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频吸顶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2364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宽频吸顶天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宽频吸顶天线。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天线在移动通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收发信机和电磁波传播空间之间实现有效地能量传递,通过对天线进行不同设计,改变其辐射特性,可以控制电磁能的空间分布,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网络质量,特别是对于作为从3G向4G过渡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移动通信技术而言,天线的作用更加显著。

目前,移动通信的数字通讯系统DCS(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的频率范围为1710~1880MHz、小灵通无线市话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的频率范围为1850~1990MHz、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的频率范围为1920~2170MHz、3G的频率范围为1880~2200MHz、无线局域网WAL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的频率范围为2400~2500MHz;而传统的吸顶天线一般只能定向覆盖在范围为1710~2170MHz的高频段或者范围为800~960MHz的低频段。

随着3G、LTE、WALN等新技术标准的广泛运用,传统的吸顶天线普遍存在全向覆盖性差、覆盖频率窄、网络传输慢、产品内部工艺差、三阶性能失真大、抗干扰性差、占用空间大等诸多问题,传统的吸顶天线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要求。

因此,如何对现有的吸顶天线提出改进方案以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已经成为行业内广大技术人员普遍关心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宽频吸顶天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宽频吸顶天线,它包括吸顶罩、盖合于吸顶罩的顶端口上的吸顶盘、装设于吸顶盘上并通过吸顶盘封装于吸顶罩内的辐射体以及贯穿于吸顶盘分布并与辐射体相连的馈线;所述辐射体包括振子板以及具有单面印刷结构且垂直装设于吸顶盘的下表面上的印刷线路板,所述振子板的一端固定于吸顶盘的下表面上、另一端固定于印刷线路板上且位于印刷线路板的印刷区域内,所述印刷线路板包括380-6000MHz的宽频电路区,所述馈线与宽频电路区相连。

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印刷线路板包括均具有单面印刷结构且相互间呈垂直交叉分布的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所述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共同组成380-6000MHz的宽频电路区;所述宽频电路区的极化方向在垂直方向,且所述宽频电路区与振子板共同构成了天线的单极化结构,所述振子板的一端固定于第一线路板上或第二线路板上。

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的外形轮廓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一线路板的上端部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二线路板的下端部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线路板通过第二插槽对位插接于第一插槽内并与第一线路板呈垂直交叉分布,所述馈线的一端同时与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相连。

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印刷线路板还包括一固定于吸顶盘的下表面的线路圆盘,所述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均垂直地装设于线路圆盘上,所述馈线通过线路圆盘与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相连。

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的板材厚度均为1.0mm、铜箔的印刷厚度均为0.035mm,且所述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的非焊接区域设置有液态光致阻焊剂涂层。

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振子板采用厚度为0.4mm且表面经过清洗及抗氧化处理的铜质板材。

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馈线为50-3规格的半柔同轴电缆。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振子板与印刷线路板的结构形式及380-6000MHz的宽频电路区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使整个天线形成一个380-6000MHz的单极化天线结构,并利用振子板影响驻波极化的作用来调节驻波性能,实现天线的宽频化效果,从而有效地扩大的天线的频率范围;其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小、传输速度快、抗干扰性强、三阶性能失真小,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实际使用需要,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印刷线路板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线路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线路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宽频吸顶天线,它包括吸顶罩10、盖合于吸顶罩10的顶端口上的吸顶盘20、装设于吸顶盘20上并通过吸顶盘20封装于吸顶罩10内的辐射体以及贯穿于吸顶盘20分布并与辐射体相连的馈线30;其中,辐射体包括振子板40以及具有单面印刷结构且垂直装设于吸顶盘20的下表面上的印刷线路板50,振子板40的一端固定于吸顶盘20的下表面上、另一端则固定于印刷线路板50上且位于印刷线路板50的印刷区域内(此中固定可利用拉钉、螺栓、螺钉、铆钉等五金配件来实现),印刷线路板50包括380-6000MHz的宽频电路区,馈线30与宽频电路区相连。以此,通过振子板40与印刷线路板50的结构形式及380-6000MHz的宽频电路区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使整个天线形成一个380-6000MHz的单极化天线结构,并利用振子板40影响驻波极化的作用来调节驻波性能,实现天线的宽频化效果,从而有效地扩大的天线的频率范围。

为优化整个天线的性能,保证其宽频化的效果,本实施例的印刷线路板50包括均具有单面印刷结构且相互间呈垂直交叉分布的第一线路板51和第二线路板52,第一线路板51和第二线路板52共同组成380-6000MHz的宽频电路区;而宽频电路区的极化方向则在垂直方向,且宽频电路区与振子板40共同构成了天线的单极化结构,振子板40的一端固定于第一线路板51上或第二线路板52上。从而利用两个交叉且垂直分布的线路板可使得天线的极化方向在垂直方向,并最终形成单极化天线结构,从而可以接收到宽频段的单极化信号(即垂直极化信号)。为最大限度地优化整个天线的结构,以通过减小其体积来降低其占用空间,本实施例的各个组成部件的规格尺寸可参考以下方式进行设置(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格设计只是举例说明,但不限于此):吸顶盘20的规格尺寸为φ307.2mm*1.2mm(直径*厚度),吸顶罩10的规格尺寸为φ310mm x145mm(最大直径*高度),第一线路板51和第二线路板52的规格尺寸为139mm*115mm(最大高度*最大宽度),振子板40的规格尺寸为56.2mm*42*15mm(长*高*宽)。

为提高整个天线的组成部件的拆装的便利性,以及装配结构的稳固性,本实施例的第一线路板51和第二线路板52的外形轮廓形状相同,且在第一线路板51的上端部开设有第一插槽510,在第二线路板52的下端部开设有第二插槽520,第二线路板52通过第二插槽520对位插接于第一插槽510内并与第一线路板51呈垂直交叉分布,馈线30的一端则同时与第一线路板51和第二线路板52相连。

为便于将两个线路板装配到吸顶盘20上,同时便于与馈线30进行连接,本实施例的印刷线路板50还包括一固定于吸顶盘20的下表面的线路圆盘53,第一线路板51和第二线路板52均垂直地装设于线路圆盘53上,而馈线30则通过线路圆盘53与第一线路板51和第二线路板52相连。

为保证天线网络传输的速度,增强天线整体的抗干扰性,并缩小天线的体积以便减小占用空间,本实施例的第一线路板51和第二线路板52的板材厚度均优选为1.0mm、铜箔的印刷厚度均优选为0.035mm,且在第一线路板51和第二线路板52的非焊接区域设置有液态光致阻焊剂涂层(即:绿油层,图中未示出)。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振子板40调节驻波性能的效果,同时为缩小天线的体积且减小其占用空间提供结构条件,本实施例的振子板40采用厚度为0.4mm且表面经过清洗及抗氧化处理的铜质板材(当然,本实施例的振子板40的厚度优选为0.4mm,其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厚度的选用,但最后不超过1.0mm)。

为保证天线的传输速度,本实施例的馈线30采用50-3规格的半柔同轴电缆;当然,馈线30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他线缆。

基于此,本实施例的天线通过结构的优化设计可形成380-6000MHz单极化天线结构,其具有频率范围广、传输速度快、抗干扰性强、三阶互调能通过20W-150dBc,三阶性能失真小等特点;同时整个天线因结构的合理搭配,具有体积小、占用空间小、安装方式简易等特点;其可适用于办公室、住宅小区、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且能够适应LTE场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