIM卡进行下电处理,然后在正相输入端161和反相输入端162两端施加电压,使吸合线圈 16产生磁力克服锁卡弹簧15的弹力将铁芯17吸合,带动锁卡条13向左移动,释放SIM卡, 之后,拔卡控制模块还可通过移动终端提示用户SIM卡拔出。本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插卡检测装置,插卡检测装置包括插卡检测开关31和与插 卡检测开关31相连接的插卡控制模块,插卡检测开关31能够检测SIM卡是否插入到位,插 卡控制模块可以设置于本实施例的机械结构之外,用于当检测到SIM卡插入到位后,对SIM 卡进行上电处理。这样,当SIM卡插入到位后,才对SIM卡进行上电处理,实现了智能卡的 热插入保护,避免智能卡损坏和数据丢失。另外,插卡控制模块也可与吸合线圈16的正相输入端161和反相输入端162相连,当SIM卡插反或损坏时,即插卡检测开关31检测到SIM 卡插入到位,插卡控制模块对SIM卡上电后无法检测到SIM卡时,在正相输入端161和反相 输入端162两端施加电压,使吸合线圈16产生磁力克服锁卡弹簧15的弹力将铁芯17吸合, 带动锁卡条13向左移动,释放SIM卡,之后,插卡控制模块还可通过移动终端提示用户SIM
卡错误。另外,本实施例的智能卡插座可为金属全封闭式结构,除SIM卡的插入拔出口外, 其他部分可以包裹于屏蔽壳中,能够有效对干扰信号进行电磁屏蔽,保证SIM卡通信的可 靠性。而且,由于使用时,SIM卡同样置于屏蔽壳之内,用户无法接触到SIM卡,即无法用手 将SIM拔出,这样,当用户需要拔卡时,必须按下拔卡按钮21才能实现,避免用户一时大意, 不通过拔卡按钮21,而直接带电手工插拔SIM卡而造成的SIM卡损坏或数据丢失等问题。 使用时,屏蔽壳通过引脚50接地。屏蔽壳上还设置有多个电气引脚51,分别与6个镀金触 点20等相对应,镀金触点20可通过相对应的电气引脚51与移动终端连接。另外,由于拔卡控制模块和插卡控制模块另行设置于本实施例SIM卡插座的机械 结构之外,因此,电气引脚51还可以包括对应于拔卡按钮21和插卡检测开关31的电气引 脚,用于分别和拔卡控制模块及插卡控制模块相连接。本实施例中,包括8个电气引脚51, 分别对应于6个镀金触点20,拔卡按钮21和插卡检测开关31。本实施例使用时,插卡时,SIM卡在外力的作用下推开活动的锁卡条13进入卡槽, 入位后压紧退出弹簧40,并触碰SIM卡插卡检测开关31,此时,SIM卡在锁卡弹簧15、锁卡 条12和13、退出弹簧40的共同作用下停留在工作位置并完成与镀金触点20的连接。当插 卡检测开关31检测到SIM卡插入到位后,插卡控制模块将对SIM进行上电处理,进而SIM 卡和对应的移动终端正常工作。当用户在准备退出SIM卡时,此时,按下弹出按钮21,通知拔卡控制模块用户的拔 卡请求,接到请求后,拔卡控制模块对SIM卡进行数据保存和下电等操作后,在正相输入端 161和反相输入端162两端施加电压,使吸合线圈16产生磁力克服锁卡弹簧15的弹力将铁 芯17吸合,带动锁卡条13向左移动,释放SIM卡,SIM卡在退出弹簧40弹力的作用下自动 弹出卡槽。本实施例的智能卡插座,能够完整地实现SIM卡的热拔插,有效保护SIM卡及其内 部数据的安全,避免智能卡损坏和数据丢失,而且能够实现SIM卡的自动弹出,SIM卡的使 用更加便利,提升了用户体验的满意度。实施例二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SIM卡插座,与实施例一类似,同样包括卡固定装置 和拔卡控制装置。其中,卡固定装置,包括基座60,滑槽61,锁卡挡块62、连接杆63和63'、锁卡弹 簧64,铁芯65和吸合线圈66 ;滑槽61设置于基座60的左右两侧,本实施例中,锁卡挡块62设置于左侧滑槽61 的顶端,即SIM卡的插入拔出口的左边,用于将所述智能卡锁于滑槽61内;锁卡挡块62可 以是一个带有斜面的三角形金属块,通过连接杆63和63'和锁卡弹簧64与铁芯65相连; 本实施例中,锁卡弹簧64为扭簧,扭簧臂612通过连接杆63与铁芯65相连,扭簧臂613通 过连接杆63'与锁卡挡块62相连;吸合线圈66设置在基座60上;在吸合线圈66和铁芯65未吸合时,锁卡挡块62能够在锁卡弹簧64的弹力作用下将SIM卡锁住,防止SIM卡滑 离滑槽,而在吸合线圈66吸合铁芯65时,带动锁卡弹簧64与连接杆63连接的扭簧臂612 向上运动,扭簧臂613在锁卡弹簧64的弹力作用下,带动锁卡挡块62向左运动,进而释放 SIM卡;另外,为了保证SIM卡推入到位,基座60上增加了一个向内的豁口 67。进一步的,卡固定装置还包括退出弹簧68,当锁卡挡块62释放SIM卡后,SIM卡能 够在退出弹簧68的作用下,自动弹出,不需要用户手动拔出,提升了用户体验的满意度。另 外,基座60上对应于SIM卡的电连接触点,设置有测试孔69和镀金触点610,移动终端通过 镀金触点610与SIM卡完成电气连接。本实施例的拔卡控制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包括拔卡按钮71和与拔卡按 钮71相连接的拔卡控制模块,拔卡控制模块还与吸合线圈66的正相输入端661和反相输 入端662相连。拔卡控制模块能够在用户按下拔卡按钮71下发拔卡指令时,对插座中的 SIM卡进行数据保存等操作后对SIM卡进行下电处理,然后在正相输入端661和反相输入端 662两端施加电压,使吸合线圈66产生磁力将铁芯65吸合,带动锁卡挡块62向左移动,释 放SIM卡。