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8642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火花塞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火花塞。本发明尤其是涉及具备主体配件的火花塞,该主体配件具有即使在主体配件为细径化及薄壁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足以确保气密性的力将主体配件敛紧固定于绝缘体的强度。



背景技术:

机动车发动机等内燃机使用的火花塞通常具备:棒状的中心电极;在该中心电极的外周设置的大致筒状的绝缘体;在该绝缘体的外周设置的大致筒状的主体配件;以及安装在主体配件的前端且与中心电极之间形成火花放电间隔的接地电极。

近年来,为了提高发动机布局的自由度而要求火花塞的小型化及细径化。为了实现火花塞的小型化及细径化,可考虑例如主体配件的细径化及薄壁化。

在将组装有中心电极的绝缘体插入于筒状的主体配件的状态下,形成将配置中心电极的一侧的相反侧的主体配件的后端开口部敛紧并使端部向径向内侧弯曲的敛紧部,由此将主体配件固定于绝缘体。当主体配件实现细径化及薄壁化时,由于主体配件中的形成为比较薄壁的敛紧部的强度下降,因此存在无法通过足以确保充分的气密性的紧固力将主体配件的后端开口部敛紧于绝缘体的课题。

针对这样的课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存在如下的记载。“本发明的主旨在于,将这样具有缩小的敛紧部轴截面积的主体配件通过根据该截面积而使碳含有量增大的钢材构成,由此向敛紧部赋予对于增加的敛紧应力能够充分地支撑的强度。其结果是,尽管主体配件为细径化,也能够通过充分的紧固力固定于绝缘体,而且能够提高气密性、耐振动性。”(专利文献1的0009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5758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近年来,火花塞的小径化及细径化的要求日益升高。因此,要求进一步提高主体配件的强度。为了提高主体配件的强度,如专利文献1公开所示,可考虑使形成主体配件的钢材的碳量增加。然而,使钢材的碳量越增加,则强度越提高,但是钢材难以变形,加工性下降。因此,希望在不使碳量增加而仍维持加工性的状态下提高主体配件的强度。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主体配件的火花塞,该主体配件具有即使主体配件为细径化及薄壁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足以确保气密性的力将主体配件敛紧固定于绝缘体的强度。

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方案如下,

[1]一种火花塞,具有:绝缘体,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中心电极,设置在所述轴孔内的前端侧;及筒状的主体配件,设置在所述绝缘体的外周,

所述主体配件具有敛紧部,该敛紧部配置在比突缘状的工具卡合部靠所述轴线方向后端侧处,具有朝向所述轴线方向后端侧缩径的形状,

所述火花塞的特征在于,

所述敛紧部由基于JIS G 0551测定的结晶的粒度号为No.11以上的碳钢形成。

所述[1]的优选的形态如以下所述。

[2]所述碳钢的处于与所述轴线平行的线段上的多个结晶的长度的平均即平均线段长为0.01mm以下。

[3]在所述[1]或[2]记载的火花塞中,所述碳钢基于JIS G 0551测定的截获结晶粒数为200个以上。

[4]在所述[1]~[3]中的任一记载的火花塞中,所述碳钢含有Fe作为主成分,且含有0.03质量%以上且0.3质量%以下的C、0.3质量%以上且0.9质量%以下的Mn、0.1质量%以上且0.8质量%以下的Si、及0.001质量%以上且0.1质量%以下的S。

本发明的主体配件的敛紧部由基于JIS G 0551测定的结晶的粒度号为No.11以上的碳钢形成。本发明的主体配件的敛紧部由结晶粒度比以往使用的主体配件小的碳钢形成,因此与以往相比敛紧部的强度提高。因此,例如,能够提供一种具备主体配件的火花塞,该主体配件具有即使在为了火花塞的小型化而使主体配件为细径化及薄壁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足以确保气密性的力将主体配件敛紧固定于绝缘体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火花塞的一实施例的火花塞的局部剖视整体说明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主体配件的工具卡合部及敛紧部放大表示的要部剖视说明图。

