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模块以及使用该光源模块的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8630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光源模块以及使用该光源模块的灯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5年12月22日提交的名称为“光源模块以及使用该光源模块的灯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249349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源模块以及使用该光源模块的灯具。



背景技术:

作为灯具,例如,已知有采用以下结构的光源模块的灯具:将作为发光器件的半导体激光器封装体经金属制成的散热部件而配置在布线基板上(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半导体激光器封装体具有作为基台的芯棒,该芯棒压入固定于在电路基板的一个表面上配置的金属制成的散热板的孔中。在该芯棒搭载有激光元件,以包围该激光元件的方式在芯棒上设置有管状的帽。在激光元件连接有棒状的引线端子,该引线端子插入于在布线基板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孔中并固定于布线基板的布线图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7836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光源模块中,位于半导体激光器封装体的一端侧的芯棒固定于金属制成的散热板,位于该半导体激光器封装体的另一端侧的引线端子固定于布线基板。当因该半导体激光器封装体产生的热等而引起散热板的膨胀时,存在对于半导体激光器封装体的引线端子作用有在该引线端子的长度方向上拉伸的力的倾向。在该拉伸力作用于引线端子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该引线端子和电路基板的电路图案之间的通电不良。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通电不良的光源模块以及使用该光源模块的灯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光源模块的特征在于,具备:散热部件,其具有散热性;发热器件,其具有发热器件主体以及引脚端子,所述发热器件主体配置于将所述散热部件贯通的贯通孔的一侧的开口侧,所述引脚端子与所述发热器件主体连接并插通于所述贯通孔;导电部件,其配置于所述贯通孔的另一侧的开口侧,并与从所述另一侧的开口突出的引脚端子连接;以及覆盖部件,其将所述散热部件及所述导电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并固定,所述导电部件和所述引脚端子的连接部分未由所述覆盖部件覆盖。

在这样的光源模块中,导电部件和引脚端子的连接部分未由覆盖部件覆盖,除该连接部分以外的导电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由覆盖部件固定于散热部件。

因此,与引脚端子和导电部件的连接部分由覆盖部件覆盖的情况相比,当以在引脚端子的长度方向上拉伸的方式对引脚端子施加有力时,减小了根据该力而施加于连接部分的负荷。

因此,在本发明的光源模块中,减少了在引脚端子和导电部件之间产生通电不良的情况。

另外,优选地,所述导电部件具有弹性,所述连接部分处的导电部件与所述引脚端子交叉。

在这种情况下,若以在引脚端子的长度方向上拉伸的方式在引脚端子产生力,则导电部件在引脚端子的长度方向上以挠曲的方式弹性变形而能够将在引脚端子产生的力吸收。因此,进一步减少了在引脚端子和导电部件之间产生通电不良的情况。

另外,优选地,所述散热部件中的包括所述贯通孔的另一侧的开口在内的一部分设为未由所述覆盖部件覆盖而是露出的露出部分,在所述露出部分与所述连接部分之间配置具有比空气的热传导性高的热传导性的热传导部件,所述热传导部件与所述露出部分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利用热传导部件将由发热器件主体产生并传导至与该发热器件主体连接的引脚端子的热传导至散热部件,并能够从该散热部件进行散热。因此,即使发热器件主体发热,也可进一步减小以在引脚端子的长度方向上拉伸的方式在引脚端子产生的力。

再有,所述热传导部件可以是树脂和分散于该树脂中的绝缘性的颗粒的复合部件。

另外,优选地,所述导电部件具有筒状的供电部件、以及与所述供电部件连接的汇流条,所述供电部件的至少外周面由所述覆盖部件覆盖,所述供电部件的一侧的开口配置于所述覆盖部件的表面,所述引脚端子从所述供电部件的一侧的开口侧插入于所述供电部件的内部空间,所述汇流条与所述引脚端子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因以在引脚端子的长度方向上拉伸的方式在引脚端子产生的力而在供电部件产生裂纹等。因此,与通过钎焊将引脚端子和汇流条固定的情况相比,进一步减少了在引脚端子和汇流条之间产生通电不良的情况。在此基础上,仅通过将引脚端子插入于供电部件的操作,就能够经该供电部件将引脚端子和汇流条连接。因此,不需要引脚端子和汇流条的焊接或粘接,与采用焊接或粘接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光源模块的组装成本。

