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船舶的推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1871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用于船舶的推进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个螺旋桨彼此以相反方向旋转并产生推进力的用于船舶的推进器及具备该推进器的船舶。



背景技术:

通常船舶推进器具备一个螺旋状的螺旋桨。但是,具备一个螺旋桨的推进器由于无法将基于螺旋桨旋转的水流的旋转能量用作推进力,因此能量损耗较大。

双重逆转推进器(CRP;Counter Rotating Propeller)能够将这种损耗的旋转能量回收成为推进力。双重逆转推进器是通过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的两个螺旋桨彼此以相反方向旋转来产生推进力。后螺旋桨逆向旋转时将经过前螺旋桨的流体的旋转能量回收成为推进力。因此,与具备单个螺旋桨的推进器相比,能够发挥较高的推进性能。

但是,双重逆转推进器由于包括实现两个螺旋桨的相反旋转的逆转旋转装置和管轴等,因此在制造、设置及维护上相对较难。

美国公开专利公报US2011/0033296号(2011.02.10公开)和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昭62-279189号(1987.12.04公开)中公开了前述的双重逆转推进器例子。美国公开专利公报US2011/0033296号中提示了具有设置在船体内的行星齿轮式逆转旋转装置和管轴的双重逆转推进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昭62-279189号中提示了将行星齿轮式逆转旋转装置设置在船尾侧的双重逆转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船舶的推进器及具备该推进器的船舶,其比现有的传动系统简单且能够实现两个螺旋桨的稳定的相互逆转,并且容易制造、设置及维护。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船舶的推进器及具备该推进器的船舶,其具备能够在相互逆转的前螺旋桨和后螺旋桨之间确保密封性能的可靠性的密封装置。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船舶的推进器及具备该推进器的船舶,其在设置在齿轮箱前方的前固定部件的分离槽上紧固螺栓,通过该螺栓前进的同时向齿轮箱提供的力,有效地从船体尾部的设置空间分离齿轮箱。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态,可提供一种用于船舶的推进器,其包括:旋转轴,固定有后螺旋桨;前螺旋桨,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后螺旋桨前方的所述旋转轴上;以及逆转旋转装置,具备齿轮箱,且安装在形成于船体尾部的设置空间中,所述齿轮箱内置有多个齿轮,所述多个齿轮贯通所述旋转轴,将使所述旋转轴逆转并传递给所述前螺旋桨,其中,所述旋转轴包括:计量孔,为了安装在所述设置空间的所述逆转旋转装置的定心而贯通所述旋转轴的中央;独立的润滑流路,与所述计量孔区分。

并且,所述逆转旋转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件,与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的驱动凸缘连接,以便将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多个齿轮;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前螺旋桨的轮毂连接,以便将所述多个齿轮的输出传递给所述前螺旋桨。

并且,所述多个齿轮包括:驱动锥齿轮,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连接;被动锥齿轮,可旋转地支承所述旋转轴周围,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连接;以及一个以上的逆转锥齿轮,将使所述驱动锥齿轮逆转,并传递给所述被动锥齿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可提供一种用于船舶的推进器,其包括:后螺旋桨,固定在旋转轴上;前螺旋桨,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后螺旋桨前方的所述旋转轴上;以及逆转旋转装置,将使所述旋转轴逆转并传递给所述前螺旋桨,其中,所述逆转旋转装置包括齿轮箱,所述齿轮箱以内置有实现所述前螺旋桨的反转的多个齿轮的状态容纳于形成在船体尾部的设置空间中,所述齿轮箱的前方设置有固定凸缘,所述固定凸缘上形成具有贯通形状的分离槽,其通过螺栓紧固对所述齿轮箱施加力,并从所述设置空间分离所述齿轮箱。