图3是用于说明形成敛紧部的碳钢的平均线段长的测定方法的说明图。

图4是用于说明形成敛紧部的碳钢的截获结晶粒数的测定方法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主体配件中间体的开口部的尺寸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敛紧部后端的位移与载荷的关系的坐标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火花塞的一实施例的火花塞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的火花塞的一实施例的火花塞1的局部剖视整体说明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以纸面下方即配置后述的接地电极的一侧为轴线O的前端方向,以纸面上方为轴线O的后端方向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该火花塞1具备:具有沿着轴线O方向延伸的轴孔2的大致圆筒形状的绝缘体3;设置在所述轴孔2内的前端侧的大致棒状的中心电极4;设置在所述轴孔2内的后端侧的端子配件5;配置在所述轴孔2内的所述中心电极4与所述端子配件5之间的连接部6;设置在所述绝缘体3的外周的大致圆筒形状的主体配件7;具有固定在所述主体配件7的前端的基端部及隔着间隙GA而与所述中心电极4相对地配置的前端部的接地电极8。

绝缘体3具有沿轴线O方向延伸的轴孔2,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绝缘体3具备后端侧主体部11、大径部12、前端侧主体部13、长腿部14。后端侧主体部11收容端子配件5,对端子配件5与主体配件7进行绝缘。大径部12配置在比该后端侧主体部11靠前端侧处,向径向外侧呈突缘状地突出。前端侧主体部13配置在比该大径部12靠前端侧处,具有比大径部12小的外径,并收容连接部6。长腿部14配置在比该前端侧主体部13靠前端侧处,具有比前端侧主体部13小的外径及内径,并收容中心电极4。绝缘体3以绝缘体3的前端方向的端部从主体配件7的前端面突出的状态固定于主体配件7。绝缘体3由具有机械强度、热强度、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

连接部6配置在轴孔2内的中心电极4与端子配件5之间,将中心电极4及端子配件5固定在轴孔2内并将它们电连接。连接部6将含有玻璃粉末、非金属导电性粉末及金属粉末等的组成物烧结而形成。

端子配件5是将用于在中心电极4与接地电极8之间进行火花放电的电压从外部施加给中心电极4的端子。端子配件5以其一部分从绝缘体3的后端侧露出的状态插入到轴孔2内,并通过连接部6固定。端子配件5由低碳钢等金属材料形成。

中心电极4具有与连接部6相接的电极后端部16和从所述电极后端部16向前端侧延伸的棒状部17。中心电极4以其前端从绝缘体3的前端突出的状态固定在绝缘体3的轴孔2内,相对于主体配件7被保持绝缘。中心电极4的电极后端部16和棒状部17可以由Ni合金等的使用于中心电极4的公知的材料形成。中心电极4可以通过外层和芯部形成,该外层由Ni合金等形成,该芯部由导热率比Ni合金高的材料形成,且以同心地埋入于该外层的内部的轴心部的方式形成。作为形成芯部的材料,可列举例如Cu、Cu合金、Ag、Ag合金、纯Ni等。

所述接地电极8形成为例如大致棱柱形状,基端部接合于主体配件7的前端部,在中途弯曲成大致L字状,前端部形成为与中心电极4的前端之间隔着间隙GA而相对。该实施方式的间隙GA是中心电极4的前端与接地电极8的侧面的最短距离。该间隙GA通常设定为0.3~1.5mm。接地电极8可以通过Ni合金等的使用于接地电极8的公知的材料形成。而且,可以与中心电极4同样地由外层和芯部形成,该外层由Ni合金等形成,该芯部由导热率比Ni合金高的材料形成,且以同心地埋入于该外层的内部的轴心部的方式形成。

主体配件7具有大致圆筒形状,以绝缘体3的前端部从主体配件7的前端突出的状态,将从绝缘体3的长腿部14至后端侧主体部11的一部分的部位包围而保持绝缘体3。主体配件7具有螺纹部24、气体密封部25、压缩变形部26、工具卡合部27、敛紧部28。螺纹部24形成在主体配件7的前端方向的外周面。利用该螺纹部24在未图示的内燃机的缸盖上装配火花塞1。气体密封部25配置在比螺纹部24靠后端侧处,具有凸缘形状。压缩变形部26配置在比气体密封部25靠后端侧处,比气体密封部25薄,具有向径向外方弯曲的形状。工具卡合部27配置在比压缩变形部26靠后端侧处,向径向外侧呈突缘状地突出,与轴线O正交的截面形状具有六边形等多边形形状。工具卡合部27与用于安装于内燃机的螺丝钳或扳手等工具嵌合。敛紧部28配置在比工具卡合部27靠轴线O方向后端侧处,形成得比工具卡合部27薄。敛紧部28通过敛紧而具有朝向轴线O方向后端侧缩径的形状。在敛紧部28及工具卡合部27的内周面与绝缘体3的后端侧主体部18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的环状的空间内配置圆环状的环构件29、30及滑石31。在火花塞1的制造时,进行将主体配件7的后端开口部向内侧折弯而向前端侧按压的敛紧,由此,形成以使主体配件7的后端部与绝缘体3的外周面抵接的方式弯曲的敛紧部28并且压缩变形部26发生压缩变形。通过这些变形,经由环构件29、30及滑石31,将绝缘体3在主体配件7内朝向前端侧按压。通过该按压,滑石31沿轴线O方向被压缩,能提高主体配件7内的气密性。

