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配置天线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7121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配置天线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可配置天线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室内电视天线通常是位于电视附近,它们向电视传输所接收的信号。一些天线设计成搁在电视附近的表面上,一些设计成放在架子中,以及一些设计成挂在相邻壁上。在每一种这些情形中,还必须相对于天线放置从天线到电视传送电视信号的传输线。然而,室内电视天线通常缺少指示传输线从天线延伸的方式的装置。尽管现有设备,例如上述那些,对它们所需的目的来说已经足够,但在所有方面中并不完全令人满意。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一个或多个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在一个示例性方面中,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天线,用于通过信号接收部件接收传输的信号。天线可以包括信号线,电耦合到信号接收部件;以及壳体,布置在信号接收部件周围并且与信号线牢固连接,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形成壳体的第一侧,第一壳体部包括第一和第二相对的边缘部;在第一和第二相对的边缘部之间延伸的第三边缘部;以及从第三边缘部突出的多个间隔开的齿;壳体还可以包括第二壳体部,形成壳体的第二侧, 第二壳体部包括第四和第五相对的边缘部;以及在第四和第五相对的边缘部之间延伸的第六边缘部,第六边缘部包括与第四边缘部相邻的第一槽口以及与第五边缘部相邻的第二槽口。第一壳体部可以构造成耦合到第二壳体部,从而使得第一和第四边缘部啮合以便形成第一壳体边缘部、第二和第五边缘部啮合以便形成第二壳体边缘部、以及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在它们之间形成空腔,信号接收部件布置在空腔内。第一壳体部还可以构造成耦合到第二壳体部,从而使得第三和第六边缘部协同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壳体边缘部之间延伸的细长槽,槽构造成容纳信号线,多个间隔开的齿延伸到槽中,并且构造成将信号线可释放地固定在槽中,以及第一和第二槽口与槽连通以便允许信号线通过第一和第二槽口的一个离开槽。在一些实例中,第一壳体部可以包括与第三边缘部相邻的第一壁部,第一壁部包括第一孔部。第二壳体部可以包括与第六边缘部相邻的第二壁部,第二壁部包括第二孔部。 第一壳体部可以进一步构造成耦合到第二壳体部,从而使得第一壁部啮合第二壁部、以及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形成与槽连通的孔,信号线延伸通过孔并进入槽中。在其他实例中,天线可以包括可移除架子,该可移除架子具有第一和第二细长通道,结构上构造成在其中可释放地固定信号线。可移除架子可以构造成容纳壳体,从而使得第一槽口与第一细长通道对齐以及第二槽口与第二细长通道对齐,以便允许信号线延伸通过槽以及通过第一槽口并延伸通过第一细长通道或通过第二槽口并延伸通过第二细长通道。在另一示例性方面中,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天线系统,具有其中具有信号接收部件的壳体,壳体包括前表面部;后表面部,与前表面部分开以便在其之间形成空腔,信号接收部件布置在空腔内;边缘部,在前表面部和后表面部之间延伸,边缘部具有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并且包括在第一和第二端之间延伸的槽;其中,后表面部包括与槽连通的第一槽口。该天线系统还包括信号线,电耦合到布置在空腔内的信号接收部件,信号线延伸通过在槽内在边缘部中形成的孔。该天线系统还包括架子,结构上构造成容纳壳体。架子包括 第一支架,结构上构造成可释放地容纳壳体;以及第一细长通道,延伸远离第一支架并且结构上构造成在其中容纳信号线,其中,架子可操作以容纳壳体,从而使得后表面部上的第一槽口与第一细长通道对齐以便允许信号线延伸通过槽,通过第一槽口并且延伸通过第一细长通道。在一些实例中,壳体的后表面部包括与槽连通的第二槽口,其中,第一槽口与边缘部的第一端相邻以及其中,第二槽口与边缘部的第二端相邻。该架子可以包括构造成可释放地容纳壳体的第二支架,第二细长通道延伸远离第二支架并且结构上构造成在其中容纳信号线。该架子可以进一步操作以容纳壳体,从而使得后表面部上的第二槽口与第二细长通道对齐以便允许信号线延伸通过槽,通过第二槽口并且延伸通过第二细长通道。