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充电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30315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电池充电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终端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作为为终端提供电能的电池,其如何增强续航能力与和提高充电速度等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于电池的充电来说,现有技术中的最常见的充电方法为:先以恒定电流充电直至电池达到一定的电压,再以恒定电压进行充电直至达到充电至截止电流为止。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充电,若要提高充电速度,就需要采用较大的恒定电流为电池进行充电,阳极电位由于较大的欧姆极化和浓差极化,将迅速下降,将导致锂离子在阳极表面被还原成金属锂,这将对锂电池造成极大的安全风险,并促使电池容量迅速衰减。

因此,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方法为电池进行充电,充电速度较慢,若改变现有技术的充电方法中的充电参数来实现提高充电速度,则安全系数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及装置,以提高充电速度的同时,保障了电池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方法,包括:

对所述电池进行至少两次脉冲充电,直到所述电池的电压达到电压阈值时,停止对所述电池进行脉冲充电;以及,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直到所述电池的电流达到截止电流时,停止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其中,每次所述脉冲充电包括:

使用第一恒定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恒流充电;

静置所述电池;

使用第二恒定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恒流放电;

使用第三恒定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恒流充电。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各次所述脉冲充电所使用的所述第一恒定电流相同,且每次所述脉冲充电所使用的所述第一恒定电流大于或者等于0.15C,且小于或者等于3C。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在各次所述脉冲充电中,使用的所述第一恒定电流进行充电时所使用的充电时长相同,且该充电时长大于或者等于0.1s,且小于或者等于30s。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在各次所述脉冲充电中,静置所述电池的时长相同,且该静置时长大于或者等于0.01s,且小于或者等于5s。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各次所述脉冲充电所使用的所述第二恒定电流相同,且每次所述脉冲充电所使用的所述第二恒定电流大于或者等于0.01C,且小于或者等于0.1C。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在各所述脉冲充电阶段中,使用所述第二恒定电流进行放电时所使用的放电时长相同,且该放电时长大于或者等于0.01s,且小于或者等于5s。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在各次所述脉冲充电中所使用的所述第三恒定电流相同,且每次所述脉冲充电所使用的所述第三恒定电流大于或者等于0.01C,且小于或者等于0.5C。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在各次所述脉冲充电中,使用的所述第三恒定电流进行充电时所使用的充电时长相同,且该充电时长大于或者等于0.01s,且小于或者等于5s。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所述电压阈值大于或者等于3V,且小于或者等于5V。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所述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环境温度大于或者等于0℃,且小于或者等于60℃。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所述方法应用于电池充电器、电池适配器、电池控制电路、或芯片中。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所述电池为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铅酸电池、镍铬电池、镍氢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或钠离子电池。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所述电池应用于终端、可穿戴设备、电动工具、移动电源、无人机、电动车、或电动汽车中。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充电装置,包括:

脉冲充电单元,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至少两次脉冲充电,直到所述电池的电压达到电压阈值时,停止对所述电池进行脉冲充电;

恒压充电单元,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直到所述电池的电流达到截止电流时,停止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其中,每次所述脉冲充电包括:

使用第一恒定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恒流充电;

静置所述电池;

使用第二恒定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恒流放电;

使用第三恒定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恒流充电。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应用于电池充电器、电池适配器、电池控制电路或芯片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方法及装置,在电池的电压未达到电压阈值时,通过使用脉冲充电的方式对电池进行充电,在每次脉冲充电过程中均包括,使用第一恒定电流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静置电池、使用第二恒定电流对电池进行恒流放电,使用第三恒定电流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在对电池进行至少两次脉冲充电后,电池的电压达到电压阈值时停止对电池进行脉冲充电,然后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直到电池的电流达到截止电流时,停止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每次脉冲充电过程中均会静置电池以及放电,从而可以消除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极化现象,每次脉冲过程中使用第三恒定电流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还可以起到修复固体电解质界面膜的作用,因此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采用脉冲充电的方式缩短了充电时间,进而提高了充电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方法中电流-充电时间关系图;

图3为对比方案一与实施方案一的电流-时间关系图;

图4为对比方案一与实施方案一的电压-时间关系图;

图5为对比方案一与实施方案一的充电时间-电池电量百分比关系图;

图6为对比方案五与实施方案七容量保持率-循环次数关系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01、对电池进行至少两次脉冲充电,直到电池的电压达到电压阈值时,停止对电池进行脉冲充电。