在主体配件7的内周,经由环状的片式密封垫33,将位于绝缘体3的长腿部14的基端的台阶部15按压于在螺纹部24的位置形成的配件内突起部32。该片式密封垫33是保持主体配件7与绝缘体3之间的气密性的构件,防止燃烧气体的流出。

主体配件7由碳钢形成。主体配件7的敛紧部28由基于JIS G 0551测定的结晶的粒度号为No.11以上的碳钢形成。粒度号越大,则结晶粒度越小,敛紧部28的强度越提高,因此优选,但是通常敛紧部28的碳钢的粒度号为No.18以下。主体配件7中的至少敛紧部28由这样结晶粒度小的碳钢形成,因此敛紧部28的强度提高,即使在为了火花塞的小型化而使主体配件为细径化及薄壁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足以确保气密性的力将主体配件敛紧固定于绝缘体。

形成敛紧部28的碳钢的结晶的粒度号具体而言可以基于JIS G0551如下求出。首先,利用与轴线O平行的面将主体配件7切断,并使切断面露出。接下来,在所述切断面中,通过JIS G 0551记载的适当的方法使结晶粒界出现。接下来,在所述切断面中,在从工具卡合部27的轴线O方向后端向后端侧分离了2mm以上的位置进行显微镜观察,求出每1mm2的结晶粒数。在至少5个部位求出结晶粒数,将得到的值的算术平均作为平均结晶粒数m,通过以下的式(1)求出粒度号G。

m=8×2G……(1)

工具卡合部27具有:具有与轴线O平行的外周面的六边形筒状部;以及分别配置在该六边形筒状部的轴线O方向前端侧及后端侧的缩径部。在求出粒度号时作为确定进行显微镜观察的区域的基准的“工具卡合部27的后端”是配置在六边形筒状部的后端侧的缩径部的后端。如图2所示,在主体配件7的截面中,工具卡合部27的外周面由第一线段41、第二线段42、第三线段43表示,该第一线段41表示六棱柱状部的外周面,该第二线段42表示配置在六棱柱状部的后端的缩径部的外周面,该第三线段43表示配置在六棱柱状部的前端的缩径部的外周面。在主体配件7的截面中,比工具卡合部27靠后端侧处的外周面从第二线段42的后端朝向后端侧而与轴线O大致平行地延伸,在中途向径向内侧弯曲,后端由表示与绝缘体3接触的曲面的曲线44来表示。在主体配件的截面中,“工具卡合部27的后端”是从以恒定的角度缩径的第二线段42朝向轴线O的后端侧进行缩径的角度减小的位移点B。在配置在六边形筒状部的后端侧的缩径部的外周面形成曲面的情况下,“工具卡合部27的后端”是在主体配件的截面中,表示该曲面的曲线上的点的切线的斜度急剧变化的位移点B。为了求出粒度号G而进行显微镜观察的位置是从通过该位移点B且与轴线O正交的假想直线T向轴线O方向后端侧分离了2mm以上的位置。

形成敛紧部28的碳钢的处于与轴线O平行的线段上的多个结晶的长度的平均即平均线段长优选为0.01mm以下。平均线段长越小,则结晶粒度越小,敛紧部28的强度提高,因此优选,但是通常敛紧部28的碳钢的平均线段长为0.005mm以上。这样使轴线O方向的结晶的平均线段长为0.01mm以下时,敛紧部28的强度进一步提高,即使在主体配件为细径化及薄壁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足以确保气密性的力将主体配件敛紧固定于绝缘体。

