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1558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用于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公开涉及一种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是将电能转换成化学能从而储存化学能,随后在有需要时发电的装置。这种二次电池可被称为充电电池,因为该电池可充电数次。一般的二次电池包括铅蓄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二次电池通常可包括圆柱型电池、棱柱型电池以及袋型电池。因此,有必要提供预定空间来安装二次电池。然而,用于安装圆柱型二次电池、棱柱型二次电池以及袋型二次电池的预定空间可能在开发具有各种形状的移动设备方面有限制。

例如,由于近年来可穿戴设备的迅速发展,对于具有小体积的、可自由变形的二次电池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这些需求,线缆型线性二次电池就出现。

韩国专利注册号10-1351901中公开了一种线缆型二次电池的涂布方法。根据现有技术、特别是涂布方法,在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方法中难以设定所期望的涂层厚度。

并且,与涂覆到产品的浆料的量相比,没使用而浪费的浆料的量可相对较大。因此制造成本可能增加。

此外,可能难以保持涂层表面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要素:

提出本公开以改进上述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包括:基座;集流体供应单元,设置在基座上,并供应具有线缆形状的集流体;涂布单元,被构造成通过允许从集流体供应单元供应的集流体穿过涂布单元,在集流体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浆料的涂层;干燥单元,设置在涂布单元的出口侧,以通过使其上形成有涂层的集流体穿过干燥单元来干燥涂层;以及集流体回收单元,卷绕和收集穿过干燥单元的集流体,其中,集流体被构造成在直线状态下竖直地穿过涂布单元和干燥单元,以在其外周表面上均匀地形成涂层。

在另一实施例中,用于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包括:基座;集流体供应单元,设置在基座上,并供应具有线缆形状的集流体;张力调节单元,将从集流体供应单元供应的集流体的张力维持在预定水平;主涂布单元,被构造成通过允许从集流体供应单元供应的集流体穿过主涂布单元而在集流体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浆料的第一涂层;主干燥单元,设置在主涂布单元的出口侧,以通过允许形成第一涂层的集流体穿过主干燥单元而干燥涂层;张力调节单元,其将穿过主干燥单元的集流体的张力维持在预定水平;直径检测单元,测量穿过主干燥单元的集流体的涂层厚度;支撑壁,从基座的顶表面延伸;方向切换引导件,设置在支撑壁的上端,以切换集流体的转移方向;次涂布单元,在第一涂层的外周表面上还形成浆料的第二涂层;次干燥单元,其设置在次涂布单元的出口侧,以通过允许形成有第二涂层的集流体穿过次干燥单元而干燥第二涂层;直径检测单元,测量穿过次干燥单元的集流体的涂层厚度;集流体回收单元,卷绕并收集穿过次干燥单元的集流体;以及控制单元,根据直径检测单元测量的值来控制张力调节单元,其中,集流体被构造成在直线状态下竖直地穿过涂布单元和干燥单元,以在其外周表面上均匀地形成涂层。

包括上述构造的制造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第一,容易保持涂布均匀性。

第二,容易地抑制用于涂布的浆料的粘度变化。

第三,涂层厚度可容易地变成所需的厚度。

第四,由于浪费的浆料只有一点,所以制造成本可降低。

第五,由于在线涂布过程中线的张力被实时控制,所以可能不会发生线的切断。

第六,涂布后可容易地管理线的横截面的圆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的主视图。

图2是制造系统的后视图。

图3是制造系统的侧视图。

图4是组成根据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的集流体供应单元的视图。

图5是组成根据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的供应引导件的立体图。

图6是组成根据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的张力调节单元的视图。

图7是示出调节由张力调节单元转移的集流体的张力的过程的视图。

图8是组成用于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的对齐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对齐单元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当沿集流体的转移方向观察时对齐单元的内部构造的视图。

图11是组成根据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的涂布装置的系统视图。

图12是涂布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13是组成根据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的干燥单元的主视图。

