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电缆防波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0425阅读:6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点火电缆防波套的结构。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点火系统由点火装置、点火电缆、点火电嘴三个部件组成,随着飞机对点火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点火电缆作为系统中的部件之一,它的作用是传输高压电能量,点火电缆本身要产生较强的电磁干扰,因此其屏蔽设计是其基本结构设计要求之一。目前,点火电缆的的外层防波套由一层防波套屏蔽发展为多层防波套屏蔽,而由于产品重量和体积的限制,两层屏蔽是使用最多的一种设计方法,且不锈钢防波套和铜防波套配合使用可以实现较好的电磁兼容效果。

航空发动机点火电缆为了提高其电磁兼容性能,常常采用不锈钢防波套与铜防波套配合使用的双层屏蔽结构,防波套为金属丝编织的网状屏蔽套管,由于两层防波套为不同的金属,现阶段防波套与电缆两端连接头的连接采用的是高频钎焊和压接连接两种连接方式。由于点火电缆本身的长度及重量关系,以及它装配于发动机后的恶劣工作环境(温度高、机械应力大),高频钎焊的连接方式和压接连接两种连接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氧化、松动等接触不良现象,在使用过程中其接触电阻逐渐增大,即增加了电路的回路电阻,降低了系统的输出能量,接触不良还会产生强干扰,直接影响了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且该部分出现问题的概率是其它部件问题的5倍以上,鉴于此,设计师们正在进行各种努力来提高其可靠性,例如寻找抗氧化能力强和高强度的材料,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等,来满足产品的寿命和可靠性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强度和回路电阻不稳定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寿命长、可靠性高的发动机点火电缆点火电缆防波套。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点火电缆防波套,包括内层用于支撑防波套的内衬套4,外层用于固定防波套的外衬套1,其特征在于,中间层不锈钢防波套2和铜防波套3同轴装配,铜防波套3装配在内衬套4上,外衬套1、中间层不锈钢防波套2、铜防波套3的末端齐平,与所述内衬套4的台阶面配合形成熔焊焊接面5,通过熔焊连接成点火电缆防波套。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寿命长、可靠性高。本实用新型将外衬套1、中间层不锈钢防波套2、铜防波套3的末端齐平,与所述内衬套4的台阶面形成配合焊接面5、通过熔焊连接成点火电缆防波套,作为点火系统放电回路的一部分,经对生产12000件产品进行使用跟踪,熔焊连接处没有出现过问题,焊接处的接触电阻均小于600μΩ。采用熔焊工艺后,不仅其结构强度提高了,克服了现有技术高频钎焊的连接方式和压接连接两种连接方式的接触电阻稳定性差、离散性大,且一般在2000mΩ以上的缺陷。而且防波套与点火电缆两端连接头的连接更加可靠,接触电阻更低更稳定,效率更高,也有效的保证了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能,有效的实现了点火电缆双层屏蔽结构的电磁兼容性能,在结构强度上和电气性能上也优于高频钎焊和压接连接的连接方式。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1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中:1外衬套,2不锈钢防波套,3铜防波套,4内衬套,5熔焊焊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在以下描述的实施例中,点火电缆防波套,包括内层用于支撑防波套的内衬套4,外层用于固定防波套的外衬套1。不锈钢防波套2和铜防波套3的末端采用内衬套4支撑,不锈钢防波套2通过外衬套1末端套入,中间层不锈钢防波套2和铜防波套3同轴装配,并与所述内衬套4配合,铜防波套3装配在内衬套4上,外衬套1、中间层不锈钢防波套2、铜防波套3的末端齐平,与所述内衬套4的台阶面配合形成熔焊焊接面5,用熔焊工艺,通过熔焊连接使四者熔化结合在一起,形成成点火电缆防波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