另外,优选地,所述供电部件具有小径部位,该小径部位的内周面的内径比所述引脚端子的外径小,利用所述小径部位对插入于所述供电部件的内部空间的引脚端子进行按压。

在这种情况下,因以在引脚端子的长度方向上拉伸的方式在引脚端子产生的力而导致引脚端子从供电部件脱落的情况得到抑制。因此,可进一步减少在引脚端子和导电部件之间产生通电不良的情况。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式的光源模块,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通电不良的光源模块以及使用该光源模块的灯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灯具的概况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光源模块的外观的概况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从下侧观察图2的光源模块时的概况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从图3中的X-X处通过的截面的图。

图5是表示在引脚端子产生拉伸力时的概要状况的图。

图6是举例示出与实施方式不同的光源模块的概况的剖视图。

图7是举例示出与实施方式以及图6不同的光源模块的概况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灯具;2:框体;3:灯具单元;20:座板;30:光源模块;32:散热部件;33:发光器件;34:汇流条;35:覆盖部件;36:热传导部件;40:光控制单元;50:散热单元;60:光学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与附图一同举例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模块以及用于实施使用该光源模块的灯具的方式。以下举例示出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并非为了对本发明进行限定解释。本发明可以不脱离其主旨地变更、改良。

(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灯具的概况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灯具1是用于车辆的灯具,且是配置于车辆前方的车辆用前照灯。该灯具1具备框体2和容纳于该框体内的灯具单元3。

<框体2>

框体2具备灯壳体11、前盖12以及后盖13作为主要构成要素。在灯壳体11的前方形成有开口11A,前盖12以封闭该开口11A的方式固定于灯壳体11。另外,在灯壳体11的后方形成有比前方小的开口11B,后盖13以封闭该开口11B的方式固定于灯壳体11。

由灯壳体11、将该灯壳体11的前方的开口封闭的前盖12、以及将该灯壳体11的后方的开口11B封闭的后盖13形成的空间为灯室LR,在该灯室LR内容纳有灯具单元3。

<灯具单元3>

灯具单元3具备座板20、光源模块30、光控制单元40、散热单元50以及光学单元60作为主要构成要素。

座板20为金属制成的板状部件,并固定于框体2的灯壳体11。在该座板20具有将该座板20贯通的开口21。该开口21配置于从光源模块30射出的光所通过的光路上。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开口21处于沿在灯壳体11的前方设置的开口11A的开口面而大致平行的状态。

另外,在座板20结合有垫片(blanket)22。多个光轴调整螺钉23与该垫片22螺合并支撑于灯壳体11。光轴调整螺钉23的另一端即头部23A在灯室LR外露出。通过使该头部23A转动而使得垫片22与之螺合地倾转,从而能够实现光学单元60的上下左右方向上的光轴调整。

光源模块30是将用于灯具1的点亮的光射出的单元。光控制单元40是对针对光源模块30的电源的接通和断开的切换、该光源模块的光强度等进行调整的单元。

散热单元50是使由光源模块30产生热扩散的单元。本实施方式的散热单元50具备散热器51以及冷却风扇52作为主要构成要素。

散热器51具有金属制成的底板51A,多个散热片51B以与底板51A一体的方式设置于该底板51A的一侧的表面侧。在作为设置有该散热片51B的那侧的相反侧的底板51A的表面载置有光源模块30及光控制单元40,该光源模块30及光控制单元40固定于底板51A。冷却风扇52与散热片51B隔有间隙地配置,并固定于散热器51。

在本实施方式的散热单元50中,光源模块30及光控制单元40发出的热从底板51A传递至散热片51B,在此基础上,由冷却风扇52对该散热片51B进行冷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散热单元50中,使得光源模块30及光控制单元40的热高效地扩散。

光学单元60是对从光源模块30射出的光进行处理的单元。本实施方式的光源单元60例如具备反射器61、投影透镜62以及遮光器63作为主要构成要素。

反射器61由曲面状的板材构成,并以覆盖光源模块30的方式固定于散热器51的底板51A。在该反射器61中,与光源模块30对置的表面设为反射面61A。反射面61A以旋转椭圆曲面为基调,在该椭圆曲面的第一焦点、第二焦点中的第一焦点的位置或第一焦点附近的位置配置有光源模块30。从光源模块30射出的光的至少一部分由反射面61A向投影透镜62侧反射。