在其他实例中,天线系统的壳体可以包括第一组定位器,以及该架子可以包括构造成啮合第一组定位器的第二组定位器。该架子可以进一步操作以容纳壳体,从而使得第一组定位器啮合第二组定位器以便第一槽口与第一细长通道对齐以及减少壳体相对于该架子的移动。在另一示例性方面中,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使用天线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定位从天线壳体的边缘部延伸的信号线,信号线电耦合到位于天线壳体内的信号接收部件。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沿天线壳体的边缘部,将信号线插入槽中,边缘部包括突出到槽内以便在槽内可释放地固定信号线的多个齿。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使信号线通过天线壳体中的槽口,槽口从槽大致垂直地延伸。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将天线壳体可释放地固定到架子以及将信号线插入架子上的细长通道中,以便信号线延伸远离天线壳体,细长通道构造成可释放地固定信号线。在一些实例中,将天线壳体可释放地固定到架子可以包括将天线壳体定位在架子内以便将槽口与细长通道对齐。此外,定位天线壳体可以包括将天线壳体上的第一对定位器与架子上的第二对定位器啮合。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天线系统的示意透视图。图2是图1的天线系统的一方面的平板壳体的示意透视图。图3是图2的平板壳体的示意后视图。图4是表示电缆管理槽的图2的平板壳体的示意透视端视图。图5是表示电缆管理槽的图2的平板壳体的局部示意透视后视图。图6是在移除前盖的情况下的图2的平板壳体的局部示意透视俯视图。图7是图1的天线系统的一方面的可移除架子的示意透视侧视图。图8是图7的可移除架子的示意透视端视图。图9是位于图7的可移除架子中的图2的平板壳体的示意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促使本公开内容的原理的理解的目的,现在,将参考在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以及使用特定的语言来描述。不过将理解到,未预期限制本公开内容的范围。预期所描述的设备、仪器、方法和如在此所述的本公开内容的原理的任何另外应用的任何变更和进一步改进,如本公开内容所涉及的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将想到的。特别地,充分预期相对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特征、部件和/或步骤可以与相对于本公开内容的其他实施例所述的特征、部件和/或步骤结合。图1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天线系统100的示意透视图。天线系统100包括平板壳体102、可移除架子104、信号线106和位于信号线的端的耦合器108。将结合图 2-9更详细地描述这些部件。通常,天线系统100可操作以接收电视信号以及将它们传送到与耦合器108耦合的电视接收机。如在此所述,以大量不同布局构造天线系统100以便于用户便捷地放置天线。现在参考图2和3,示例说明了天线系统100的方面,特别是平板壳体102。图2 是壳体102的示意透视图,以及图3是壳体的示意后视图。通常,平板壳体配置成保护容纳在其中的信号接收部件。壳体102包括前盖110和后盖112。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用商业上可获得的、耐用的塑料制成前后盖110和112,但另外,它们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形成。通常, 在它们的周边,前盖110和后盖112向内弯曲约90度,以便彼此啮合并且在其中形成空腔。 更具体地说,壳体102包括底部边缘部114,其包括将结合图4-5所述的电缆管理槽。沿壳体102的相对边缘115,前后盖110和112分别包括协同弯曲边缘部,构造成当将盖耦合在一起时,边缘部啮合以形成壳体的连续边缘115。但是,沿着底部边缘部114,前后盖110和 112包括协同弯曲边缘部,构造成以便当盖耦合在一起时,边缘部不啮合,而是相反,形成在下文更详细所述的电缆管理槽。将结合图4-6描述上述边缘部。壳体102具有通常均勻的厚度11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为约12_13mm。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02可以更厚或更薄。此外,信号线106电耦合至位于壳体102内的信号接收部件,通过底部边缘部14中的孔,从壳体中的空腔通向壳体的外部(在下文参考图6 所述),以及电耦合至耦合器108。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信号线106是同轴传输线,以及耦合器108是同轴连接器。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信号线和耦合器可以是不同类型的电缆和耦合
