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预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1570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浮动预压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动预压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锂电行业中的卷绕设备的浮动预压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锂电池行业中各种设备都在更新换代,不断升级,而卷绕电芯的卷绕设备也是一样,效率不断提升,卷绕速度不断加快。

其中,在生产过程中,随着卷绕速度的提升,就会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而极片和隔膜的边缘不整齐便是其中问题之一,尤其是隔膜的不齐是最难解决的。

众所周知,锂电池中使用的隔膜都是很薄很软的带状材料,若想卷绕后隔膜对的很整齐,首先卷绕设备中各个过辊的垂直度要很好;其次,来料要很好,不能有塌边和波浪边;再次,隔膜的张力不能波动太大。

但是,现实中受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的限制隔膜所经过的过辊垂直度不易控制,再加上卷针的结构比较复杂,经过多重累计误差,垂直度更不好控制;隔膜的来料问题也是无法避免;还有因为卷针一般是椭圆的或者是扁的,卷绕时极片和隔膜会出现周期性的波动,且速度越快波动越大,对齐度越差。另外,极片一般相对较厚和硬,用纠偏机构可以将其纠正到设定位置,但由于隔膜又薄又软,故纠偏机构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故,综上各种原因导致的主要问题就是裸电芯卷绕时隔膜不齐;且在锂电池行业中,隔膜不齐问题解决不了,速度就提不上去,因而影响到裸电芯的卷绕的生产效率。

因此,急需要一种浮动预压机构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动预压机构,以过滤掉隔膜或极片的抖动,提高隔膜或极片的对齐度,进而提高卷绕速度及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动预压机构,设于卷绕设备中,所述卷绕设备包含机架、卷针、第一固定过辊和第二固定过辊,所述第一固定过辊及第二固定过辊装配于所述机架且两者的转动中心线相平行,所述卷针设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第二固定过辊邻设,带形的极片或隔膜的开始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固定过辊和第二固定过辊后缠绕于所述卷针上。其中,本实用新型的浮动预压机构包含沿极片或隔膜传输的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固定过辊和第二固定过辊之间的浮动压辊,所述浮动压辊浮动地压于所述第一固定过辊及第二固定过辊之间的极片或隔膜上。

较佳地,所述浮动压辊沿重力方向浮动地压于所述第一固定过辊及第二固定过辊之间的极片或隔膜上。

较佳地,所述浮动压辊的转动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固定过辊的转动中心线相平行。

较佳地,所述浮动压辊的转动中心线沿重力方向正对所述第一固定过辊和第二固定过辊间的正中心位置,所述第一固定过辊的辊径与所述第二固定过辊的辊径相等。

较佳地,所述浮动压辊的辊径与所述第一固定过辊的辊径相等。

较佳地,所述卷针为椭圆形结构。

较佳地,所述第一固定过辊与所述第二固定过辊之间的极片或隔膜对所述浮动压辊产生两个向上倾斜的拉力,所述拉力的合力与所述浮动压辊施予极片或隔膜的作用力相等且方向相反。