投影透镜62为非球面平凸透镜。在该投影透镜62中,作为从光源模块30射出的光所入射的那侧的表面的入射面62A呈平面状,作为将该光射出的那侧的表面的出射面62B呈向射出方向鼓起的凸面状。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以投射透镜62的后方焦点位于反射器61的反射面61A的第二焦点或第二焦点附近的方式配置投影透镜62。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灯具单元3中,采用PES(Projector Ellipsoid System)光学系统。

在投影透镜62的外周形成有凸缘62C,该凸缘62C熔接于透镜支架62D的一端。该透镜支架62D的投影透镜62侧的相反侧的端部通过螺纹紧固等固定于座板20,由此对该投影透镜62进行保持。

遮光器63是对从光源模块30射出的光的一部分进行遮挡的部件。遮光器63以末端部位于上述第二焦点或第二焦点附近的方式固定于座板20。从光源模块30射出并由反射器61反射的光的一部分向该遮光器63照射。该光的一部分被遮光器63遮挡而不向投影透镜62入射,另一部分未被遮光器63的末端部遮挡而直行、或者由该遮光器63的末端部反射而入射到投影透镜62。其结果是,从投影透镜62射出的光形成反映出遮光器63的末端部的形状的配光分布。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60中,如上所述,投影透镜62经透镜支架62D而固定于座板20,遮光器63固定于座板20。因此,投影透镜62和遮光器63的相对位置被准确地确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60中,反射器61及光源模块30也经散热单元50而固定于座板20。因此,光源模块30、反射器61、遮光器63及投影透镜62的各相对位置也被准确地确定。因此,能够准确地预测从光源模块30射出并经遮光器63而入射至投影透镜62的光的光路。再有,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遮光器63固定的例子,但是,例如遮光器63可以是活动的。在该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由光控制单元40对遮光器63的移动进行控制而使配光图案变化。

<光源模块30>

图2是表示光源模块30的外观的概况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从下侧观察图2的光源模块30时的概况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从图3中的X-X处通过的截面的图。

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光源模块30具备散热部件32、发光器件33、汇流条34、覆盖部件35以及热传导部件36作为主要构成要素。再有,图2及图3中由虚线表示的部分是由覆盖部件35覆盖的部分。

散热部件32是使由发光器件33产生的热扩散的部件,并具有与温度的上升相应地而体积膨胀的膨胀性。本实施方式的散热部件32使用铝等金属或陶瓷等热传导性材料形成,主要使热向散热器51(图1)传导。

该散热部件32具有下层部32A、上层部32B以及中间部32C。下层部32A是载置于散热器51(图1)的部位,上层部32B是供发光器件33的一部分载置的部位。中间部32C是位于下层部32A和上层部32B之间的部位,在该下层部32A和上层部32B设置有阶梯差。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中间部32C隔开间隔地对置设置,将由该中间部32C和上层部32B包围的空间作为对发光器件33及汇流条34的一部分进行配置的配置空间CS。

在上层部32B设置有沿上层部32B的厚度方向将上层部32B贯通的贯通孔32D。在下层部32A,在相当于上层部32B的贯通孔32D的下侧的区域形成有将配置空间CS和散热部件32的外部连通的开口。

发光器件33具有发光器件主体33A、以及与该发光器件主体33A连接的引脚端子33B,本实施方式中设为CAN封装体。

发光器件主体33A具有芯棒33C及帽33D,并配置于在散热部件32的上层部32B设置的贯通孔32D的一侧的开口侧。芯棒33C是在散热部件32的上层部32B且在配置空间CS侧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载置的金属制成的基座。帽33D是在芯棒33C且在与上层部32B对置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上设置的金属制成的箱状部件。在由上述芯棒33C和帽33D形成的内部空间中容纳发光元件(未图示)。发光元件例如为半导体激光元件,从该半导体激光元件射出的光的峰值波长例如设为380nm~500nm。在该发光元件连接有作为正极的引脚端子33B和作为负极的引脚端子33B的至少两个。

再有,可以在由芯棒33C和帽33D形成的内部空间、且在发光元件所射出的光的路径内,配置将该光的一部分吸收并转换成长波长的光波长转换部件。在配置有这样的光波长转换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射出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和经光波长转换部件转换后的转换光的混色光。光波长转换部件例如可以固定于芯棒33C,作为该光波长转换部件的具体例可列举为YAG荧光体。

