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卡机构及使用该退卡机构的卡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3549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退卡机构及使用该退卡机构的卡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退卡机构及使用该退卡机构的卡座。



背景技术:

传统卡座一般采用Push-Push型退卡机构进行退卡,但Push-Push型退卡机构涉及的零组件有弹簧、心型槽、滑块、定位杆等,组装较为复杂,且因其零组件所需要的精密程度较高,插退卡稳定性及寿命存在局限性。

自苹果公司推出一种采用简单杠杆原理制作的退卡机构用于手机后,多数手机厂商均开始大规模尝试该种退卡机构,并获得了用户较好的反响。该退卡机构一般包括转动件、及操作推杆,所述转动件设有轴部并可绕轴部转动,所述转动件一端与所述推杆干涉,一端与电子卡或卡托干涉,通过所述推杆的运动可以使所述转动件转动进而推动所述电子卡或卡托。但该种结构简单的退卡机构所需的外力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退卡机构及使用该退卡机构的卡座,所述退卡机构采用两点式结构,在不同阶段改变退卡力臂的大小以降低退卡所需力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退卡机构,用于卡托或电子卡的退出,包括推杆、及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包括轴部、位于所述轴部一端并与所述推杆一端干涉的受力部、及位于所述轴部另一端的卡推部,所述转动件绕所述轴部转动,所述卡推部包括第一推动部与第二推动部,所述第一推动部与所述轴部之间的力臂小于所述第二推动部与所述轴部之间的力臂,在退卡过程中,所述第一推动部先接触并施加力量给所述卡托或电子卡,所述第二推动部在所述卡托或电子卡退出一定距离后接触并施加力量给所述卡托或电子卡。

优选地,所述第一推动部朝向插卡端一侧突出,所述第二推动部位于所述卡推部末端,所述第一推动部与所述第二推动部件之间形成有斜面。

优选地,在所述卡托或电子卡完全插入状态下,所述第一推动部相较于所述第二推动部更靠近所述卡托或电子卡。

优选地,所述受力部与所述轴部之间的力臂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推动部与所述轴部之间的力臂长度。

优选地,所述受力部与所述轴部之间的力臂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推动部与所述轴部之间的力臂长度。

优选地,所述受力部与所述轴部之间的力臂与所述第二推动部与所述轴部之间的力臂的夹角大于所述受力部与所述轴部之间的力臂与所述第一推动部与所述轴部之间的力臂的夹角。

优选地,所述第二推动部与所述轴部之间的力臂与所述第一推动部与所述轴部之间的力臂的夹角为0-45度。

优选地,所述受力部比所述卡推部更靠近插卡端一侧,所述受力部与所述轴部之间靠近插卡端一侧形成有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与所述卡托或电子卡的边角弧形相吻合。

优选地,所述推杆沿插卡方向设置,包括主体部、设于所述主体部两端的受力部及枢接部,所述枢接部上设置一个缺口,所述受力部扣接于所述缺口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所述退卡机构的卡座,包括端子模组、遮覆于所述端子模组上方的遮蔽壳体、及置于所述端子模组与所述遮蔽壳体之间卡托或电子卡,所述端子模组与所述遮蔽壳体围设成收容所述卡托或电子卡的收容空间,所述退卡机构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转动件的卡推部上分别设置在不同时段推动所述卡托或电子卡的第一、第二推动部,使所述第一、第二推动部与所述轴部之间的力臂呈现差异化,在保证退卡行程的情况下,降低了退卡所需外力。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卡座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退卡机构的转动件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退卡机构处于电子卡完全插入状态时(即退卡初始状态时)的俯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退卡机构处于退卡临界状态下的俯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退卡机构处于退卡后期状态下的俯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卡座包括端子模组30、遮覆于所述端子模组30上方的遮蔽壳体10、及置于所述端子模组30与所述遮蔽壳体10之间的退卡机构20。

所述卡座还包括卡托40或电子卡,所述退卡机构20用于对所述卡托40或电子卡进行退卡操作。即本实用新型所述退卡机构20可直接用于电子卡的退卡,也可用于容纳电子卡的卡托40的退出操作。