之后,拔卡控制模块还可通过移动终端提示用户SIM卡拔出。另外,卡固定装置还可包括应急弹出孔611,用户可在插卡的移动终端掉电以及其 他紧急情况下,用别针或是笔尖等物体通过应急弹出孔611用力推离锁卡挡块62,克服锁 卡弹簧64的弹力作用,进而释放SIM卡,即用户可以通过应急弹出孔强行取出SIM卡。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同样与实施例一相同,还包括插卡检测装置,插卡检测装置包 括插卡检测开关81和与插卡检测开关81相连接的插卡控制模块,插卡检测开关81能够检 测SIM卡是否插入到位,插卡控制模块用于当检测到SIM卡插入到位后,对SIM卡进行上电 处理。这样,当SIM卡插入到位后,才对智能卡进行上电处理,实现了智能卡的热插入保护, 避免智能卡损坏和数据丢失。另外,插卡控制模块也可与吸合线圈66的正相输入端661和 反相输入端662相连,当SIM卡插反或损坏时,即插卡检测开关81检测到SIM卡插入到位, 插卡控制模块对SIM卡上电后无法检测到SIM卡时,在正相输入端661和反相输入端662两 端施加电压,使吸合线圈66产生磁力将铁芯67吸合,带动锁卡挡块62向左移动,释放SIM 卡,之后,插卡控制模块还可通过移动终端提示用户SIM卡错误。另外,本实施例的智能卡插座可为金属全封闭式结构,除SIM卡的插入拔出口外, 其他部分包裹于屏蔽壳中,能够有效对干扰信号进行电磁屏蔽,保证SIM卡通信的可靠性。 而且,由于使用时,SIM同样置于屏蔽壳之内,用户无法接触到SIM卡,即无法用手将SIM拔 出,这样,当用户需要拔卡时,必须按下拔卡按钮71才能实现,避免避免用户一时大意,不 通过拔卡按钮71,而直接带电手工插拔SIM卡而造成的SIM卡损坏或数据丢失等问题。使 用时,屏蔽壳通过引脚90接地。屏蔽壳上还设置有多个电气引脚91,分别与6个镀金触点 610等相对应,镀金触点610可通过相对应的电气引脚91与移动终端连接。另外,拔卡控制模块和插卡控制模块可另行设置于本实施例智能卡插座的机械结 构之外,因此,电气引脚91还可包括对应于拔卡按钮71和插卡检测开关81的电气引脚,用 于分别和拔卡控制模块和插卡控制模块相连接。本实施例中,包括8个电气引脚91,分别对 应于6个镀金触点610,拔卡按钮71和插卡检测开关81。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原理可参见实施例一,这里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发明实施例是以SIM插座为例进行阐述的,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同样可用于SD卡、TF卡等智能卡领域。相应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上设置有智能卡插 座;其中智能卡插座包括拔卡控制装置和卡固定装置;拔卡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用户的拔 卡指令,在对智能卡进行下电处理后,控制卡固定装置释放所述智能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能够实现智能卡的热拔出保护,在智能卡需要拔 出时,能够对智能卡进行下电处理后再释放智能卡,有效保护了智能卡及其内部数据的安 全,避免智能卡损坏和数据丢失,增强了智能卡使用的安全性。其中,智能卡插座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卡插座,前文已经进行了详细 说明,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便携机、数码相机、个人数码助 理、MP3、数据卡等。需要指出的是,若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卡插座,拔卡控制装置 中的拔卡控制模块以及进一步包括的插卡控制装置中的插卡控制模块均可以设置于本发 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相应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工作方法,如图8所示,包括下 列步骤Sl 1,接收用户的拔卡指令;S12,对智能卡进行下电处理;S13,释放所述智能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工作方法,能够实现智能卡的热拔出保护,在智 能卡需要拔出时,能够对智能卡进行下电处理后再释放智能卡,有效保护了智能卡及其内 部数据的安全,避免智能卡损坏和数据丢失,增强了智能卡使用的安全性。进一步的,S13步骤具体可为控制所述智能卡的固定装置释放所述智能卡,使所 述智能卡自动弹出;另外,在S13步骤后,还可包括通知用户所述智能卡已拔出;这样能够防止智能卡的丢失。进一步的,需要移动终端进行拔卡操作前,需要向移动终端插入智能卡,本发明实 施例的工作方法,在Sll步骤前,还包括检测插入的智能卡是否在位;当检测到智能卡在位时,对智能卡进行上电处理。