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汇流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5184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池汇流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汇流片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锂离子圆柱电芯生产时是将电芯极片的电流引片以横向的方式焊接或铆接在极片极耳预留位上,在焊接或铆接后再在极耳焊接位的两面贴胶纸保护。但锂电池长时间循环使用会导致贴胶纸位置产生锂金属的聚集,锂金属的聚集到一定程度会刺穿电池隔膜纸造成电池的内部短路,由于电池内部短路瞬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可能会引起电池爆炸等安全问题,且现有锂离子圆柱电池的生产工艺生产出来的电池内阻较高,在电池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发热比较严重,对电池的循环寿命有很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汇流片结构,旨在解决电池存在安全隐患以及内阻较大、发热量大的问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汇流片结构,包括电池汇流片以及电池电芯,所述电池电芯包括电池极片,所述电池极片设有极片留白位,所述极片留白位纵向设置于电池极片的一侧,所述电池汇流片分别连接极片留白位和电池电极。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所述电池极耳与电池极片为整体结构,所述电池汇流片与电池极耳实现充分接触连接,消除了现有电池的安全隐患,同时,所述电池的内阻得到大幅降低,电池发热同时也得到大幅降低。其中,所述电池电芯还包括隔膜,所述电池极片包括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所述电池电芯由正极极片、隔膜、负极极片、隔膜依次叠加卷制而成。其中,所述电池极片为正极极片,所述极片留白位为正极极耳,所述电池电极为电池正极,该正极极耳位于电池电芯的上端,所述电池汇流片一面与正极极耳连接,另一面与电池正极连接。其中,所述电池极片为负极极片,所述极片留白位为负极极耳,所述电池电极为电池负极,所述负极极耳纵向设置于电池极片的一侧,该负极极耳位于电池电芯的下端,所述电池汇流片一面与负极极耳连接,另一面与电池负极连接。其中,所述电池汇流片四周分设若干个分片,所述分片分别与电池负极极耳连接。其中,还设有一电池管,所述电池管为中空结构,其中部设有一电池管孔;该电池管位于电池电芯中部,其上端延伸至电池电芯的上部,其下端与电池汇流片连接。其中,所述电池管由金属材料制成,该电池管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与电池管孔连通。其中,所述电池负极为电池钢壳,所述电池汇流片的下方中部设有一凸台,所述凸台与电池钢壳底部连接。其中,所述电池汇流片的中部还设有汇流片孔,所述汇流片孔开设于凸台的周围。[0014]其中,所述电池正极为电池盖帽,所述电池盖帽安装于电池电芯的上方。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汇流片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汇流片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汇流片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汇流片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电芯制造前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电芯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电芯装入钢壳内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汇流片结构,包括电池汇流片I以及电池电芯3,所述电池电芯3包括电池极片,所述电池极片设有极片留白位,所述极片留白位纵向设置于电池极片的一侧,所述电池汇流片分别与电池极片以及电池电极连接。所述极片留白位为裸露的金属箔材,是电池极片上未涂覆正、负极浆料的部分。具体来说,请参阅图5和图6,所述电池电芯3包括电池极片和隔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极片包括正极极片31、负极极片32,所述隔膜包括隔膜33以及隔膜34,所述正极极片31、隔膜33、负极极片21、隔膜34依次叠加卷制而成,该电池电芯3为圆柱形。其中,所述正极极片31包括极片留白位,所述极片留白位为正极极耳311,所述正极极耳311纵向(即沿正极极片3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正极极片31的一侧,该正极极耳311位于电池电芯3的上端;所述负极极片32亦包括极片留白位,所述极片留白位为负极极耳321,所述负极极耳321纵向设置于正极极片32的一侧,该正极极耳321位于电池电芯3的下端。所述电池电极包括电池正极和电池负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正极为电池盖帽(图中未示出),所述电池负极为电池钢壳4,所述电池电芯3安装于电池钢壳4之内,所述电池盖帽安装于电池电芯3的上方。由于电池盖帽与电池钢壳4均为常见的电池正负极零部件,在本说明书中对其不做详细说明。所述电池汇流片I是由导电性较好的金属材料制成,该电池汇流片I可焊接于电池电芯3上端的正极极耳311上,也可焊接于电池电芯3下端的负极极耳321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电芯3上下两端均焊接有电池汇流片1,具体来说,所述电池汇流片I的一面焊接于电池电芯3上端的正极极耳311上,另一面焊接于电池盖帽上;所述另一电池汇流片I的一面焊接于电池电芯3下端的负极极耳321上,另一面焊接于电池钢壳之上。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所述电池极耳与电池极片为整体结构,所述电池极耳与电池极片间没有焊接点,且所述电池汇流片I与电池端面的正极极耳311以及负极极耳321实现充分接触连接,消除了现有电池中安全隐患,同时,所述电池的内阻得到大幅降低,电池同时也得到大幅降低。