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95679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主要由外壳、按钮、驱动体、定位压簧、底座和触簧组构成。采用具有不同水平高度的驱动斜楔面的驱动体,长度一样计的触簧组(即动触簧具有相同水平高度的勾形驱动端);或者采用水平高度一样的驱动斜楔面的驱动体,长度不一样的触簧组(即动触簧具有不同水平高度的勾形驱动端),实现分级驱动动触簧,达到行程开关分级导通功能。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一体化集成度高,结构直观,可扩展性强,装调简便的特点。
【专利说明】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行程开关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

【背景技术】
[0002]行程开关又称位置开关或限位开关,它的作用是将机械位移控制转变为电信号控制,使设备系统运行状态发生改变,即通过机械动作产生的力或力矩按压行程开关按钮一定位移,以此来驱动行程开关内部触点的转换或通断,实现信号的接通或断开,从而控制信号转换或实现安全保护等。在各行业的自动控制系统或机电组件中广泛使用不同类型的行程开关。
[0003]目前,在需要通过行程开关来实现分段式控制的系统中,通常在结构设计中采用多个转换开关或外接逻辑继电器方案。即方案一:同时并列安装多个转换开关,通过不同安装位置,采用多个机械动作分级驱动,控制行程开关的转换或分断来实现;此方式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因而仅适用在对开关体积大小和重量要求不高或安装空间足够大的情况下;方案二:采用外接逻辑继电器进行控制,此方式需外接控制逻辑电信号,成本费用高。
[0004]然而随着自动控制系统小型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机电器件组件对小体积多路分段式行程开关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当安装空间受限制或无外部输入的逻辑控制电信号或元器件成本受控制的使用情况下,以上方案一和二均将很难实现多路数分段转换信号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行程开关需较大的安装空间或需外接逻辑控制电信号的不足,提供一种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主要由外壳、按钮、驱动体、定位压簧、底座和触簧组构成;
[0008]上述外壳扣于底座上方,并形成一个中空的腔体;
[0009]驱动体整体呈类T形,驱动体活动设置在上述腔体的内部,且驱动体的中轴线与腔体的中轴线重合;上述驱动体的侧壁上设有2个或2个以上的斜楔面,这些斜楔面沿驱动体的圆周方向分布,且每个斜楔面所处的水平高度各不相同;
[0010]按钮的一端固定在驱动体的上部,另一端则穿过外壳并伸出至外壳的外部;定位压簧的一端固定在驱动体的下部,另一端则固定在底座上;按钮和定位压簧的中轴线均与腔体的中轴线重合;
[0011]2组或2组以上的触簧组环设在驱动体的径向外侧,且每个斜楔面对应一组触簧组;每组触簧组均由I个动触簧和2个静触簧组成;上述2个静触簧分设在动触簧的径向内侦_径向外侧,其中位于径向内侧的静触簧的外向侧壁上设有I个静触点即内静触点,位于径向外侧的静触簧的内向侧壁上设有I个静触点即外静触点;位于中部的动触簧的内向和外向侧壁上各设有I个动触点,其中位于动触簧的内向侧壁上的动触点即内动触点与内静触点位置相对,位于动触簧的外向侧壁上的动触点即外动触点与外静触点位置相对;动触簧和2个静触簧的下端均穿过底座并伸出至外壳的外部;动触簧和2个静触簧的上端自由延伸,且所处水平高度相当;动触簧的上端接有I个勾形驱动端,该勾形驱动端朝驱动体一侧凸出;每组触簧组的勾形驱动端所处的水平高度相同。
[0012]为了使行程开关的结构更为紧凑,同时也为了能够确保驱动体运动过程的稳定性,以保证开关的驱动转换精度,所有触簧组均呈中心对称地环绕在驱动体的径向外侧。如当驱动体为圆或多面类T形结构时,触簧组等间距地环绕在驱动体的周围。当驱动体为四面类T形结构时,偶数组的触簧组对称分布在驱动体的2个对称面上。
