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绕电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4616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线绕电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位器,特别涉及一种线绕电位器。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计算机、航空、航天、国防军事、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电子整机正在向着微型化、薄型化、多功能、高可靠的方向发展。然而高精度、高可靠性线绕预调电位器在科学技术发展中起着非常主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线绕电位器。本发明相对体积小,同步精度高、线性度好、峰值噪声小、电阻温度系数小、旋转寿命长、接触可靠性高、机械性能优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绕电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接线柱、引出线一、引出线二、引出线三和绕组,所述接线柱上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与绕组接触的簧片,所述引出线一与接线柱连接,所述引出线二和引出线三均与绕组连接。上述的一种线绕电位器,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密封圈。上述的一种线绕电位器,还包括安装在基座上的外壳。上述的一种线绕电位器,绕所述外壳等角度设置有三个定位支脚。上述的一种线绕电位器,所述外壳顶端设置有均勻分布的刻度。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相对体积小,同步精度高、线性度好、峰值噪声小、电阻温度系数小、旋转寿命长、接触可靠性高、机械性能优良。绕组用绝缘漆牢固粘接,密封圈对该线绕电位器的内部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所述三个定位支脚均勻分布,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所述外壳顶端设计有均勻分布的刻度,电位器调节时起到指示有效旋转角度的作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引出线一; 2-绕组; 3-簧片;4-转轴;5-密封圈;6-外壳; 7-接线柱; 8-基座;9-引出线二。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的一种线绕电位器,包括基座8,所述基座8上设置有接线柱7、引出线一 1、引出线二 9、引出线三和线绕组2,所述接线柱7上安装有转轴4,所述转轴4上设置有与线绕组2接触的簧片3,所述引出线一 1与接线柱7连接,所述引出线二 9和引出线三均与线绕组2连接。所述转轴4上设置有密封圈5。该线绕电位器还包括安装在基座8上的外壳6。绕所述外壳6等角度设置有三个定位支脚。所述外壳6顶端设置有均勻分布的刻度。本发明通过转轴4的转动带动簧片3,从而不断改变簧片3与绕组2的接触,最后获得不同的电阻值。所述绕组2用绝缘漆牢固粘接,所述密封圈5对该线绕电位器的内部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所述三个定位支脚均勻分布,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所述外壳6顶端设计有均勻分布的刻度,电位器调节时起到指示有效旋转角度的作用。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线绕电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8),所述基座(8)上设置有接线柱(7)、引出线一(1)、引出线二(9)、引出线三和绕组O),所述接线柱(7)上安装有转轴G),所述转轴(4)上设置有与绕组(2)接触的簧片(3),所述引出线一(1)与接线柱(7)连接,所述引出线二(9)和引出线三均与绕组(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绕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上设置有密封圈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绕电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基座(8)上的外壳(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绕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6)等角度设置有三个定位支脚。
5.根据权利要去3所述的一种线绕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6)顶端设置有均勻分布的刻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绕电位器,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接线柱、引出线一、引出线二、引出线三和绕组,所述接线柱上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与绕组接触的簧片,所述引出线一与接线柱连接,所述引出线二、引出线三与绕组连接。本发明相对体积小,同步精度高、线性度好、峰值噪声小、电阻温度系数小、旋转寿命长、接触可靠性高、机械性能优良。
文档编号H01C1/024GK102456452SQ20101051679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2日
发明者张瑛霞, 陈宝平 申请人:陕西宏星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