引脚端子33B以与芯棒33C绝缘的状态固定于芯棒33C,并插通于散热部件32的上层部32B的贯通孔32D。再有,在散热部件32的贯通孔32D和引脚端子33B之间设置有管状的绝缘部件37。该绝缘部件37以与散热部件32的贯通孔32D的内周面以及引脚端子33B的外周面抵接的状态固定于该散热部件32。利用该绝缘部件37而抑制作为正极的引脚端子33B和作为负极的引脚端子33B经散热部件32而短路。

汇流条34是对从电源供给的电流进行传输的棒状的导电部件,并具有弹性。再有,汇流条34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矩形。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一对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它们向作为正极的引脚端子33B以及作为负极的引脚端子33B传输电流;以及一对热敏电阻用的汇流条34B,它们向热敏电阻(未图示)传输电流。

一对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配置于散热部件32的贯通孔32D的另一侧的开口侧。上述汇流条34A的一端侧通过钎焊、焊接等与从另一侧的开口向配置空间CS突出的引脚端子33B连接,该汇流条34A的另一端侧的末端部分从散热部件32的配置空间CS突出。另外,一对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从其一端至末端以互相对置的状态沿相对于引脚端子33B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

一对热敏电阻用的汇流条34B并未配置于散热部件32的配置空间CS内,而是配置于该配置空间CS的旁边。上述汇流条34B的一端侧固定于散热部件32的上层部32B的侧面,该汇流条34B的另一端侧的末端部分配置于从散热部件32的配置空间CS突出的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之间。另外,一对热敏电阻用的汇流条34B在其一端至末端之间具有阶梯差,至少汇流条34B的末端部分沿相对于引脚端子33B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

四根汇流条34的末端部分位于比散热部件32的下层部32A中的与上层部32B对置的表面更靠上方的位置处,并在与该汇流条34的末端部分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地排列于同一表面上。

覆盖部件35是将散热部件32以及汇流条34的一部分覆盖并固定的树脂制成的部件,并以使得该散热部件32及汇流条34一体化的方式成形。作为覆盖部件35的材料,例如,可列举为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

该覆盖部件35将散热部件32的上层部32B及中间部32C的整体覆盖并且进入散热部件32的配置空间CS中,但保留了该配置空间CS的一部分的空间SP。该空间SP是从散热部件32的贯通孔32D向配置空间CS突出的引脚端子33B所处的部分及其周围部分,并包含该引脚端子33B和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的连接部分。即,在散热部件32的上层部32B的下侧,从作为贯通孔32D的空间SP侧的另一侧的开口突出的引脚端子33B的周围成为空间SP,引脚端子33B和汇流条34的连接部分未由覆盖部件35覆盖。该连接部分的汇流条34与引脚端子33B交叉。再有,在以汇流条34的末端部分沿与引脚端子33B的长度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状态与引脚端子33B连接的情况下,该连接部分的汇流条34也与引脚端子33B交叉。

另外,覆盖部件35具有将散热部件32的上层部32B中的贯通孔32D的配置空间CS侧的开口的周围部分与空间SP连通的开口,上层部32B的一部分经该开口而在空间SP中露出。即,散热部件32的上层部32B中的包括处于空间SP侧的贯通孔32D的开口在内的一部分,设为未由覆盖部件35覆盖而是露出的露出部分。再有,该露出部分与引脚端子33B和汇流条34的连接部分之间成为空间SP的一部分。

利用这样的覆盖部件35在散热部件32的旁边形成连接器CN。即,覆盖部件35将从散热部件32的配置空间CS突出的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以及热敏电阻用的汇流条34B的末端部分和该末端部分的周围包围,由此形成连接器CN。

热传导部件36是使由发光器件33产生的热扩散的部件,并具有比空气的热传导性高的热传导性。该热传导部件36配置于在覆盖部件35形成的空间SP中,并与在该空间SP中露出的散热部件32的露出部分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热传导部件36无间隙地埋设于在覆盖部件35形成的空间SP中。本实施方式的热传导部件36设为作为粘性体的润滑脂(grease)。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光源模块30中,采用了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该汇流条34A和与该汇流条34A连接的引脚端子33B所插通的散热部件32的至少一部分由覆盖部件35覆盖并固定。另一方面,在散热部件32的贯通孔32D中从发光器件主体33A的相反侧的开口突出的引脚端子33B和汇流条34的连接部分未由覆盖部件35覆盖。

