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32959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源连接器技术领域[0001]本创作系有关一种连接器,特别是关于一种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连接器系为一种连接两种不同装置之组件,普遍应用于光电、信息、电子或是通讯等各种不同的领域。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具有语音输出功能的产品相继问世,因而必须经由音频连接器进行电源传输。[0003]现有的音频连接器,例如台湾第M434341号专利案,其为一种电源连接器构造,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收容腔及贯通该收容腔之复数个镂空孔,该收容腔具有一插接口 ;一正极端子,其系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并位于该收容腔内;至少一个弹片端子,其具有一第一弹性接触部,该弹片端子系固定于绝缘本体上,并使该第一弹性接触部由该镂空孔伸入收容腔内;及一金属遮蔽体,其系包覆该绝缘本体,其上设有至少一个弹片,该弹片具有一第二弹性接触部,该第二弹性接触部系由该镂空孔伸入该收容腔内,且该第二弹性接触部较该第一弹性接触部更靠近该插接口。藉由弹片端子穿设于绝缘本体之镂空孔内, 而降低电源连接器之高度,以达到轻薄短小之需求。[0004]然而,前述专利案揭露之电源连接器虽然透过降低高度的方式而达到轻薄短小之需求,但是,其整体之结构与习知连接器之结构大致上相同,并没有较为明显之变化或是功效上之增进,亦不具备讯号接收或转换的功能。[0005]因此,如何克服上述习知技术的缺失,并增进电源连接器的功效,实已成为目前本领域的计技术人员亟欲解决的课题。发明内容[0006]鉴于上述习知技术之缺失,本创作系揭露一种电源连接器,系于本体上设置讯号端子,以解决习知连接器的缺失。[0007]本创作所提供之电源连接器,包括本体、正极端子、第一接地端子、第二接地端子、 第一讯号端子以及第二讯号端子。该本体具有容置室,且其一端具有连通该容置室之插接口 ;该正极端子系以相对于该插接口之另一端组设于该本体之容置室;该第一接地端子系结合于该本体之底部;该第二接地端子系结合于该本体之底部,且平行该第一接地端子; 该第一讯号端子系结合于该本体之底部,且位于该第二端子之同一侧;以及该第二讯号端子系结合于该本体之底部,且平行该第一讯号端子。[0008]由上可知,本创作之电源连接器于本体设置了第一讯号端子以及第二讯号端子, 第一讯号端子与第二讯号端子可用以侦测讯号,所侦测之讯号类型可以视用户需求而有所不同, 亦可用以进行交直流转换,以将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亦可将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藉此,本创作对电源连接器之结构进行改良,使电源连接器具备讯号接收及转换之功能。


[0009]图1为本创作之电源连接器的立体图。[0010]图2为本创作之电源连接器的爆炸图。[0011]图3为本创作之电源连接器的组合示意图。[0012]图4为本创作之电源连接器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藉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创作之实施方式,熟悉此技艺之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之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创作之其他优点及功效。[001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之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之内容,以供熟悉此技艺之人士之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之限定条件, 故不具技术上之实质意义,任何结构之修饰、比例关系之改变或大小之调整,在不影响本创作所能产生之功效及所能达成之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创作所揭示之技术内容得能涵盖之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之如“一”、“两”、“上”等之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之明了, 而非用以限定本创作可实施之范围,其相对关系之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 当亦视为本创作可实施之范畴。[0015]请参阅图1,其系为本创作之电源连接器的立体图。图式中电源连接器I具有一有本体10,而本体10内部具有容置室101,且该本体10之一端具有连通于该容置室101 之插接口 102,该本体10之底部系装设有接地端子12及讯号端子13。本创作之电源连接器 I的接地端子12及讯号端子13系固接于电路板上,而插接口 102可供音源端子(图未示) 插置于本体10之容置室101,以藉由电源连接器I进行音频讯号的传输,并经由罩覆于本体 10之金属壳体14之弹片141而接地。