形成敛紧部28的碳钢的平均线段长具体而言可以如下求出。与求出粒度号时同样,在从工具卡合部27的轴线O方向后端向后端侧分离了2mm以上的位置进行显微镜观察,得到图像。如图3所示,在图像上的任意的区域描绘与轴线O平行的一条线段L,并测定处于该线段L上的结晶的长度。即,测定线段L与图像上出现的结晶粒界的交点间的距离。在图3中,分别测定点a1与点a2的距离A12、点a2与点a3的距离A23、点a3与点a4的距离A34。求出得到的值的算术平均作为平均线段长。显微镜的倍率以使处于线段L上的结晶粒数成为200个左右的方式进行适当调整,例如为100倍。

形成敛紧部28的碳钢优选基于JIS G 0551测定的截获结晶粒数N为200个以上。截获结晶粒数N越大,则敛紧部28的强度越提高,因此优选,但是通常敛紧部28的碳钢的截获结晶粒数N为500个以下。这样由预定的区域的结晶粒数多的碳钢形成时,敛紧部28的强度进一步提高,即使在主体配件为细径化及薄壁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足以确保气密性的力将主体配件敛紧固定于绝缘体。

形成敛紧部28的碳钢的截获结晶粒数N具体而言可以基于JIS G0551如下求出。与求出粒度号时同样,在从工具卡合部27的轴线O方向后端向后端侧分离了2mm以上的位置进行显微镜观察,得到图像。如图4所示,在图像上描绘纵线L1、横线L2、圆C、及通过该圆C的中心的2条对角线L3及L4作为试验线。显微镜的倍率为例如100倍。此时,纵线L1及横线L2的长度分别为276.160μm,对角线L3及L4的长度分别为414.239μm,圆周的长度为690.421μm,总线长为2071.219μm。

截获结晶粒数N在试验线通过结晶粒的情况下为N=1,在试验线在结晶粒内结束的情况及试验线与结晶粒界相接的情况下为N=0.5,对处于试验线上的结晶粒的个数进行计数。

主体配件7只要是通过敛紧而作用有较大的应力的部位即敛紧部28为粒度号No.11以上,优选由平均线段长为0.01mm以下和/或截获结晶粒数为200个以上的碳钢形成即可,但是优选压缩变形部26为粒度号No.11以上,更优选主体配件7整体为粒度号No.11以上,更优选平均线段长为0.01mm以下和/或截获结晶粒数为200个以上。

在制造主体配件7时,通过适当变更轧制工序的冷却条件能够调整形成敛紧部28的碳钢的结晶的粒度号、平均线段长及截获结晶粒数。例如,在轧制工序中,将加热成约1000℃的线材通过风冷在短时间内急冷至600℃,由此能够形成具有粒度号为No.11以上的微细的结晶粒的碳钢。

形成主体配件7的碳钢含有Fe(铁)作为主成分,且通常含有C(碳)、Mn(锰)、Si(硅)、S(硫)。形成主体配件7的碳钢优选含有97质量%以上且99.569质量%以下的Fe、0.03质量%以上且0.3质量%以下的C、0.3质量%以上且0.9质量%以下的Mn、0.1质量%以上且0.8质量%以下的Si、及0.001质量%以上且0.1质量%以下的S。主体配件7由具有这样的组成的碳钢形成时,容易形成具有前述的微细的结晶粒的碳钢,能够提高敛紧部28的强度。

形成主体配件7的碳钢可以含有合计1.0质量%以下的Fe、C、Mn、Si、S以外的元素作为不可避免的杂质。作为不可避免的杂质,可列举例如P、Cu、Ni等。

碳钢中的各成分的含有率例如可以通过利用附属于电子线显微分析仪(FE-EPMA)的波长分散型X射线分光器(WDS)进行点分析来求出。具体而言,与求出粒度号时同样,在从工具卡合部27的轴线O方向后端向后端侧分离了2mm以上的位置进行点分析。可以在至少5个部位进行点分析,并将得到的值的算术平均作为各成分的含有率。

火花塞1例如如下制造。

为了制造主体配件7而准备具有预定的组成的线材。将准备的线材进行加热为约1000℃并轧制,通过输送比较强的风而在短时间内急冷至600℃的轧制工序。在轧制工序中,通过对轧制的线材进行急冷,能够形成具有粒度号为No.11以上的微细的结晶粒的碳钢。接下来,使用锻造机将经过轧制工序的原料分多次进行冲压,制作成形为主体配件7的原本的形状的锻造体。接下来,利用车床对由锻造加工制作的锻造体的外周及内周进行切削,由此得到具有所希望的形状的主体配件中间体。