并且,所述分离槽可沿着紧贴在所述齿轮箱的所述固定凸缘的周边部设置有多个。

并且,所述用于船舶的推进器还包括与所述分离槽结合,紧固用于将所述齿轮箱的前方固定在所述船体尾部的固定螺栓的结合部件。

并且,在所述固定螺栓和所述结合部件从所述分离槽解除紧固的状态下,所述齿轮箱可通过紧固在所述分离槽的所述螺栓向所述齿轮箱施加的力从所述设置空间分离。

并且,紧贴在所述齿轮箱的所述固定凸缘的周边部包括:紧固槽,其紧固有固定螺栓,以便将所述前方盖固定到所述船体尾部;所述分离槽,与所述紧固槽交替配置。

并且,在所述固定螺栓从所述分离槽解除紧固的状态下,所述齿轮箱可通过紧固在所述分离槽的所述螺栓向所述前方盖施加的力从所述设置空间分离。

并且,所述固定凸缘可结合或一体设置在所述船体尾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可提供一种用于船舶的推进器,其包括:后螺旋桨,固定在旋转轴上;前螺旋桨,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后螺旋桨前方的所述旋转轴上;逆转旋转装置,具备将使所述旋转轴逆转并传递给所述前螺旋桨的多个齿轮,容纳于设置在船体的尾部的设置空间;以及

密封装置,密封所述前螺旋桨的轮毂与所述后螺旋桨的轮毂之间,其中,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加压环部件,与所述轮毂中的任意一个结合,提供向所述轮毂中的另一个轮毂加压的力;支承环部件,与所述另一个轮毂结合,与所述加压环部件滑动面接触。

并且,所述加压环部件包括:固定环,与所述任意一个轮毂结合;移动环,与所述固定环隔开配置,具有与所述支承环部件面接触的加压部;弹性部,结合在所述固定环与所述移动环之间,提供所述移动环用于向所述支承环部件加压的加压力。

并且,所述加压部与所述移动环可分离地结合。

并且,所述加压部与所述支承环部件面接触的滑动面可与所述旋转轴正交。

并且,所述弹性部包括:一对固定部,两端分别结合在所述固定环和所述移动环的外表面;圆弧部,与所述一对固定部连接,以便提供所述加压力。

并且,还包括密封所述移动环和所述加压部之间的封闭部。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推进器可在船体的外部制作并组装逆转旋转装置的状态下,将逆转旋转装置的齿轮箱装入形成在船体尾部的设置空间后,能够通过形成在旋转轴的计量孔对逆转旋转装置进行定心,因此容易完成其制作与设置。

并且,本发明实施例的推进器在发生故障时能够从船体分离逆转旋转装置的齿轮箱,因此能够容易地执行维护。

并且,本实施例的推进器是利用多个锥齿轮实现前螺旋桨的逆转的方式,因此与通常的行星齿轮式逆转旋转装置相比,能够减少其体积,能够简化传动系统的构成。并且由于能够减少逆转旋转装置的体积,因此能够将逆转旋转装置设置在船体尾部。

并且,本发明实施例的推进器中将逆转旋转装置设置在船体尾部侧,可以不考虑现有的中空轴,因此与现有设备相比,能够简化传动系统,并且能够减少需要润滑的区域,能够最小化润滑带来的诸多问题。

并且,本发明实施例的推进器的密封装置能够允许因不均匀的荷载导致前螺旋桨或后螺旋桨的半径方向的移动变位,能够提高密封性能的可靠性。

并且,设置在齿轮箱前方的前固定部件的分离槽上紧固螺栓,能够通过该螺栓前进的同时对齿轮箱施加的力,有效地从船体尾部的设置空间分离齿轮箱。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推进器适用于船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推进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推进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推进器的逆转旋转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支承本发明实施例的推进器的前螺旋桨的轴承的安装结构的详细剖视图。

图6作为表示支承本发明实施例的推进器的前螺旋桨的轴承的安装结构的详细剖视图,图示了第一径向轴承分离的状态。

图7作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推进器的逆转旋转装置的安装例子的剖面图,并示出逆转旋转装置的分离状态。

图8是表示利用轴校直测量装置校直与所述图7的逆转旋转装置内的齿轮箱中组装的旋转轴的中心和与驱动源连接的主驱动轴的中心的方法的剖视图。

图9示出所述图8的轴校直测量装置。

图10示出图9的轴校直测量装置所含的光检测部的设置形态和旋转轴的后端被密封塞闭合的状态。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推进器的逆转旋转装置安装在船体尾部的设置空间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推进器的第一密封装置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推进器的第一密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推进器的第二密封装置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推进器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推进器的前螺旋桨和后螺旋桨之间设置的密封装置的剖视图。