较佳地,所述作用力为所述浮动压辊的重力或施加于所述浮动压辊处的外力与该浮动压辊的重力的合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浮动预压机构包含沿极片或隔膜传输的方向位于第一固定过辊和第二固定过辊之间的浮动压辊,浮动压辊浮动地压于第一固定过辊及第二固定过辊之间的极片或隔膜上,故当隔膜或极片松动时浮动压辊下移,直到将隔膜或极片张紧;当卷针卷绕时线速度过大就会造成隔膜或极片输送的速度赶不上,隔膜或极片张力就会变大,浮动压辊就会上移,如此反复上下来调节隔膜或极片的张力,以过滤掉隔膜或极片的抖动,提高隔膜或极片的对齐度,进而提高卷绕速度及生产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浮动预压机构还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简单安装方便;(2)、调节和更换方便;(3)、灵敏反应迅速;(4)、自适应能力强;(5)、机构小巧,可以尽量靠近卷针;(6)、现实应用中效果很明显,对隔膜或极片的对齐度提高很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浮动预压机构设于卷绕设备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浮动预压机构中浮动压辊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浮动预压机构设于卷绕设备100中,卷绕设备100包含机架10、第一固定过辊20、第二固定过辊30及卷针40。第一固定过辊20及第二固定过辊30装配于机架10,并使得第一固定过辊20及第二固定过辊30两者的转动中心线21、31相平行,以使得第一固定过辊20及第二固定过辊30的垂直度更好。卷针40设于机架10上并与第二固定过辊30邻设,较优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卷针40为椭圆形结构,但不以此为限。带形的极片或隔膜200的开始端依次绕过第一固定过辊20和第二固定过辊30后缠绕于卷针40上,由卷针40对带形的极片或隔膜200进行卷绕。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浮动预压机构包含沿极片或隔膜200传输的方向(即图1中箭头A所指方向)位于第一固定过辊20和第二固定过辊30之间的浮动压辊50,浮动压辊50浮动地压于第一固定过辊20及第二固定过辊30之间的极片或隔膜200上;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浮动压辊50沿重力方向(即图1中双箭头的下箭头所指方向)浮动地压于第一固定过辊20及第二固定过辊30之间的极片或隔膜200上,以使得浮动压辊50在卷针40卷绕极片或隔膜200时沿图1中双箭头所指方向上移及下移,以实现调节极片或隔膜200的张力目的,但不以此为限。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1所示,浮动压辊50的转动中心线51与第一固定过辊20的转动中心线21相平行,以使得浮动压辊50和第一固定过辊20的垂直度更好;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浮动压辊50的转动中心线51沿重力方向正对第一固定过辊20和第二固定过辊30间的正中心位置处,状态如图1所示。且第一固定过辊20的辊径与第二固定过辊30的辊径相等,以更好地调节极片或隔膜200的张力,更有效地过滤卷针40在卷绕极片或隔膜200所产生的抖动,但不以此为限。更具体地,浮动压辊50的辊径与第一固定过辊20的辊径相等,使得浮动压辊50、第一固定过辊20及第二固定过辊30三者的尺寸一致而使用同一尺寸规格的辊形结构,因此制造成本更低。较优的是,如图2所示,第一固定过辊20与第二固定过辊30之间的极片或隔膜200对浮动压辊50产生两个向上倾斜的拉力F1,拉力F1的合力F`与浮动压辊50施予极片或隔膜200的作用力F相等且方向相反,从而使得浮动压辊50施予极片或隔膜200的作用力F与两个拉力F1的合力F`处于一个动平衡的状态,在极片或隔膜200松开时向下移动,在极片或隔膜200张力过大时向上移动,更有效地调节极片或隔膜200的张力。举例而言,作用力F可为浮动压辊50的重力,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作用力F还可以为施加于浮动压辊50处的外力与该浮动压辊50的重力的合力;同样,第一固定过辊20及第二固定过辊30的转动方向与浮动压辊50的转动方向相异,即是在图1中,第一固定过辊20及第二固定过辊30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浮动压辊50的转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但不以此举例为限。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浮动预压机构包含沿极片或隔膜200传输的方向位于第一固定过辊20和第二固定过辊30之间的浮动压辊50,浮动压辊50浮动地压于第一固定过辊20及第二固定过辊30之间的极片或隔膜200上,故当隔膜200或极片松动时浮动压辊50下移,直到将隔膜200或极片张紧;当卷针40卷绕时线速度过大就会造成隔膜200或极片输送的速度赶不上,隔膜200或极片张力就会变大,浮动压辊50就会上移,如此反复上下来调节隔膜200或极片的张力,以过滤掉隔膜200或极片的抖动,提高隔膜200或极片的对齐度,进而提高卷绕速度及生产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浮动预压机构还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简单安装方便;(2)、调节和更换方便;(3)、灵敏反应迅速;(4)、自适应能力强;(5)、机构小巧,可以尽量靠近卷针40;(6)、现实应用中效果很明显,对隔膜200或极片的对齐度提高很明显。

值得注意者,上述的卷绕设备可为电芯卷绕设备,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而为其它的卷绕设备。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