图14是沿着图13的线ⅰ-ⅰ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5是组成根据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的直径检测单元和方向切换引导件的立体图。

图16是组成根据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的集流体回收单元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和用于制造阳极的过程。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的主视图,图2是制造系统的后视图,图3是制造系统的侧视图。

参照图1到图3,根据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10包括:基座11;支撑壁12,具有从基座11的顶表面的中心向上延伸的板形状;电极层涂布单元,设置在支撑壁12的前表面上;以及导电层涂布单元,设置在支撑壁12的后表面上。

详细地,在使用由铜形成的线制造的集流体w中,当集流体w穿过电极层涂布单元时,电极层被涂覆到集流体w的外周表面;当集流体w穿过导电层涂层时,导电层被涂覆到电极层的外周表面。这里,当线缆型二次电池弯折或弯曲时,导电层防止电极层受损。并且,主电极层,即阳极层可通过根据实施例的用于制造阳极的系统在集流体w的外周表面上形成。并且,次电极层,即阴极层可在主电极层的外周表面上形成,同时相继穿过具有与用于制造阳极的系统相同结构的制造系统。

电极层涂布单元包括:集流体供应单元13,供应集流体w;供应引导件14,引导从集流体供应单元13重新卷绕的集流体w的供应位置;张力调节单元15,调节由供应引导件14引导的集流体w的张力;对齐单元18,设置在张力调节单元15的出口;主涂布单元91,设置在对齐单元18的出口,以将电极浆料涂覆到集流体w的外周表面;主干燥单元20,设置在主涂布单元19的出口,以干燥所涂覆的浆料;对齐单元21,设置在主干燥单元20的出口;张力调节单元22;以及直径检测单元25,检测穿过张力调节单元22的集流体w的直径和圆度。并且,穿过直径检测单元25的集流体w沿着方向切换引导件26经过导电层涂布单元。

这里,电极层涂布单元和导电层涂布单元可设置在一条竖直线上。因此,不需要设置方向切换引导件26。然而,由于布置制造系统的安装空间在天花板高度方面受限,因此穿过电极层涂布单元的集流体w的转移方向可以以约180度的角度切换。并且,集流体w在涂布过程中沿纵向(竖直)方向而不是横向(水平)方向移动可能是有利的。如果当集流体w沿水平方向移动时电极浆料或导电浆料涂覆到集流体w的外周表面,则在最终精整加工中限定二次电池的外周表面的浆料涂层的截面可能不会形成同心圆,而是形成被重力向下倾斜的一卵形。此外,在集流体w被转移时,集流体w可借助重力下垂。因此,在集流体w沿竖直方向移动时,将浆料涂覆到集流体w的外周表面是优选的。

并且,张力调节单元15和22分别包括张力检测部16、23以及进料器组件17、24。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张力调节单元15、22的构造和功能。

竖直地设置在支撑壁12的后表面上的导电层涂布单元包括:对齐单元27,设置在方向切换引导件26的另一侧上;次涂布单元28,设置在对齐单元27的出口;次干燥单元29,设置在次涂布单元28的出口;对齐单元30,设置在次干燥单元29的出口;直径检测单元31,设置在对齐单元30的出口;以及集流体回收单元32,卷绕并收集穿过直径检测单元31的包括阳极的集流体w。并且,集流体回收单元32可通过卷绕辅助装置40在左/右方向上往复运动,使得集流体w围绕集流体回收单元32的卷绕辊(将在后面描述)均匀地卷绕。

这里,对齐单元18、21、27、30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因此,设置在集流体供应单元13与主干燥单元20之间的对齐单元18将作为代表性示例来描述。并且,由于张力调节单元15和22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因此设置在供应引导件14的出口的张力调节单元15将作为代表性示例来描述。

并且,由于主干燥单元20和次干燥单元29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所以主干燥单元20将作为代表性示例来描述。