[0013]为了提高开关抗阻性,所述动触簧和静触簧均为双柔性簧片。
[0014]为了确保驱动体运动过程的稳定性,以保证开关的驱动转换精度,当驱动体为四面类T形结构时,驱动体的侧面还设有至少一条轴向延伸的定位筋,这个定位筋对称分布在驱动体的未设有斜楔面另外2个对称面上,而外壳与之相对应的位置也设有至少一条轴向延伸的导向筋,定位筋与导向筋滑动间隙配合。
[0015]为了确保驱动开关的驱动转换精度,所述按钮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卡。
[0016]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主要由外壳、按钮、驱动体、定位压簧、底座和触簧组构成;
[0017]上述外壳扣于底座上方,并形成一个中空的腔体;
[0018]驱动体整体呈类T形,驱动体活动设置在上述腔体的内部,且驱动体的中轴线与腔体的中轴线重合;上述驱动体的侧壁上设有2个或2个以上的斜楔面,这些斜楔面沿驱动体的圆周方向分布,且每个斜楔面所处的水平高度相同;
[0019]按钮的一端固定在驱动体的上部,另一端则穿过外壳并伸出至外壳的外部;定位压簧的一端固定在驱动体的下部,另一端则固定在底座上;按钮和定位压簧的中轴线均与腔体的中轴线重合;
[0020]2组或2组以上的触簧组环设在驱动体的径向外侧,且每个斜楔面对应一组触簧组;每组触簧组均由I个动触簧和2个静触簧组成;上述2个静触簧分设在动触簧的径向内侦_径向外侧,其中位于径向内侧的静触簧的外向侧壁上设有I个静触点即内静触点,位于径向外侧的静触簧的内向侧壁上设有I个静触点即外静触点;位于中部的动触簧的内向和外向侧壁上各设有I个动触点,其中位于动触簧的内向侧壁上的动触点即内动触点与内静触点位置相对,位于动触簧的外向侧壁上的动触点即外动触点与外静触点位置相对;动触簧和2个静触簧的下端均穿过底座并伸出至外壳的外部;动触簧和2个静触簧的上端自由延伸,且所处水平高度相当;动触簧的上端接有I个勾形驱动端,该勾形驱动端朝驱动体一侧凸出;每组触簧组的勾形驱动端所处的水平高度各不相同。
[0021]为了使行程开关的结构更为紧凑,同时也为了能够确保驱动体运动过程的稳定性,以保证开关的驱动转换精度,所有触簧组均呈中心对称地环绕在驱动体的径向外侧。如当驱动体为圆或多面类T形结构时,触簧组等间距地环绕在驱动体的周围。当驱动体为四面类T形结构时,偶数组的触簧组对称分布在驱动体的2个对称面上。
[0022]为了提高开关抗阻性,所述动触簧和静触簧均为双柔性簧片。
[0023]为了确保驱动体运动过程的稳定性,以保证开关的驱动转换精度,当驱动体为四面类T形结构时,驱动体的侧面还设有至少一条轴向延伸的定位筋,这个定位筋对称分布在驱动体的未设有斜楔面另外2个对称面上,而外壳与之相对应的位置也设有至少一条轴向延伸的导向筋,定位筋与导向筋滑动间隙配合。
[0024]为了确保驱动开关的驱动转换精度,所述按钮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卡。
[0025]开关初始状态下,驱动体受压簧的弹力作用,上端面与外壳内顶面贴合,此时,动触簧顶端的弓形驱动端与驱动体的斜楔面下部的直面贴合,同时动触簧的动触点与内侧的静触簧的静触点接触,并确保有一定(如0.2mm)的预压量,开关常闭触点保持接通,常开触点保持断开。
[0026]当对与驱动体连接的按钮施加向底座方向的驱动力时,驱动体向底座发生位移,动触簧顶端的弓形驱动端从与驱动体下部的直面向斜楔面发生相对位移,驱使动触簧发生变形,使动触点向外位移,当位移量大于预压量时,断开与内侧常闭静触点的接触,随着驱动体进一步向底座继续位移,动触点与外侧静触点接触,实现导通,完成信号转换。
[0027]当动触簧弓形顶端的弓形驱动端滑过驱动体斜楔面,与驱动体上部的直面接触,动触簧将不再发生侧向位移,此时,动触点与外侧的静触点依然保持接触,并确保有预压量的弹性挠度,保证可靠接触导通并具备一定的抗振性。
[0028]当按钮向下位移直至按钮台阶的下底面与外壳的上顶面接触,驱动体不能继续向下位移,起到限位保护行程开关的作用。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的优点为:
[0030]1、采用具有不同水平高度的驱动斜楔面的驱动体,长度一样计的触簧组(即动触簧具有相同水平高度的勾形驱动端);或者采用水平高度一样的驱动斜楔面的驱动体,长度不一样的触簧组(即动触簧具有不同水平高度的勾形驱动端),实现分级驱动动触簧,达到行程开关分级导通功能;
[0031]2、底座组采用一体式触簧组镶嵌式结构,触簧组对称分布在定位压簧定位孔周围,结构紧凑,有效减小开关体积;
[0032]3、触簧组采用双柔性簧片结构,提高开关抗振性;
[0033]4、驱动体与外壳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筋和导向筋,确保开关驱动转换精度;
[0034]5、可根据行程要求在按钮的侧壁上增设限位卡,并设计按钮台阶下底面与外壳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当按钮台阶下底面与外壳上端面接触时,开关止动限位,避免了过压损坏开关;
[0035]6、行程开关结构紧凑、一体化集成度高,结构直观,可扩展性强,装调简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实施例一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初始状态实施例的整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实施例一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按压一级行程实施例的整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8]图3为实施例一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按压全行程实施例的整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9]图4为实施例二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初始状态实施例的整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0]图5为实施例二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按压一级行程实施例的整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1]图6为实施例二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按压全行程实施例的整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2]图中标号:1、外壳;2、按钮;3、驱动体;4、底座;5、定位压簧;6、动触簧;7、静触簧;8、动触点;9、静触点;10、斜楔面;11、勾形驱动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43]实施例一:
[0044]一种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主要由外壳1、按钮2、驱动体3、定位压簧5、底座4和触簧组构成。
[0045]上述外壳I扣于底座4上方,并形成一个中空的腔体。所述外壳I根据内部安放的驱动体3的形状及触簧组的组数进行设计,如可以为圆柱形、多边柱形或方柱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I为方柱形。底座4的下部设有用于行程开关与外部器件固定的轴销。
[0046]按钮2的一端固定在驱动体3的上部,另一端则穿过外壳I并伸出至外壳I的外部。定位压簧5的一端固定在驱动体3的下部,另一端则固定在底座4上。为保证开关驱动体3在行程开关中心线上移动,驱动体3、按钮2和定位压簧5的中轴线均与腔体的中轴线重合。按钮2和定位压簧5可以直接与驱动体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连,但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体3的上部和下部均开设有盲孔,其中上部的盲孔为螺孔,用于与按钮2通过螺纹连接,下部的盲孔则套于定位压簧5的外侧,以用户实现定位压簧5的定位,并保护定位压簧5的运动不受影响。按钮2和定位压簧5均为驱动体3服务,其中按钮2向驱动体3施加向下的压力,而定位压簧5向驱动体3施加向上的回弹力。此外,还可根据行程要求在按钮2的侧壁上增设限位卡,同时,还设计按钮2台阶下底面与外壳I上端面之间的距离,这样当按钮2台阶下底面与外壳I上端面接触时,开关止动限位,避免了过压损坏开关。