ο此外,如图3所示,后盖112包括多个孔118,分别与空腔内从前盖110突起的螺纹支撑件对齐。可以通过穿过孔的螺钉,将前后盖110和112耦合在一起,螺纹地啮合前盖上的螺纹支撑件,以及在孔118的每一个周围压缩地啮合后盖。此外,后盖112包括一对挂槽 120,构造成接收和啮合螺钉或其他安装设备的头。使用槽120,用户可以从墙壁或其他平面悬挂壳体102。后盖112进一步包括一对凹定位器121。凹定位器121构造成与可移除架子104上的一对凸定位器配合,如结合图8所述。此外,后盖112包括与底部边缘部114相邻的两个槽口 122和12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信号线106通过槽口 122,但也可以通过槽口 124。将参考图4-6更详细地描述槽口 122和124。现在参考图4和5,所示的是平板壳体102的一方面,特别是电缆管理槽136。图4 是平板壳体102的示意透视端图,示出电缆管理槽136,以及图5是壳体102的局部示意透视后视图,示出电缆管理槽136。更具体地说,电缆管理槽136基本上从壳体102的一个边缘115到相对边缘115,沿平板壳体102的底部边缘部114延伸,以便槽端在相对边缘115 的方向中打开和面向。如上所述,通过协同前后盖110和112的弯曲边缘部138和140,形成槽136。信号线106离开壳体并通过槽136内的孔进入槽136,局部在图6中示出。槽 136结构上构造成随着在底部边缘部114上延伸,引导信号线,如图5所示。为将信号线保持在槽136内,后盖112包括保持器,诸如多个间隔开的齿142,以及前盖110包括保持器, 诸如多个间隔开的齿144。齿142和144在槽136上,从盖上突出以便将信号线106保持在槽内。此外,如图4和5所示,多个间隔开的齿142与多个间隔开的齿144偏移。此外,后盖112中的槽口 122和IM位于底部边缘部114的相对端上以及分别从槽136基本上垂直延伸。槽口 122和IM的宽度仅稍大于信号线106的直径,以便当信号线放在槽口的一个中时,可释放地固定。槽口 122和IM进一步结构上构造成当信号线通过它们中的一个时,以大致垂直于后盖112的方式从壳体120延伸。槽136进一步结构上构造成信号线当离开壳体102时具有180度的自由度。例如,信号线可以以大致垂直方式, 从槽136延伸,如图4所示,或可以离开壳体102并且从槽136的任一端的开口的一个延伸出,以便以与槽的轴平行并沿槽的轴的方式,以图2所示的方式,从壳体的左或右延伸。此外,槽136可以结构上构造成信号线106可以通过槽延伸并且保持隐藏,直到通过槽口 122 和IM的一个为止,实现干净和吸引人的外观。由此,使用槽136和槽口 122和124,天线系统100的用户可以定位信号线106以便以方便和可预测的方式,从壳体102延伸。现在参考图6,所示的是在移除前盖110的情况下的平板壳体102的局部示意透视俯视图。如上所示,后盖112包括相对弯曲边缘部145,当将盖耦合在一起时,啮合前盖 110上的协作相对弯曲边缘部。此外,如图6所示,信号线106电耦合到壳体102内的信号接收部件。然而,在信号线106离开壳体102前,它缠绕在应变减压器146上。应变减压器 146包括信号线106延伸贯穿的圆形通道。应变减压器146结构上构造成吸收从壳体102 外施加到信号线106上的任何张力以及减小在壳体内的信号线的移动。用这种方式,即使当天线系统100的用户强行调整时,信号线也可以保持电耦合到信号接收部件。此外,在信号线106通过应变减压器146后,它通过在壁内形成的孔离开壳体102,沿着槽136向下延伸。更具体地说,后盖112的内部包括壁部147和在壁部147中形成的半圆形孔部148。前盖110的未示出内部包括匹配壁部和与壁部147和孔部148对应放置的半圆形孔部。当前后盖110和112耦合在一起时,壁部啮合以及半圆形孔部形成信号线106可以穿过的孔。现在参考图7和8,所示的是天线系统100的另一方面,特别地,可移除架子104。 图7是可移除架子104的示意透视侧视图,以及图8是可移除架子104的示意透视端视图。 通常,可移除架子104结构上可构造成放在平面上并相对于该平面,以基本上垂直的方式保持平板壳体102。更详细地说,架子104包括矩形基座200,具有构造成放在平面上的两个共面细长部。基座200进一步包括两个弧形部,分别位于并连接细长部的相对端。架子 104包括支架202和支架204,分别位于基座200的弧形部的顶点。支架202和204包括间隔开的元件,结构上构造成与壳体102的前后盖110和112啮合,以便当壳体位于支架元件之间的空间中时,位于基本上垂直于基座200所处的表面的平面中。此外,支架202和204 的元件间的空间仅稍微大于壳体102的宽度116,以便元件可操作以可释放地固定壳体。此外,支架202包括电缆槽206以及支架204包括电缆槽208。