另一方面,与主体配件7另行地,将Ni合金等的电极材料加工成所希望的形状及尺寸来制作中心电极4及接地电极8。可以连续地进行电极材料的调整及加工。

另外,与主体配件7另行地制作绝缘体3。首先,使用以氧化铝为主成分且含有粘合剂等的原料粉末来调整成形用坯料造粒物,通过对成形用坯料造粒物进行橡胶冲压成形,来得到筒状的成形体。通过磨削加工等将得到的成形体整形成所希望的形状。将整形后的整形体在炉内进行烧制,由此得到绝缘体3。

接下来,通过电阻焊接等在主体配件中间体的端面接合接地电极8的一端部。接下来,通过公知的手法在绝缘体3的轴孔2内组装中心电极4,将形成连接部6的组成物预备压缩并填充到轴孔2内。接下来,从轴孔2内的端部压入端子配件5并对组成物进行压缩加热。这样所述组成物烧结而形成连接部6,在绝缘体3固定中心电极4和端子配件5。

接下来,将固定有该中心电极4等的绝缘体3从后端开口部向接合有接地电极8的主体配件7插入,使绝缘体3的台阶部15经由片式密封垫33而与配件内突起部32抵接。接下来,在绝缘体3的大径部12上配置环构件29,向绝缘体3与主体配件7之间填充滑石31。在滑石31上配置环构件30,将形成得比工具卡合部27薄的主体配件7的后端开口部敛紧,从而形成具有朝向轴线O方向后端侧缩径的形状的敛紧部28。由此,将绝缘体3和主体配件7固定。

最后,将接地电极8的前端部向中心电极4侧折弯,使接地电极8的一端与中心电极4的前端部相对,来制造火花塞1。

本发明的火花塞1被使用作为机动车用的内燃机例如汽油发动机等的点火栓,将所述螺纹部24螺合于在对内燃机的燃烧室进行划分形成的缸盖(未图示)上设置的螺纹孔,固定在预定的位置。本发明的火花塞1能够使用于任意的内燃机。本发明的火花塞1的主体配件7与以往相比具有即使在主体配件为细径化及薄壁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足以确保气密性的力将主体配件敛紧固定于绝缘体的强度,因此特别适合于成为搭载小型的火花塞的设计的内燃机。

本发明的火花塞1没有限定为前述的实施例,在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实施例】

1.敛紧部强度试验

(主体配件试验体的制作)

<实施例1>

将具有以下的组成的线材进行了加热为约1000℃并轧制,通过输送比较强的风在短时间内急冷至600℃的轧制工序。接下来,使用锻造机将经过轧制工序的原料分多次进行冲压,制作了成形为主体配件的原本的形状的锻造体。接下来,利用车床对制作的锻造体的外周及内周进行切削,由此制作了具有所希望的形状的主体配件中间体107。

线材的组成

Fe:99.307质量% C:0.16质量% Mn:0.38质量%

Si:0.14质量% S:0.012质量% P:0.001质量%

如图5所示,主体配件中间体107的工具卡合部127的后端B1的外径R1为14.8±0.1mm,后端部的外径R2为14.5±0.1mm,主体配件中间体的内径R3为13.05±0.05mm。

对配置在比主体配件中间体107的工具卡合部127靠后端侧处的开口部128进行敛紧加工,形成具有朝向后端侧缩径的形状的敛紧部,作为主体配件试验体。

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FE-EPMA进行了测定时,主体配件试验体的组成与线材的组成大致相同。

<比较例1>

在轧制工序中,除了将线材加热为约1000℃并进行了轧制之后,通过输送比实施例1弱的风而渐冷至600℃的情况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主体配件试验体。

(粒度号等的测定)

主体配件试验体的敛紧部的粒度号如下求出。以与轴线O1平行的面将主体配件试验体切断,并使切断面露出。对于所述切断面,通过硝酸乙醇溶液使切断面腐蚀而使结晶粒界出现。在所述切断面中,对于从工具卡合部127的后端B1向轴线O1方向后端侧分离了2mm以上的5个部位的位置进行了显微镜观察(100倍),基于JIS G 0551求出每1mm2的平均结晶粒数m,根据m=8×2G求出了粒度号。

主体配件试验体的敛紧部的平均线段长如下求出。在所述切断面中,对于从工具卡合部127的后端B1向轴线O1方向后端侧分离了2mm以上的位置进行显微镜观察,如图3所示,描绘与轴线O1平行的线段,测定处于线段上的多个结晶的长度,求出得到的值的算术平均作为平均线段长。在任意的10个部位同样地求出平均线段长,在表1中示出最小值和最大值。此时,显微镜的倍率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都为100倍,200个左右的结晶粒通过线段。

