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通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3598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车载通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车载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维运部门经常进行室外工作,通信存在一定的延迟,并且电网运行数据无法直接获取,影响了现场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方便使用,效率高的车载通信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车载通信装置,包括设备箱、天线和控制面板,所述设备箱、控制面板设置于车体内部,所述天线设置于车体上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车体上部设有天线支杆,所述天线设置于天线支杆上,所述天线支杆上铰接有若干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下方设有圆环,所述圆环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圆环上下运动,所述弧形板连接有复位装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气缸和顶杆,所述气缸为圆环形,所述顶杆为圆环形,所述气缸与天线支杆套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顶杆与圆环之间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L形。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复位装置为弹簧。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车体上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转盘和第一齿轮,所述转盘和第一齿轮配合设置,所述转盘上设有立柱,所述立柱上部铰接有平台,所述平台下侧设有弧形齿轮板,所述立柱上设有与齿轮板配合的第二齿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天线包括杆体,所述杆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中间杆,所述中间杆上套接有弹簧天线。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杆体外侧设有螺旋防风条。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能够随车使用,方便现场工作人员等到实时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车载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为图1中局部A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车载通信装置中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车载通信装置中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车载通信装置中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体;2-设备箱;3-控制面板;4-底座;5-天线;6-转盘;7-第一齿轮;8-立柱;9-齿轮板;10-平台;11-第二齿轮;12-气缸;13-顶杆;14-天线支杆;15-支撑杆;16-圆环;17-弧形板;18-杆体;19-螺旋防风条;20-空腔;21-中间杆;22-弹簧天线;23-活塞;24-弹簧;25-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车载通信装置,包括设备箱2、天线5和控制面板3,所述设备箱2、控制面板3设置于车体1内部,所述天线5设置于车体1上部。

如图2到5所示,所述车体1上部设有天线支杆14,所述天线5设置于天线支杆14上,所述天线支杆14上铰接有若干弧形板17,所述弧形板17下方设有圆环16,所述圆环16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圆环16上下运动,所述弧形板17连接有复位装置。

若干弧形板9能够组成完整的信号收集器。所述圆环16推,组成完整的信号收集器,下推若干弧形板9松开,可以选择是否使用信号收集器来加强某个方向的信号。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气缸12和顶杆13,所述气缸12为圆环形,所述顶杆13为圆环形,所述气缸12与天线支杆14套接。所述气缸12设有环形开口25,所述顶杆13上设有环形活塞23。

所述顶杆13与圆环16之间设有支撑杆15,所述支撑杆15为L形。

所述复位装置为弹簧24。

所述车体1上设有底座4,所述底座4上设有转盘6和第一齿轮7,所述转盘6和第一齿轮7配合设置,所述转盘6上设有立柱8,所述立柱8上部铰接有平台10,所述平台10下侧设有弧形齿轮板9,所述立柱8上设有与齿轮板9配合的第二齿轮11。

所述天线5包括杆体18,所述杆体18内设有空腔20,所述空腔20内设有中间杆21,所述中间杆21上套接有弹簧天线22。

所述杆体18外侧设有螺旋防风条19。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