当壳体102优选地位于架子 104中时,后盖112上的槽口 122将与电缆槽206对齐,以及槽口 IM将与电缆槽208对齐。架子104进一步包括连接支架202和204并且当通过支架啮合时,可操作以进一步支撑壳体102的支柱210。更具体地说,支柱210结构上构造成啮合壳体102的后盖112。支柱210包括一对凸定位器212,凸定位器212结构上构造成当壳体102搁于支架202和 204中时,与后盖112上的凹定位器121 (图幻配合。凸定位器208可操作以将壳体102定位在可移除架子104内,以便电缆槽206与槽口 122对齐和以及电缆槽208与槽口 IM对齐,以及防止壳体相对于架子移动。可移除架子104进一步包括电缆通道214,从电缆槽206 沿着基座200的弧形部向下延伸,以及电缆通道216,从电缆槽208沿着相对的弧形部向下延伸。电缆通道的宽度仅稍微大于信号线106的直径,以便当位于通道的任何一个中时,可以可释放地固定信号线。在所示的例子中,电缆通道214和216分别包括保持器,诸如齿 218,以便当位于通道的一个中时,进一步固定信号线10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可移除架子 104是由商业上可获得的、耐用塑料形成的单片、模塑的部件,但可选地,可以由另外的材料形成。现在参考图9,所示的是在一个用户结构中的天线系统100。更详细地说,图9是位于架子104中的壳体102的示意后视图。如图9所示,当壳体102搁在架子104中时,支架202和204可释放地啮合前后盖110和112以及支柱210啮合后盖112。此外,凸定位器 212 (图8)啮合凹定位器121 (图3),以便将后盖112上的槽口 122与架子104上的电缆槽 206以及槽口 IM与电缆槽208对齐。因为架子104的材料属性,当引入壳体102时,支柱 210可以稍微偏斜。当适当地放置壳体102时,凸定位器212卡入凹定位器121中,向用户提供触觉反馈。定位器121和212以将两者机械地耦合在一起的方式,将壳体102固定和保持在架子104中。在图9所示的用户结构中,信号线106延伸通过电缆管理槽136,通过槽口 122和电缆槽206,以及延伸通过电缆通道214,其中,由它齿218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此外,用户可以选择天线系统100的不同用户结构,其中,信号线以不同的方式从壳体102 延伸。例如,如图9中的虚线所示,可以将信号线106放置成延伸通过电缆管理槽136,通过槽口 IM和电缆槽208,以及延伸通过电缆通道216。另外,也如图9中的虚线所示,可以将信号线106构造成延伸通过槽136并从壳体102的任一侧出来,而不通过架子104上的任一电缆通道。该后一用户结构也在图1中示出。用这种方式,天线系统100的用户对信号线106从壳体102延伸的方式有控制。 即,用户可以基于天线系统100操作的环境,为信号线106选择多个预定路径的任何一个。 例如,如果用户从架子104移除壳体102,并且使用后盖112上的槽120,将壳体挂在壁上, 则可以使用槽136以及齿142和144将信号线106放置成沿底部边缘部在任何点延伸远离壳体。或者,如果用户将壳体102挂在壁上,或将壳体放置在架子中,信号线106可以在与槽基本上平行的方向中,从槽136的另一端延伸,由此似乎从相对的壳体边缘115的任一侧离开壳体。或者,如果用户将壳体102放在架子104中,并且将架子搁在电视附近的表面上,则可以使用电缆通道214和216的任何一个将信号线106放置成在大致垂直于平板壳体102的侧面的方向中,延伸远离壳体102。而且,只要在电缆通道214或216的一个中固定信号线106,即使在搁置架子的表面上四处移动架子时,信号线106相对于壳体102也能保持在大约相同的位置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用户可以以下述方式配置天线系统100。初始地,用户必须决定实现天线系统100的许多用户结构的哪一种。例如,用户可以以与图9中所示的方式构造天线系统。首先,通过使可移除架子104与壳体102分离,用户可以在槽136中定位信号线106离开壳体102的点。然后,用户可以将信号线106插入槽136中,以便通过齿142和144固定它,并沿底部边缘部114延伸到槽口 122。接着,用户可以弯曲信号线大致90度, 以便通过槽口 122并以基本上垂直的方式从后盖112延伸。通过搁在表面上的架子104,然后,用户可以将壳体102放在支架202和204中,并且优选地将壳体放在架子内。特别地, 将壳体102优选地放在架子104内包括使架子104上的凸定位器212与后盖112上的凹定位器121配合,以及使信号线106向下通过支架202中的电缆槽206。一旦壳体102被放置于架子内,可以将信号线106插入电缆通道214中并在此由齿218固定。最后,用户可以将同轴耦合器108连接到与电视接收机耦合的同轴传输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但就上述公开内容,可以预期宽范围改进、 改变和替代,并且在一些实例中,在不相应地使用其他特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本公开内容的一些特征。