请参阅图1-6,所述电池汇流片I四周分设4个分片,分别是分片11、12、13、14,所述四分片分别焊接于正极极耳311或负极极耳321上,可增加电池汇流片I与电池正极极耳311以及负极极耳321的接触面积,从而大幅减小电池的内阻。请参阅图1-7,在焊接与负极极耳321的电池汇流片I上还焊接有一电池管2,所述电池管2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该电池管2为中空结构,其中部设有一电池管孔20 ;所述电池汇流片I安装于电池电芯3上时,所述电池管2位电池电芯3的中部,该电池管2的上端延伸至电池电芯的上部,即电池盖帽处,下端与电池汇流片I连接。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所述电池管2可快速将电池电芯3中部聚集的热量快速传导至电池上下两端,极大的改善了电池的散热性能。此外,所述电池管2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21,所述透气孔21与电池管孔21连通,所述电池汇流片I下方中部设有一凸台16,所述凸台16与电池钢壳4底部连接,所述凸台16的四周开设有四个汇流片孔16。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所述电池管2上设有的透气孔21以及电池汇流片I设有的汇流片孔16可有效的将电池电芯3产生的气体传导至电池的上下两端,且电池下端的气体和可通过汇流片孔16流动至电池的上端,不仅确保电池正负极两端气压相等,而且电池电芯3中的热量也可通过气体传导至电池的上下两端,使电池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此外,由于所述凸台16突出电池汇流片1,可与电池钢壳接触良好,确保电池汇流片与电池负极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从而减少电池的内阻。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汇流片结构,包括电池汇流片以及电池电芯,所述电池电芯包括电池极片,所述电池极片设有极片留白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留白位纵向设置于电池极片的一侧,所述电池汇流片分别连接极片留白位和电池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池汇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电芯还包括隔膜,所述电池极片包括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所述电池电芯由正极极片、隔膜、负极极片、隔膜依次叠加卷制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汇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极片为正极极片,所述极片留白位为正极极耳,所述电池电极为电池正极,该正极极耳位于电池电芯的上端,所述电池汇流片一面与正极极耳连接,另一面与电池正极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汇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极片为负极极片,所述极片留白位为负极极耳,所述电池电极为电池负极,所述负极极耳纵向设置于电池极片的一侧,该负极极耳位于电池电芯的下端,所述电池汇流片一面与负极极耳连接,另一面与电池负极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汇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汇流片四周分设若干个分片,所述分片分别与电池负极极耳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电池汇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电池管,所述电池管为中空结构,其中部设有一电池管孔;该电池管位于电池电芯中部,其上端延伸至电池电芯的上部,其下端与电池汇流片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池汇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由金属材料制成,该电池管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与电池管孔连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池汇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负极为电池钢壳,所述电池汇流片的下方中部设有一凸台,所述凸台与电池钢壳底部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池汇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汇流片的中部还设有汇流片孔,所述汇流片孔开设于凸台的周围。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汇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正极为电池盖帽,所述电池盖帽安装于电池电芯的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属于电池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池汇流片结构,一种电池汇流片结构,包括电池汇流片以及电池电芯,所述电池电芯包括电池极片,所述电池极片设有极片留白位,所述极片留白位纵向设置于电池极片的一侧,所述电池汇流片分别连接极片留白位和电池电极。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所述电池极耳与电池极片为整体结构,所述电池汇流片与电池极耳实现充分接触连接,消除了现有电池的安全隐患,同时,所述电池的内阻得到大幅降低,电池发热同时也得到大幅降低。
文档编号H01M2/26GK203071156SQ201320071998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8日
发明者李瑶 申请人: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