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元件的绕线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9565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磁性元件的绕线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性元件的绕线架结构,其包括:一绕线基座,该绕线基座具有相邻的一第一绕线区与一第二绕线区,该第一绕线区具有一第一顶部与一第一底部,该第二绕线区具有一第二顶部与第二底部,该第一顶部与该第二顶部相连接并形成一挠曲部,该第一绕线区的中心设有一第一通孔,该第一顶部设有一第一固定部,该第二绕线区的中心设有一第二通孔,该第二顶部设有一第二固定部;一第一感应线圈,该第一感应线圈绕设于该第一通孔外缘表面;一第二感应线圈,该第二感应线圈绕设于该第二通孔外缘表面;以及一铁芯组,该铁芯组设置于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二通孔内。
【专利说明】磁性元件的绕线架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绕线架结构,特别是一种应用于线圈绕线且具有弯折性的磁性元件的绕线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一般常见的变压器分别将一次侧线圈及二次侧线圈绕设于一绕线架,并将一次侧线圈与二次侧线圈固定于对应的接脚,然后加上铁芯组,以达到变压器转换电压的效果。
[0003]然而现有的变压器绕线架,于绕线加工时产生了集结交叠的现象,而降低绕线的容积率,影响了电磁耦合的稳定度,且为了分离层叠于同一绕线部的一次侧线圈及二次侧线圈,必须于一次侧线圈绕设于绕线部后,粘贴绝缘胶带作为绝缘介质,再进行二次侧线圈或另一层一次侧线圈的绕设动作,并重复以上动作直至变压器整体绕线组装完毕,所以一次侧线圈与二次侧线圈无法一次完成绕线步骤,因此现有的绕线架在进行绕线作业时,不易缩短制程的工时,且绕线的步骤烦琐,无法提升变压器的制造合格率,在增加产能上也遇到重大的瓶颈。
[0004]此外使用于电感的绕线架一般多呈现圆形中空的型态,其绕线架为磁性结构体,并在该磁性结构体的表面缠绕上线圈,即完成一个电感,但因为在进行绕线作业时,必须反复穿入该磁性结构体的中心孔,必须完全仰赖人工方式进行,容易造成电感在生产时的品质不一且合格率过低,在生产速度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0005]因此故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汇集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构思一种感应线圈的绕线架结构,可以应用于变压器与电感的线圈缠绕,能有效解决上述现有绕线架具有的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磁性元件的绕线架结构,其绕线架具有挠曲部、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能使第一绕线区与第二绕线区上下重叠,使绕线的步骤更加简易,提升生产合格率,进而增加产能。
[0007]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磁性元件的绕线架结构,其包括:一绕线基座,该绕线基座具有相邻的一第一绕线区与一第二绕线区,该第一绕线区具有一第一顶部与一第一底部,该第二绕线区具有一第二顶部与一第二底部,该第一顶部的一边与该第二顶部的一边相连接并形成一挠曲部,该挠曲部具有弯折的特性,该第一绕线区的中心设有一第一通孔,该第一顶部设有一第一固定部,该第二绕线区的中心设有一第二通孔,该第二顶部设有一第二固定部,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二通孔各自平行独立而呈现未连通的状态,当弯折该挠曲部时,该第一固定部与该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并使该第一通孔轴向延伸于第二通孔而形成连通状态;一第一感应线圈,该第一感应线圈绕设于该第一通孔外缘表面;一第二感应线圈,该第二感应线圈绕设于该第二通孔外缘表面;以及一铁芯组,该铁芯组穿越设置于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二通孔内。
[0008]于另外一种实施范例中,当弯折该挠曲部时,则该第一固定部与该第二固定部连接固定,该第一通孔轴向延伸于该第二通孔而形成连通状态,使绕线机单一方向绕设完该第一感应线圈后顺势绕完该第二感应线圈。
[0009]于另外一种实施范例中,该第一底部的一侧设有一第一凹槽,该第二底部的一侧设有一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的大小对应于该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与该第二凹槽并排设置形成一定位槽。
[0010]于另外一种实施范例中,其中对应于该定位槽而设有一定位块,该定位块的大小吻合于该定位槽,且固定于该定位槽上。
[0011 ] 于另外一种实施范例中,其中该定位槽上具有一沟槽。
[0012]于另外一种实施范例中,其中该定位块对应于该定位槽呈现长条状的π字型。