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天线系统的部件可以具有不同的尺寸和/或形状,并且可以与图中所示的天线系统不同地构造。例如,天线壳体可以是具有侧边的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应理解到,在不背离本公开内容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上文中做出如此改变。因此,宽泛地并且以与本公开内容的范围一致的方式解释所附权利要求是适当的。
权利要求1.一种天线,用于通过信号接收部件接收传输的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包括 信号线,电耦合到信号接收部件;以及壳体,布置在所述信号接收部件周围并且与所述信号线牢固连接,所述壳体包括 第一壳体部,形成所述壳体的第一侧,所述第一壳体部包括 第一和第二相对的边缘部;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相对的边缘部之间延伸的第三边缘部;以及从所述第三边缘部突出的多个间隔开的齿; 第二壳体部,形成所述壳体的第二侧,所述第二壳体部包括 第四和第五相对的边缘部;以及在所述第四和第五相对的边缘部之间延伸的第六边缘部,所述第六边缘部包括与所述第四边缘部相邻的第一槽口以及与所述第五边缘部相邻的第二槽口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构造成耦合到所述第二壳体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和第四边缘部啮合以便形成第一壳体边缘部、所述第二和第五边缘部啮合以便形成第二壳体边缘部、 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在它们之间形成空腔,所述信号接收部件布置在所述空腔内,并且,所述第三和第六边缘部协同形成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边缘部之间延伸的细长槽,所述槽构造成容纳所述信号线,所述多个间隔开的齿延伸到所述槽中,并且构造成将所述信号线可释放地固定在所述槽中,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槽口与所述槽连通以便允许所述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槽口中的一个离开所述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包括与所述第三边缘部相邻的第一壁部,所述第一壁部包括第一孔部;所述第二壳体部包括与所述第六边缘部相邻的第二壁部,所述第二壁部包括第二孔部;以及所述第一壳体部进一步构造成耦合到所述第二壳体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壁部啮合所述第二壁部并且所述第一孔部和所述第二孔部形成与所述槽连通的孔,所述信号线延伸通过所述孔并进入所述槽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在所述空腔内部的应变减压器,所述应变减压器结构上构造成减少所述信号线在所述空腔内的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构造成与悬挂设备啮合的悬挂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移除架子,所述可移除架子具有第一和第二细长通道,所述第一和第二细长通道结构上构造成在其中可释放地固定所述信号线;其中,所述可移除架子构造成容纳所述壳体,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槽口与所述第一细长通道对齐以及所述第二槽口与所述第二细长通道对齐,以便允许所述信号线延伸通过所述槽,以及通过所述第一槽口并延伸通过所述第一细长通道或者通过所述第二槽口并延伸通过所述第二细长通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第六边缘部相邻的第一组定位器;所述可移除架子包括构造成与所述第一组定位器啮合的第二组定位器;以及其中,所述可移除架子进一步构造成容纳所述壳体,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组定位器啮合所述第二组定位器,以便将所述第一槽口与所述第一细长通道对齐、将所述第二槽口与所述第二细长通道对齐以及减少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架子的移动。
