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SB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0014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USB插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USB插头。



背景技术:

USB作为一种通用串行接口标准已经被广泛的使用。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在数码、通讯产品中已经普遍使用MICRO USB3.0接口。常规的MICRO USB插头所采用的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座、金属壳体和若干端子构成,其中端子分布于绝缘座上,并与绝缘座一体成型。金属壳体位于绝缘座前部,并将分布有端子连接部的舌板部包覆,形成USB连接器的插头对接部。另外,该连接器还需要与一线缆连接,形成一个USB插头。线缆中的芯线会与位于绝缘座后端的端子焊接部位焊接,然后通过一个外壳再将整个连机器以及与之连接的线缆包覆固定。该外壳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冲压形成,起不仅具有保护USB连接器主体的功能,还具有防干扰屏蔽,接地保护等作用。但是由上面所述可以看到,作为USB插头的主体部分,连接器本身具有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与整个插头的外壳是分别加工后,再组装的,二者之间通常是接触连接,这样导致二者之间的组织过大,导致USB连接器工作时能耗增加,同时接地保护效果不稳定。目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所采用的方式多为增大接触面积,例如,将连接器的金属壳体向绝缘座方向延伸,以增加金属壳体与外壳的接触面,但是这种方案仍未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有 效实现连接器金属壳体与插头外壳稳定连接的USB插头,从而进一步降低阻值、降低插头工作时的能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USB插头包括:连接器主体以及包覆于连接器主体外的金属外壳;所述的连接器主体包括:具有金属壳体的连接部和采用绝缘材料的基座部;所述的金属外壳包括相互卡扣固定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的基座部通过上壳体与下壳体上下包夹固定,所述的连接部位于金属壳体外;所述连接部的金属壳体向后延伸至基座部,令连接部和基座部固定为一个整体;所述的下壳体上开设有一通孔,该通孔处形成有焊点,通过焊点将下壳体与延伸至基座部上的金属壳体焊接。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壳体的侧面形成有卡孔或卡块,所述的下壳体的侧面形成有与所述卡孔或卡块配合的卡块或卡孔。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壳体或者下壳体内表面形成有对基座部进行限位的限位凸块。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金属外壳后端形成有用于夹持线缆的包夹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壳体后端形成有延长部,所述的下壳体后端形成有包夹片,所述的包夹片与延长部相互配合形成所述的包夹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首先,本实用新型金属外壳与连接器主体的金属壳体通过焊点焊接,从而实现了二者的有效连接,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阻值,降低工作时的能耗。同时,这种有效的连接可以保证接地保护的稳定。其次,本实用新型中的金属外壳讲连接器主体、线缆与连接器主体连接的部分一体包覆,这样可起到更好的防电磁干扰功效。最 后,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主体中连接部的金属壳体向后延伸至基座部,令连接部和基座部固定为一个整体,令结构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器主体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器主体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壳体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壳体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器主体与金属外壳的装配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完成后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MICRO USB插头,其包括:连接器主体10以及包覆于连接器主体10外的金属外壳20。

参见图1、2所示,所述的连接器主体10包括:具有金属壳体111的连接部11和采用绝缘材料的基座部12;所述连接部11的金属壳体111向后延伸至基座部12,其中金属壳体111的上下两面分别向后延伸形成有金属延伸部112、113,并且该金属延伸部112、113上分别形成有卡孔,通过该卡孔与基座部12上下表面上的卡凸配合,从而令连接部11和基座部12固定为一个整体。

参见图3、4所示,所述的金属外壳20包括相互卡扣固定的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所述的基座部12通过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上下包夹固定,所述的上壳体21的侧面形成有卡孔211,所述的下壳体22的侧面形成有与所述卡孔211配合的卡块221。当然,也可以是上壳体21的侧面形成卡块,而下壳体22的侧 面形成卡孔。另外,所述的下壳体22上开设有一通孔220。该通孔220正好对应延伸至基座部12上的金属壳体111的金属延伸部112。

参见图5、6所示,所述的连接部11位于金属外壳20外;所述的上壳体21或者下壳体22内表面形成有对基座部12进行限位的限位凸块222。通过限位凸块222限制基座部12的位置,防止其再使用时向内移动。

所述下壳体22上开设通孔220位置处形成有焊点3,通过焊点3将下壳体22与金属延伸部112焊接,从而实现了金属外壳20金属壳体111的有效连接。

见图6所示,所述的金属外壳20后端形成有用于夹持线缆4的包夹部200,所述的上壳体21后端形成有延长部213,所述的下壳体22后端形成有包夹片223,所述的包夹片223与延长部213相互配合构成所述的包夹部200,并通过弯折将线缆4包夹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金属外壳20与连接器主体11的金属壳体111通过焊点焊接,从而实现了二者的有效连接,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阻值,降低工作时的能耗。同时,这种有效的连接可以保证接地保护的稳定。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