图17示出用于向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推进器的前螺旋桨和后螺旋桨之间设置的密封装置供给润滑油的结构。

图18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推进器的后螺旋桨轮毂上形成的连接流路的连接结构。

图19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轴长度变化导致的流路连接位置变化。

图20是表示图8的逆转旋转装置所含的齿轮箱前方设置的前固定部件上形成分离槽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图20的前固定部件以固定凸缘方式设置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在图21的固定凸缘上形成分离槽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齿轮箱通过图22的固定凸缘的分离槽上紧固的定位螺栓从船体尾部的设置空间分离的装置的剖视图。

图24是表示图22的固定凸缘的另一例子的剖视图。

图25是表示与紧固槽兼容使用的分离槽上结合有结合部件的图21的固定凸缘的另一例子的剖视图。

图26是表示齿轮箱通过紧固在图25的固定凸缘的分离槽的定位螺栓从船体尾部的设置空间分离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船舶的推进器具备在船体1的后方以与轴线一致的方式配置的前螺旋桨10和后螺旋桨20,并且为了实现前螺旋桨10和后螺旋桨20彼此反向旋转,具备设置在船体1的尾部3的逆转旋转装置30。即、是一种两个螺旋桨10、20相反旋转的同时产生推进力的双重逆转推进器。

在此,船体1的尾部3是指为了前螺旋桨10、后螺旋桨20以及逆转旋转装置30的设置而从船体1朝向后方流线形突出的部分,是指尾轴毂(Stern boss)。船体尾部3是通过铸造(casting)制作后能够通过焊接固定在船体1上。并且,具备前后贯通的设置空间,以便容纳后述的逆转旋转装置30的齿轮箱40。设置空间4的内表面可通过镗削(boring)加工成圆柱形,以便与齿轮箱4的外形对应。

如图2和图3所示,逆转旋转装置30包括:齿轮箱40,容纳在船体1的尾部3的设置空间中;旋转轴5,以贯通齿轮箱40的大致中心部分的状态可旋转地支承在齿轮箱40。

如图2至图4所示,逆转旋转装置30具备:驱动锥齿轮31,与旋转轴一同旋转地设置在齿轮箱40内;被动锥齿轮32,以与驱动锥齿轮31对置的状态可旋转地支承在齿轮箱40内部的旋转轴5上;多个逆转锥齿轮33,将使驱动锥齿轮31逆转并传递给被动锥齿轮32。并且,可以包括:圆柱形第一连接部件35,连接旋转轴5和驱动锥齿轮31;圆柱形第二连接部件36,连接被动锥齿轮32和前螺旋桨10的轮毂11。

旋转轴5可连接成向齿轮箱40的前方突出的前端能够与船体1内部的主驱动轴6分离和结合。并且,如图1所示,主驱动轴6与设置在船体1内部的驱动源8(柴油发动机、马达、涡轮机等)连接,由此旋转轴5能够与主驱动轴6一同旋转。

沿齿轮箱40的后方延伸的旋转轴5上固定有后螺旋桨20,前螺旋桨10可旋转地支承在后螺旋桨20与齿轮箱4之间的外表面。后面将对前螺旋桨10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通过与逆转旋转装置30连接,旋转轴5旋转时能够与后螺旋桨20相反的方向旋转。

主驱动轴6和旋转轴5能够通过圆柱形的联轴器(Coupling)装置以齿条(spline)轴连接的方式能够分离和结合地连接。在此,虽然作为一例示出花键轴联接方式,但主驱动轴6与旋转轴5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此。可以选择性地采用法兰盘联轴节方式、摩擦离合方式、磁力离合方式等。

如图2和图3所示,后螺旋桨20固定在旋转轴5的尾部,以便与旋转轴5一同旋转。后螺旋桨20包括固定在旋转轴5的轮毂21和设置在轮毂21的外表面的多个叶轮22。后螺旋桨20的轮毂21可以以中心部的轴结合孔23压入旋转轴5的外表面的方式固定。旋转轴5的后端部紧固固定帽24,由此后螺旋桨20能够更牢固地固定在旋转轴5上。

