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8963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衔接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衔接装置,包括尾端连接部,与尾端连接部相连的中段输送部和与中段输送部相连的口端针头部,尾端连接部外表面设有连接螺纹,还包括顺次贯通尾端连接部、中段输送部及口端针头部的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尾端连接部外表面设有连接螺纹,利用螺纹连接具有的紧密性,实现衔接装置与外接胶桶的紧密连接,有效地解决了衔接装置与外接胶桶之间存在的泄露问题。
【专利说明】衔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封装的画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衔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装片设备的点胶结构分点胶和画胶两种,点胶设备的点胶头直接和胶筒连接使用,画胶设备的连接机构是采用胶筒、衔接头、连接软管、画胶针依次连接和使用的,其中衔接头起传输、中转装片胶的作用,在传统的作业中,采用的是塑料接头(和胶筒相连)连接薄壁不锈钢针头(和连接软管相连)的方式。在实际的作业中,经常会发生塑料接头和胶筒衔接不紧的问题,进而导致装片胶漏出,沾污到作业中产品及设备,影响到作业产品的质量及设备作业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衔接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衔接装置,包括尾端连接部,与尾端连接部相连的中段输送部和与中段输送部相连的口端针头部,尾端连接部外表面设有连接螺纹,还包括顺次贯通尾端连接部、中段输送部及口端针头部的通孔。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衔接装置,通过在尾端连接部外表面设有连接螺纹,利用螺纹连接方式具有的紧密性,实现了在尾端连接部与外部胶桶紧密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明显有效地解决了外部胶桶与衔接装置因连接不紧密带来的泄露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衔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08]其次,本实用新型利用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所述示意图只是实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09]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衔接装置,包括尾端连接部10,与尾端连接部10相连的中段输送部20和与中段输送部相连20的口端针头部30,尾端连接部10外表面设有连接螺纹11,还包括顺次贯通尾端连接部10、中段输送部20及口端针头部30的通孔40。
[001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尾端连接部10用于与外部胶桶连接,中段输送部20在尾端连接部10和口端针头部30之间起到衔接和过渡作用,口端针头部30用于与外部连接软管连接。衔接装置还包括顺次贯通尾端连接部10、中段输送部20及口端针头部30的通孔40,起到传输作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尾端连接部10外表面设有连接螺纹11,利用螺纹连接方式具有的紧密性,实现尾端连接部10与外部胶桶的紧密连接,有效的防止了泄露的问题。
[0011]优选地,中段输送部20包括中段输送夹取部21,中段输送夹取部21与尾端连接部10相连。
[001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中段输送夹取部21,可便于对衔接装置的拿取等操作。
[0013]优选地,中段输送夹取部21的外侧至少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夹取平面211。
[001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中段输送夹取部21外侧至少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夹取平面211,可实现使用工具对衔接装置的夹取与旋转等操作。形成平面211的方式有多种,此处选择使用铣削加工的方式形成该两个夹取平面211。
[0015]优选地,中段输送部20包括与中段输送夹取部21相连的口端过渡承载部22,口端过渡承载部22与口端针头部30相连。
[001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口端过渡承载部22两端分别与中段输送夹取部21、口端针头部30相连,其可实现加强口端针头部30与中段输送夹取部21连接处的强度,达到稳固的效果。
[0017]优选地,通孔40穿过口端过渡承载部22的直径与通孔40穿过口端针头部30内部的直径相同,口端过渡承载部22的壁厚大于口端针头部30的壁厚。
[001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口端过渡承载部22与口端针头部30相连,且两者内部通孔40的直径相同,而口端过渡承载部22壁厚的增加,可以提高衔接装置的承载力,避免承载力不足导致衔接装置断裂,有效的提高了衔接头的使用寿命。
[0019]优选地,通孔40为阶梯孔,阶梯孔位于尾端连接部10—侧的直径大于位于口端针头部30 —侧的直径。
[002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部通孔40可以设为阶梯孔。其中,可以设置阶梯孔位于尾端连接部10 —侧的直径大于位于口端针头部30 —侧的直径,尾端连接部10 —侧的内部通孔40直径可以与中段输送夹取部21背离口端过渡承载部22 —侧的内部通孔40直径相同,中段输送夹取部21背离尾端连接部10 —侧内部通孔40直径与相连的口端过渡承载部22 —侧内部通孔40直径相同,这样设计便于胶桶内胶体的流出,减少对衔接装置的压力,有效地提高衔接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1]优选地,尾端连接部10、中段输送部20及口端针头部30为一体结构。
[002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衔接装置的尾端连接部10、中段输送部20及口端针头部30为一体结构,由于整体结构具有不易断裂、组成部件不易脱散等优点,可避免了因衔接装置断裂导致的泄露问题,使衔接装置具有较好的整体稳定性。
[0023]优选地,衔接装置的制作材料可以采用不锈钢,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塑料制品的强度低、易断裂、易变形的问题,从而加强了衔接装置的稳定性。
[002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o hrri m t ι_ι I 八 1.1.
【权利要求】
1.一种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尾端连接部,与所述尾端连接部相连的中段输送部和与所述中段输送部相连的口端针头部,所述尾端连接部外表面设有连接螺纹,还包括顺次贯通所述尾端连接部、所述中段输送部及所述口端针头部的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输送部包括中段输送夹取部,所述中段输送夹取部与所述尾端连接部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输送夹取部的外侧至少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夹取平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输送部包括与所述中段输送夹取部相连的口端过渡承载部,所述口端过渡承载部与所述口端针头部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穿过所述口端过渡承载部的直径与所述通孔穿过所述口端针头部内部的直径相同,所述口端过渡承载部的壁厚大于所述口端针头部的壁厚。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阶梯孔,所述阶梯孔位于所述尾端连接部一侧的直径大于位于口端针头部一侧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端连接部、所述中段输送部及所述口端针头部为一体结构。
【文档编号】H01L21/67GK204208749SQ201420533045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6日
【发明者】王鑫 申请人:南通富士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