上电处理后,移动终端将与智能卡进行通讯,如果智能卡插反或者损坏后,移动终 端与智能卡将无法通讯,因此,进一步的,在对智能卡进行上电处理后,本发明实施例的工 作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智能卡的固定装置释放所述智能卡,使所述智能卡自动弹出;之后,还可包括通知用户所述智能卡无效。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三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手机的工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21,插入SIM卡,检测SIM卡是否在位;若SIM卡不在位,则继续检测,直到检测到SIM卡处于SIM卡插座中对应的工作位置,与移动终端电气连接。S22,当检测到智能卡在位时,对SIM卡进行1. 8V(伏)上电处理;当检测到SIM卡在位后,对SIM卡进行上电处理,这样,实现了 SIM卡的热插入,避 免了在热插入的条件下,SIM卡的损坏或数据丢失。S23,检测与SIM卡是否能够正常通讯;S24,当与SIM卡不能正常通讯时,对SIM卡进行3V上电处理;S25,检测与SIM卡是否能够正常通讯;S26,当与SIM卡不能正常通讯时,对SIM卡下电处理;现有的SIM卡支持1. 8V和3V两种工作电压,通常情况下,手机首先对SIM卡进行 1. 8V上电处理,如果SIM卡上电成功后,SIM卡与手机之间将开始正常的通讯,而如果1. 8V 上电后,SIM卡与手机之间不能正常的通讯,手机将对SIM卡进行3V上电处理,正常情况下, SIM卡与手机之间将开始正常的通讯,而当SIM卡插反或损坏时,SIM卡与手机之间依然无 法正常的通讯。此时,如果SIM与手机之间依然无法正常通信,说明SIM卡发生损坏或者插反,而 由于此时手机已经并正在为SIM卡提供3V电压,在释放SIM卡前,将停止对SIM卡供电,即 对SIM卡进行下电处理。S27,释放SIM卡,使SIM卡自动弹出;S28,显示SIM卡出错信息;这样,采用本实施例的工作方法的手机,当SIM卡插反或顺坏时,能够自动弹出 SIM卡,提升用户体验的满意度。S29,当与SIM卡能够正常通讯时,对SIM卡进行初始化并开始数据交换;即SIM卡和手机之间开始正常工作。接下来,需要拔出SIM卡时,包括S210,接收用户的拔卡指令;S211,对SIM卡进行数据保存;S212,对SIM卡进行下电处理;S213,释放SIM卡,使SIM卡自动弹出;当对SIM卡进行下电处理后,才释放SIM卡,这样,实现了 SIM卡的热拔出,避免了 在热拔出的条件下,SIM卡的损坏或数据丢失。S214,提示用户退卡成功。以使用户及时取走卡,避免丢失。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本发明是以移动终端为例进行说明的,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 发明可用于移动终端、数码设备以及其它需要插卡的设备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 计算机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0M、RAM、磁 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 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一种智能卡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拔卡控制装置和卡固定装置;其中,所述拔卡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用户的拔卡指令,在对智能卡进行下电处理后,控制所述卡固定装置释放所述智能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卡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拔卡控制装置包括拔卡按钮和拔卡控制模块,所述拔卡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拔卡 按钮和所述卡固定装置相连接;其中,用户通过触碰或按下所述拔卡按钮下发拔卡指令;当接收到拔卡指令后,所述拔卡控制模块能够在对智能卡进行下电处理后,控制所述 卡固定装置释放所述智能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卡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固定装置包括基座、锁卡条、活动连杆、锁卡弹簧、吸合线圈和铁芯; 所述锁卡条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左右两侧,用于固定所述智能卡;一侧所述锁卡条与基 座固定连接,另一侧所述锁卡条通过所述活动连杆及锁卡弹簧与所述基座活动连接;所述吸合线圈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铁芯相对于所述吸合线圈设置在所述活动连接 的锁卡条上;所述吸合线圈的正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与所述拔卡控制模块相连; 