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不同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制成电池的电芯,由于其电芯材料自身性质的不同,所以共同决定了电池的性能。在电池的性能难以改变的情况下,通过减少充电时间的方式来提高电池的充电速度。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脉冲充电的方式为电池进行充电。

通常情况下,电池的电量在没有达到电池容量上限时,且还需要保障电池的安全性,均需要至少两次脉冲充电才可以将电池电压达到电压阈值。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压阈值是根据不同型号电池或者组成材料不同的电池的自身特性进行设定的。

在对电池充电过程中,随着电压的升高,电池内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化学变化。随着对电池多次进行充电、放电,电池内部所发生的化学变化会逐渐积累。因此,为了降低电池内部发生的极化现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每次脉冲充电的循环步骤进行了改进。

其中,每次脉冲充电包括:

使用第一恒定电流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

静置电池;

使用第二恒定电流对电池进行恒流放电;

使用第三恒定电流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方法中电流-充电时间关系图,如图2所示,其中,第一恒定电流为I 1,第二恒定电流为I 2,静置时长为T3,第三恒定电流为I 3,具体地,使用第一恒定电流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时,使用的电流比第三恒定电流大,通过采用较大的恒定电流进行恒流充电,可以使得电池的电量快速增加,然后,静置电池,可缓解由于第一恒定电流造成的极化现象,从而缓解阳极电位降低的速度,然后采用第二恒定电流对电池进行恒流放电,采用电流较小的电流进行恒流放电,可以进一步地降低由第一恒定电流造成的极化现象,降低析锂风险,并且使电池内部的负极材料石墨嵌锂而膨胀的现象得到一定的缓解,最后使用第三恒定电流进行恒流充电,在充电过程中修复在负极材料表面形成的钝化层,即SEI(solidelectrolyte interface,固体电解质界面)膜。

可以理解的是,每次脉冲充电为一次循环,由于每次脉冲充电设定的时间较短,因此在只有一次脉冲充电时,电池的电压很难达到电压阈值,因此在至少两次循环后,直到电池的电压达到电压阈值时,停止为电池进行脉冲充电。

102、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直到电池的电流达到截止电流时,停止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对电池进行脉冲充电后,开始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在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的过程中,随着电池的电量逐渐增加,充电电流将逐渐减小,因此浓差极化及欧姆极化也将逐渐减小,阳极电位也将逐渐上升,直到电池的电流达到截止电流时,停止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恒压充电时所使用的电压数值以及截止电流数值,根据实际应用的不同电池分别进行设定,在此并不做具体的限定。

为了更好的发挥本发明的电池充电方法的效果,各次脉冲充电所使用的第一恒定电流相同,且每次脉冲充电所使用的第一恒定电流大于或者等于0.15C,且小于或者等于3C。

为了更好的发挥本发明的电池充电方法的效果,在各次脉冲充电中,使用的第一恒定电流进行充电时所使用的充电时长相同,且该充电时长大于或者等于0.1s,且小于或者等于30s。

为了更好的发挥本发明的电池充电方法的效果,在各次脉冲充电中,静置电池的时长相同,且该静置时长大于或者等于0.01s,且小于或者等于5s。

为了更好的发挥本发明的电池充电方法的效果,各次脉冲充电所使用的第二恒定电流相同,且每次脉冲充电所使用的第二恒定电流大于或者等于0.01C,且小于或者等于0.1C。

为了更好的发挥本发明的电池充电方法的效果,在各脉冲充电阶段中,使用第二恒定电流进行放电时所使用的放电时长相同,且该充电时长大于或者等于0.01s,且小于或者等于5s。

为了更好的发挥本发明的电池充电方法的效果,各次脉冲充电中所使用的第三恒定电流相同,且每次脉冲充电所使用的第三恒定电流大于或者等于0.01C,且小于或者等于0.5C。

为了更好的发挥本发明的电池充电方法的效果,在各次脉冲充电中,使用的第三恒定电流进行充电时所使用的充电时长相同,且该充电时长大于或者等于0.01s,且小于或者等于5s。