为了这样的结合,旋转轴5的尾部5a可设置成沿着后方外径逐渐缩小的锥形外表面,轮毂21的轴结合孔23可构成为与旋转轴5的外表面对应的锥形内表面。图2中附图标记25是以覆盖后螺旋桨20的轮毂21的后端和固定帽24的方式安装在轮毂21的螺旋桨盖。

前螺旋桨10能够旋转地设置在后螺旋桨20和逆转旋转装置30之间的旋转轴5的外表面。前螺旋桨10具备能可转地支承在旋转轴5的外表面的轮毂11,和设置在轮毂11的外表面的多个叶轮12。这样的前螺旋桨10可在设置后螺旋桨20之前设置在旋转轴5的外表面上。并且,由于与后螺旋桨20反向旋转,因此叶轮角与后螺旋桨20的叶轮角相反。

如图2和图5所示,前螺旋桨10的轮毂11可通过第一推力轴承13、第二推力轴承14、第一径向轴承15能够旋转地支承在旋转轴5的外表面。第一推力轴承13、第二推力轴承14可设置在轮毂11的前方侧内表面与旋转轴5的外表面之间,第一径向轴承15可设置在轮毂11的后方内表面与旋转轴5的外表面之间。

第一径向轴承15能够承受向旋转轴5的半径方向作用的前螺旋桨10的径向负重,第一推力轴承13、第二推力轴承14能够承受分别向前后轴方向作用的推力负重。具体而言,第二推力轴承14能够承受船舶前进时从前螺旋桨10向船头方向作用的推力负重,第一推力轴承13能够承受船舶后退时从前螺旋桨10向船尾方向作用的推力负重。

如图5所示,第一推力轴承13的内轮和第二推力轴承14的内轮以压入旋转轴5的外表面的状态相互邻接地配置,由此能够不被轴向挤压地支承。第一推力轴承13的外轮支承在与轮毂11结合的第二连接部件36上安装的固定环39上,由此也能够不被轴向挤压地支承。

前螺旋桨10的轮毂11与旋转轴5之间分别设置有圆柱形的第一支承环17a和第二支承环17b,由此能够防止第二推力轴承14被轴向挤压。第一支承环17a设置在第二推力轴承14的外轮与第一径向轴承15的外轮之间,能够相互支承这些轴承,第二支承环17b设置在第二推力轴承14的内轮与第一径向轴承15的内轮之间,能够相互支承这些轴。并且,在第一径向轴承15的外轮与后述的第一密封盖71之间的轮毂11的内表面设置间距调节环18,由此能够使第一径向轴承15的外轮不被轴向挤压。在这里,为了更稳定地支承第一径向轴承15的外轮,示出设置间距调节环18的情况,但在第一径向轴承15的外轮压入轮毂11的内表面的情况下,即使不设置间距调节环18,也可以进行第一径向轴承15外轮的固定,因此可以根据设计选择性地采用间距调节环18。

如图5所示,第一径向轴承15的内轮通过在与旋转轴5外表面之间安装圆柱形的楔形部件16,能够不被轴向挤压地固定。楔形部件16上具备向后方外径逐渐缩小的锥形外表面和其后方侧外表面上形成的螺纹,内表面能够压入固定在旋转轴5的外表面。并且,这样的楔形部件16的后方螺纹上紧固锁紧螺母16a,由此能够固定第一径向轴承15的内轮。由此,第一径向轴承15能够牢固地固定在旋转轴5的外表面与轮毂11的内表面之间。楔形部件16和锁紧螺母16a上可以紧固防止松动的固定钢夹16b。

设置前螺旋桨10时,首先,可以在旋转轴5的外表面依次设置第一推力轴承13、第二推力轴承14、第一支承环17a、第二支承环17b以及楔形部件16。之后,如图6所示,在旋转轴5的外侧结合前螺旋桨10的轮毂11,能够使轮毂11的内表面与第一推力轴承13、第二推力轴承14的外轮结合。接着,将第一径向轴承15推入楔形部件16的外表面与轮毂11的内表面之间来设置后,将锁紧螺母16a紧固到楔形部件16,由此能够固定第一径向轴承15的内轮。在设置第一径向轴承15之后设置间距调节环18,能够安装第一密封盖71。

