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线头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6784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线头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结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数据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类电子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电子产品在功能越来越的强大的同时,对电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与此同时,电子产品的体积确越来越轻薄。因此,电子产品内置的电池往往不能满足电子产品长时间持续供电的需求。用户在使用时,往往会配上移动电源。在电子产品电量快耗尽时,插上移动电源,一边充电一边继续使用。

但,问题是,一边使用一边充电,插在电子产品上的数据线很容易因为外力原因发生摇晃,甚至损坏。现有一些可以用来固定数据插头的固定装置。但是,现有的固定装置,不易调节数据线头部露出部分的多少,依然会存在固定不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调节的数据线固定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据线固定装置,其包括:上壳10,下壳20以及设置于该上壳10与该下壳20之间的弹性件30;该上壳10包括上壳顶部13以及上壳底部15;在该上壳10上,沿着该上壳顶部13到该上壳底部15的方向,设有上壳通孔11,该上壳通孔11的一侧设有上壳开口12;在该上壳底部15形成卡槽16;该下壳20包括卡置部22,设置于卡置部22中的弹性件固定部23,以及位于该卡置部22底部的下壳底部27;在该下壳20上,沿该卡置部22的卡置部顶部221到该下壳底部27的方向,设有下壳通孔24,下壳通孔24的一侧设有下壳开口25;弹性件30一端固定于该弹性件固定部23中,另一端顶住该卡槽16内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上壳通孔11与该下壳通孔24位置对应,形成一个通孔;该上壳开口12与该下壳开口25位置对应,形成一个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卡置部22的大小正好可以活动的卡置于该上壳底部15的卡槽16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卡置部22的外壁与该卡槽16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与该弹性件30的回弹力之间形成一对方向相反的力,使得该上壳10与该下壳20组装在一起后,既可以相对运动,又不会相互脱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弹性件30采用弹簧、软胶或则弹片等带有回弹力的部件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上壳10的上壳顶部13采用具有弹性的软性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上壳10的上壳顶部13具有一个凹陷的弧面,该凹陷的弧面沿着该上壳10长边的方向,向上壳底部15方向凹陷。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上壳10采用长条状,该上壳10采用与该上壳10相应的长条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上壳10与下壳20之间能活动的组装在一起。因此,该数据线固定装置可以根据数据线40的实际使用环境,调节上壳10和下壳20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数据线40头部42露出的部分。使得数据线40插入电子设备的插口时,上壳10的上壳顶部13正好与该电子设备的外壳顶住,保证数据40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因晃动、碰撞等外力作用而发生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数据线固定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数据线固定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组装图。

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数据线插头固定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该数据线插头固定装置包括:上壳10,下壳20以及设置于上壳10与下壳20之间的弹性件30。

该上壳10包括上壳顶部13以及上壳底部15。在该上壳10上,沿着上壳顶部13到上壳底部15的方向,设有上壳通孔11,上壳通孔11的一侧设有上壳开口12。在上壳底部15形成卡槽16(图未示)。优选的,上壳10可以采用长条状,即,其长度明显大于宽度的形状;该上壳10的上壳顶部13可以采用具有弹性的软性材料制成;该上壳10的上壳顶部13具有一个凹陷的弧面,该凹陷的弧面沿着该上壳10长边的方向,向上壳底部15方向凹陷。

该下壳20包括:卡置部22,设置于卡置部22中的弹性件固定部23,以及位于该卡置部22底部的下壳底部27。在该下壳20上,沿卡置部22的卡置部顶部221到下壳底部27的方向,设有下壳通孔24,下壳通孔24的一侧设有下壳开口25。优选的,上壳10可以采用与上壳10相应的长条状,即,其长度明显大于宽度的形状。

弹性件30一端固定于该弹性件固定部23中,另一端顶住该卡槽16内壁。具体的,该弹性件可以采用弹簧、软胶或则弹片等带有具有一定回弹力的部件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上壳通孔11与下壳通孔24位置对应,上壳开口12与下壳开口位置对应。卡置部22的大小正好可以活动的卡置于上壳底部15形成的卡槽16中。

组装时,将弹性件30的一端固定于该弹性件固定部23中;卡置部22可活动的卡置于上壳底部15的卡槽16中。卡置部22的外壁与卡槽16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与弹性件30的回弹力之间形成一对方向相反的力,使得上壳10与下壳20之间能活动的组装在一起,即,上壳10与下壳20之间既可以相对运动,又不会相互脱离。上壳10与下壳20之间,既能调节相对位置,又不会相互松脱。上壳通孔11与下壳通孔24位置对应后形成一个通孔,上壳开口12与下壳开口对应后形成一个开口。

使用时,将数据线的的细径43从该开口处卡入该通孔,然后拉动数据线40,使其头部42卡入并固定于通孔中,该数据线40的电连接部41露出。

当头部42需要露出更多的部分时,可以在上壳10与下壳20之间施加一定压力,让上壳10与下壳20之间做相向运动。此时,卡置部22向深入上壳底部15的卡槽16的方向移动。撤去外力后,卡置部22的外壁与上壳底部15的卡槽16内部之间的摩擦力,将卡置部22的位置固定住。

当头部42露出的部分需要减少是,则可以在上壳10与下壳20之间施加一定拉力,让上壳10与下壳20之间在弹性件30的回弹力的作用下,做相离运动。此时,卡置部22向移出上壳底部15的卡槽16的方向移动。撤去外力后,卡置部22的外壁与上壳底部15的卡槽16内部之间的摩擦力,将卡置部22的位置固定住。

如此,调节好数据线40头部42露出的长度。然后,将数据线40的电连接部41插入电子设备的插口中。让上壳10的上壳顶部13正好顶住电子设备的外壳。由此,对数据线40在使用过程中起到固定作用。

当该上壳顶部1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或者沿着上壳顶部13长边方向,具有一个向下凹陷的弧面时,该上壳顶部13可以与电子设备的外壳更好的贴合,由此,对数据线40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

当该上壳10与该下壳20均采用长条状时,该数据线固定装置固定于数据线40上时,该上壳10与下壳20的短边与电子装置的厚度对应。由此,由此,可以保证数据线固定装置的厚度与电子装置的厚度相适应,例如,与电子装置的厚度相等,甚至更薄,或者不会厚很多。

本实用新型一种数据线固定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卡置部22的外壁与卡槽16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与弹性件30的回弹力之间形成一对方向相反的力,使得上壳10与下壳20之间能活动的组装在一起。上壳10与下壳20之间,既能调节相对位置,又不会相互松脱。因此,该数据线固定装置可以根据数据线40的实际使用环境,调节上壳10和下壳20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数据线40头部42露出的部分。使得数据线40插入电子设备的插口时,上壳10的上壳顶部13正好与该电子设备的外壳顶住,对数据线40在使用过程中起到固定作用。由此,可以保证数据40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因晃动、碰撞等外力作用而发生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