为了更好的发挥本发明的电池充电方法的效果,电压阈值大于或者等于3V,且小于或者等于5V。

为了可以更好的提高充电的速度,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池充电方法中,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环境温度大于或者等于0℃,且小于或者等于60℃。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池充电方法可以应用于电池充电器、电池适配器、电池控制电路、芯片中。在本实施例中,仅列举以上几种用于为电池进行充电的设备,相应的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设备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池充电方法所充电的电池,可以应用于终端、可穿戴设备、电动工具、移动电源、无人机、电动车、电动汽车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无线手持设备、平板电脑(Tablet Computer)、手机、MP3播放器、MP4播放器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蓝牙耳机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电动车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电动平衡车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电池可以为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铅酸电池、镍铬电池、镍氢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或钠离子电池中的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方法,在电池的电压未达到电压阈值时,通过使用脉冲充电的方式对电池进行充电,在每次脉冲充电过程中均包括,使用第一恒定电流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静置电池、使用第二恒定电流对电池进行恒流放电,使用第三恒定电流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在对电池进行至少两次脉冲充电后,电池的电压达到电压阈值时停止对电池进行脉冲充电,然后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直到电池的电流达到截止电流时,停止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每次脉冲充电过程中均会静置电池以及放电,从而减缓或消除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极化现象,每次脉冲过程中使用第三恒定电流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还可以起到修复固体电解质界面膜的作用,因此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采用脉冲充电的方式缩短了充电时间,进而提高了充电速度。

为了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给出的实施方案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非为了限定本发明,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中给出的实施方案。

以下将采用对比方案和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其中,对比方案和各实施方案采用的电池体系以LiCoO2作为阴极,石墨作为阳极,再加上隔膜、电解液及包装壳,通过混料、涂布、装配、化成和容量等工艺制成。其中,阴极由96.7%LiCoO2(作为阴极活性物质)+1.7%PVDF(作为粘结剂)+1.6%SP(作为导电剂)混合组成,阳极由98%人造石墨(作为阳极活性物质)+1.0%SBR(作为粘结剂)+1.0%CMC(作为增稠剂)混合组成,隔膜为PP/PE/PP复合膜,电解液由有机溶剂(30%EC+30%PC+40%DEC)与1mol/L的LiPF6,再加入添加剂(0.5%VC、5%FEC、4%VEC)组成。

以下陈述的对比方案一、对比方案二、对比方案三为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方法,在不同的充电条件下进行的测试。

对比方案一

测试温度:25℃

充电条件设定:恒定电流为0.7C、截止电压为4.4V、截止电流为0.05C。

充电过程:使用0.7C的恒定电流为电池进行充电,直到电池的电压达到截止电压4.4V,继续使用4.4V的恒定电压为电池进行充电,直到电池的电流达到截止电流0.05C。

对比方案二

测试温度:0℃

充电条件设定:恒定电流为0.15C、截止电压为4.4V、截止电流为0.05C。

充电过程:使用0.15C的恒定电流为电池进行充电,直到电池的电压达到截止电压4.4V,继续使用4.4V的恒定电压为电池进行充电,直到电池的电流达到截止电流0.05C。

对比方案三

测试温度:60℃

充电条件设定:恒定电流为0.7C、截止电压为4.4V、截止电流为0.05C。

充电过程:使用0.7C的恒定电流为电池进行充电,直到电池的电压达到截止电压4.4V,继续使用4.4V的恒定电压为电池进行充电,直到电池的电流达到截止电流0.05C。

对比方案四

测试温度:25℃

充电条件设定:恒定电流为3.0C、截止电压为4.4V、截止电流为0.05C。

充电过程:使用3.0C的恒定电流为电池进行充电,直到电池的电压达到截止电压4.4V,继续使用4.4V的恒定电压为电池进行充电,直到电池的电流达到截止电流0.05C。

以下陈述的实施方案一、实施方案二、实施方案三、实施方案四、实施方案五、实施方案六、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充电方法,在不同的充电条件下进行的测试。

实施方案一

测试温度:25℃

充电条件设定:第一恒定电流I1为1.2C、第二恒定电流I2为0.025C、第三恒定电流I3为0.1C、第一充电时长T1为9s、静置时间T2为0.5s、第一放电时长T3为0.5s、第二充电时长T4为0.5s、截止电压为4.4V、截止电流为0.05C。

充电过程:

第一阶段为脉冲充电阶段:

步骤一,使用I1为电池充电,充电时长为T1

步骤二,静置电池,静置时长为T2

步骤三,使用I2为电池放电,放电时长为T3

步骤四,使用I3为电池充电,充电时长为T4

重复步骤一至步骤四,直至电池的电压达到截止电压4.4V。

第二阶段为恒压充电阶段:

