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7975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式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式操作机构,其包括U形支架、主动齿轮、转轴、从动齿轮、联板、定位件以及安装板;U形支架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设有转轴孔,转轴的一端与联板固定连接,转轴的另一端与定位件连接,从动齿轮通过其上的套接孔套设在转轴位于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之间的部分上;转轴上设有与所述从动齿轮的套接孔相配合以使所述转轴与所述从动齿轮能够同步转动的配合部,和与所述定位件相联合以防止转轴沿轴向移动的阻挡面;从动齿轮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环绕所述套接孔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侧板内壁相抵的环形凸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化,组装便捷,U形支架不易发生变形,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旋转式操作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式操作机构,属于刀开关结构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专利文献CN2553500Y中公开了一种刀开关伞齿型旋转操作机构,包括支架(相当于本案中的U形支架)、套筒、中轴(相当于本案中的转轴)、转臂(相当于本案中的联板),转臂套装在中轴中,支架中间安装伞齿转动轴,在中轴中套装半伞齿轮(相当于本案中的从动齿轮),伞齿转动轴下伞齿轮(相当于本案中的主动齿轮)与半伞齿轮啮合,旋转伞齿转动轴转动半伞齿轮带动中轴使转臂摆动;半伞齿轮带有止动凸台;在支架一侧有一轴套螺丝,轴套螺丝内有一顶珠,调节好轴套螺丝后用拼铆螺母固定;机构旋转方向的定位点由半伞齿轮背面的三个定位孔与在支架一侧的定位套内加弹簧压着一粒钢珠确定了支架在安装轴套螺丝侧内壁加厚;支架在安装伞齿转动轴伞齿轮侧增加了加强筋;半伞齿轮、转轴与中轴可焊成一体。上述的旋转操作机构存在的不足是:上述专利文献中,为了使半伞齿轮与下伞齿轮能够具有合适的啮合间隙,而在操作机构中设置了用以调节啮合间隙的拼铆螺母、轴套螺丝及顶珠,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构成操作机构的零部件数量,使得产品结构较为复杂,组装工作较为繁琐,成本居高不下。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对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化和便于组装的旋转式操作机构。
[0004]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旋转式操作机构,包括U形支架、固定在U形支架内的主动齿轮、设于所述U形支架上的转轴、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固定在所述转轴上的联板、设于所述转轴上的定位件以及与所述U形支架固定连接的安装板;
[0006]所述U形支架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对应位置设有设置所述转轴的转轴孔,所述转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侧板上的转轴孔延伸至第一侧板的外侧与所述联板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侧板上的转轴孔延伸至第二侧板的外侧与所述定位件连接,所述从动齿轮通过其上的套接孔套设在所述转轴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部分上;
[0007]所述转轴上设有与所述从动齿轮的套接孔相配合以使所述转轴与所述从动齿轮能够同步转动的配合部,和与所述定位件相联合以防止所述转轴沿轴向移动的阻挡面;所述从动齿轮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环绕所述套接孔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侧板内壁相抵的环形凸台。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阻挡面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外壁相抵,或与所述从动齿轮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相抵,或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内壁相抵。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U形支架上冲压成型有限制所述从动齿轮转动范围的制动块。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制动块成型于所述第二侧板上。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板与所述U形支架的连接板的外壁相贴,并通过铆钉或螺丝固定。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侧板向外冲压成型有所在平面与所述安装板所在平面相垂直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上成型有延伸至与所述安装板相抵的支撑脚。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件为卡设在所述转轴上的卡簧。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联板与所述转轴焊接固定。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U形支架为一体冲压成型件。
