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1431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按键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键,尤其是指一种穿戴装置的按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按键一般由一金属片和一塑胶本体组成,所述金属片的中间位置通常设置一开孔,所述塑胶本体一体射出成型于所述开孔,使得所述金属片延伸出所述塑胶本体的周围,也就是说所述塑胶本体仅部分含住所述开孔边缘。该种按键,由于所述金属片的表面光滑,所述塑胶本体与所述金属片之间的固持力较小,在经过多次的按压后,所述塑胶本体容易与所述金属片分离,损坏所述按键。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按键,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增强塑金属壳体与塑胶体之间的固持力的按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上方设有一装配座,所述装配座后端具有自所述底座一体向上延伸形成的一第一装配片,以及自所述第一装配片朝前一体延伸形成的一第二装配片,且所述第二装配片底缘高于所述底座,并与所述底座上下错位;以及一塑胶体为嵌入成型构成,所述塑胶体具有一第一固定部包覆所述第一装配片与所述第二装配片,且所述第一固定部延伸有一第二固定部包覆所述第二装配片底缘,所述塑胶体自所述第一固定部向上延伸形成一按压部。

进一步,所述底座设有至少一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装配片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固定部填满所述缺口。

进一步,所述第二固定部底部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二装配片下方。

进一步,所述第二装配片底部设有至少一切口,所述第二固定部包覆所述切口。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部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一装配片与所述第二装配片部分显露于所述通孔。

进一步,所述第二固定部底缘与所述底座底缘平齐。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部底部设有一挡部,所述挡部高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底缘。

进一步,所述按压部朝向所述底座凹设一弧形槽。

进一步,所述底座设有至少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将所述按键固定于一穿戴装置。

进一步,所述按键进一步包括一防水圈,所述塑胶体设有一沟槽,所述防水圈安装于所述沟槽内。

进一步,所述按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弹性件,自所述塑胶体底部朝向所述按压部凹设一收容腔,所述弹性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

进一步,所述收容腔内设有一隔栏,所述隔栏将所述收容腔划分成两部分,所述弹性件有两个且分别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按键包括一金属壳体与一塑胶体,所述金属壳体与所述塑胶体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嵌入成型且包覆所述第一装配片与所述第二装配片而组装在一起,所述第一固定部一端延伸有一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包覆所述第二装配片底缘,此时所述金属壳体与所述塑胶体嵌入成型时两者之间的包覆部分包括所述第一装配片、所述第二装配片和所述第二装配片底缘,即包覆部分的面积明显增大,并且包覆部分的空间更加充分,可有效防止所述塑胶体与所述金属壳体嵌入成型后脱落,起到增强所述塑胶体与所述金属壳体之间的固持力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按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按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按键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4为实用新型按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5为实用新型按键的组合剖视图;

图6为实用新型按键的另一角度的组合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按键100 金属壳体1 底座11 缺口111 固定孔112

装配座12 第一装配片121 第二装配片122 切口1221 塑胶体2

第一固定部21 通孔211 端面212 挡部213 第二固定部22

凹槽221 沟槽23 收容腔24 隔栏241 按压部25

弧形槽251 防水圈3 弹性件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按键100包括:一金属壳体1;一塑胶体2,所述塑胶体2位于所述金属壳体1的下方;一弹性体,所述弹性体收容于所述塑胶体2内;以及一防水圈3 ,所述防水圈3包覆于所述塑胶体2的表面。

如图1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壳体1包括呈水平的一底座11,所述底座11上方设有一装配座12,所述装配座12后端具有自所述底座11一体向上延伸形成的一第一装配片121,以及自所述第一装配片121朝前一体延伸形成的一第二装配片122,且所述第二装配片122底缘高于所述底座11,并与所述底座11上下错位。其中,所述第一装配片121与所述第二装配片122共同围设成封闭的环形结构,所述底座11与所述第一装配片121的连接处有倒圆角,以增强所述底座11与所述第一装配片121的连接处的的光滑程度。

如图1及图3所示,所述底座11为左右对称结构,所述底座11左右两端各设有一固定孔112,所述固定孔112用以将所述按键100固定于一穿戴装置(未图示);所述底座11设有复数个缺口1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缺口111设有三个,所述缺口111具有相同的形状,所述缺口111分别位于第一装配片121下侧的左边、右边以及后边,所述缺口111自上往下贯穿所述底座11与所述第一装配片121的连接处,且所述缺口111未贯通至所述底座11的边缘,同时所述缺口111也未贯通至所述第一装配片121的上侧,所述缺口111与所述底座11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缺口111与所述第一装配片121的连接处均有倒圆角,以增强所述缺口111与所述底座11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缺口111与所述第一装配片121的连接处的光滑程度。