继续使用4.4V的恒定电压为电池进行充电,直到电池的电流达到截止电流0.05C。

实施方案二

测试温度:0℃

充电条件设定:第一恒定电流I1为0.5C、第二恒定电流I2为0.01C、第三恒定电流I3为0.1C、第一充电时长T1为15s、静置时间T2为0.2s、第一放电时长T3为1s、第二充电时长T4为1s、截止电压为4.4V、截止电流为0.05C。

充电过程:

第一阶段为脉冲充电阶段:

步骤一,使用I1为电池充电,充电时长为T1

步骤二,静置电池,静置时长为T2

步骤三,使用I2为电池放电,放电时长为T3

步骤四,使用I3为电池充电,充电时长为T4

重复步骤一至步骤四,直至电池的电压达到截止电压4.4V。

第二阶段为恒压充电阶段:

继续使用4.4V的恒定电压为电池进行充电,直到电池的电流达到截止电流0.05C。

实施方案三

测试温度:60℃

充电条件设定:第一恒定电流I1为1.4C、第二恒定电流I2为0.1C、第三恒定电流I3为0.01C、第一充电时长T1为5s、静置时间T2为0.01s、第一放电时长T3为0.01s、第二充电时长T4为5s、截止电压为4.4V、截止电流为0.05C。

充电过程:

第一阶段为脉冲充电阶段:

步骤一,使用I1为电池充电,充电时长为T1

步骤二,静置电池,静置时长为T2

步骤三,使用I2为电池放电,放电时长为T3

步骤四,使用I3为电池充电,充电时长为T4

重复步骤一至步骤四,直至电池的电压达到截止电压4.4V。

第二阶段为恒压充电阶段:

继续使用4.4V的恒定电压为电池进行充电,直到电池的电流达到截止电流0.05C。

实施方案四

测试温度:25℃

充电条件设定:第一恒定电流I1为3C、第二恒定电流I2为0.01C、第三恒定电流I3为0.5C、第一充电时长T1为0.1s、静置时间T2为0.1s、第一放电时长T3为0.2s、第二充电时长T4为0.5s、截止电压为4.4V、截止电流为0.05C。

充电过程:

第一阶段为脉冲充电阶段:

步骤一,使用I1为电池充电,充电时长为T1

步骤二,静置电池,静置时长为T2

步骤三,使用I2为电池放电,放电时长为T3

步骤四,使用I3为电池充电,充电时长为T4

重复步骤一至步骤四,直至电池的电压达到截止电压4.4V。

第二阶段为恒压充电阶段:

继续使用4.4V的恒定电压为电池进行充电,直到电池的电流达到截止电流0.05C。

实施方案五

测试温度:25℃

充电条件设定:第一恒定电流I1为0.2C、第二恒定电流I2为0.01C、第三恒定电流I3为0.1C、第一充电时长T1为30s、静置时间T2为0.5s、第一放电时长T3为5s、第二充电时长T4为0.01s、截止电压为4.4V、截止电流为0.05C。

充电过程:

第一阶段为脉冲充电阶段:

步骤一,使用I1为电池充电,充电时长为T1

步骤二,静置电池,静置时长为T2

步骤三,使用I2为电池放电,放电时长为T3

步骤四,使用I3为电池充电,充电时长为T4

重复步骤一至步骤四,直至电池的电压达到截止电压4.4V。

第二阶段为恒压充电阶段:

继续使用4.4V的恒定电压为电池进行充电,直到电池的电流达到截止电流0.05C。

实施方案六

测试温度:0℃

充电条件设定:第一恒定电流I1为3C、第二恒定电流I2为0.1C、第三恒定电流I3为0.1C、第一充电时长T1为5s、静置时间T2为5s、第一放电时长T3为1s、第二充电时长T4为0.5s、截止电压为4.4V、截止电流为0.05C。

充电过程:

第一阶段为脉冲充电阶段:

步骤一,使用I1为电池充电,充电时长为T1

步骤二,静置电池,静置时长为T2

步骤三,使用I2为电池放电,放电时长为T3

步骤四,使用I3为电池充电,充电时长为T4

重复步骤一至步骤四,直至电池的电压达到截止电压4.4V。

第二阶段为恒压充电阶段:

继续使用4.4V的恒定电压为电池进行充电,直到电池的电流达到截止电流0.05C。

实验结果:

实施方案一~实施方案六中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均未发生阳极析锂的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每个电池在不同阶段的数据值,其结果可以通过下面三幅图以及表1来进行说明。

图3为对比方案一与实施方案一的电流-时间关系图,如图3所示,实施方案一中在脉冲充电阶段可以使用的充电电流更大,且在达到截止电压之前,与对比方案一相比,实施方案一中所使用的充电时间更短。

图4为对比方案一与实施方案一的电压-时间关系图,如图4所示,实施方案一中在脉冲充电阶段电池的电压为变化的电压,通过较小的第二恒定电流进行放电和静置时,电池的电压处于较低的水平,减弱了电池的极化作用,促使电池不会发生析锂,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及循环寿命。

图5为对比方案一与实施方案一的充电时间-电池电量百分比关系图,如图5所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池充电方法,其充电速度明显快于对比方案一中的充电速度。

表1为对比方案与实施方案关于充满时间的对比表,如表1所示,通过比较对比方案一与实施方案一、对比方案二与实施方案二、对比方案三与实施方案三、对比方案一与实施方案四、对比方案一与实施方案五、对比方案二与实施方案五,使用本实施例中的电池充电方法为电池进行充电时,其满充时间均比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方法所需要的时间更短。

在对比方案四与实施方案四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同样的测试温度与同样的充电倍率,对比方案四中使用的电池内的电芯中正极极片上析出了金属锂,而实施方案四中使用的电池内的电芯未出现析出金属锂的现象,因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池充电方法,在相同的充电倍率下,使用脉冲充电的方法更有利于延长电池的寿命。

表1

下面一组测试中,均采用脉冲充电的方式为电池进行充电,其中,对比方案五为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充电方法对电池进行充电,实施方案七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池充电方法对电池进行充电。

对比方案五

测试温度:25℃

充电条件设定:第一恒定电流I1为1.2C、第二恒定电流I2为0.1C、第一充电时长T1为10s、第二充电时长T2为1s、第三恒定电流I3为0.1C、放电时间T3为2s、截止电压为4.4V、截止电流为0.05C。

充电过程:

第一阶段为脉冲充电阶段:

步骤一,使用I1为电池充电,充电时长为T1

步骤二,使用I2为电池充电,充电时长为T2

步骤三,使用I3为电池放电,放电时长为T3

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三,直至电池的电压达到电池的预充电电压4.39V。

第二阶段为恒流、恒压充电阶段:

当达到电池的预充电电压4.39V后,静置电池60s,然后使用0.7C的恒定电流为电池进行充电,使得电池的电压达到截止电压4.4V,最后以恒定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直到电流达到截止电流0.1C。

实施方案七

测试温度:25℃

充电条件设定:第一恒定电流I1为1.5C、第二恒定电流I2为0.1C、第三恒定电流I3为0.1C、第一充电时长T1为10s、静置时间T2为2s、第一放电时长T3为1s、第二充电时长T4为1s、截止电压为4.4V、截止电流为0.05C。

充电过程:

第一阶段为脉冲充电阶段:

步骤一,使用I1为电池充电,充电时长为T1

步骤二,静置电池,静置时长为T2

步骤三,使用I2为电池放电,放电时长为T3

步骤四,使用I3为电池充电,充电时长为T4

重复步骤一至步骤四,直至电池的电压达到截止电压4.4V。

第二阶段为恒压充电阶段:

继续使用4.4V的恒定电压为电池进行充电,直到电池的电流达到截止电流0.05C。

实验结果:

实施方案七中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未发生阳极析锂的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每个电池在不同阶段的数据值,其结果可以通过下面一幅图来进行说明。

图6为对比方案五与实施方案七容量保持率-循环次数关系图,如图6所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池充电方法在多次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过程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充电方法来说,电池的容量保持率更高。

实施例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充电装置,可以包括:脉冲充电单元11和恒压充电单元12。

如图7所示,脉冲充电单元11,用于对电池进行至少两次脉冲充电,直到电池的电压达到电压阈值时,停止对电池进行脉冲充电。

恒压充电单元12,用于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直到电池的电流达到截止电流时,停止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其中,每次脉冲充电包括:

使用第一恒定电流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

静置电池;

使用第二恒定电流对电池进行恒流放电;

使用第三恒定电流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装置可以应用于电池充电器、电池适配器、电池控制电路或芯片中。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