[0016]请同时参阅图2及图3,图2为本创作之电源连接器的爆炸图,图3为本创作之电源连接器的组合示意图。本创作之电源连接器I包括有本体10、正极端子11、接地端子12 以及讯号端子13。[0017]本体10具有容置室101,且位于本体10之一端系具有连通于容置室101之插接口 102,正极端子11系以相对于该插接口 102之另一端组设于该本体10之容置室101。接地端子12包括第一接地端子12a与第二接地端子12b,第一接地端子12a与第二接地端子 12b系分别结合于本体10之底部,且第二接地端子12b平行该第一接地端子12a。讯号端子13包括有第一讯号端子13a与第二讯号端子13b,第一讯号端子13a系结合于本体10之底部,且位于第一接地端子12a之同一侧,第二讯号端子13b系结合于本体10之底部,且平行该第一讯号端子13a。[0018]电源连接器I复包括有金属壳体14,系罩覆于该本体10之顶部。本体10之顶部具有开孔103,且本体10之两侧边分别具有嵌合块104。金属壳体14前端具有弹片141, 并且在金属壳体14之两侧边分别具有嵌合孔142,金属壳体14系由上方往下罩覆本体10, 则本体10两侧之嵌合块104对应地嵌合于金属壳体14之嵌合孔142,金属壳体14之弹片 141亦对应地结合本体10之开孔103,藉由嵌合块104对应地嵌合于嵌合孔142,以使该金属壳体14固定于本体10。[0019]电源连接器I系以接地端子12与讯号端子13插接于电路板,使音源端子从插接口 102插置于本体10之容置室101,并与该正极端子11相接触,以进行音源讯号的传输,接地端子12系用以将电源连接器I接地,讯号端子13用以侦测音源端子之讯号,若音源端子系为直流电源(DC)讯号,讯号端子13可将该直流电源讯号转换为交流电源( AC)讯号,反之若音源端子系为交流电源讯号,则讯号端子13可将该交流电源讯号转换为直流电源讯号。[0020]另外,金属壳体14之弹片141系为接地端子,当音源端子插置于容置室101时,金属壳体14弹片141可经由开孔103接触该音源端子,以作为音源端子之接地负极。[0021]请参阅图4,其系为本创作之电源连接器的后视图。为了使正极端子11得以稳固地组设于本体10,本创作之电源连接器I于本体10之端部,且相对于该插接口 102之位置系具有卡扣结构105。卡扣结构105包括有二卡扣件105a、105b及位于二卡扣件105a、105b 之间的卡槽105c,而正极端子11具有定位杆111,当正极端子11组设于本体10时,正极端子11之定位杆111则对应地位于卡槽105c,并且由二卡扣件105a、105b将定位杆111卡扣定位。[0022]上述实施例系用以例示性说明本发明之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习此项技艺之人士均可在不违背本发明之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因此本发明之权利保护范围,应如后述之申请专利范围所列。
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本体、正极端子、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以及第一讯号端子和第二讯号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容置室及其一端具有连通该容置室之插接口,该正极端子相对于该插接口之另一端组设于该本体之容置室,该第一接地端子结合于该本体之底部,该第二接地端子结合于该本体之底部且平行该第一接地端子,该第一讯号端子结合于该本体之底部且位于该第一接地端子之同一侧,以及该第二讯号端子结合于该本体之底部且平行该第一讯号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金属壳体罩覆于该本体之顶部,该金属壳体之前端具有弹片且该弹片之位置对应于该本体之顶部的开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之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之二侧边分别具有嵌合块且该金属壳体具有对应于该嵌合块之嵌合孔,由该嵌合块对应地嵌合于该嵌合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之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壳体之弹片为接地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还包括卡扣结构,该卡扣结构位于该本体之端部相对于该插接口之位置,用以卡扣组设于该本体之正极端子。
专利摘要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本体、正极端子、第一接地端子、第二接地端子、第一讯号端子以及第二讯号端子。正极端子系组设于本体,第一接地端子、第二接地端子、第一讯号端子以及第二讯号端子系结合于本体之底部,且第一接地端子的设置位置平行第二接地端子,第一讯号端子的设置位置平行第二讯号端子,其中,第一讯号端子与第二讯号端子可用以进行交流与直流转换,藉此解决习知连接器无法提供讯号转换及接收的问题。
文档编号H01R13/02GK202872016SQ201220491809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5日
发明者郑凯睿, 李伟, 张超 申请人: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