如图2及图4所示,所述塑胶体2一端向上延伸形成一第一固定部21,所述塑胶体2另一端向下延伸形成一按压部25,所述按压部25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1下方。其中,所述金属壳体1与所述塑胶体2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21嵌入成型且包覆所述第一装配片121与所述第二装配片122而组装在一起,所述第一固定部21填满所述缺口111,所述第一固定部21一端延伸有一第二固定部22,所述第二固定部22包覆所述第二装配片122底缘,可有效防止所述塑胶体2与所述金属壳体1嵌入成型后脱落,起到增强所述塑胶体2与所述金属壳体1之间的固持力的作用;所述第二装配片122的底缘设有复数个切口1221,所述第二固定部22也包覆所述切口1221;所述按压部25朝向所述底座11凹设有一弧形槽251,所述弧形槽251可以有效保证所述按键100在按压过程中,所述按压部25能够提供更加稳定的接触。

如图1及图3所示,所述塑胶体2设有一沟槽23,所述防水圈3安装于所述沟槽23内,所述防水圈3可有效地防止当所述穿戴装置(未图示)在使用过程中遇水后,水滴不会由于所述按键100与所述穿戴装置(未图示)之间存在间隙,从而轻易进入到所述穿戴装置(未图示),最终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如图2及图4所示,所述第一固定部21具有一端面212与所述底座11的底缘平齐,所述第二固定部22的底缘与所述底座11的底缘平齐;所述第一固定部21于所述端面212上还设有一挡部213,所述挡部213高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1底缘,所述挡部213贴覆于所述底座11的底缘,且所述挡部213不超出所述底座11的侧缘,所述挡部213用于将所述按键100固定于所述穿戴装置(未图示)时起到限位的作用。

如图2、图4、图5及图6所示,自所述塑胶体2的底部朝向所述按压部25凹设一收容腔24,所述收容腔24呈环状结构,所述收容腔24内设有一隔栏241,所述隔栏241将所述收容腔24划分成两部分,所述弹性件4收容于所述收容腔24内,其中,所述收容腔24为所述弹性件4安装于所述按键100内提供必要的收容空间,所述弹性件4为所述按键100在使用过程中提供所需要的弹性,方便所述按键100更好地实现按压功能。

如图2及图4所示,所述第一固定部21的侧面设有三个通孔211,所述通孔211自所述第一固定部21的外侧面贯穿至所述收容腔24,其中,两个所述通孔211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1的前侧,另一所述通孔211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1的后侧,所述第一装配片121与所述第二装配片122显露于所述通孔211,所述通孔211用于在所述塑胶体2与所述金属壳体1嵌入成型时,一母模(未图示)与一侧滑块(未图示)可通过所述通孔211抵压于所述第一装配片121与所述第二装配片122的内外两侧,起到限位作用,可有效防止所述金属壳体1变形而出现所述塑胶体2包覆所述金属壳体1时局部不饱模。

如图2、图4、图5及图6所示,所述第二固定部22的底部还设有一凹槽221,所述凹槽221贯穿所述第二固定部22的底缘,所述凹槽221位于所述第二装配片122的下方,所述凹槽221用于在所述按键100固定于所述穿戴装置(未图示)后,仍可提供所述按键100内部与所述穿戴装置(未图示)之间连接所需要的通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按键有下列有益效果:

(1)所述金属壳体1与所述塑胶体2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21嵌入成型且包覆所述第一装配片121与所述第二装配片122而组装在一起,所述第一固定部21一端延伸有一第二固定部22,所述第二固定部22包覆所述第二装配片122底缘,此时所述金属壳体1与所述塑胶体2嵌入成型时两者之间的包覆部分包括所述第一装配片121、所述第二装配片122和所述第二装配片122底缘,即包覆部分的面积明显增大,并且包覆部分的空间更加充分,可有效防止所述塑胶体2与所述金属壳体1嵌入成型后脱落,起到增强所述塑胶体2与所述金属壳体1之间的固持力的作用。

(2)所述第一固定部21的侧面设有三个通孔211,所述通孔211自所述第一固定部21的外侧面贯穿至所述收容腔24,其中,两个所述通孔211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1的前侧,另一所述通孔211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1的后侧,所述第一装配片121与所述第二装配片122显露于所述通孔211,所述通孔211用于在所述塑胶体2与所述金属壳体1嵌入成型时,起到限位作用,可有效防止所述金属壳体1变形而出现所述塑胶体2包覆所述金属壳体1时局部不饱模。

(3)所述第一固定部21具有一端面212与所述底座11的底缘平齐,所述第一固定部21于所述端面212上还设有一挡部213。所述挡部213用于将所述按键100固定于所述穿戴装置(未图示)时起到限位的作用,并且所述端面与所述底座的底缘平齐,可有效防止所述按键100与所述穿戴装置(未图示)固定时由于两者之间的接触表面不平齐而出现局部倾斜,从而影响了所述挡部213的限位效果。

(4)所述第二固定部22的底部还设有一凹槽221,所述凹槽221贯穿所述第二固定部22的底缘,所述凹槽221用于提供所述按键100连接内部与外部之间所需要的通道。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