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面板的框架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0416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太阳能面板的框架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框架,尤其是一种太阳能面板的框架组。
背景技术
目前,太阳能面板框架的组合大部分是利用角接器结合于各框架,使其成为可装设或承载太阳能电池的框架,为求稳固,通常对角接器卡固能力的要求很高,使角接器利用锯齿部卡固于各框架本体后,可以使框架结构强度增强。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62383号中,提出一种用于太阳能基板的组装框,其包括有四框条及四转接件,转接件用以衔接二框条,使衔接的二框条的衔接端面相互呈90度夹角,让框条与转接件的组接上不容易产生滑动偏移,以提高组装框结构的稳定度,另每一转接件的基座介于二垂直连接的框条之间且显露于外,且基座外侧转角端边处设有一圆弧部,使得组装框弯角处的外侧纵边呈圆弧状,避免弯角处过于锐利,减少割伤操作人员的意外发生,使组装框使用上更为安全,亦利于产业上的利用。然而,往往因为维修或是其他的因素,需要将太阳能面板框架拆开,但现今角接器的锯齿部设计为不可退的方式卡固于各框架间,因此,若强制拆开框架则会造成角接器的锯齿钝化或是毁损,导致角接器与框架接合上的松弛,甚至是无法使用而报废,故有改善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太阳能电池的框架在拆解时,会造成角接器毁损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面板的框架组,包括有一角接件、一
第一框条及一第二框条。角接件包括一第一连接臂及一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包括一第一中空部、一第一锯齿部及一第一弹性缓冲部,第一弹性缓冲部设于第一中空部与第一锯齿部之间,第二连接臂自第一连接臂延伸,并包括一第二中空部、一第二锯齿部及一第二弹性缓冲部,第二弹性缓冲部设于第二中空部与第二锯齿部之间;第一框条具有一第一固定端及一第一卡合槽,第一卡合槽设于第一固定端且容置第一连接臂,而第二框条具有一第二固定端及一第二卡合槽,第二卡合槽设于第二固定端且容置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具有一第一连接端及一相对第一连接端并卡入第一卡合槽的第一卡合端,第二连接臂具有一第二连接端及一相对第二连接端并卡入第二卡合槽的第二卡合端,且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相接。第一中空部设于第一卡合端与第一连接端之间,且第二中空部设于第二卡合端与第一连接端之间。第一卡合端与第二卡合端的外径分别沿第一连接臂及第二连接臂延伸的一第一轴向与一第二轴向渐缩。第一中空部贯穿第一连接臂的一第一周壁而包括一第一前开口及一与第一前开
3口相通的第一后开口。第二中空部贯穿第二连接臂的一第二周壁而包括一第二前开口及一与第二前开口相通的第二后开口。第一锯齿部及第二锯齿部分别具有多个第一突起与多个第二突起,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各包括一长边及一与长边相交形成一锐角的短边。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各沿一第一轴向及一与第一轴向垂直的第二轴向延伸。第一中空部与第二中空部分别沿第一轴向与第二轴向延伸。第一卡合槽与第二卡合槽分别具有一与第一锯齿部接触的第一内壁以及一与第二锯齿部接触的第二内壁。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因第一弹性缓冲部设于第一中空部与第一锯齿部之间,第一中空部提供第一弹性缓冲部一缓冲空间,于第一连接臂卡入第一卡合槽时,第一锯齿部受挤压于第一弹性缓冲部产生的形变得以于第一中空部中缓冲,使第一连接臂较易卡入第一卡合槽内,同理, 第二连接臂亦较易卡入第二卡合槽内。二、欲拆解第一连接臂与第一框条时,将第一连接臂从第一卡合槽中拉出,第一锯齿部受挤压于第一弹性缓冲部产生的形变得以于第一中空部中缓冲,使第一锯齿部的锯齿不致受压变形而受损,以承受多次重复装拆并延长组件的寿命,同样地,第二连接臂与第二框条亦可承受多次重复装拆且具较长的产品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方式
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方式
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方式
的俯视示意图图中10 :角接件;11 第一连接臂;111 第一中空部;1111:第一前开口;1112:第一后开口;112:第一锯齿部;1121 第一突起;113:第一弹性缓冲部;114:第一连接端;115:第一卡合端;116:第一轴向;12 第二连接臂;121 第二中空部;1211:第二前开口;122 第二锯齿部;[0038]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配合说明书附图说明如下如图1及图2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方式
