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骨架插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5660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压器骨架插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骨架制造,特别指一种变压器骨架插针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造变压器骨架的过程中,通常都是先制作出一个骨架,然后再由人工将引脚针一根一根地敲到骨架中去,最后绕上线圈就可以使用了。其中,变压器骨架100’如图1所示,该变压器骨架100’上分布有插针孔1’,该变压器骨架100’两端的上部均设置有第一插槽2’,该变压器骨架100’两端的下部均设置有第二插槽4’;该变压器骨架100’在插上针5’后如图2所示。但是这种人工插针的方式存在有以下缺陷:人工插针速度慢,费时也费力,且人工操作很容易对不准针孔或出现倾斜情况,在用力将针敲下去时,很容易损坏到骨架,并严重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骨架插针装置,通过该装置来实现往变压器骨架中快速的插针,并能够确保插针时不会损坏到变压器骨架。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变压器骨架插针装置,包括一骨架定位座、一针定位装置、一针帽定位块以及一下压工作台;所述变压器骨架定位在所述骨架定位座上;所述针定位装置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变压器骨架的上方,该针定位装置在对应所述变压器骨架插针孔的位置设置有针孔,所述针孔中可根据需要进行插针;所述针帽定位块置于所述针的针帽上;所述下压工作台固定设置在所述针帽定位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骨架定位座包括一底座、两第一支座以及一第二支座;两所述第一支座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支座设置在两所述第一支座之间,且该第二支座的两端均向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变压器骨架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凸起进行定位;两所述第一支座的上表面均设置有一定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针定位装置包括两个中间拉块以及两个侧边拉块;两所述中间拉块相对的两端对接在一起,两所述侧边拉块分别抵接在所述中间拉块的两侧;所述针孔设置在所述中间拉块与侧边拉块对接的缝隙上;两所述中间拉块在相背的两端均向下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所述变压器骨架的顶部通过所述第二定位凸起进行定位;两所述侧边拉块均向下设置有一第一定位块,且每所述第一定位块均置于一所述定位槽中。

进一步地,两所述中间拉块在相背的两侧均设置有一抽拉环,在相对的两端中一个端设置有一对接槽,另一个端设置有一对接凸起,两所述中间拉块通过所述对接槽和对接凸起进行对接。

进一步地,两所述侧边拉块在相背的两侧均设置有一抽拉块。

进一步地,所述针帽定位块在底部的中间设置有一与所述变压器骨架顶部匹配的槽,该槽的两侧各设置有一定位孔,且每所述定位孔中均插设有一第二定位块,所述针帽定位块通过所述第二定位块定位在变压器骨架的顶部;所述针帽定位块的底部在对应针帽的位置均设置有针帽孔,所述针的针帽置于所述针帽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可以将多根针同时插入到变压器骨架中,而无需像以往手工插针那样需要一根一根地去插,因此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以及降低插针人员的劳动强度;2、通过精确定位后,操作时很容易对准针孔,不会出现针倾斜情况,可以保证生产出的产品能够符合使用要求;3、针定位装置既可以对针进行准确定位,又可以在将针下压到位后拆除,不仅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而且可以有效防止下压过程中针出现变形情况,并且不会伤害到变压器骨架。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现有的变压器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变压器骨架插上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骨架定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变压器骨架底部定位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针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针插入针定位装置的结构图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针帽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插针装置的压针状态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插针装置的压针状态二。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插针装置的压针状态三。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插针装置的压针状态四。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插针装置的压针状态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12所示,一种变压器骨架5插针装置,包括一骨架定位座1、一针定位装置2、一针帽定位块3以及一下压工作台4;所述变压器骨架5定位在所述骨架定位座1上;所述针定位装置2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变压器骨架5的上方,该针定位装置2在对应所述变压器骨架5插针孔1’的位置设置有针孔23,每所述针孔23中均插设有针6;所述针帽定位块3置于所述针6的针帽61上;所述下压工作台4固定设置在所述针帽定位块3上,在实施时可以通过螺栓41进行固定,在工作时,通过下压工作台4将针6慢慢往下压,从而实现将针6插入到变压器骨架5中。