若这样利用楔形部件16来固定第一径向轴承15,则即使在第一支承环17a、第二支承环17b等部件出现制造误差,导致第一径向轴承15的设置位置改变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调整楔形部件16和第一径向轴承15的安装位置来校正结合误差。即,在将楔形部件16和第一径向轴承15紧贴到第一支承环17a和第二支承环17b侧的状态下,能够固定第一径向轴承15,因此能够最小化部件之间的结合误差。间距调节环18在安装第一径向轴承15的状态下测定第一径向轴承15外轮与第一密封盖71之间的距离,能够符合该距离地制造后安装。

为了后续的故障维修,从旋转轴5分离前螺旋桨10时,相反地分离第一密封盖71和间距调节环18,松开紧固在楔形部件16的锁紧螺母16a,以能够分离第一径向轴承15之后,能够从后方拉出前螺旋桨10来进行分离。分离前螺旋桨10后露出第一推力轴承13、第二推力轴承14、楔形部件16、第一支承环17a及第二支承环17b,因此这些部件也能够容易地从旋转轴5分离。

如图2和图4所示,逆转旋转装置30的齿轮箱40可以包括:主体部41,其内部容纳驱动锥齿轮31、被动锥齿轮32、多个逆转锥齿轮33,并且两端开放的圆柱形;前方盖42,以封闭主体部41的前方侧开口的方式与主体部41结合;以及后方盖43,与主体部41结合,以封闭主体部41后侧的开口。

前方盖42能够可旋转地支承贯通其中心部的第一连接部件35,后方盖43也可以能够旋转地支承贯通其中心部的第二连接部件36。为此,第一连接部件35外表面与前方盖42之间可以设置前方轴承44,第二连接部件35外表面与后方盖43之间可以设置后方外侧轴承45。

后外侧轴承45沿旋转轴5的长度方向连续设置多个,由此能够使第二连接部件36以稳定支承的状态下旋转。为了第二连接部件36的可旋转的支承,第二连接部件36内表面与旋转轴5之间设置后内侧轴承46,第一连接部件35与旋转轴5外表面之间可以设置圆柱形的套筒轴承47。并且后内侧轴承46内轮与套筒轴承47之间的旋转轴5外表面上可以设置用于支承这些部件的圆柱形的隔离环49。

前方轴承44、后方外侧轴承45及后方内侧轴承46均可以由径向轴承构成。这些轴承44、45、46支承作用于旋转轴5、第一连接部件35及第二连接部件36的径向负重的同时,能够实现这些部件的稳定的旋转。

驱动锥齿轮31通过紧固多个紧固螺栓31a与第一连接部件35连接,以便与第一连接部件35一同旋转。被动锥齿轮32也通过紧固多个紧固螺栓32a与第二连接部件36连接。被动锥齿轮32的内径部分可以与旋转轴5隔开,以免旋转时与旋转走5发生干扰。

多个逆转锥齿轮33分别以啮合状态设置在驱动锥齿轮31与被动锥齿轮32之间。支承承各逆转锥齿轮33的轴34在与旋转轴5交叉的方向(旋转轴的半径方向)上配置,可以以旋转轴5为中心放射状配置有多个。并且,为了轴34的平稳圆滑的旋转,可在各逆转锥齿轮33的轴34两端分别设置轴承34a、34b。

为了设置逆转锥齿轮33,可以在齿轮箱40内部设置内框50,内框50以装入齿轮箱40内的状态紧固多个固定部件51,由此能够固定在主体部41内。

如图4所示,内框50可以设置成其中心部形成旋转轴5贯通的贯通孔52,可设置成其宽幅W(旋转轴长度方向的宽幅)小于逆转锥齿轮33的最大外径的圆柱形状或者多边柱形状。内框50可旋转地容纳各逆转锥齿轮33,并且具备两侧开放的多个齿轮设置部53,以便逆转锥齿轮33能够与驱动锥齿轮31、被动锥齿轮32啮合。并且,具备能够分别支承设置在逆转锥齿轮33的轴34两端的轴承34a、34b的第一轴支承部54和第二轴支承部55。这种构成可以分别以贯通孔52为中心放射状配置,以便能够设置多个逆转锥齿轮33。