7.一种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中具有信号接收部件,所述壳体包括 前表面部;后表面部,与所述前表面部分开以便在其之间形成空腔,所述信号接收部件布置在所述空腔内;边缘部,在所述前表面部和所述后表面部之间延伸,所述边缘部具有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并且包括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端之间延伸的槽; 其中,所述后表面部包括与所述槽连通的第一槽口 ;信号线,电耦合到布置在所述空腔内的所述信号接收部件,所述信号线延伸通过在所述槽内在所述边缘部中形成的孔;以及架子,结构上构造成容纳所述壳体,所述架子包括 第一支架,结构上构造成可释放地容纳所述壳体;以及第一细长通道,延伸远离所述第一支架并且结构上构造成在其中容纳所述信号线; 其中,所述架子可操作以容纳所述壳体,从而使得所述后表面部上的所述第一槽口与所述第一细长通道对齐以便允许所述信号线延伸通过所述槽、通过所述第一槽口并且延伸通过所述第一细长通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表面部包括与所述槽连通的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与所述边缘部的所述第一端相邻以及其中,所述第二槽口与所述边缘部的所述第二端相邻;所述架子包括构造成可释放地容纳所述壳体的第二支架;所述架子包括延伸远离所述第二支架并且结构上构造成在其中容纳所述信号线的第二细长通道;以及所述架子可进一步操作以容纳所述壳体,从而使得所述后表面部上的所述第二槽口与所述第二细长通道对齐以便允许所述信号线延伸通过所述槽、通过所述第二槽口并且延伸通过所述第二细长通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组定位器;所述架子包括构造成啮合所述第一组定位器的第二组定位器;以及所述架子可进一步操作以容纳所述壳体,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组定位器啮合所述第二组定位器以便将所述第一槽口与所述第一细长通道对齐以及减少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架子的移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在所述空腔内的应变减压器,所述应变减压器结构上构造成防止所述信号线在所述空腔内的移动。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细长通道包括构造成进一步将所述信号线可释放地固定在所述第一细长通道内的保持器。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架子进一步构造成以垂直于所述架子所搁置的表面的方式定位所述壳体。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构造成与悬挂设备啮合的悬挂槽。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细长通道构造成定位所述信号线,从而使得所述信号线以大致垂直的方式延伸远离所述壳体的所述后表面部。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架子可操作以容纳所述壳体,从而使得允许所述信号线延伸通过所述槽、并且以大致平行于所述前后表面部的方式延伸远离所述壳体而不通过在所述架子上的所述第一细长通道。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从所述前后表面部中的至少一个突出到所述槽中的多个齿,其中,所述多个齿构造成将所述信号线可释放地固定在所述槽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可配置天线及其系统。一种天线,用于通过信号接收部件接收传输的信号,包括在信号接收部件周围布置的壳体。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形成壳体的第一侧,第一壳体部包括第一和第二相对的边缘部;在第一和第二相对的边缘部之间延伸的第三边缘部;以及第二壳体部,形成壳体的第二侧,第二壳体部包括第四和第五相对的边缘部;以及在第四和第五相对的边缘部之间延伸的第六边缘部,其中,第一壳体部构造成与第二壳体部耦合,从而使得第一和第四边缘部啮合、第二和第五边缘部啮合、以及第三和第六边缘部协同形成构造成容纳信号线的细长槽。
文档编号H01Q1/42GK202159773SQ201120251198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1日
发明者林万隆, 林文泰, 王伟达 申请人:唐德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