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所述退卡机构20包括转动件22、及与所述转动件22配合的推杆21。所述推杆21沿插卡方向设置,包括主体部211、设于所述主体部211两端的受力部212及枢接部213。所述转动件22包括轴部221、设于所述轴部221两端的受力部222与卡推部226。所述转动件22绕所述轴部221转动,所述轴部221可以是一个套设于其他支柱上的轴孔或插设于其他孔结构内的轴柱,即所述轴部221仅表示一个转动支点,该转动支点的实现方式不限定。所述受力部222位于所述轴部221靠近所述推杆21的一侧,所述受力部222与所述推杆21的枢接部213干涉,即所述枢接部213上设置一个缺口(未标号),所述受力部222扣接于所述缺口内。为了使所述转动件22在有限的退卡距离内实现更长行程的退卡动作,在电子卡完全插入所述卡座内时,所述受力部222比所述卡推部226更靠近插卡端一侧,即在插卡方向上,所述受力部222比所述卡推部226更靠前,由此,在所述受力部222与所述轴部221之间靠近插卡一侧形成有弧形结构223,所述弧形结构223与所述卡托40或电子卡的边角弧形相吻合。

所述卡推部226包括向插卡端突出的第一推动部224、及远离插卡端一侧的第二推动部225。所述第一推动部224位于所述第二推动部225与所述轴部221之间。所述第一推动部224距离所述轴部221的力臂长度L1小于所述第二推动部225距离所述轴部221的力臂长度L2,同时,所述受力部222距离所述轴部221的力臂长度L3大于所述第一推动部224距离所述轴部221的力臂长度L1并小于所述第二推动部225距离所述轴部221的力臂长度L2。所述力臂L2与力臂L1之间呈0-45度夹角,优选为20-35度夹角。所述力臂L1与力臂L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小于所述力臂L2与力臂L3之间的夹角,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力臂L2与力臂L3之间的夹角也可能为180度。所述第二推动部225位于所述卡推部226的末端,所述第一推动部224与所述第二推动部225在靠近插卡端一侧形成斜面227以使所述第一推动部224在初始状态下更靠近所述卡托或电子卡。

请参阅图3至图5所示,将介绍本实用新型退卡机构20的退卡原理:

重点参阅图3所示,为退卡机构20处于退卡初始状态下的情况,此时,沿插卡方向推动所述推杆21,所述推杆21带动所述转动件22绕所述轴部221转动,使所述第一推动部224首先接触并推动所述卡托或电子卡,此时,所述第一推动部224与所述轴部221之间的力臂L1小于所述受力部222与所述轴部221之间的力臂L3,仅需要在所述推杆21上施加较小的力量即可推动所述卡托或电子卡;

重点参阅图4所示,当所述第一推动部224推动所述卡托或电子卡至所述第一、第二推动部224,225同时接触所述卡托或电子卡时,所述第一、第二推动部224,225同时施加力量给所述卡托或电子卡上,该状态为瞬时状态;

请重点参阅图5所示,继续推动所述推杆21,此时,所述第一推动部224与所述卡托或电子卡脱离,仅依靠所述第二推动部225推动所述卡托或电子卡,而此时,在第一推动部224的作用下,所述卡托或电子卡已经具有退卡的惯性,虽然所述第二推动部225的力臂L2加大,但在惯性作用下,所述推杆21所需施加的外力并不会明显增大。而所述第二推动部225可以有效保证所述卡推部226推动所述卡托或电子卡的行程长度。

请参阅下表1所示本实用新型退卡机构与现有技术退卡机构的顶出力测试数据比较情况,测试顺序为托盘1…2…3;每个托盘测量样品顺序为:A1…B1…A2…B2…………A5…B5,适用于电子卡的情况同样如测试托盘情况。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顶出力平均为5N,而现有技术产品的顶出力则需要7.2N。

表1

本实用新型的卡座使用所述退卡机构20进行退卡操作,所述卡座在插卡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端子模组以用于连接两个电子卡。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转动件22的卡推部226上分别设置在不同时段推动所述卡托或电子卡的第一、第二推动部224,225,使所述第一、第二推动部224,225与所述轴部221之间的力臂呈现差异化,在保证退卡行程的情况下,降低了退卡所需外力。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