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出线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6576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引出线接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组和锅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炉水循环泵装配时使用的引出线接头。



背景技术:

燃煤发电机组是利用煤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为了提高发电机组的热效率和煤炭的利用效率,减少用煤总量,降低燃煤污染物的排放,发电机组的温度参数和压力参数在不断的提升,作为锅炉的关键配套设备——炉水循环泵的各项参数也必须随之提升。

如图1所示,引出线接头1是用于连接电动机绕组3和炉水循环泵导电头2的,因此必须研发出高参数的引出线接头以适用炉水循环泵高参数运行的要求。而现有的引出线接头为了保证其具有较好的绝缘性能和密封性能,引出线接头的绝缘密封层要做的很厚,这种引出线接头具有明显的缺陷:第一,引出线接头的的绝缘层较厚,体积较大导致引出线接头的折弯灵活度不高,不能随意的进行折弯,而现有的引出线接头很难做到在确保良好的绝缘性能和密封性能的同时大幅度的减少引出线接头的体积。第二,现有的引出线接头由于选材的不当导致引出线接头自身的刚性强度不够,根本无法适用炉水循环泵高参数的运行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出线接头,以解决现有的与炉水循环泵配套使用的引出线接头无法适用炉水循环泵高参数的运行要求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引出线接头,包括接头,接头的两端为盲口状的套管,接头的一端与导电头外露的铜导线插入后焊接、另一端与电机绕组外露的铜导线插入后焊接,接头的表面依次设有打底层、绝缘层和防护层,绝缘层由聚四氟乙烯带缠覆形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接头的表面依次设有打底层、绝缘层和防护层,其中,绝缘层采用聚四氟乙烯带缠覆形成。通过采用聚四氟乙烯带缠覆接头形成绝缘层,能在确保引出线接头的绝缘性能和密封性能的前提下大大减小了绝缘层的体积,引出线接头可以很灵活的进行弯曲布置。由于引出线接头的体积减小了也便于炉水循环泵的装配。同时,绝缘层采用聚四氟乙烯带缠覆形成使得引出线接头具有较好的刚性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的引出线接头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单股芯线直接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单股芯线直接头被包覆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多股芯线直接头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多股芯线直接头被包覆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单股芯线Y型接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单股芯线Y型接头被包覆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多股芯线Y型接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多股芯线Y型接头被包覆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单股芯线直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10,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叙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引出线接头,包括接头10,接头10的两端为盲口状的套管,接头10的一端与导电头20外露的铜导线21插入后焊接、另一端与电机绕组30外露的铜导线31插入后焊接,接头10的表面依次设有打底层40、绝缘层50和防护层60,绝缘层50由聚四氟乙烯带缠覆形成。本实施例中的接头的绝缘层采用聚四氟乙烯带缠覆形成,能在确保引出线接头的绝缘性能和密封性能的前提下大大减小了绝缘层的体积,使引出线接头可以很灵活的进行弯曲布置。而且引出线接头的体积减小了也为炉水循环泵的装配让出的空间,便于炉水循环泵的装配。同时,绝缘层采用聚四氟乙烯带缠覆形成使得引出线接头具有较好的刚性强度。

具体地,如图2所示,导电头20的铜导线21外露处绝缘层的直径尺寸、电机绕组30的铜导线31外露处绝缘层的直径尺寸均沿远离接头10的方向逐渐增大,导电头20外露的铜导线21、接头10以及电机绕组30外露的铜导线31的周面上顺延缠覆有聚四氟乙烯带以将导电头20外露的铜导线21与电机绕组30外露的铜导线31之间的凹陷填平形成打底层40。该处导电头20的铜导线21外露处绝缘层的直径尺寸、电机绕组30的铜导线31外露处绝缘层的直径尺寸均沿远离接头10的方向逐渐增大的意思是指在导电头20以及电机绕组30的接触面上设置倒角,为了去除接触面的毛刺。然后从导电头20的倒角的周面上、接头10的周面上至电机绕组30的倒角的周面上顺延缠覆有聚四氟乙烯带并缠覆至导电头20外露的铜导线21与电机绕组30外露的铜导线31在一曲面上,以确保形成的打底层40的表面是平整的,以便于在打底层40上面缠覆聚四氟乙烯带形成绝缘层50。

如图2所示,在打底层40的周面上缠覆聚四氟乙烯带形成绝缘层50,绝缘层50沿接头轴向方向包覆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打底层40沿轴向方向包覆的长度;在绝缘层50的周面上缠覆聚氯乙烯带形成防护层60,防护层60沿接头轴向方向包覆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绝缘层50沿接头轴向方向包覆的长度。本实施例中的打底层40和绝缘层50采用的均是聚四氟乙烯带,因此打底层40和绝缘层50之间的融合性很好,打底层40和绝缘层50之间不存在分层的问题,密封性能非常好,而且大大的减少了接头的体积。而且,本实施例中的防护层60采用聚氯乙烯带与绝缘层50采用的聚四氟乙烯带之间的融合性较好,使得绝缘层50和防护层60之间不容易出现分层现象,使接头10的密封性能良好。

如图3、图5、图7、图9所示,接头10表面还涂覆有硅橡胶70以密封接头10的表面以及两端焊接处的缝隙。在将导电头20的铜导线21和电机绕组30的铜导线31分别插入到接头10两端的套管内后进行焊接并将铜导线和套管焊接处的空隙全部焊实,而且还需要采用硅橡胶70将空隙处密封,以确保接头的表面的缝隙全部被密封。

具体地,如图10所示,接头10的两端分别设有透气孔11以便于与导电头20外露的铜导线21焊接、与电机绕组30外露的铜导线31焊接。设置透气孔11可以使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透气孔11散发出去,保证焊接效果。

如图6、图8所示,在接头为Y型时,Y型接头的一端为一个盲口状套管,另一端有两个盲口状套管,导电头20外露的铜导线21插入在Y型接头的一端套管内,电机绕组30外露的铜导线31插入在Y型接头的另一端的两个套管内。

如图4、图5、图8、图9所示,在接头10为多股芯线接头时,在接头10的表面和打底层40之间缠覆有裸铜线80,以便把插入在接头10两端套管内的铜导线裹紧。此时电机绕组30的绕组线为多根铜导线31或者导电头20有多根铜导线21。

还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引出线接头10电压等级的不同,接头10的绝缘层50的长度和厚度不同,电压等级越大的接头,其绝缘层50的长度和厚度会相应增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