[0047]驱动体3整体呈类T形,驱动体3的周向结构即侧面形状,可以根据设计所需却换路数也即触簧组的组数进行确定,如可以为圆形、多变形或四边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I的侧面形状为方形,即驱动体3具有4个对称的侧壁。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体3包括驱动本体和镶件,驱动本体和镶件通过注塑或塑压成一体。驱动体3活动设置在上述腔体的内部,且驱动体3的中轴线与腔体的中轴线重合。
[0048]驱动体3的侧壁可以不与外壳I相接触,这样驱动体3在外壳I内部自由地无约束地移动。然而,为了能够确保驱动体3运动过程的稳定性,以保证开关的驱动转换精度,当驱动体3为四面类T形结构时,驱动体3的另外2个相对的侧面上还设有至少一条轴向延伸的定位筋,这个定位筋对称分布在驱动体3的未设有斜楔面10另外2个对称面上,而外壳I与之相对应的位置也设有至少一条轴向延伸的导向筋,定位筋与导向筋滑动间隙配合。定位筋与导向筋的凹凸结构只要能够实现滑动间隙配合即可,即当定位筋为外凸的筋条时,导向筋为内凹的筋条;反之,当定位筋为内凹的筋条时,导向筋为外凸的筋条。
[0049]为了实现驱动体3的侧壁上设有2个或2个以上的斜楔面10,斜楔面10的起始端与驱动体3下部的直面相接,斜楔面10的结束端与驱动体3上部的直面相接。在同一个驱动体3上,所有斜楔面10的倾斜角度相一致,在本实施例中,斜楔面10与驱动体3下部的直面之间的夹角介于120°至130°之间。
[0050]位于同一驱动体3上的这些斜楔面10沿驱动体3的圆周方向分布,且每个斜楔面10所处的水平高度各不相同。其中2个具有相同倾斜角度的斜楔面10所处的水平高度不同是指,第一斜楔面10的起始端与第二斜楔面10的起始端处于不同的水平高度线上,且第一斜楔面10的结束端与第二斜楔面10的结束端处于不同的水平高度线上。位于同一驱动体3上的所有斜楔面10的水平高度可以完全不相同;也可以如本实施例所示部分不相同,即当驱动体3为四面类T形结构时,驱动体3的2个相对的侧面上各至少设有2个斜楔面10。其中处于同一个侧面上的2个斜楔面10的水平高度相同,分处于2个相对侧面上的2个斜楔面10的水平高度不同。
[0051]2组或2组以上的触簧组呈中心对称地环设在驱动体3的径向外侧,且每个斜楔面10对应一组触簧组。即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体3的一侧设有2组触簧组,其相对一侧设有2组触簧组。
[0052]每组触簧组均由I个动触簧6和2个静触簧7组成。所述动触簧6和静触簧7采用弹性优良的铍青铜制成,且均为双柔性簧片。上述2个静触簧7分设在动触簧6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其中位于径向内侧的静触簧7的外向侧壁上设有I个静触点9即内静触点9,位于径向外侧的静触簧7的内向侧壁上设有I个静触点9即外静触点9。位于中部的动触簧6的内向和外向侧壁上各设有I个动触点8,其中位于动触簧6的内向侧壁上的动触点8即内动触点8与内静触点9位置相对,位于动触簧6的外向侧壁上的动触点8即外动触点8与外静触点9位置相对。静触点9和动触点8均采用贵金属材料制成,并采用铆接方式固定在触簧上,以此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保证触点的接触电阻稳定。动触簧6和2个静触簧7的下端均穿过底座4并伸出至外壳I的外部。在本实施例中,底座4和多组触簧组之间通过整体注塑或塑压镶嵌成型为一体。触簧组的下端采用焊接引出端结构形式,用于焊接引线与外部器件连接使用。动触簧6和2个静触簧7的上端自由延伸,且所处水平高度相当。动触簧6的上端接有I个勾形驱动端11,该勾形驱动端11朝驱动体3 —侧凸出。每组触簧组的勾形驱动端11所处的水平高度相同。