这里,分别设置在主涂布单元19和次涂布单元28的入口的对齐单元18和27可被限定为主对齐单元,且分别设置在主干燥单元20和次干燥单元29的出口的对齐单元21和30可被限定为次对齐单元。

图4是组成根据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的集流体供应单元的视图。

参照图4,根据实施例的集流体供应单元13包括:多个供应辊131,集流体w围绕多个供应辊卷绕;轴132,穿过多个供应辊131的中心;轴支撑件133,支撑轴132;以及驱动电机134,使轴132旋转。

详细地,多个供应辊131中的每个具有预定直径和宽度的圆柱形状。并且,集流体w围绕供应辊131的外周表面卷绕。集流体w从供应辊131的外周表面的左端朝向右端卷绕,然后堆叠并在从右端移动到左端时再次卷绕。因此,集流体w可围绕供应辊131的外周表面平坦地卷绕。因此,当集流体w退绕时,集流体w可在从供应辊131的左端移动到右端时退绕。

并且,轴132通过驱动电机134的操作而旋转。当轴132旋转时,多个供应辊131可以作为一体同时旋转。轴132可包括空气摩擦轴以均匀地控制多个供应辊131。作为参考,空气摩擦轴被设计成均匀地传递辊的张力,即使围绕每个供应辊131卷绕的集流体w的卷绕量不同。并且,空气摩擦轴可精确地保持供应辊131以使辊的翘曲最小化。

图5是组成根据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的供应引导件的立体图。

参照图5,根据实施例的供应引导件14可以是用于均匀地保持从供应辊131退绕的集流体w的供应位置的位置确定构件。

详细地,供应引导件14可包括引导体142和设置在引导体142的入口端的引导环141。当供应辊131旋转时,围绕供应辊131卷绕的集流体w在供应辊131的左端和右端之间往复运动时被退绕。并且,从供应辊131退绕的集流体w穿过引导环141的内部,然后插入限定在引导体142的入口端的孔中。并且,引导环141可具有小于供应辊131的厚度d的内径。

更详细地,具有对应于集流体w的直径的、非常小直径的孔限定在引导体142的入口端。集流体w插入该孔中。并且,集流体w可在移动对应于供应辊131的厚度d的距离时插入引导体142的入口端限定的孔中。这里,供应辊131可具有显著大于孔的直径的厚度d。因此,当集流体w沿供应辊131的厚度方向设置在供应辊131的两端中的每一端时,在与沿供应辊131的厚度方向设置在供应辊131的中心处的集流体相比时,集流体w可以相对容易地在引导体142的入口端处被切割、或在引导体142的入口端处弯折变形。并且,由于孔的边缘与集流体w之间的摩擦力,集流体w的直径可变形成不同心的圆形。

如上所述,当集流体w从供应辊131退绕而插入引导体142中时,可能需要最小化集流体w在引导体142的入口端附近的移动宽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引导环141可设置在与引导体142的入口端隔开预定距离的位置,使得集流体w的移动宽度不超过预设范围。

除了引导环141所提出的形状之外,还可应用具有空的内部和朝向引导体142的入口端逐渐减小的直径的锥形或截头圆锥形的引导构件。即,供应引导件可属于本公开的范围,使得集流体w以近似线性状态从供应辊131转移。

具有与集流体w的外径对应的直径的孔可沿引导体142的纵向方向穿过引导体142的内部的中心。因此,由引导环141或者具有锥形或截头圆锥形的引导构件引导的集流体w可在穿过引导体142的内部时被线性地移动。

图6是组成根据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的张力调节单元的视图,图7是示出调节由张力调节单元传递的集流体的张力的过程的视图。

参照图6,根据实施例的张力调节单元15包括张力检测组件16和进料器组件17。

详细地,张力调节单元15可以是用于在集流体w被保持到最小张力时转移集流体w,以防止具有约直径的细线形的集流体w被拉长或切割的装置。

更详细地,供应引导件14的出口端连接到张力检测组件16的入口端,以将穿过供应引导件14的集流体w转移到张力检测组件16。并且,进料器组件17连接到张力检测组件16的出口端,以拉动穿过张力检测组件16的集流体w,从而转移集流体w。