如图4所示,为了逆转锥齿轮34的安装,第一轴支承部54和第二轴支承部55可以以向内框50的一侧方向开放的方式设置。并且,这里可以设置有覆盖轴承34a、34b来固定的第一紧固部件54a和第二紧固部件55a。由此,将各逆转锥齿轮33设置在内框50时,在组装逆转锥齿轮33、逆转锥齿轮的轴34以及轴承34a、34b的状态下,以将该组装体沿内框50的一侧侧面方向装入齿轮设置部53的方式设置后,能够紧固第一紧固部件54a、第二紧固部件55a来进行固定。在这里,仅示出将逆转锥齿轮33安装到内框50的方法的一个例子,不限定逆转锥齿轮33的安装方式。改变内框50的形状的情况下将逆转锥齿轮33安装到内框50的方式也会改变。

安装有逆转锥齿轮33的内框50在组装逆转旋转装置30的过程中,在设置驱动锥齿轮31、被动锥齿轮32、前方盖42以及后方盖43之前,将其装入齿轮箱40的主体部41之后,能够通过紧固多个固定部件51来固定到主体部41内。

如图4和图7所示,多个固定部件51可设置成圆柱形的销状。这些固定部件51设置成从主体部41的外侧贯通主体部41装入主体部41,由此其内侧端部能够以固定状态支承内框50。固定部件51的内侧端部通过装入内框50周围的固定槽56而与内框50结合。固定部件51的外侧端部能够通过固定螺丝的紧固来固定到主体部41。

根据这种齿轮箱40,将包括内框50的逆转锥齿轮组装体安装到主体部41之后,通过主体部41两侧的开口,能够设置驱动锥齿轮31和被动锥齿轮32,接着,能够设置前方盖42、后方盖43、第一连接部件35、第二连接部件36等部件。由此能够容易组装逆转旋转装置30,并且能够容易地执行后续的故障修理。

本实施例中示出逆转旋转装置30中设置多个逆转锥齿轮33的情况,但只要逆转锥齿轮33能够将驱动锥齿轮31的旋转逆转并传递给被动锥齿轮32即可,因此无需设置多个。驱动负荷不大的小型船舶中能够通过一个逆转锥齿轮实现其功能。

并且,如图2和图7所示,逆转旋转装置30具备可分离地连接旋转轴5和第一连接部件35的动力连接装置60。动力连接装置60可包括:驱动凸缘61,设置在齿轮箱40前方的驱动轴5上;被动凸缘62,以与驱动凸缘61对置的方式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件35;摩擦部件63,设置在驱动凸缘61与从动凸缘62之间;以及多个连接螺栓64,以贯通这些部件的方式紧固。驱动凸缘61可以与旋转轴5一体设置或者可以分开制作后通过焊接等固定到旋转轴5。从动凸缘62可以与第一连接部件35一体设置。摩擦部件63可以为多个分割为半圆形的方式,以便松开连接螺栓64之后,能够向半径方向外侧分离。

根据需要,动力连接装置60通过解开多个连接螺栓64来分离摩擦部件63,由此能够切断驱动凸缘61与从动凸缘62的动力连接。例如,船舶运行期间逆转旋转装置30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能够从旋转轴5切断向第一连接部件35侧的动力传递。这种情况下,能够仅通过后螺旋桨20的运行来驾驶船舶。

第二连接部件36的后端具备与前螺旋桨10的轮毂11连接的连接凸缘37。连接凸缘37可以与第二连接部件36一体设置,也可以通过多个固定螺栓37a的紧固来固定到前螺旋桨10的轮毂11的前表面。由此,被动锥齿轮32的旋转能够通过第二连接部件36传递到前螺旋桨10。

第二连接部件36与旋转轴5的外表面之间可以设置支承后方内侧轴承46的圆柱形的第三支承环38a和第四支承环38b。第三支承环38a设置在后内侧轴承46的内轮与第一推力轴承13的内轮之间来维持它们之间的间距。第四支承环38b可以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件36的内表面,以便支承后方内侧轴承46的外轮。并且,为了防止第四支承环38b的脱离,第二连接部件36的后端上可以安装固定环39。如图2和图5所示,固定环39可以支承第一推力轴承13的外轮。