主体配件试验体的敛紧部的截获结晶粒数如下求出。在所述切断面中,对于从工具卡合部127的后端B向轴线O1方向后端侧分离了2mm以上的位置进行显微镜观察(100倍),如图4所示,在图像上描绘了纵线L1、横线L2、圆C、及通过该圆C的中心的对角线L3及L4作为试验线。纵线L1及横线L2的长度分别为276.160μm,对角线L3及L4的长度分别为414.239μm,圆周的长度为690.421μm,总试验线长为2071.219μm。对处于该试验线上的结晶粒的个数进行计数,求出作为截获结晶粒数。

需要说明的是,粒度号、平均线段长及截获结晶粒数在通过显微镜观察得到的图像上,使用innotech株式会社制Quick Grain进行了计测。

【表1】

(强度试验方法)

从主体配件试验体的前端开口部插入夹具,使夹具的端部与敛紧部的内周面接触,在固定有主体配件试验体的状态下,使夹具以10mm/分钟的速度朝向敛紧部动,通过自动绘图仪测定了向夹具施加的载荷。而且,以施加载荷之前的敛紧部后端的位置为0,以敛紧部后端向后端侧位移时为正,测定了施加预定的载荷时的敛紧部后端的位置。表示敛紧部后端的位移与载荷的关系的坐标图如图6所示。

在图6中,示出测定的载荷的最高值越高则敛紧部的强度越大的情况。

如图6所示可知,实施例1的主体配件试验体的载荷的最高值大于比较例1的主体配件试验体的载荷的最高值,与比较例1相比,实施例1的主体配件试验体的敛紧部28的强度大。

2.敛紧部冲击试验

(火花塞试验体的制作)

(实施例2)

向实施例1制作的主体配件中间体107的圆筒内插入组装有中心电极等的绝缘体,将主体配件中间体107的开口部128敛紧而制作了火花塞试验体。

通常在制造火花塞的情况下,进行敛紧直至图1所示的压缩变形部26向径向外方弯曲为止,由此将绝缘体3和主体配件7牢固地固定。另一方面,在该敛紧部冲击试验中,为了进行加速试验,不施加载荷直至压缩变形部26弯曲为止,而施加载荷直至主体配件试验体的轴线O1方向后端部与绝缘体3的外周面接触为止进行敛紧。

(比较例2)

除了使用比较例1制作的主体配件中间体的情况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作了火花塞试验体。

(敛紧部冲击试验方法)

将火花塞试验体安装于冲击试验装置,以固定接地电极的一侧为下方,使火花塞试验体向试验台落下,由此向火花塞试验体赋予了冲击。此时,试验台与火花塞试验体前端的距离为15mm,加速度为20G,频率为20Hz。持续进行冲击试验,每1小时确认了火花塞试验体的状态。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所示的敛紧部冲击试验的评价基准如以下所述。

◎:无异常

○:敛紧部的轴线O1方向的变化量为0.01mm以下

△:敛紧部的轴线O1方向的变化量超过0.01mm,且主体配件与绝缘体之间没有松弛

×:在主体配件与绝缘体之间产生松弛

【表2】

实施例2的火花塞试验体在试验时间12小时产生了松弛。

如表2所示,与比较例2的火花塞试验体相比,实施例2的火花塞试验体产生松弛的时间变长。由此可知,具备粒度号大且结晶粒度小的实施例1的主体配件试验体的实施例2的火花塞试验体与具备粒度号相对小且结晶粒度大的比较例1的主体配件试验体的比较例2的火花塞试验体相比,敛紧部的强度大,因此对冲击的耐受性强,具有耐久性。

【标号说明】

1 火花塞

2 轴孔

3 绝缘体

4 中心电极

5 端子配件

6 连接部

7 主体配件

8 接地电极

11 后端侧主体部

12 大径部

13 前端侧主体部

14 长腿部

15 绝缘体台阶部

16 电极后端部

17 棒状部

24 螺纹部

25 气体密封部

26 压缩变形部

27 工具卡合部

28 敛紧部

29、30 环构件

31 滑石

32 配件内突起部

41 第一线段

42 第二线段

43 第三线段

44 曲线

107 主体配件中间体

127 工具卡合部

128 开口部

GA 间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