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2341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插头,属于电气领域。



背景技术:

电视、电脑、插线板等电气设备广泛运用于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当中,这些电气设备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包括用来连接电源的插头,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将插头插入到插座插孔内,以实现电器与电源的连接。一般插座插孔内设有金属弹片,当插头的插针插入插座的插孔后,金属弹片将插针卡紧。在拔插头时,往往由于插头的插针与插孔内的金属弹片卡的太紧而导致插头很难拔出,即使用起来费力且不方便。甚至在拔插头过程中,尤其是老年人力量小只拔出一截插针,这时继续拔插头可能会触碰到插针,造成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插头,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头,该结构的插头在插拔时轻松省力,使用起来更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插头,包括插头本体和多个设置在插头本体上的插片,所述插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片体和位于两个第一片体中间的可上下移动的第二片体,所述第二片体向下移动过程中可与两个第一片体的下端接触,第二片体的上端安装在一绝缘架上,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绝缘架上下移动的直线运动机构,所述直线运动机构包括下端与所述绝缘架连接上端穿出插头本体的提拉杆、一端与所述提拉杆铰接的操作杆以及两端分别与操作杆中部和插头本体铰接的连接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片体成上大下小的等腰梯形,第一片体成与第二片体形状相适应的直角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片体的下端外侧成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片体的材质为聚丙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插头,包括插头本体和多个设置在插头本体上的插片,所述插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片体和位于两个第一片体中间的可上下移动的第二片体,所述第二片体向下移动过程中可与两个第一片体的下端接触,第二片体的上端安装在一绝缘架上,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绝缘架上下移动的直线运动机构,所述直线运动机构包括下端与所述绝缘架连接上端穿出插头本体的提拉杆、一端与所述提拉杆铰接的操作杆以及两端分别与操作杆中部和插头本体铰接的连接杆。该结构的插头在插拔时轻松省力,使用起来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向下按压操作杆时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向上提拉操作杆时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插头,包括插头本体1和多个设置在插头本体1上的插片2,插头本体1具有中空结构,插片2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本实施例优选两个进行描述。所述插片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片体21和位于两个第一片体21中间的可上下移动的第二片体22,所述第二片体22向下移动过程中可与两个第一片体21的下端接触,,第二片体22的上端安装在一绝缘架3上,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绝缘架3上下移动的直线运动机构4,所述直线运动机构4包括下端与所述绝缘架3连接上端穿出插头本体1的提拉杆41、一端与所述提拉杆41铰接的操作杆42以及两端分别与操作杆42中部和插头本体1铰接的连接杆43。

将插头插入插座前,先向下按压操作杆42,操作杆42带动提拉杆41向上移动,提拉杆41带动绝缘架3向上移动,绝缘架3带动两个第二片体22向上移动,然后再将插片2插入插座的插孔中。由于两个第一片体21之间存在间隔,在插孔内的金属弹片的作用下,两个第一片体21的下端相对靠近,从而轻松地将插片2插入到插孔内。接着向上搬动操作杆42,操作杆42带动提拉杆41向下移动,进而间接地带动第二片体22向下移动,第二片体22向下移动至与两个第一片体21下端接触,从而将两个第一片体21向外撑开,使得插片2牢牢地插在插孔内。取下插头时,向下按压操作杆42,然后将插头拔出。整个插拔过程轻松省力,且使用起来更安全。

第二片体22的形状可以是矩形,此时,第一片体21也为矩形且与第二片体22始终保持接触,这样第二片体22会经常与第一片体21之间发生摩擦,这样会导致插片2的使用寿命。为此,将第二片体22设置成上大下小的等腰梯形,第一片体21设置成与第二片体22形状相适应的直角梯形,这样只有当第二片体22移动到第一片体21的下端时才与第一片体21发生接触,从而延长插片2的使用寿命。

第一片体21的下端外侧成弧形,方便将第一片体21插入到插孔内。

当第二片体22采用金属材质时,在与第一片体21接触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电火花,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为此将第二片体22的材质设置为聚丙烯,聚丙烯材质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且力学性能良好,加工性能好,耐热性好,正好满足第二片体22的使用要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