这种逆转旋转装置30在旋转轴5旋转时,第一连接部件35旋转,与第一连接部件35连接的驱动锥齿轮31旋转。驱动锥齿轮31的旋转通过多个逆转锥齿轮33逆转后传递给被动锥齿轮32,因此被动锥齿轮32与驱动锥齿轮31反向旋转。并且,被动锥齿轮32的旋转通过第二连接部件36传递给前螺旋桨10。由此,能够实现前螺旋桨10和后螺旋桨20的相反旋转。

这样,本实施例的逆转旋转装置30通过多个锥齿轮31、32、33来实现两个螺旋桨10、20的相互反转,因此与现有行星齿轮式逆转旋转装置相比,能够减少体积。由此能够最小化设置在船体尾部3的齿轮箱40的体积。

通常的行星齿轮式逆转旋转装置为包括设置在旋转轴的太阳齿轮,设置在太阳齿轮外侧的行星齿轮,以及设置在行星齿轮外侧的圆柱形内齿轮的方式,因此其体积相对较大。并且,行星齿轮式逆转旋转装置中由于配置在最外侧的内齿轮需要旋转,因此考虑其外侧的外壳,体积不得不非常大。由此,现实上很难将其如本实施例的情况那样设置在船体的尾部。即使设置在船体尾部,也导致船体尾部变大。

并且,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推进器具备:第一密封装置90,密封船体尾部3与前螺旋桨10的轮毂11之间,防止海水(或者淡水)或异物进入;第二密封装置110,以相同目的来密封前螺旋桨10与后螺旋桨20的轮毂21之间。

如图12所示,第一密封装置90可包括:圆柱形第一衬套91,设置在固定于前螺旋桨轮毂11前表面的第二连接部件36的连接凸缘37上;第一密封部件92,以接触第一衬套91的外表面的方式覆盖第一衬套91,并且其一端固定在后方盖43上。

第一密封部件92具备:多个盘根93a、93b、93c,与第一衬套91对置的内表面相互隔开设置而与第一衬套91的外表面邻接;流路95,向这些盘根93a、93b、93c之间的槽供给用于密封的流体。第一密封部件92的流路95可以与通过齿轮箱40的前方盖42和后方盖43的润滑油供给流路96连接,以便能够供给具有规定压力的润滑油(参照图2)。具有压力的润滑油供给到各盘根93a、93b、93c之间的槽,向第一衬套91侧对各盘根93a、93b、93c进行加压紧贴,由此能够防止海水或异物的进入。

如图13所示,第一衬套91可由两侧分割为半圆形的第一部件91a和第二部件91b构成。并且,第一部件91a和第二部件91b的相互分割的部分91c上可设置盘根91d,以便在它们相互结合时实现密封。并且,第一部件91a的被分割的部分自由端侧设置有从一侧向相反侧突出的第一结合部91e,其相反侧的第二部件91b上设置有对应结合的第二结合部91f,在这里,通过固定螺栓91g的固定,两侧能够相互牢固地结合。固定在连接凸缘37的凸缘部91h上紧固多个固定螺栓91i,由此能够牢固地固定在轮毂11上。这里示出为了容易设置第一衬套91而将第一衬套91两侧分割的情况,但第一衬套91不限于此,也可以为第一部件91a和第二部件91b一体连接的圆柱形。

第一密封部件92也可以为从第一衬套91的外侧沿旋转轴5的长度方向层叠半圆形制造的多个环92a、92b、92c来固定的方式。多个环92a、92b、92c可通过螺栓紧固或焊接来相互结合。

如图14所示,第二密封部件110可包括:圆柱形第二衬套111,设置在后螺旋桨轮毂21的前表面;第二密封部件112,以邻接第二衬套111的外表面的方式覆盖第二衬套111,其一端固定在前螺旋桨轮毂11的后端。第二密封部件112同样与第一密封部件92相同地具备设置在内表面的多个盘根113a、113b、113c,以及向这些盘根之间的槽供给流体的流路115。

第二密封部件112的流路115可以与设置在从旋转轴5的中心部偏离的位置上的润滑流路120连通。为此,在旋转轴5上可以形成连接润滑流路120和第二衬套111的内侧空间122的半径方向的第一连接流路121,在前螺旋桨轮毂11上可以形成连通第二衬套111的内侧空间122和第二密封部件112的流路的第二连接流路123。由此,从润滑流路120向第二密封部件122侧供给的润滑油能够对盘根113a、113b、113c进行加压,由此能够实现密封。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设置空间4设置齿轮箱40的情况下,为了齿轮箱40的定心调整,旋转轴5的中心部上设置有沿旋转轴5的轴向贯通的计量孔100。对于基于计量孔100的齿轮箱40的定位作业进行后述。