[0016]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I)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操作机构组装完成后,所述从动齿轮会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并且其上的所述环形凸台则会抵在所述第二侧板的内壁上,这样就能保证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具有一定的啮合间隙,进而保证主动齿轮始终与从动齿轮可靠啮合,因而无需设置调节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的啮合间隙的零部件,与专利文献CN2553500Y中的结构相比较,本实用新型中的操作机构的零部件数量明显减少,结构更为简化,成本更省,组装更便捷;该操作机构在组装时,先将联板焊接在转轴的一端,然后将所述转轴未与联板相连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侧板上的转轴孔、从动齿轮上的套接孔以及第二侧板上的转轴孔,并在转轴的伸出端设置定位件,这样即能使转轴安装到位,所述转轴安装到位后,从动齿轮的套接孔恰好与转轴的配合部形成配合,所述套接孔与配合部配合即可使从动齿轮与转轴同步转动,无需将两者焊接固定,设置在转轴上的阻挡面与所述定位件相联合可有效防止转轴沿轴向移动,从而避免发生因转轴沿轴向移动而导致操作机构无法正常动作的状况。(2)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操作机构中,通过冲压方式形成所述限制块,使得限制块的形成更加容易。(3)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操作机构中,所述第二侧板向外冲压成型有所在平面与所述安装板所在平面相垂直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上成型有延伸至与所述安装板相抵的支撑脚,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可对第二侧板形成有效支撑,从而防止U形支架发生变形。(4)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操作机构中,所述U形支架为一体冲压成型件,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可使得U形支架的成型更加容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操作机构的一种正向视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旋转式操作机构的立体图;
[0019]图3为图1所示旋转式操作机构的爆炸视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操作机构中,U形支架的立体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操作机构中,从动齿轮的立体图。
[0022]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1-U形支架;11_第一侧板;12_第二侧板;13_转轴孔;14-制动块;15-连接板;16-加强板;17-支撑脚;2_主动齿轮;3-转轴;31_配合部;32_阻挡面;4_从动齿轮;41_套接孔;42_环形凸台;5_联板;6_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操作机构的结构做以说明:
[0024]一种旋转式操作机构,如图1至图5所示,其包括U形支架1、固定在U形支架I内的主动齿轮2、设于所述U形支架I上的转轴3、与所述主动齿轮2啮合的从动齿轮4、固定在所述转轴3上的联板5、设于所述转轴3上的定位件以及与所述U形支架I固定连接的安装板6 ;所述U形支架I的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对应位置设有设置所述转轴3的转轴孔13,所述转轴3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侧板11上的转轴孔13延伸至第一侧板11的外侧与所述联板5固定连接,所述转轴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侧板12上的转轴孔13延伸至第二侧板12的外侧与所述定位件连接,所述从动齿轮4通过其上的套接孔41套设在所述转轴3位于所述第一侧板11及所述第二侧板12之间的部分上;如图1所示,在所述从动齿轮4的轴线方向上,所述从动齿轮4位于主动齿轮2与第二侧板12之间,为所述从动齿轮4起定位作用的弹性定位组件设置在U形支架I的第二侧板12上,所述从动齿轮4靠近所述第二侧板12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弹性定位组件配合的定位孔;所述转轴3上设有与所述从动齿轮4的套接孔41相配合以使所述转轴3与所述从动齿轮4能够同步转动的配合部31,和与所述定位件相联合以防止所述转轴3沿轴向移动的阻挡面32 ;要使所述配合部31与所述套接孔41配合后即能同步转动,所述配合部31就需具有与所述套接孔42形状相匹配的截面形状,所述截面形状是除了圆形之外的其它任何形状,如可以长方形、多边形或半圆形等几何形状;所述从动齿轮4靠近所述第二侧板12的一端环绕所述套接孔41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侧板12内壁相抵的环形凸台42。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操作机构组装完成后,所述从动齿轮4会与所述主动齿轮2啮合,并且其上的所述环形凸台42则会抵在所述第二侧板12的内壁上,这样就能保证从动齿轮4与主动齿轮2具有一定的啮合间隙,进而保证主动齿轮2始终与从动齿轮4可靠啮合,因而无需设置调节从动齿轮4与主动齿轮2的啮合间隙的零部件,与专利文献CN2553500Y中的结构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机构零部件数量明显减少,结构更为简化,成本更省,组装更便捷;该操作机构在组装时,先将联板5焊接在转轴I的一端,然后将所述转轴3的未与联板5相连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侧板11上的转轴孔13、从动齿轮4上的套接孔41以及第二侧板12上的转轴孔13,并在转轴3的伸出端设置定位件,这样即能使转轴3安装到位,所述转轴3安装到位后,从动齿轮4的套接孔41恰好与转轴3的配合部31形成配合,所述套接孔41与配合部31配合即可使从动齿轮4与转轴3同步转动,无需将两者焊接固定,设置在转轴3上的阻挡面32与所述定位件相联合可有效防止转轴3沿轴向移动,从而避免发生因转轴3轴向移动而导致操作机构无法正常动作的状况。