[0013]于另外一种实施范例中,该定位块的内缘设置有一定位条,该定位条的大小吻合于该沟槽。
[0014]于另外一种实施范例中,其中该第一感应线圈与该第二感应线圈表面设有一 U形铜箔。
[0015]于另外一种实施范例中,该绕线基座为一磁性基座,在该磁性基座上绕设该第一感应线圈与第二感应线圈后,封上绝缘胶即完成一电感器。
[00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性元件的绕线架结构,该绕线基座具有该挠曲部、该第一固定部与该第二固定部,当对折该挠曲部时,该第一固定部与该第二固定部连接且固定,使该第一绕线区与该第二绕线区上下重叠,此时就先从该第一通孔外缘表面绕设该第一感应线圈,而后预留一小段线材,接着从该第二通孔外缘表面绕设该第二感应线圈后,解除该第一固定部与该第二固定部的连接,并将该定位块固定于该定位槽后,设置该铁芯组并包覆该U形铜箔于该第一感应线圈与该第二感应线圈,即完成变压器的绕线步骤,通过此种绕线架结构,能简化变压器与电感制造时的复杂度,减少降低绕线的困难度,提升生产的合格率,进而增加变压器及电感的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立体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反面立体分解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作动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1_磁性元件的绕线架结构;2_绕线基座;21_第一绕线区;211_第一顶部;212_第一底部;213_第一通孔;214—第一固定部;215—第一凹槽;22_第二绕线区;221_第二顶部;222_第二底部;223_第二通孔;224—第二固定部;225—第二凹槽;23-挠曲部;24_定位槽;25_沟槽;3_第一感应线圈;4_第二感应线圈;5_定位块;51_定位条;6_铁芯组;61-U形铜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仅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为使便于理解,下述实施例中的相同元件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
[0024]请参阅图1、图3、图4,本实用新型磁性元件的绕线架结构1,其包括了:一个绕线基座2,该绕线基座2具有相邻的一第一绕线区21与一第二绕线区22,该第一绕线区21具有一第一顶部211与一第一底部212,该第二绕线区22具有一第二顶部221与一第二底部222,该第一顶部211的一边与该第二顶部221的一边相连接并形成一挠曲部23,该挠曲部23具有弯折的特性,能使该第一绕线区21与该第二绕线区22呈现重叠设置的状态,该第一绕线区21的中心设有一第一通孔213,该第一顶部211设有一第一固定部214,该第二绕线区22的中心设有一第二通孔223,该第二顶部221设有一第二固定部224,该第一通孔213与该第二通孔223各自平行独立而呈现未连通的状态,当弯折该挠曲部23时,该第一固定部214与该第二固定部224固定连接,并使该第一通孔213轴向延伸于第二通孔223而形成连通状态;一第一感应线圈3,该第一感应线圈3绕设于该第一通孔213外缘表面;一第二感应线圈4,该第二感应线圈4绕设于该第二通孔223外缘表面;以及一铁芯组6,该铁芯组6穿越设置于该第一通孔213与该第二通孔223内。
[0025]请参阅图1、图3,于另外一种较佳的实施范例中,当弯折该挠曲部23时,则该第一固定部214与该第二固定部224连接固定,该第一通孔213轴向延伸于该第二通孔223而形成连通状态,使绕线机单一方向绕设完该第一感应线圈3后顺势绕完该第二感应线圈4。
[0026]请参阅图2,于另外一种较佳的实施范例中,其中该第一底部212的一侧设有一第一凹槽215,该第二底部222的一侧设有一第二凹槽225,该第二凹槽225的大小对应于该第一凹槽215,该第一凹槽215与该第二凹槽225并排设置形成一定位槽24。
[0027]请参阅图2,于另外一种较佳的实施范例中,其中对应于该定位槽24而设有一定位块5,该定位块5的大小吻合于该定位槽24,且固定于该定位槽24上。
[0028]请参阅图2,于另外一种较佳的实施范例中,其中该定位槽24上具有一沟槽25。
[0029]请参阅图2,于另外一种较佳的实施范例中,该定位块5对应于该定位槽24呈现长条状的Π字型,以便覆盖整个该定位槽24,达到定位的效果。
[0030]请参阅图2,于另外一种较佳的实施范例中,该定位块5的内缘设置有一定位条51,该定位条51的大小吻合于该沟槽25,有加强该第一绕线区21与该第二绕线区22固定的效果。
[0031]请参阅图5,于另外一种较佳的实施范例中,当该第一感应线圈3与该第二感应线圈4绕线绕完后,在该第一感应线圈3与该第二感应线圈4设置该U形铜箔61,包覆完该U形铜箔61的后即完成一组变压器。
[0032]于另外一种较佳的实施范例中,该绕线基座2为一磁性基座,在该磁性基座上绕设该第一感应线圈3或第二感应线圈4后,封上一绝缘胶即完成一电感器。