张力检测组件16可包括第一固定辊子161和第二固定辊子162以及设置在第一固定辊子161和第二固定辊子162之间的可移动辊子163。并且,第一固定辊子161和第二固定辊子162可设置成沿集流体w的转移方向彼此相距预定距离。并且,可移动辊子163被设置在第一固定辊子161和第二固定辊子162之间的位置处,且还在垂直于集流体w的转移方向的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并且,可移动辊子163可在接近或远离第一固定辊子161和第二固定辊子162的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这里,尽管只设置了一个可移动辊子163,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张力检测组件16中,具有与固定辊子161和162相同数量的可移动辊子163沿集流体w的转移方向与固定辊子161和162交替地设置在一起。

集流体w设置在可移动辊子163与固定辊子161、162之间,辊子161到163的外周表面与集流体w相接触。并且,每个辊子161到163的外周表面可凹入预定深度,以容纳集流体w。

进料器组件17可包括:一对进料辊子171,其在进料辊子171紧密地附接到穿过张力检测组件16的集流体w的外周表面以拉动集流体w的状态下旋转;进料电机173,为旋转该对进料辊子171提供动力;以及齿轮组件,设置在进料电机173和该对进料辊子171之间。齿轮组件172可将从进料电机173的旋转轴提供的旋转力传递到一对进料辊子171的每个旋转轴。并且,一对进料辊子171可通过齿轮组件172同时并以相同的转速旋转。因此,在集流体w的截面保持同心圆形状时集流体w可被转移。

参照图7,该对进料辊子171可通过进料电机173的旋转而旋转,且进料电机173的旋转力(rpm)可通过控制单元100检测。

并且,可移动辊子163可根据集流体w的移动速度,而沿接近固定辊子161和162的方向和远离固定辊子161和162的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移动。例如,如果供应辊141的旋转速度小于进料辊子171的旋转速度,则穿过张力检测组件16的集流体w的张力可能减小并因此变松。结果,可移动辊子163可移动到图中的右侧,且可移动辊子163的移动距离值可通过传感器(未示出)检测。并且,由传感器检测到的可移动辊子163的移动距离值可被传输到控制单元100。

控制单元100可基于可移动辊子163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值来重新调节进料电机173的负载。因此,进料辊子171的转数可增加,且集流体w的张力可增加并被张紧。然后,移动辊子163可移动到图中的左侧,然后设置在预设位置。如上所述,控制单元可根据可移动辊子163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来调节进料电机173的负载,以恒定地保持集流体w的张力。

图8是组成用于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的对齐单元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对齐单元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图10是示出当沿集流体的转移方向观察时对齐单元的内部构造的视图。

参照图8,根据实施例的对齐单元18可设置在张力调节单元15的出口端上。

详细地,对齐单元18可设置在涂布单元19和29的入口侧以及干燥单元20和29的出口侧,以保持集流体w的线性状态,并使集流体w在规则位置对齐。例如,对齐单元18可设置在涂布单元19和28的入口侧,以使集流体w对齐,使得穿过对齐单元18的集流体w设置在相对于将涂布单元19的入口连接到出口的直线的精确直线上。

并且,穿过干燥单元20和29的集流体w可在保持在直线状态时被转移用于下一个过程。

参见图9和图10,对齐单元18可包括壳体181和设置在壳体181内的多个直线维持辊子(滚子)182。

详细地,多个直线维持辊子182可设置成在穿过壳体181的集流体w的转移方向上彼此隔开预定距离。并且,多个直线维持辊子182的外周表面可接触并围绕集流体w。

并且,多个直线维持辊子182可设置成在集流体w的转移方向上彼此隔开预定距离,在这些位置处多个直线维持辊子182围绕集流体w的左表面、右表面以及顶表面、底表面。在另一种方法中,围绕集流体w的左表面和右表面的一对辊子可被设置成彼此面对,且围绕集流体w的顶表面和底表面的一对辊子可被设置成面对彼此。

