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信号采集操作的信号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1020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信号采集操作的信号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信号采集操作的信号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设备加工和自动化生产中,经常需要利用信号处理装置对设备自身参数或者各运行状态参数进行处理。在处理这些参数数据时,信号处理装置中的PCB电路板需要与外界的信号采集线实现信号连接,进而完成针对所采集信号的处理操作。

在现有的信号处理装置中,为了使外界的信号采集线能够连接到信号处理装置的PCB电路板上,目前的信号处理装置主要采用如下结构:在信号处理装置中没有按钮,并且多采用图1所示的弹簧结构将进入装置内的信号采集线压紧。需要将外界的信号采集线连接到信号处理装置中时,操作者需要首先利用工具插入到弹簧背面的孔7上,并用工具顶压弹簧接线口背面的弧顶以使接线口打开,待信号采集线插入后再将工具从信号处理装置中拔出,从而利用弹簧的弹性将信号采集线与信号处理装置中的导电部件压紧,而导电部件又是连接到PCB电路板上的。然而,针对市场上的这种信号处理装置,操作者需要频繁地利用工具插入和拨动图1所示弹簧结构才能将信号采集线插入到信号处理装置中,以压紧信号采集线和导电部件,从而确保信号采集线和PCB电路板的信号连接。因此,针对这种具有图1所示弹簧结构的信号处理装置步骤繁琐、操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既方便将信号采集线连接到装置内,又可以保证信号采集线在装置内的电性连接效果的便于信号采集操作的信号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信号采集操作的信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导电部、弹性部、盖板和PCB电路板,导电部连接PCB电路板,壳体的上端设置有供信号采集线进入的进线孔和按钮,导电部固定在壳体上,弹性部具有依次连接的自由端、受力端和限位端,弹性部的限位端固定在壳体上,受力端位于按钮的下方且受力端与按钮相对设置,自由端位于进线孔的下方且自由端与导电部弹性接触,导电部和弹性部均位于壳体与盖板相结合所形成的空间内。

为了既方便导电部在壳体内的固定安装,又可以随时更换导电部,作为固定方式的改进结构,所述导电部位于壳体的限位槽内。同样地,为了方便弹性部件的固定和更换,作为改进,所述弹性部的限位端位于壳体的定位槽内。

为了适应上述信号处理装置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连接多根信号采集线的需要,作为改进,所述壳体的上端至少设置有一组所述结构的进线孔和按钮。这样,上述的每一个进线孔和对应的按钮作为一组,以用来实现对单根信号采集线的连接需要;当该信号处理装置上设置有多组这样的进线孔和按钮时,则可以很好地满足多根信号采集线的连接需要。进线孔和按钮的具体组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为了简化工艺生产流程,作为改进,所述弹性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就是说,弹性部的自由端、受力端和限位端三者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例如,弹性部利用一个完整的弹性材料加工而成。

在将信号采集线插入进线孔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手指对按钮的摁压力,以手指使用较小的力即可使弹性部的受力端产生形变以便于自由端下移,从而完成自由端与导电部的接触产生移位,作为改进,所述按钮在下压状态时,所述按钮与弹性部的受力端之间为面接触。

为了进一步地强化按钮对弹性部受力端的摁压效果,作为改进,所述按钮通过卡扣方式固定在弹性部的受力端。

由于壳体与盖板相结合所形成的空间有限,为了既便于导电部在壳体内的固定,例如在限位槽内的固定,又可以增大导电部与弹性部的接触面积,作为改进,所述导电部为片状结构。同样地,在为了保证弹性部与导电部接触面积以及弹性部固定效果的条件下,为了进一步地使弹性部受到按钮的压力时,可以使弹性部更加容易地产生的形变,此处的弹性部也可以选择使用片状结构。其中,可以对导电部采用片状结构,或者对弹性部采用片状结构,当然,也可以使导电部和弹性部两者均采用片状结构。

作为实现壳体与盖板紧密结合的一种固定结构,所述壳体和盖板通过相互配合的定位柱和定位孔实现紧密结合。例如,在壳体上设置有定位孔,在盖板上设置有对应定位孔的定位柱,通过将定位柱插入到定位孔后,即可实现壳体和盖板的紧密结合。

在操作者利用手指摁压按钮时,为了避免手指在按钮上端的表面产生滑动,影响对弹性部的摁压效果,作为改进,所述按钮上端至少设置有四个配合手指的凸起部,在按钮上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对应受力端的通孔,各凸起部分别对称地设置在通孔的周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便于信号采集操作的信号处理装置中,通过控制按钮对弹性部受力端的施力情况,以使弹性部的自由端与导电部之间产生空隙,然后将信号采集线插入到空隙处,并利用自由端的弹性力再次挤压信号采集线,实现信号采集线与导电部的电性接触,从而方便地将信号采集线连接到信号处理装置中。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信号处理装置所采用的弹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便于信号采集操作的信号处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信号处理装置的背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信号处理装置的俯视图;