[0025]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阻挡面32与所述从动齿轮4靠近所述第一侧板11的一端相抵,在实际操作中,所述阻挡面32也可与所述第一侧板11的外壁相抵,或与所述第二侧板12的内壁相抵。
[0026]所述U形支架I上冲压成型有限制所述从动齿轮4转动范围的制动块14,所述从动齿轮4转动至一定角度时会与所述制动块14相抵,这样就可将从动齿轮4限制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制动块14成型于所述第二侧板12上,如图所示,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使得制动块14的形成更加容易。
[0027]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安装板6与所述U形支架I的连接板15的外壁相贴,并且两者通过铆钉或螺丝固定;为了方便安装板6安装固定,所述安装板6上设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安装孔。
[0028]参看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板12向外冲压成型有所在平面与所述安装板6所在平面相垂直的加强板16,所述加强板16上成型有延伸至与所述安装板6相抵的支撑脚17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可对第二侧板12形成有效支撑,从而增加U形支架I的强度,避免所述第二侧板12发生向外变形而导致主动齿轮2与从动齿轮4的啮合间隙变大。
[0029]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定位件为卡设在所述转轴3上的卡簧,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定位件也可以为螺接在所述转轴3上的螺母,或现有技术中常用定位件。
[0030]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联板5与所述转轴3焊接固定。
[0031]本实施例中的所述U形支架I为一体冲压成型件,即所述U形支架I通过冲压方式成型,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可方便的加工U形支架I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U形支架I还可通过浇注等方式加工成型。
[0032]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式操作机构,包括U形支架(I)、固定在U形支架(I)内的主动齿轮(2)、设于所述U形支架(I)上的转轴(3)、与所述主动齿轮(2)啮合的从动齿轮(4)、固定在所述转轴(3)上的联板(5)、设于所述转轴(3)上的定位件以及与所述U形支架(I)固定连接的安装板⑶; 所述U形支架(I)的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对应位置设有设置所述转轴(3)的转轴孔(13),所述转轴(3)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侧板(11)上的转轴孔(13)延伸至第一侧板(11)的外侧与所述联板(5)固定连接,所述转轴(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侧板(12)上的转轴孔(13)延伸至第二侧板(12)的外侧与所述定位件连接,所述从动齿轮(4)通过其上的套接孔(41)套设在所述转轴(3)位于所述第一侧板(11)及所述第二侧板(12)之间的部分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上设有与所述从动齿轮(4)的套接孔(41)相配合以使所述转轴(3)与所述从动齿轮(4)能够同步转动的配合部(31),和与所述定位件相联合以防止所述转轴(3)沿轴向移动的阻挡面(32);所述从动齿轮(4)靠近所述第二侧板(12)的一端环绕所述套接孔(41)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侧板(12)内壁相抵的环形凸台(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面(32)与所述第一侧板(11)的外壁相抵,或与所述从动齿轮(4)靠近所述第一侧板(11)的一端相抵,或与所述第二侧板(12)的内壁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支架(I)上冲压成型有限制所述从动齿轮(4)转动范围的制动块(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块(14)成型于所述第二侧板(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6)与所述U形支架(I)的连接板(15)的外壁相贴,并通过铆钉或螺丝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式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12)向外冲压成型有所在平面与所述安装板(6)所在平面相垂直的加强板(16),所述加强板(16)上成型有延伸至与所述安装板(6)相抵的支撑脚(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卡设在所述转轴⑶上的卡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板(5)与所述转轴(3)焊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支架(I)为一体冲压成型件。
【文档编号】H01H21/22GK203859046SQ201420310566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1日
【发明者】曹旭, 何叶勇, 陈浩, 汪江波 申请人: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