因此,集流体w可在集流体w与多个直线维持辊子182的外周表面接触的状态下被转移,以维持集流体w在对齐单元18内的直线状态。

图11是组成根据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的涂布装置的系统视图,图12是涂布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参照图11所示,根据实施例的涂布装置50包括:浆料箱54,储存有涂布浆料;供应泵43,供应储存在浆料箱54中的涂布浆料;流速调节阀52,调节从供应泵53供应的涂布浆料的流速;开关阀56,打开和关闭流速调节阀52的出口;以及注入(注射)单元51,设置在开关阀56的出口端。并且,浆料箱54、供应泵53和流速调节阀52可通过供应管55彼此流动地连接。并且,供应泵53也可以是单泵。供应泵53可将浆料均匀地、不产生脉动地供应到注入单元51中。

并且,供应到注入单元51的涂布浆料可涂覆到穿过注入单元51的集流体w的外周表面。主涂布单元19和次涂布单元28中的每个可包括注入单元51、开关阀56和流速调节阀52。特别地,主涂布单元19和次涂布单元28中的每个可仅包括注入单元51。并且,除了涂有涂布浆料的集流体w所通过的尖端部的内径(稍后将描述)之外,主涂布单元19和次涂布单元28可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即,对应于次涂布单元28的注入单元51的尖端部可具有稍小于对应于主涂布单元19的注入单元的直径。这是因为涂有涂料浆的集流体w在穿过次涂布单元28时被再次涂布。

参照图12,注入单元51可包括:线引导件514,其具有供集流体w通过的直线形通道;尖端部513,联接到线引导件514的端部;注入箱511,从浆料箱54供应的涂料浆被集中在该注入箱中;以及注入室512,从注入箱511延伸以将尖端部513的入口端与注入箱511连接。供集流体w穿过的通道可以穿过尖端部513的中心部。

详细地,注入通道512a可限定在注入室512中。并且,注入室512的一端连接到注入室512,另一端连接到尖端部513的入口侧。即,集流体w的通道和注入通道512a在尖端部513的入口侧处彼此连通,以形成涂布区域512b。因此,当集流体w穿过涂布区域512b时,通过注入通道512a供应的涂料浆可被涂覆到集流体w的外周表面。

由于对齐单元18设置在注入单元51的入口侧,因此集流体w可以以直线状态插入。并且,主要涂覆到集流体w的外周表面的材料层可以是包括石墨的阳电极层。材料层可以约100微米的厚度涂覆在直径约0.25mm的集流体w的外周表面上。并且,由次涂布单元28涂覆的材料层可以是由聚合物材料形成的导电层,并以约6微米到约7微米的厚度涂覆。由于主涂层与线缆型二次电池的输出相关,所以主涂层可具有足够的厚度。次涂层可被涂覆以防止主涂层受损。因此,次涂层可被涂覆以具有尽可能薄的厚度。然而,如果次涂层涂覆为约5微米或更小的厚度,则次涂层可能不能充分地保护主涂层。

并且,由于尖端部513设置在注入单元51的排出孔上,所以在涂布区域512b中涂覆有电极层的集流体w可在涂层保持均匀的厚度的状态下,在穿过尖端部513时从注入单元51中取出。

并且,当涂料浆在注入单元51内被涂覆到集流体w的外周表面上时,可以阻止与外部空气接触以防止浆料粘度发生变化。即,由于浆料的粘度变化被最小化,所以涂层质量可保持在预定水平或更高水平。

图13是组成根据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的干燥单元的主视图,图14是沿着图13的线ⅰ-ⅰ截取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13和图14,根据实施例的干燥单元可通过在穿过注入单元51的同时使用热风来干燥涂有涂料浆的集流体w。