[0053]实施例一如图1?图3所示,行程开关的驱动体3斜楔面10的起始位置不一样,4组触簧组中动触簧6、静触簧7的长度一样。行程开关在初始状态时如图1所示,开关常闭触点接通,常开触点断开;当行程开关按压一级行程时如图2所示,驱动体3向底座4位移一段行程,行程开关一侧的触簧组中动触簧6先与驱动体3斜楔面10滑动接触,产生侧向位移,动触点8与内侧的静触点9分离,与外侧的静触点9接触,实现转换,而另一侧触簧组的动触簧6与驱动体3的斜楔面10未接触,未产生侧向位移,仍保持常闭触点接通,常开触点断开的状态;当行程开关按压全行程时如图3所示,开关按钮2按压全行程,按钮2的下底面与外壳I的上顶面接触,在一级行程已转换的触簧组,仍保持接通状态,而另一侧触簧组的动触簧6与驱动体3的斜楔面10接触,产生侧向位移,与外侧的静触点9接触,实现分段转换。行程开关在全行程时如图3所示,按钮2台阶的下底面与外壳I的上顶面接触而被限位,防止按钮2过压,保护行程开关。
[0054]实施例二:
[0055]一种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主要由外壳1、按钮2、驱动体3、定位压簧5、底座4和触簧组构成。
[0056]上述外壳I扣于底座4上方,并形成一个中空的腔体。所述外壳I根据内部安放的驱动体3的形状及触簧组的组数进行设计,如可以为圆柱形、多边柱形或方柱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I为方柱形。底座4的下部设有用于行程开关与外部器件固定的轴销。
[0057]按钮2的一端固定在驱动体3的上部,另一端则穿过外壳I并伸出至外壳I的外部。定位压簧5的一端固定在驱动体3的下部,另一端则固定在底座4上。为保证开关驱动体3在行程开关中心线上移动,驱动体3、按钮2和定位压簧5的中轴线均与腔体的中轴线重合。按钮2和定位压簧5可以直接与驱动体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连,但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体3的上部和下部均开设有盲孔,其中上部的盲孔为螺孔,用于与按钮2通过螺纹连接,下部的盲孔则套于定位压簧5的外侧,以用户实现定位压簧5的定位,并保护定位压簧5的运动不受影响。按钮2和定位压簧5均为驱动体3服务,其中按钮2向驱动体3施加向下的压力,而定位压簧5向驱动体3施加向上的回弹力。此外,还可根据行程要求在按钮2的侧壁上增设限位卡,同时,还设计按钮2台阶下底面与外壳I上端面之间的距离,这样当按钮2台阶下底面与外壳I上端面接触时,开关止动限位,避免了过压损坏开关。
[0058]驱动体3整体呈类T形,驱动体3的周向结构即侧面形状,可以根据设计所需却换路数也即触簧组的组数进行确定,如可以为圆形、多变形或四边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I的侧面形状为方形,即驱动体3具有4个对称的侧壁。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体3包括驱动本体和镶件,驱动本体和镶件通过注塑或塑压成一体。驱动体3活动设置在上述腔体的内部,且驱动体3的中轴线与腔体的中轴线重合。
[0059]驱动体3的侧壁可以不与外壳I相接触,这样驱动体3在外壳I内部自由地无约束地移动。然而,为了能够确保驱动体3运动过程的稳定性,以保证开关的驱动转换精度,当驱动体3为四面类T形结构时,驱动体3的另外2个相对的侧面上还设有至少一条轴向延伸的定位筋,这个定位筋对称分布在驱动体3的未设有斜楔面10另外2个对称面上,而外壳I与之相对应的位置也设有至少一条轴向延伸的导向筋,定位筋与导向筋滑动间隙配合。定位筋与导向筋的凹凸结构只要能够实现滑动间隙配合即可,即当定位筋为外凸的筋条时,导向筋为内凹的筋条;反之,当定位筋为内凹的筋条时,导向筋为外凸的筋条。
[0060]为了实现驱动体3的侧壁上设有2个或2个以上的斜楔面10,斜楔面10的起始端与驱动体3下部的直面相接,斜楔面10的结束端与驱动体3上部的直面相接。在同一个驱动体3上,所有斜楔面10的倾斜角度相一致,在本实施例中,斜楔面10与驱动体3下部的直面之间的夹角介于120°至130°之间。
[0061]位于同一驱动体3上的这些斜楔面10沿驱动体3的圆周方向分布,且每个斜楔面10所处的水平高度相同。其中2个具有相同倾斜角度的斜楔面10所处的水平高度相同是指,第一斜楔面10的起始端与第二斜楔面10的起始端处于相同的水平高度线上,且第一斜楔面10的结束端与第二斜楔面10的结束端处于相同的水平高度线上。位于同一驱动体3上的所有斜楔面10的水平高度均一致。