图6为图2所示信号处理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2~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便于信号采集操作的信号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导电部2、弹性部3、盖板4和PCB电路板5,导电部2连接PCB电路板5,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供信号采集线进入的进线孔10和按钮11,导电部2固定在壳体1上,弹性部3具有依次连接的自由端31、受力端32和限位端33,弹性部3的限位端33固定在壳体1上,受力端32位于按钮11的下方且受力端31与按钮11相对设置,自由端31位于进线孔10的下方且自由端31与导电部2弹性接触,导电部2和弹性部3均位于壳体1与盖板4相结合所形成的空间内。其中,待接入的信号采集线通过进线孔10连接到导电部2后,进而实现信号采集线与PCB电路板5的信号连接,从而由PCB电路板5实现对所采集信号的处理操作。

为了既方便导电部2在壳体1内的固定安装,又可以随时更换导电部2,作为固定方式的改进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导电部2位于壳体1的限位槽内。同样地,为了方便弹性部件3的固定和更换,弹性部3的限位端33位于壳体1的定位槽内。

为了适应信号处理装置在实际操作中对多根信号采集线的连接需要,作为改进,在壳体1的上端至少设置有一组上述结构的进线孔10和按钮11。这样,上述的每一个进线孔10和对应的按钮11作为一组,以用来实现对单根信号处理装置的连接需要;当该信号处理装置上设置有多组这样的进线孔10和按钮11时,则可以很好地满足多根信号采集线的连接需要。进线孔10和按钮11的具体组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为了简化工艺生产流程,作为改进,本实施例中的弹性部3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就是说,弹性部3的自由端31、受力端32和限位端33三者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例如,弹性部3利用一个完整的弹性材料加工而成。

在将信号采集线插入进线孔10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手指对按钮11的摁压力,以手指使用较小的力即可使弹性部3的受力端32产生形变以便于自由端31下移,从而完成自由端31与导电部2的接触产生移位,作为改进,按钮11在下压状态时,按钮10与弹性部3的受力端32之间为面接触。为了进一步地强化按钮11对弹性部3受力端32的摁压效果,作为改进,本实施例中的按钮11可以选择通过卡扣方式固定在弹性部3的受力端32。

由于壳体1与盖板4相结合所形成的空间有限,为了既便于导电部2在壳体1内的固定,例如在限位槽内的固定,又可以增大导电部2与弹性部3的接触面积,作为改进,导电部2为片状结构。同样地,在为了保证弹性部3与导电部2接触面积以及弹性部3固定效果的条件下,为了进一步地使弹性部3受到按钮11的压力时,可以使弹性部3更加容易地产生的形变,此处的弹性部3也可以选择使用片状结构。其中,可以对导电部2采用片状结构,或者对弹性部3采用片状结构,当然,也可以使导电部2和弹性部3两者均采用片状结构。

作为实现壳体1与盖板4紧密结合的一种固定结构,壳体1和盖板4可以通过相互配合的定位柱61和定位孔62实现紧密结合。例如,在壳体1上设置有定位孔62,在盖板4上设置有对应定位孔62的定位柱61,通过将定位柱61插入到定位孔62后,即可实现壳体1和盖板4的紧密结合。其中,定位柱61和定位孔62的组数可以根据固定需要进行设置。

在操作者利用手指摁压按钮11时,为了避免手指在按钮11上端的表面产生滑动,影响对弹性部3的摁压效果,作为改进,按钮11上端至少设置有四个配合手指的凸起部111,在按钮11上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对应受力端的通孔112,各凸起部111分别对称地设置在通孔112的周围。

以下对本实施例中便于信号采集操作的信号处理装置的操作过程做出说明:

正常状态下,信号处理装置中弹性部3的自由端31正好弹性接触到导电部2;

当需要将信号采集线连接到该信号处理装置的PCB电路板时,操作者利用手指向下摁压按钮11,按钮11受力后向下顶压弹性部3的受力端32,进而引起弹性部3的自由端31在弹性受力下下移,此时自由端31与导电部2之间慢慢出现空隙,然后将信号采集线经进线孔10插入到信号处理装置内部时,信号采集线的前端便进入到自由端31和导电部2之间的空隙处,在信号采集线的前端进入该空隙处后,操作者不再需要摁压按钮11,从而自由端31在弹性作用下试图上移恢复至初始状态,从而自由端31施力将信号采集线的前端与导电部2紧紧的挤压在一起,使信号采集线与导电部2完全电性接触,从而不仅实现了信号采集线与PCB电路板的连接,而且也操作方便地将信号采集线牢固地接入到该信号处理装置中;

当需要将信号采集线从该信号处理装置中取出时,则再次摁压按钮11,使弹性部3的自由端31再次下移至一定距离,从而将信号采集线从信号处理装置中取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