的外观立体及俯视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太阳能面板的框架组,包括有一角接件10、一第一框条20及一第二框条30。角接件10包括一第一连接臂11及一第二连接臂12,第一连接臂 11具有一第一连接端114及一相对第一连接端114并卡入所述第一卡合槽22的第一卡合端115,第一卡合端115的外径沿第一连接臂11延伸的一第一轴向116渐缩,第一连接臂 11于第一连接端114与第一卡合端115之间包括一第一中空部111、一第一锯齿部112及一第一弹性缓冲部113,第一中空部111贯穿第一连接臂11的一第一周壁且沿第一轴向 116延伸,第一中空部111包括一第一前开口 1111及一与第一前开口 1111相通的第一后开口 1112,第一弹性缓冲部113设于第一中空部111与第一锯齿部112之间,第一锯齿部112 具有多个第一突起1121,第一突起1121包括一长边以及一短边,长边与短边相交形成一锐角,在此实施例中,为一长斜边与一垂直于第一弹性缓冲部113的短垂直边相交形成锐角。第二连接臂12自第一连接臂11的第一连接端114延伸,并具有一与第一轴向116 垂直的第二轴向126,第二连接臂12还具有一与第一连接端114连接的第二连接端IM及一相对第二连接端124并卡入所述第二卡合槽32的第二卡合端125,第二卡合端125的外径沿第二连接臂12延伸的第二轴向1 渐缩,第二连接臂12于第二连接端IM与第二卡合端125之间包括一第二中空部121、一第二锯齿部122及一第二弹性缓冲部123,第二中空部121贯穿第二连接臂12的一第二周壁,沿第二轴向1 延伸,并包括一第二前开口 1211 及一与第二前开口 1211相通的第二后开口(未示出),第二弹性缓冲部123设于第二中空部121与第二锯齿部122之间,第二锯齿部122具有多个第二突起1221,第二突起1221包
5
1221 第二突起;
123第二弹性缓冲部;
124第二连接端;
125第二卡合端;
126第二轴向;
20第一框条;
21第一固定端;
22第一卡合槽; 221 第一内壁;
23第一组装沟;
30第二框条;
31第二固定端;
32第二卡合槽; 321 第二内壁;
33第二组装沟; 40 太阳能面板 W:宽度;L: 口径括一长边以及一短边,长边与短边相交形成一锐角,在此具体实施方式
中,为一长斜边与一垂直于第二弹性缓冲部123的短垂直边相交形成锐角。而第一框条20具有一第一固定端21、一第一卡合槽22及一第一组装沟23,第一卡合槽22设于第一固定端21,用以容置第一连接臂11,第一卡合槽22具有第一内壁221, 使第一连接臂11插入第一卡合槽22时,可提供第一连接臂11的第一锯齿部112抵靠于第一卡合槽22的第一内壁221,第一组装沟23与第一卡合槽22并列设置,供嵌入一太阳能面板40的一侧边;同样的,第二框条30具有一第二固定端31、一第二卡合槽32及一第二组装沟33,第二卡合槽32设于第二固定端31,容置第二连接臂12插入,并具有一供第二锯齿部122抵靠的第二内壁321,第二组装沟33则与第二卡合槽32并列设置,供嵌入太阳能面板40的另一侧边。此外,第一锯齿部112与第二锯齿部122可视实际需求而调整,如图1,第一锯齿部 112仅形成于第一连接臂11的一侧面,第二锯齿部122仅形成于第二连接臂21的一侧面。 或者如图2所示,第一锯齿部112与第二锯齿部122分别形成于第一连接臂11与第二连接臂21的两侧。以第一连接臂11对应第一框条20的作动举例说明,第二连接臂12对应第二框条 30的作动因原理相同则不再赘述,于使用时,由于第一连接臂11连同第一锯齿部112的宽度W略大于第一卡合槽22的口径L,于第一连接臂11以第一卡合端115对应插入第一卡合槽22的过程中,第一锯齿部112会受到第一卡合槽22的压迫,第一锯齿部112通过第一弹性缓冲部113于第一中空部111缓冲受压造成的形变,辅助第一连接臂11顺利插入第一卡合槽22内,并于插入第一卡合槽22后,第一锯齿部112通过第一弹性缓冲部113因回复形变所产生的应力,能紧密的抵靠在第一内壁221上,且第一锯齿部112相对第一连接臂11 插入第一卡合槽22的方向皆呈现一倒勾状,因此产生一防止滑出的摩擦力,固定第一连接臂11于第一卡合槽22内,而欲拆解时,将第一连接臂11从第一卡合槽22中拔出,在拔出的过程中,第一中空部111提供第一弹性缓冲部113 —形变的缓冲空间,使第一锯齿部112 所受的摩擦力得以通过第一弹性缓冲部113产生形变而缓冲,避免第一突起1121与第一内壁221因过度摩擦造成毁损,使第一连接臂11得以顺利从第一卡合槽22内拔出。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方式
的俯视示意图,在此具体实施方式
中,与第一具体实施方式
相较之下,其中第一连接臂11的第一锯齿部112分设于第一中空部111的左、右两侧,使第一连接臂11于第一卡合槽22中得以更稳固的卡合,同理,于第二连接臂12的第二锯齿部122则分设于第二中空部121的左、右两侧,使第二连接臂12于第二卡合槽32中得以更稳固的卡合。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弹性缓冲部、第一中空部,第二弹性缓冲部及第二中空部的设置,使第一连接臂及第二连接臂分别相对第一卡合槽及第二卡合槽进行多次重复插拔的使用下,第一锯齿部及第二锯齿部不会因此受损,使太阳能面板的框架组得以承受多次装卸,达到可以延长使用寿命的效果。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具体实施方式
