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型镍氢电池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75096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型镍氢电池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这样一种圆型镍氢电池组结构,为解决已有圆型镍氢电池组结构存在的内阻较大,易出现漏电现象,加工工艺较复杂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所述正极汇流片(4)上表面与正电极(2)下表面连接,在正极汇流片(4)与正电极(2)之间设置有卸压橡胶片(3),负极片的泡沫镍与负极汇流片(9)上表面连接,负极汇流片(9)的下表面与负电极(10)上表面连接,使正电极(2)和负电极(10)分别设置在圆柱体两端并构成基本电芯,将基本电芯置于绝缘筒(7)内,在绝缘筒(7)外表面设置有金属外壳(6)且形成第一个电池(5),第一个电池(5)的负电极(10)下表面与第二个电池(11)的正电极(2)上表面连接,第一个电池(5)的正电极(2)上表面与第三个电池(1)的负电极(10)下表面连接成电池组。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由正电极、卸压橡胶片、正极片、负极 片、正极汇流片、负极汇流片、膜片、绝缘筒和金属外壳组成的圆型镍氢电池组结构。 一种圆型镍氢电池组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场上公开了一种圆型镍氢电池,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呈盘状的正电极、卸 压橡胶片、正极片、负极片、正极汇流片、负极汇流片、膜片、绝缘筒和作为负电极的金属外 壳,正极片和负极片呈交错排列,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设置有膜片,并将正极片、负极片 和膜片卷曲成圆柱体,正极汇流片下表面与正极片的泡沫镍连接,在正极汇流片中心位置 设置有便于气体外溢和加注液体的孔,正极片的泡沫镍部分通过点焊与正极汇流片连接, 正极汇流片通过连接片与加工有便于气体外溢和加注液体孔的卸压片下表面连接,在卸压 片上表面上连接有呈盘状的正电极,在正电极中间的凹槽内设置有卸压橡胶片,卸压橡胶 片的下表面能将卸压片上的孔盖住,负极片的泡沫镍与泡沫镍制成的负极汇流片连接,在 由正极片、负极片和膜片卷成圆柱状的外表面上套装有金属壳体,金属壳体作为负极与负 极汇流片连接,金属壳体靠近正电极的内表面通过密封绝缘环与正极、卸压片和正极汇流 片连接,在金属壳体外表面上设置有绝缘筒。
[0003] 该结构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0004] 1、正极汇流片与正电极距离较近,焊接工艺复杂,须采用连接片软连接,易造成内 阻较大,限制了大电流输出。
[0005] 2、负极片与泡沫镍制成的负极汇流片接触,泡沫镍制成的负极汇流片与钢壳接 触,负极输出的两次接触都没有焊接,易造成较大不稳定内阻。
[0006] 3、正极汇流片与卸压片之间没有设置膜片,电解液一旦进入由正极汇流片、卸压 片和作为负电极的金属外壳构成的腔体内,易出现漏电现象。
[0007] 4、在电池密封后较难进行密封测试,密封性能难于保证。
[0008] 金属壳体作为负电极,在成为电池组时,通常采用热缩管绝缘,由于温度,外力的 影响易造成绝缘损坏,导致电池局部短路,因此,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9]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阻小、漏电小、加工工艺简单、容易实现自动化生 产、容易制造大容量电池、安全性能较好的圆型镍氢电池组结构。
[0010]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圆型镍氢电池组结构,包括呈盘状的正电极、卸 压橡胶片、正极片、负极片、正极汇流片、负极汇流片、膜片、绝缘筒和金属外壳,正极片和负 极片呈交错排列,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设置有膜片,并将正极片、负极片和膜片卷曲成圆 柱体,正极汇流片下表面与正极片的泡沫镍连接,在正极汇流片中心位置设置有便于气体 外溢和加注液体的孔,所述正极汇流片上表面与正电极下表面连接,在正极汇流片与正电 极之间设置有卸压橡胶片,负极片的泡沫镍与负极汇流片上表面连接,负极汇流片的下表 面与负电极上表面连接,使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设置在圆柱体两端并构成基本电芯,将基 本电芯置于绝缘筒内,在绝缘筒外表面设置有金属外壳且形成第一个电池,第一个电池的 负电极下表面与第二个电池的正电极上表面连接,第一个电池的正电极上表面与第三个电 池的负电极下表面连接成电池组。
[0011] 在靠近正电极和负电极的金属外壳外表面两端设置有环形沟槽。
[0012] 在所述绝缘筒两端设置有折边,便于将正极汇流片和负极汇流片的一部分置于绝 缘筒内。
[0013] 在所述金属外壳两端设置有折边,便于将绝缘筒两端的折边置于金属外壳内。
[0014] 将所述卸压橡胶片设置在呈盘状的正电极凹槽内且置于正极汇流片的孔上。
[0015] 在呈盘状的所述正电极边上设置有至少一道沿径向方向设置的便于气体外溢的 沟槽。
[0016] 将呈盘状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凸起面设置成平面,便于与另一个电池的负电极或正 电极焊接。