[0062]2组或2组以上的触簧组呈中心对称地环设在驱动体3的径向外侧,且每个斜楔面10对应一组触簧组。即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体3的一侧设有2组触簧组,其相对一侧设有2组触簧组。
[0063]每组触簧组均由I个动触簧6和2个静触簧7组成。所述动触簧6和静触簧7采用弹性优良的铍青铜制成,且均为双柔性簧片。上述2个静触簧7分设在动触簧6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其中位于径向内侧的静触簧7的外向侧壁上设有I个静触点9即内静触点9,位于径向外侧的静触簧7的内向侧壁上设有I个静触点9即外静触点9。位于中部的动触簧6的内向和外向侧壁上各设有I个动触点8,其中位于动触簧6的内向侧壁上的动触点8即内动触点8与内静触点9位置相对,位于动触簧6的外向侧壁上的动触点8即外动触点8与外静触点9位置相对。静触点9和动触点8均采用贵金属材料制成,并采用铆接方式固定在触簧上,以此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保证触点的接触电阻稳定。动触簧6和2个静触簧7的下端均穿过底座4并伸出至外壳I的外部。在本实施例中,底座4和多组触簧组之间通过整体注塑或塑压镶嵌成型为一体。触簧组的下端采用焊接引出端结构形式,用于焊接引线与外部器件连接使用。动触簧6和2个静触簧7的上端自由延伸,且所处水平高度相当。动触簧6的上端接有I个勾形驱动端11,该勾形驱动端11朝驱动体3 —侧凸出。每组触簧组的勾形驱动端11所处的水平高度各不同相同。勾形驱动端11所处的水平高度不同是指,勾形驱动端11最凸出点处在不同高度的水平线上。
[0064]实施例如图4?图6所示,行程开关的驱动体3斜楔面10起始位置一样,4组触簧组中动触簧6、静触簧7的长度不一样,即4组触簧组的勾形驱动端11所处的水平高度各不同相同。行程开关在初始状态时如图4所示,开关常闭触点接通,常开触点断开;当行程开关按压一级行程时如图5所示,驱动体3向底座4位移一段行程,行程开关一侧长度长的触簧组中动触簧6与驱动体3斜楔面10滑动接触,产生侧向位移,动触点8与内侧的静触点9分离,与外侧的静触点9接触,实现转换,而另一侧长度短的触簧组的动触簧6与驱动体3的斜楔面10未接触,未产生侧向位移,仍保持常闭触点接通,常开触点断开的状态;当行程开关按压全行程时如图6所示,开关按钮2按压全行程,在一级行程已转换的触簧组,仍保持接通状态,而另一侧长度短的触簧组的动触簧6与驱动体3的斜楔面10接触,产生侧向位移,与外侧的静触点9接触,实现分段转换。行程开关在全行程时如图6所示,按钮2台阶的下底面与外壳I的上顶面接触而被限位,防止按钮2过压,保护行程开关。
【权利要求】
1.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外壳(I)、按钮(2)、驱动体(3)、底座(4)、定位压簧(5)和触簧组构成; 上述外壳(I)扣于底座(4)上方,并形成一个中空的腔体; 驱动体⑶整体呈类T形,驱动体(3)活动设置在上述腔体的内部,且驱动体(3)的中轴线与腔体的中轴线重合;上述驱动体(3)的侧壁上设有2个或2个以上的斜楔面(10),这些斜楔面(10)沿驱动体(3)的圆周方向分布,且每个斜楔面(10)所处的水平高度各不相同; 按钮⑵的一端固定在驱动体⑶的上部,另一端则穿过外壳⑴并伸出至外壳(I)的外部;定位压簧(5)的一端固定在驱动体(3)的下部,另一端则固定在底座(4)上;按钮(2)和定位压簧(5)的中轴线均与腔体的中轴线重合; 2组或2组以上的触簧组环设在驱动体(3)的径向外侧,且每个斜楔面(10)对应一组触簧组;每组触簧组均由I个动触簧(6)和2个静触簧(7)组成;上述2个静触簧(7)分设在动触簧(6)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其中位于径向内侧的静触簧(7)的外向侧壁上设有I个静触点(9)即内静触点(9),位于径向外侧的静触簧(7)的内向侧壁上设有I个静触点(9)即外静触点(9);位于中部的动触簧(6)的内向和外向侧壁上各设有I个动触点(8),其中位于动触簧(6)的内向侧壁上的动触点⑶即内动触点⑶与内静触点(9)位置相对,位于动触簧