即,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与引脚端子33B的连接部分未由覆盖部件35覆盖,该连接部分以外的汇流条34A的一部分由覆盖部件35固定于散热部件32。

因此,与汇流条34A和引脚端子33B的连接部分由覆盖部件35覆盖的情况相比,当力以在该引脚端子33B的长度方向上拉伸的方式施加于引脚端子33B时,减小了根据该力而施加于连接部分的负荷。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光源模块30中,即使发光器件主体33A发热、且以在引脚端子33B的长度方向上拉伸的方式在引脚端子33B产生力,也可减少在该引脚端子33B和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之间产生通电不良的情况。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具有弹性,并在与引脚端子33B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因此,当以在引脚端子33B的长度方向上拉伸的方式在引脚端子33B产生力时,如图5所示,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能够在引脚端子33B的长度方向上以挠曲的方式弹性变形而将在引脚端子33B产生的力吸收。因此,减少了在引脚端子33B和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之间产生通电不良的情况。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散热部件32中的包括贯通孔32D中的发光器件主体33A的相反侧的开口在内的一部分,设为未由覆盖部件35覆盖而是露出的露出部分。该露出部分与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和引脚端子33B的连接部分之间成为空间SP的一部分,在该空间SP内配置有具有比空气的热传导性高的热传导性的热传导部件36。该热传导部件36与在覆盖部件35的空间SP中露出的散热部件32的露出部分接触。

因此,能够利用热传导部件36将由发光器件主体33A产生并传导至与该发光器件主体33A连接的引脚端子33B的热传导至散热部件32,并能够从该散热部件32进行散热。因此,即使发光器件主体33A发热,也可进一步减小以在引脚端子33B的长度方向拉伸的方式在引脚端子产生的力。再有,本实施方式的散热部件32载置于散热器51,并且在将该散热部件32的一部分覆盖的覆盖部件35的空间SP中配置的热传导部件36也与散热器51抵接。因此,与没有热传导部件36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增加将由发光器件主体33A发出的热传导至散热器51的热传导量。

(2)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覆盖部件35将散热部件32的一部分覆盖。但是,只要覆盖部件35至少未将引脚端子33B和汇流条34A的连接部分覆盖,则也可以将散热部件32的整体覆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从其一端到末端沿相对于引脚端子33B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但是,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可以不沿相对于引脚端子33B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但是,如图5所示,为了使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在引脚端子33B的长度方向上挠曲而将在引脚端子33B上产生的力吸收,优选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在与引脚端子33B的连接部分处沿交叉的方向延伸。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散热部件32的配置空间CS侧的一个表面中,只有该散热部件32的贯通孔32D的开口的周围部分在覆盖部件35的空间SP中露出。但是,可以使散热部件32的配置空间CS侧的一个表面的整体在覆盖部件35的空间SP中露出。但是,如上所述,为了增加热传导量,优选散热部件32中的包括贯通孔32D的另一侧的开口在内的一部分设为未由覆盖部件35覆盖而是露出的露出部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热传导部件36设为润滑脂。但是,热传导部件36也可以设为单一的树脂,如图6所示,还可以是树脂36A和分散于该树脂36A中的绝缘性的颗粒36B的复合部件。

图6是举例示出与实施方式不同的光源模块的概况的剖视图。图6所示的光源模块中的热传导部件36的树脂36A,以弹性率比覆盖部件35的弹性率低为宜。在树脂36A的弹性率比覆盖部件35的弹性率低的情况下,与树脂36A的弹性率相对于该覆盖部件35的弹性率为相同程度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的弹性变形减弱。例如,在覆盖部件35的材料设为聚碳酸酯的情况下,作为热传导部件36的树脂材料可列举为硅树脂等。另外,作为颗粒36B的材料,例如可列举为氧化铝、二氧化硅或金属氧化物类。