[0017] 采用这种结构后,由于正电极与正极汇流片直接焊接,正极汇流片与正极泡沫镍 直接焊接,负电极与负极汇流片直接焊接,负极汇流片与负极泡沫镍直接焊接,省去了连接 片和卸压片,并将形成的第一个电池的负电极下表面与第二个电池的正电极上表面连接, 电池的正电极上表面与第三个电池的负电极下表面连接成电池组,从而达到加工工艺简 单,内阻较小的目的。又由于金属外壳与正电极、负电极都绝缘,减少了漏电现象。经实测 表明:其内阻比原来的减少几倍至十几倍,其放电电流能力比原来增加了几倍至十几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9]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圆型镍氢电池组结构的主剖视示意图。
[0020] 图中:1.第三个电池2.正电极3.卸压橡胶片4.正极汇流片5.第一个电池 6.金属外壳7.绝缘筒8.膜片9.负极汇流片10.负电极11.第二个电池。
[0021] 【具体实施方式】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圆型镍氢电池组结构,包括呈盘状的 正电极2、卸压橡胶片3、正极片、负极片、正极汇流片4、负极汇流片9、膜片8、绝缘筒7和金 属外壳6,正极片和负极片呈交错排列,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设置有膜片8,并将正极片、 负极片和膜片8卷曲成圆柱体,正极汇流片4下表面与正极片的泡沫镍连接,在正极汇流片 4中心位置设置有便于气体外溢和加注液体的孔,所述正极汇流片4上表面与正电极2下表 面连接,在正极汇流片4与正电极2之间设置有卸压橡胶片3,负极片的泡沫镍与负极汇流 片9上表面连接,负极汇流片9的下表面与负电极10上表面连接,使正电极2和负电极10 分别设置在圆柱体两端并构成基本电芯,将基本电芯置于绝缘筒7内,在绝缘筒7外表面设 置有金属外壳6且形成第一个电池5,第一个电池5的负电极10下表面与第二个电池11的 正电极2上表面连接,第一个电池5的正电极2上表面与第三个电池1的负电极10下表面 连接成电池组;在靠近正电极2和负电极10的金属外壳6外表面两端设置有环形沟槽;在 所述绝缘筒7两端设置有折边,便于将正极汇流片4和负极汇流片9的一部分置于绝缘筒7 内;在所述金属外壳6两端设置有折边,便于将绝缘筒7两端的折边置于金属外壳6内;将 所述卸压橡胶片3设置在呈盘状的正电极2凹槽内且置于正极汇流片4的孔上;在呈盘状 的所述正电极2裙边上设置有至少一道沿径向方向设置的便于气体外溢的沟槽;将呈盘状 的正电极2和负电极10凸起面设置成平面,便于与另一个电池的负电极10或正电极2焊
【权利要求】
1. 一种圆型镍氢电池组结构,包括呈盘状的正电极、卸压橡胶片、正极片、负极片、正极 汇流片、负极汇流片、膜片、绝缘筒和金属外壳,正极片和负极片呈交错排列,在正极片和负 极片之间设置有膜片,并将正极片、负极片和膜片卷曲成圆柱体,正极汇流片下表面与正极 片的泡沫镍连接,在正极汇流片中心位置设置有便于气体外溢和加注液体的孔,其特征在 于:所述正极汇流片(4)上表面与正电极(2)下表面连接,在正极汇流片(4)与正电极(2)之 间设置有卸压橡胶片(3),负极片的泡沫镍与负极汇流片(9)上表面连接,负极汇流片(9) 的下表面与负电极(10)上表面连接,使正电极(2)和负电极(10)分别设置在圆柱体两端并 构成基本电芯,将基本电芯置于绝缘筒(7)内,在绝缘筒(7)外表面设置有金属外壳(6)且 形成第一个电池(5),第一个电池(5)的负电极(10)下表面与第二个电池(11)的正电极(2) 上表面连接,第一个电池(5)的正电极(2)上表面与第三个电池(1)的负电极(10)下表面 连接成电池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型镍氢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正电极(2)和 负电极(10)的金属外壳(6)外表面两端设置有环形沟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型镍氢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缘筒(7)两 端设置有折边,便于将正极汇流片(4)和负极汇流片(9)的一部分置于绝缘筒(7)内。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型镍氢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金属外壳(6) 两端设置有折边,便于将绝缘筒(7)两端的折边置于金属外壳(6)内。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型镍氢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卸压橡胶片 (3)设置在呈盘状的正电极(2)凹槽内且置于正极汇流片(4)的孔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型镍氢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呈盘状的所述正 电极(2)裙边上设置有至少一道沿径向方向设置的便于气体外溢的沟槽。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型镍氢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将呈盘状的正电极 (2)和负电极(10)凸起面设置成平面,便于与另一个电池的负电极(10)或正电极(2)焊接。
【文档编号】H01M2/26GK203910929SQ201420207593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5日
【发明者】卞立宪, 张鸿 申请人:福建卫东新能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