(6)的外向侧壁上的动触点⑶即外动触点⑶与外静触点(9)位置相对;动触簧(6)和2个静触簧(7)的下端均穿过底座(4)并伸出至外壳(I)的外部;动触簧(6)和2个静触簧(7)的上端自由延伸,且所处水平高度相当;动触簧(6)的上端接有I个勾形驱动端(11),该勾形驱动端(11)朝驱动体(3) —侧凸出;每组触簧组的勾形驱动端(11)所处的水平高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有触簧组均呈中心对称地环绕在驱动体(3)的径向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簧(6)和静触簧(7)均为双柔性簧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其特征在于:驱动体(3)的侧面还设有至少一条轴向延伸的定位筋,外壳(I)与之相对应的位置也设有至少一条轴向延伸的导向筋,定位筋与导向筋滑动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2)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卡。
6.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外壳(I)、按钮(2)、驱动体(3)、定位压簧(5)、底座(4)和触簧组构成; 上述外壳(I)扣于底座(4)上方,并形成一个中空的腔体; 驱动体⑶整体呈类T形,驱动体(3)活动设置在上述腔体的内部,且驱动体(3)的中轴线与腔体的中轴线重合;上述驱动体(3)的侧壁上设有2个或2个以上的斜楔面(10),这些斜楔面(10)沿驱动体(3)的圆周方向分布,且每个斜楔面(10)所处的水平高度相同; 按钮⑵的一端固定在驱动体⑶的上部,另一端则穿过外壳⑴并伸出至外壳(I)的外部;定位压簧(5)的一端固定在驱动体(3)的下部,另一端则固定在底座(4)上;按钮(2)和定位压簧(5)的中轴线均与腔体的中轴线重合; 2组或2组以上的触簧组环设在驱动体(3)的径向外侧,且每个斜楔面(10)对应一组触簧组;每组触簧组均由I个动触簧(6)和2个静触簧(7)组成;上述2个静触簧(7)分设在动触簧(6)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其中位于径向内侧的静触簧(7)的外向侧壁上设有I个静触点(9)即内静触点(9),位于径向外侧的静触簧(7)的内向侧壁上设有I个静触点(9)即外静触点(9);位于中部的动触簧(6)的内向和外向侧壁上各设有I个动触点(8),其中位于动触簧(6)的内向侧壁上的动触点⑶即内动触点⑶与内静触点(9)位置相对,位于动触簧(6)的外向侧壁上的动触点⑶即外动触点⑶与外静触点(9)位置相对;动触簧(6)和2个静触簧(7)的下端均穿过底座(4)并伸出至外壳(I)的外部;动触簧(6)和2个静触簧(7)的上端自由延伸,且所处水平高度相当;动触簧(6)的上端接有I个勾形驱动端(11),该勾形驱动端(11)朝驱动体(3) —侧凸出;每组触簧组的勾形驱动端(11)所处的水平高度各不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有触簧组均呈中心对称地环绕在驱动体(3)的径向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簧(6)和静触簧(7)均为双柔性簧片。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其特征在于:驱动体(3)的侧面还设有至少一条轴向延伸的定位筋,外壳(I)与之相对应的位置也设有至少一条轴向延伸的导向筋,定位筋与导向筋滑动间隙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2)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卡。
【文档编号】H01H13/26GK204167167SQ201420708541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1日
【发明者】于捷, 程贤科 申请人: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