再有,热传导部件36设为树脂36A和颗粒36B的复合材料时的热传导率是指作为该复合材料的平均热传导率,并非是指树脂36A及颗粒36B的各自的热传导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绝缘部件37抑制了作为正极的引脚端子33B和作为负极的引脚端子33B经散热部件32而短路。但是,如图6所示,可以将绝缘部件37省略,并由覆盖部件35对散热部件32的贯通孔32D和引脚端子33B之间进行填充。即,使覆盖部件35还进入散热部件32的贯通孔32D和引脚端子33B之间,由此抑制作为正极的引脚端子33B和作为负极的引脚端子33B经散热部件32而短路。如此一来,可以将绝缘部件37省略,从而能够相应地减少部件的数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作为与引脚端子33B连接的导电部件。但是,如图7所示,导电部件可以具有筒状的供电部件90、以及与该供电部件90连接的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

图7是举例示出与实施方式以及图6不同的光源模块的概况的剖视图。在图7所示的光源模块中,在散热部件32及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的基础上,采用将筒状的供电部件90的至少外周面覆盖并固定的覆盖部件85。该覆盖部件85由树脂制成,并能够以使得散热部件32、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以及筒状的供电部件90一体化的方式成形。

在覆盖部件85、且在相对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覆盖部件35而不同的部位形成有空间SP。即,上述实施方式的覆盖部件35的空间SP,在插通于散热部件32的上层部32B中的贯通孔32D的引脚端子33B的末端侧以将从该贯通孔32D突出的引脚端子33B包围的方式而形成。与此相对,图7所示的覆盖部件85的空间SP,在插通于散热部件32的上层部32B中的贯通孔32D的引脚端子33B的根部侧以包围与该引脚端子33B连结的发光器件主体33A的方式而形成。

另外,在覆盖部件85、且在插通于散热部件32的上层部32B中的贯通孔32D的引脚端子33B的末端侧设置有筒状的供电部件90。该供电部件90的一侧的开口配置于覆盖部件85的表面,该覆盖部件85位于插通于散热部件32的贯通孔32D的引脚端子33B的末端侧的开口下方。引脚端子33B从该供电部件90的一侧的开口侧插入于供电部件90的内部空间,该供电部件90和通过钎焊等而与该供电部件90的外周面连接的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连接。再有,虽然供电部件90的另一侧的开口由覆盖部件85覆盖,但也可以不被覆盖,可以将该开口下侧设成空间。

在这样的光源模块中,引脚端子33B插入于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所连接的筒状的供电部件90,经该供电部件90将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和引脚端子33B连接。因此,难以因在引脚端子33B以在引脚端子33B的长度方向上拉伸的方式产生的力而在供电部件90产生裂纹等。因此,与通过钎焊将引脚端子33B和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固定的情况相比,进一步减少了在引脚端子33B和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之间产生通电不良的情况。在此基础上,仅通过将引脚端子33B插入于供电部件90的操作,就能够经该供电部件90将引脚端子33B和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连接。因此,不需要引脚端子33B和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的焊接或粘接,与采用该焊接或粘接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光源模块的组装成本。

此外,供电部件90具有小径部位90A,该小径部位90A的内周面的内径比引脚端子33B的外径小,利用该小径部位90A对引脚端子33B进行按压。因此,因以在引脚端子33B的长度方向上拉伸的方式在引脚端子33B产生的力而导致引脚端子从供电部件90脱落等情况得到抑制。因此,进一步减少了在引脚端子33B和引脚端子用的汇流条34A之间产生通电不良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散热部件32设为与散热器51不同的部件,但是也可以成形为一体的部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发热器件而应用了具有发光器件主体33A和引脚端子33B的发光器件33。但是,只要发热器件具有发热器件主体以及与该发热器件主体连接的引脚端子,则不限定于发光器件33。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反射器61、投影透镜62以及遮光器63构成光学单元60。但是,光学单元60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光学单元60可以采用使用抛物线式反射面的抛物线式光学系统,或者,也可以采用不使用反射面而直接进行投影的直射光学系统。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灯具的例子而应用了车辆用前照灯。但是,灯具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用于车辆的灯具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尾灯等信标灯,也可以应用内饰照明。另外,虽然作为光学单元60而应用了PES光学系统,但是也可以应用抛物线式光学系统,还可以应用单焦(mono-focus)光学系统。另外,本发明的灯具可以是用于车辆以外的灯具。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通电不良的光源模块以及使用该光源模块的灯具,可将其利用于车辆用灯具等领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