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盾构装备用变频扁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1130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压变频电缆,尤其涉及一种盾构装备用变频扁电缆,属于电线电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变频调速技术具有低噪声、低能耗、调速稳定、低速运行可靠等优点,在各行业中越来越广泛得到应用。

隧道掘进机启动频繁、变速复杂,电缆存在受到拖拉、弯曲、震动、扭转和矿物石冲击等各种使用情况,运行环境复杂,传统的截面为圆形电缆在伸缩过程中易打结,更加剧了电缆的损坏程度;变频调速系统的整流和逆变电器组件产生的高次谐波通过电磁辐射、传导和感应耦合对电缆及周边元器件可能形成干扰并造成破坏,因此,屏蔽性能的提高是对于变频电缆始终存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盾构装备用变频扁电缆,一方面满足隧道挖掘工程复杂运行环境的要求,另一方面更进一步提高屏蔽性能。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盾构装备用变频扁电缆的结构特点是:由多根镀锡铜丝经绞合构成导体,在所述导体上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挤包橡塑合金弹性体材料形成的绝缘层、编织形成的复合编织层以及挤包形成的内衬层构成动力线芯;由三根动力线芯呈一字排列构成缆芯,在所述缆芯上挤包形成内护套,在内护套的外表面设置金属屏蔽加强层,在所述金属屏蔽加强层的外表面挤包形成外护套;在所述外护套的外表面、处在相邻两根动线芯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下凹的压痕。

本实用新型盾构装备用变频扁电缆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复合编织层是镀锡铜丝和纤维绳为材料,在单根动力线芯的横截面上,复合编织层中的镀锡铜丝的总截面面积不小于单根动力线芯中导体的截面面积的六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盾构装备用变频扁电缆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复合编织层中镀锡铜丝和纤维绳的直径相同、锭数相同,镀锡铜丝和纤维绳的编织方向相反,编织密度均不小于90%。

本实用新型盾构装备用变频扁电缆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由多根镀锡铜丝经绞合构成导体具有先束绞再股绞的正规结构,且束绞和股绞方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盾构装备用变频扁电缆的结构特点也在于:在所述导体的束绞的外层搭盖绕包绝缘纤维带。

本实用新型盾构装备用变频扁电缆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导体为第5类或第6类镀锡铜导体。

本实用新型盾构装备用变频扁电缆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外护套采用阻燃型聚氨酯弹性体材质挤包形成。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能满足隧道作业下复杂运行环境的要求,耐拖拉、耐弯曲、耐扭转,耐冲击,扁电缆形式可以有效避免打结,伸缩顺畅。

2、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提高了电缆的屏蔽性能,消除干扰,保障系统运行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导体,2绝缘层,3复合编织层,4内衬层,5内护套,6金属屏蔽加强层,7外护套,7a压痕。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盾构装备用变频扁电缆的结构形式是:由多根镀锡铜丝经绞合构成导体1,在导体1上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挤包橡塑合金弹性体材料形成的绝缘层2、编织形成的复合编织层3以及挤包形成的内衬层4构成动力线芯;由三根动力线芯呈一字排列构成缆芯,在缆芯上挤包形成内护套5,在内护套5的外表面设置金属屏蔽加强层6,在金属屏蔽加强层6的外表面挤包形成外护套7;在外护套7的外表面、处在相邻两根动线芯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下凹的压痕7a,这一结构形式能有效吸收和释放弯曲时护套层的应力,防止由于应力集中使护套层开裂,提高了电缆运行寿命。

具体实施中,相应的结构形式也包括:

复合编织层3是镀锡铜丝和纤维绳为材料,在单根动力线芯的横截面上,复合编织层3中的镀锡铜丝的总截面面积不小于单根动力线芯中导体1的截面面积的六分之一,三根动力线芯复合编织层中镀锡铜丝的总面积不低单根动力线芯中导体的截面的一半,增加了电缆回路载流量,确保电缆的安全性。

复合编织层3中镀锡铜丝和纤维绳的直径相同、锭数相同,镀锡铜丝和纤维绳的编织方向相反,编织密度均不小于90%,可以有效提高电缆的屏蔽性能,提高电缆的抗拉性能。

本实用新型综合考虑电缆运行的环境,导体1为第5类或第6类镀锡铜导体;由多根镀锡铜丝经绞合构成导体1具有先束绞再股绞的正规结构,且束绞和股绞方向相同,在导体1的束绞的外层搭盖绕包绝缘纤维带,外护套7采用阻燃型聚氨酯弹性体材质挤包形成,这一结构形式使电缆具有较强的机械性能和柔软性能,确保电缆具有良好的弯曲性能;在导体的束绞的外层搭盖绕包绝缘纤维带因集肤效应,提高了电缆的载流量,在传输额定功率下,减小了导体的截面,从而提高了电缆的弯曲性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