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显示亮度的OLED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1870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升显示亮度的OLED显示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器。



背景技术:

OLED显示器因其具有十分优异的显示性能,特别是自发光、结构简单、超轻薄、响应速度快、宽视角、低功耗及可实现柔性显示等特性,近年来受到极大的推广及应用。OLED显示器与传统的LCD显示器不同,它无需背光灯,是一种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透明的基板及盖板制成,在电场的驱动下通过载流子的注入和复合致使有机材料发光,节省电能的同时能够实现很高的对比度,然而OLED的发光效率却不是很高,从而导致其显示亮度不甚理想。

如图1所示,显示器的盖板30与基板10相对设置,基板10上设有有机发光层20,从有机发光层20上发出的光束是全方位发射的,其中,中部的光束A能够透过盖板30而射出至外部,但是左右两侧的光束B并不能透过盖板30而出射,所以这部分光线没有被有效地利用而导致浪费,从而致使OLED显示器的显示亮度降低,功耗增加,而且会增加照明模组边缘亮线的风险,影响显示效果。

在OLED显示领域,人们通常通过提升有机材料的发光效率或者增大电流的方法来提升OLED显示器的亮度,然而,采用这两种方式不仅提升了技术难度,而且也相应增加了功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升显示亮度的OLED显示器,能够使光束更少地从侧边出射,减少了光能的浪费,降低了功耗,同时也减小了照明模组边缘亮线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提升显示亮度的OLED显示器,包括上方的盖板和下方的有机发光层,所述有机发光层和盖板间还对置设置有第一聚光层和第二聚光层,其中,所述第一聚光层与有机发光层相邻,所述第二聚光层与盖板相邻;

其中,所述第一聚光层和第二聚光层的相邻表面均匀布设微型凹槽;

其中,所述微型凹槽由相邻的微棱镜形成;

其中,所述提升显示亮度的OLED显示器进一步包括雾化层,所述雾化层设置于所述盖板与第二聚光层之间;

其中,所述提升显示亮度的OLED显示器进一步包括介质层,所述介质层填充于所述第一聚光层和第二聚光层之间的空隙中;

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层设置于基板上方,所述提升显示亮度的OLED显示器进一步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封装于所述基板和盖板之间,所述有机发光层与第二聚光层的四周;

其中,所述微棱镜的形状为三棱柱体或四棱锥体;

其中,所述雾化层为磨砂处理过的磨砂层或上丝印后的丝印层;

其中,所述介质层为透明的惰性气体或者干燥剂;

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空穴传输层、发射层和电子传输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升显示亮度的OLED显示器,其上下两层聚光层可以防止侧边光束从两侧流失,将更多的光束聚集在显示屏幕的正面而被有效地利用,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从而提升了显示亮度,降低了功耗,延长了显示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降低了照明模组边缘出现亮线的风险,提升了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OLED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升显示亮度的OLED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升显示亮度的OLED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升显示亮度的OLED显示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升显示亮度的OLED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提升显示亮度的OLED显示器,包括上方的盖板30和下方的有机发光层20,其中,有机发光层20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空穴传输层、发射层和电子传输层,有机发光层20和盖板30间设置对置的第一聚光层40和第二聚光层60,其中,第一聚光层40与有机发光层20相邻,第二聚光层60与盖板30相邻。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提升显示亮度的OLED显示器,能够使有机发光层20发出的光经第一聚光层40后被聚拢在一定角度内,经第二聚光层60后又会被聚拢在一个更小的角度内,尤其对于侧边光束,可以使其经过两次聚光后透过盖板30而出射至外部,防止其从侧边流出。利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将分散的光束集中在实际有效利用的区域,提高了光能利用率,从而提升了照明模组的亮度,减小了功耗,延长了显示器件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聚光层40和第二聚光层60的相邻表面均匀布设微型凹槽,且第一聚光层40和第二聚光层60的微型凹槽结构上下相对,具体地,微型凹槽由相邻的微棱镜形成。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微棱镜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可以为有机材料、无机材料或者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等。其中,有机材料可以采用树脂材料,例如,紫外线固化树脂、电子束固化树脂、电离辐射固化树脂、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或类似物等都可以。对于微棱镜的制造方法,可以采用光刻法或者紫外固化树脂微接触印刷法等。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微棱镜的形状为三棱柱体或四棱锥体。本实用新型以三棱柱体为例,结合图3~图4,将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的OLED显示器提升显示亮度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从有机发光层20发出的光经第一聚光层40上的微棱镜折射后,其出射角度会变小,使得光束被聚拢在70°左右的范围内,这些光线经第二聚光层60上的微棱镜折射后,其出射角会再次变小,光束被聚拢在60°左右的范围内,从而使得更多光线可以以垂直或者接近垂直显示屏的方向出射至外部,提升了显示屏的亮度,对于本来从侧边流出的光束,其中很大一部分也可以经过上下微棱镜的两次折射后透过盖板30而出射至外部,从而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

如图4所示,有机发光层20发出的光线会从各个方向上射出,其中光线a、b、c示意性给出了从有机发光层20发出的不同方向的光线的不同走向情况。光线a和c经过第一聚光层40上的微棱镜折射后以小于原入射角度的斜方向射出,经第二聚光层60上的微棱镜折射后以更小的角度出射至外部,光线a和c分别从光线b的左右两侧透出,光线b则经过第一聚光层40和第二聚光层60折射后以垂直于盖板的方向透出至外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有机发光层20发出的光在各角度上的能量分布接近朗伯分布,即:在垂直于有机发光层20方向上的光强最大,而且通常情况下,用户都是在垂直或接近垂直于显示屏幕的方向上观察使用,所以,如果从有机发光层20发出的垂直于有机发光层20的光经过两层聚光层上的棱镜折射后,仍可以以垂直于有机发光层20的方向透出至外部,那么其提供的OLED显示器可以达到很好的发光效率,因此,技术人员可以参考这个基准来具体选择微棱镜的形状及折射率等参数。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提升显示亮度的OLED显示器,进一步包括雾化层50,雾化层50设置于盖板30与第二聚光层60之间,雾化层50可以为磨砂处理过的磨砂层或上丝印后的丝印层,能够有效地防止入射到OLED显示器的外界光被反射出去而形成干扰,显著地提升了显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提升显示亮度的OLED显示器,进一步包括填充于第一聚光层40和第二聚光层60之间的空隙中的介质层,介质层具体可以为透明的惰性气体或者干燥剂等物质。在另一实施例中,有机发光层20设置于基板10上方,该OLED显示器还包括封装层70,封装层70设置于基板10与盖板30之间,有机发光层20与第二聚光层60的四周,用于封装OLED显示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提升显示亮度的OLED显示器,其上下两层聚光层可以防止侧边光束从两侧流失,将更多的光束聚集在显示屏幕的正面而被有效地利用,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从而提升了显示亮度,降低了功耗,延长了显示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降低了照明模组边缘出现亮线的风险,提升了显示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