详细地,主干燥单元20和次干燥单元29中的每个可包括干燥单元60。干燥单元60可包括:流入侧头部61,其具有流入孔611,通过该流入孔引入热风;排出侧头部62,其具有排出孔621,通过该排出口排出热风;以及干燥室63,流入侧头部61和排出侧头部62分别附接在该干燥室的相对表面上。

更详细地,在干燥室63中限定通过流入孔611引入的热风流经的干燥空间,且集流体w穿过干燥室63。并且,干燥单元60可被设计成使得热风在干燥室63内沿与集流体w的转移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

例如,涂布完成的集流体w可以穿过干燥室63的内部。这里,当集流体w从干燥室63的下端向上端转移时,流入侧头部61可联接到干燥室63的上端,且排出侧头部62可联接到干燥室63的下端。因此,集流体w的移动方向和热风流动的方向可彼此相反,与集流体w的移动方向和热风的流动方向相同的情况相比,提高了涂覆到集流体w的外周表面的电极层或导电层与热风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为了减少干燥时间并提高涂层的电极质量,发射红外光的单独的加热器64可设置在集流体w周围。详细地,在当前实施例中,四个加热器64设置在集流体w周围,与集流体w平行。这里,围绕一个集流体w设置的加热器的数量不限于当前实施例。

并且,过滤器可被安装在流入孔611上,以防止在热风被引入干燥室63的同时异物被引入干燥室63并贴附到集流体w的涂层。另外,过滤器可包括hepa过滤器。

图15是组成根据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的直径检测单元和方向切换引导件的立体图。

参照图15,在完成涂布和干燥的集流体w穿过直径检测单元25的情况下,可以测量所涂覆的浆料的外径和圆度。

详细地,直径检测单元25可以是非接触型直径检测单元。在直径检测单元25中,激光可从集流体w的外部照射,以检测或测量涂覆到集流体w的外周表面的涂层的外径(或厚度)和圆度,从而将检测到的或测量的电压传输到控制单元100。

直径检测单元25可以包括附接到支撑壁12的本体251以及设置在本体251的端部上的多个激光照射部252。多个激光照射部252可包括三个激光照射部252。并且,三个激光照射部252可被设置成从集流体w的外部沿圆周方向以大约120度的角度彼此隔开预定距离,以将激光照射到集流体w的外周表面上。但是,两个或更少的激光照射部252或四个或更多个激光照射部252可被设置成围绕集流体w。

并且,直径检测单元25不限于所提出的实施例。例如,可以应用能够测量涂层的外径或圆度而不直接接触集流体w的测量单元。

并且,由于设置在次涂布单元29的出口侧的直径检测单元31是与上述检测单元25相同的产品,所以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并且,方向切换引导件26可包括:第一切换辊子261,设置在支撑壁12的前表面;第二切换辊子262,设置在支撑壁12的后表面;以及辊支撑件263,固定到支撑壁12的上端。详细地,第一切换辊子261和第二切换辊子262可分别可旋转地连接到辊支撑件263的前端和后端。

穿过直径检测单元25的集流体w可被第一切换辊子261和第二切换辊子262旋转大约180度的角度。如果从根据实施例的制造系统的该集流体供应单元13到集流体回收单元32在一条线上竖直对齐,则方向切换引导件26可能不是必须的。

图16是组成根据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的集流体回收单元的视图。

参照图16,根据实施例的集流体回收单元32包括:轴322;卷绕辊321,安装在轴322的外周表面上;轴支撑件323,支撑轴322;以及驱动电机324,使轴322旋转。

该集流体回收单元32可具有与集流体供应单元13相同的结构。特别地,轴322可以是空气摩擦轴,类似于集流体供应单元13的轴132。

这里,在集流体供应单元13的情况下,轴132可固定到基座11上,使得轴132仅仅旋转但是不水平移动。因此,当使集流体w从供应辊131退绕时,集流体w可以在沿左右方向移动时退绕。