当用户触碰或按下所述拔卡按钮后,所述拔卡控制模块对智能卡下电处理后,在所述 正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两端施加电压,使所述吸合线圈产生磁力将所述铁芯吸合,带动 所述活动连接的锁卡条移动,释放所述智能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卡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固定装置包括基座,滑槽,锁卡挡块、连接杆、锁卡弹簧,铁芯和吸合线圈; 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两侧,所述锁卡挡块位于一侧所述滑槽的顶端,用于将所 述智能卡锁于所述滑槽内;所述锁卡挡块通过所述连接杆和锁卡弹簧与所述铁芯相连; 所述吸合线圈的正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与所述拔卡控制模块相连; 当用户触碰或按下所述拔卡按钮后,所述拔卡控制模块对所述智能卡下电处理后,在 所述正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两端施加电压,使所述吸合线圈产生磁力将所述铁芯吸合, 带动所述锁卡挡块移动,释放所述智能卡。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智能卡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卡控制装置,所述插 卡控制装置包括插卡检测开关和与所述插卡检测开关相连接的插卡控制模块;所述插卡检测开关用于检测所述智能卡是否插入到位,所述插卡控制模块用于当检测 到所述智能卡插入到位后,对所述智能卡进行上电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卡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卡控制模块还与所述吸合线圈的正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相连,当所述插卡控 制模块对所述智能卡上电后无法检测到所述智能卡时,所述插卡控制模块能够在对智能卡 下电处理后,在所述正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两端施加电压,使所述吸合线圈产生磁力将 所述铁芯吸合,释放所述智能卡。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智能卡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退出弹簧,当释放所述智能卡后,所述智能卡能够在退出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弹出。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智能卡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应急弹出孔。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智能卡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卡插座设置有屏蔽外tJXi O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上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任一 项所述的智能卡插座。
11.一种移动终端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用户的拔卡指令;对智能卡进行下电处理; 释放所述智能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用户的拔卡指令前,所 述工作方法还包括检测插入的所述智能卡是否在位;当检测到所述智能卡在位时,对所述智能卡进行上电处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卡插座、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工作方法,涉及通讯领域,为能够实现智能卡的热拔出保护而发明。所述智能卡插座,包括拔卡控制装置和卡固定装置;其中,所述拔卡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用户的拔卡指令,在对智能卡进行下电处理后,控制所述卡固定装置释放所述智能卡。本发明可用于移动终端等需要插卡的设备中。
文档编号H01R12/71GK101944670SQ20101026471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7日
发明者于建兵, 李长琦 申请人: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