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等,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太阳能面板的框架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角接件(10),所述角接件(10)包括一第一连接臂(11)及一自所述第一连接臂(11) 延伸的第二连接臂(12),所述第一连接臂(11)与所述第二连接臂(12)分别包括一第一中空部(111)、一第一锯齿部(112)、一设于所述第一中空部(111)与所述第一锯齿部(112) 之间的第一弹性缓冲部(113),以及一第二中空部(121)、一第二锯齿部(122)、一设于所述第二中空部(121)与所述第二锯齿部(12 之间的第二弹性缓冲部(123);以及一第一框条00)及一第二框条(30),各具有一第一固定端(21)、一设于所述第一固定端且容置所述第一连接臂(11)的第一卡合槽(22),以及一第二固定端(31)、一设于所述第二固定端(31)且容置所述第二连接臂(1 的第二卡合槽(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面板的框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11) 具有一第一连接端(114)及一相对所述第一连接端(114)并卡入所述第一卡合槽02)的第一卡合端(115),第二连接臂(1 具有一第二连接端(124)及一相对所述第二连接端 (124)并卡入所述第二卡合槽(3 的第二卡合端(125),且所述第一连接端(114)与所述第二连接端(124)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面板的框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空部(111) 设于所述第一卡合端(115)与所述第一连接端(114)之间,且所述第二中空部(121)设于所述第二卡合端(12 与所述第一连接端(11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面板的框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端(115) 与所述第二卡合端(125)的外径分别沿所述第一连接臂(11)及所述第二连接臂(1 延伸的一第一轴向(116)与一第二轴向(126)渐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面板的框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空部(111) 贯穿所述第一连接臂(11)的一第一周壁而包括一第一前开口(1111)及一与所述第一前开口 (1111)相通的第一后开口(11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面板的框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空部(121) 贯穿所述第二连接臂(12)的一第二周壁而包括一第二前开口(1211)及一与所述第二前开口(1211)相通的第二后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面板的框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锯齿部(112) 及所述第二锯齿部(12 分别具有多个第一突起(1121)与多个第二突起(1221),所述第一突起(1121)与所述第二突起(1221)各包括一长边及一与所述长边相交形成一锐角的短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面板的框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11)与所述第二连接臂(1 各沿一第一轴向(1化)及一与所述第一轴向(116)垂直的第二轴向延伸(126) 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面板的框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空部(111) 与所述第二中空部(121)分别沿所述第一轴向(116)与所述第二轴向(126)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面板的框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槽02) 与所述第二卡合槽(3 分别具有一与所述第一锯齿部(11 接触的第一内壁021)以及一与所述第二锯齿部(12 接触的第二内壁(321)。
专利摘要一种太阳能面板的框架组,包括有一角接件、一第一框条及一第二框条。角接件包括一对应插入第一框条的第一连接臂及一对应插入第二框条的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各包括一中空部、一锯齿部及一弹性缓冲部,弹性缓冲部设于中空部与锯齿部之间,而第一框条及第二框条则各别设有供第一连接臂及第二连接臂插入的一第一卡合槽及一第二卡合槽。据此,通过中空部提供弹性缓冲部一产生形变的缓冲空间,使锯齿部于角接件与第一框条及第二框条在重复的装拆作业下不致损坏。
文档编号H01L31/048GK202196795SQ20112027305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9日
发明者何镇山 申请人:苏州州巧精密金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