当完成涂布过程而使集流体w围绕卷绕辊321卷绕时,集流体w在卷绕辊321的宽度方向往复运动时必然卷绕,从而实现卷绕的平坦化。然而,可优选,使包括涂层的集流体w在保持直线状态时围绕卷绕辊321卷绕。

为此,可能需要使集流体回收单元32自身在基座11上移动。用于引起集流体回收单元32的运动的卷绕辅助装置40设置在集流体回收单元32的一侧的边缘上。

详细地,卷绕辅助装置40可帮助卷绕辊321,使得卷绕辊321沿着轴322的纵向方向反复地前后移动。因此,集流体w可以在保持沿转移线的直线状态时移动,随后围绕卷绕辊321平坦地卷绕。

卷绕辅助装置40可包括:外壳41,固定到基座11的顶表面;缸42,可插入外壳41/从外壳41中抽出;以及连接器43,连接到缸42的端部。连接器43固定地联接到缸42和轴支撑件323。并且,缸42可通过使用油压或气压从外壳41中抽出或者插入到外壳41中。

因此,当涂布完成的集流体w围绕卷绕辊321卷绕时,卷绕辊321可以在轴322的纵向方向上往复运动,因此,集流体w可围绕卷绕辊321均匀地卷绕。

可能需要使集流体回收单元32在水平面上线性往复运动的单元。详细地,滑轨111可安装在基座的顶表面上,且滑块112可安装在轴支撑件323的下端。并且,滑块112可联接到滑轨111,并沿着滑轨111滑动。由于滑动结构,当卷绕辅助装置40推动或拉动集流体回收单元32时,集流体回收单元32可在基座11的顶表面上沿着滑轨111线性地往复运动。

下面将按顺序描述在制造包括上述构造的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中制造阳极的过程。

首先,将具有卷绕的铜线形状的集流体w在从集流体供应单元13的供应辊131退绕时被引导到供应引导件14。由供应引导件14引导的集流体w在集流体w穿过张力调节单元15时被保持到预定的或更大的张力的状态下被转移。并且,穿过张力调节单元15的集流体w可穿过对齐单元18。因此,集流体w可在被对齐单元18维持在直线状态下而引导到主涂布单元19。

并且,当集流体w穿过主涂布单元19时,电极浆料可被涂覆到集流体w的外周表面以形成电极层。并且,穿过主涂布单元19的集流体w可在穿过主干燥单元20时被干燥。并且,穿过主干燥单元20的集流体w相继通过对齐单元21和张力调节单元23。

这里,对齐单元18和21可分别安装在主干燥单元20的入口和出口。因此,集流体w可维持直线状态穿过主干燥单元20。

直径检测单元25可测量穿过张力调节单元22的集流体w的电极层的厚度和圆度。并且,集流体w可以在通过直径检测单元25之后,通过方向切换引导件26时以约180度的角度旋转。即,集流体w可以沿着支撑壁12的后表面向下移动。

并且,穿过方向切换引导件26的集流体w在穿过对齐单元27之后被引导到次涂布单元28。当集流体w穿过次涂布单元28时,导电层被涂覆到电极层的外周表面。并且,穿过次涂布单元28的集流体w在穿过次干燥单元29时被干燥。随后,集流体w通过对齐单元30和直径检测单元31,然后围绕集流体回收单元32的卷绕辊321卷绕。

这里,对齐单元27和30也可设置在次涂布单元28的入口侧和出口侧。因此,集流体w可被引导成使得集流体w保持直线状态穿过次涂布单元28和次干燥单元29。

并且,导电层的厚度和圆度可在导体w穿过直径检测单元31时测量。测量的厚度和圆度值可被传输到控制单元100。因此,控制单元100可控制张力调节单元15、22的进料器组件17、24,使得导电层以标准厚度涂覆。

并且,当涂布过程完成以制造阳极的集流体w围绕卷绕辊321卷绕时,集流体回收单元32可通过卷绕辅助装置40的操作沿左/右方向往复运动,使得集流体w围绕卷绕辊321均匀且平坦地卷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