所述骨架定位座1包括一底座11、两第一支座12以及一第二支座13;两所述第一支座12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11上;所述第二支座13设置在两所述第一支座12之间,且该第二支座13的两端均向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131,所述变压器骨架5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凸起131进行定位,即通过将第一定位凸起131插入到第二插槽4’中实现对变压器骨架5底部的定位;两所述第一支座12的上表面均设置有一定位槽121。

所述针定位装置2包括两个中间拉块21以及两个侧边拉块22;两所述中间拉块21相对的两端对接在一起,两所述侧边拉块22分别抵接在所述中间拉块21的两侧;所述针孔23设置在所述中间拉块21与侧边拉块22对接的缝隙上,以确保在拆卸针定位装置2的过程中不会影响到插入针孔23中的针6;两所述中间拉块21在相背的两端均向下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未图示),所述变压器骨架5的顶部通过所述第二定位凸起进行定位,即通过将第二定位凸起插入到第一插槽2’中实现对变压器骨架5顶部的定位;两所述侧边拉块22均向下设置有一第一定位块221,且每所述第一定位块221均置于一所述定位槽121中,以实现对侧边拉块22的定位。

两所述中间拉块21在相背的两侧均设置有一抽拉环211,在相对的两端中一个端设置有一对接槽212,另一个端设置有一对接凸起213,两所述中间拉块21通过所述对接槽212和对接凸起213进行对接。两所述侧边拉块22在相背的两侧均设置有一抽拉块222。在拆卸针定位装置21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抽拉块222将两侧边拉块22从侧面拉出来,可以通过抽拉环211将两中间拉块21从两端抽拉出来。

所述针帽定位块3在底部的中间设置有一与所述变压器骨架5顶部匹配的槽31,该槽31的两侧各设置有一定位孔311,每所述定位孔311中均插设有一第二定位块312,在拆除针定位装置2后,所述针帽定位块3通过所述第二定位块312定位在变压器骨架5的顶部,即通过将第二定位块312插到第一插槽2’中实现对变压器骨架5的定位,防止变压器骨架5发生倾斜;同时为了防止下压时干涉到第二定位块312,可以在中间拉块21上对应第二定位块312的位置均设置一个通孔214,这样在下压过程中,通孔214就可以对第二定位块312起到让位的作用。所述针帽定位块3的底部在对应针帽61的位置均设置有针帽孔32,所述针6的针帽61置于所述针帽孔32中。

请重点参照图8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变压器骨架定位:先将变压器骨架5的第二插槽4’插入到骨架定位座1的第一定位凸起131中实现对变压器骨架5底部的定位,再将针定位装置2的第二定位凸起对接,并插入到变压器骨架5的第一插槽2’中实现对变压器骨架5顶部的定位,将侧边拉块22的第一定位块221置于定位槽121中,以实现对侧边拉块22的定位;然后将针6插入针孔23中,并将针帽定位块3的针帽孔32置入针帽61中;最后将下压工作台4固定在针帽定位块3上,如图8所示;

向下压针:通过下压工作台4将针往下压,使针的底部插入到变压器骨架5的插针孔1’中,在下压至针帽定位块3接触针定位装置2时(如图9所示),先将下压工作台4和针帽定位块3提起来,再将针定位装置2拆除(如图10所示),同时将第二定位块312的底部插入第一插槽2’实现对变压器骨架5的定位;然后通过下压工作台4继续将针往下压,使针帽定位块3抵接到变压器骨架5上(如图11所示);最后将下压工作台4和针帽定位块3提起(如图12所示),就可以将插好针的变压器骨架5取出来。

综上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可以将多根针同时插入到变压器骨架中,而无需像以往手工插针那样需要一根一根地去插,因此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以及降低插针人员的劳动强度;2、通过精确定位后,操作时很容易对准针孔,不会出现针倾斜情况,可以保证生产出的产品能够符合使用要求;3、针定位装置既可以对针进行准确定位,又可以在将针下压到位后拆除,不仅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而且可以有效防止下压过程中针出现变形情况,并且不会伤害到变压器骨架。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