[0033]本实用新型磁性元件的绕线架结构1,该绕线基座2通过该挠曲部23、该第一固定部214与该第二固定部224的作动方式,来改良变压器的结构,并简化绕线方法,其中当对折该挠曲部23时,该第一固定部214与该第二固定部224连接且固定,使该第一绕线区21与该第二绕线区22上下重叠,此时就先从该第一通孔213外缘表面绕设该第一感应线圈3,而后预留一小段线材,接着从该第二通孔223外缘表面绕设该第二感应线圈4后,解除该第一固定部214与该第二固定部224的连接,使该第一绕线区21与该第二绕线区22回复成平行状态,并从该第一通孔213与该第二通孔223中设置该铁芯组6,并包覆该U形铜箔61于该第一感应线圈3与该第二感应线圈4,即完成变压器的绕线步骤,通过此种绕线架结构,能简化变压器与电感制造时的复杂度,减少降低绕线的困难度,提升生产过程的合格率,进而增加变压器及电感的产能。
[0034]然而,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故该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或是熟悉此技术所做出等效或轻易变化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磁性元件的绕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绕线基座,该绕线基座具有相邻的一第一绕线区与一第二绕线区,该第一绕线区具有一第一顶部与一第一底部,该第二绕线区具有一第二顶部与一第二底部,该第一顶部的一边与该第二顶部的一边相连接并形成一挠曲部,该挠曲部具有能够弯折的特性,该第一绕线区的中心设有一第一通孔,该第一顶部设有一第一固定部,该第二绕线区的中心设有一第二通孔,该第二顶部设有一第二固定部,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二通孔各自平行独立而呈现未连通的状态,当弯折该挠曲部时,该第一固定部与该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并使该第一通孔轴向延伸于第二通孔而形成连通状态; 一第一感应线圈,该第一感应线圈绕设于该第一通孔外缘表面; 一第二感应线圈,该第二感应线圈绕设于该第二通孔外缘表面;以及 一铁芯组,该铁芯组穿越设置于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二通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磁性元件的绕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当弯折该挠曲部时,则该第一固定部与该第二固定部连接固定,该第一通孔轴向延伸于该第二通孔而形成连通状态,使绕线机单一方向绕设完该第一感应线圈后顺势绕完该第二感应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磁性元件的绕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底部的一侧设有一第一凹槽,该第二底部的一侧设有一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的大小对应于该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与该第二凹槽并排设置形成一定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磁性元件的绕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对应于该定位槽而设有一定位块,该定位块的大小吻合于该定位槽,且固定于该定位槽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磁性元件的绕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槽上具有一沟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磁性元件的绕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块对应于该定位槽呈现长条状的π字型。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磁性元件的绕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槽上具有一沟槽,该定位块的内缘设置有一定位条,该定位条的大小吻合于该沟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磁性元件的绕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感应线圈与该第二感应线圈表面设有一 U形铜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磁性元件的绕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绕线基座为一磁性基座。
【文档编号】H01F17/04GK204167068SQ201420531201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6日
【发明者】何俊汉, 林孝德 申请人:耀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台湾川仕摩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