第二衬套111和第二密封部件112也可以为如第一密封部件90的第一衬套91和第一密封部件92那样,通过分别制作成半圆形,在后螺旋桨20的设置后结合的方式。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示出润滑流路120配置在从旋转轴5的中心部偏离的位置上的一个独立的流路,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从旋转轴5的中心部周围以放射状配置多个。并且,润滑流路120执行接收从设置在船体1内部的润滑油供给装置(未图示)供给的润滑油的润滑油供给流路的功能,或者执行进行旋转轴5周围的润滑或者流入密封装置后重新回收到润滑油供给装置(未图示)的润滑油回收流路的功能是理所当然的。

如图2和图5所示,为了密封旋转轴5的外表面与轮毂11的内表面之间的缝隙,前螺旋桨10包括安装在轮毂11的后端侧的环状的第一密封盖71。第一密封盖71在与旋转轴5的外表面接触的内周面具备提高附着力的密封部件71a。这样的第一密封盖71即使因第二密封装置110的故障导致海水进入第二衬套111的内侧空间122,也能够防止该海水流入齿轮箱40侧。即,第一密封盖71实现二次屏蔽,能够更确切地防止海水进入齿轮箱40侧。

参照图2,为了密封从动凸缘62与旋转轴5的外表面之间,在齿轮箱40前方的从动凸缘62上可设置与第一密封盖71类似形状的第二密封盖72。第二密封盖72能够防止填满齿轮箱40内部的润滑油向船体1侧泄漏。

逆转旋转装置30可以包括:前表面密封盖73,能够密封地覆盖前方盖42与第一连接部件35之间的前方轴承44的前表面;后端密封盖74,能够密封地覆盖后方盖43与第二连接部件36之间的后外侧轴承45的后端。前表面密封盖73和后端密封盖74可以设置成与前述的第一密封盖71类似的形状。

前表面密封盖73与后端密封盖74能够防止齿轮箱40内部的润滑油向齿轮箱40外侧泄漏。并且后端密封盖74与第一密封盖71相同地,即使因第一密封装置90的故障导致海水进入第一衬垫91内侧空间,也能够发挥防止该海水流入齿轮箱40侧的二次屏蔽功能。

并且,本实施例的推进器可包括在齿轮箱40支承旋转轴5的第二径向轴承81、第三推力轴承82以及第四推力轴承83。第二径向轴承81容纳于第一轴承壳体84的状态下,能够固定在船体1内部的第一轴承支承部86。第三推力轴承82和第四推力轴承83也可以在以各内轮相互支承地状态容纳第二轴承外壳85的状态下,固定在船体1内部的第二轴承支承部87。

第二径向轴承81在齿轮箱40的前方支承旋转轴5,由此能够防止旋转轴5的半径方向振动和摇晃。第三推力轴承82和第三推力轴承83发挥从前螺旋桨10和后螺旋桨20向船体1侧传递到旋转轴5的轴向力的功能。尤其,第三推力轴承82发挥船舶航行时,从旋转轴5将向船头方向作用的力传递给船体1的功能,第四推力轴承83起到船舶后向行驶时,从旋转轴5将向船尾方向作用的力传递给船体1的功能。

图2中附图标记131是覆盖第一密封装置90外侧的船体尾部3与前螺旋桨11之间的第一覆盖体,附图标记132是覆盖第二密封装置110外侧的前螺旋桨轮毂11与后螺旋桨轮毂21之间的第二覆盖体。第一覆盖体131以固定在船体尾部3,与前螺旋桨的轮毂11略隔开的方式设置,或者以与船体尾部3略隔开的状态固定到前螺旋桨10的轮毂11,而能够与前螺旋桨10一同旋转。第二覆盖体132也可以以固定在与前螺旋桨的轮毂11和后螺旋桨的轮毂21中任意一侧的状态,而能够与所固定的侧一同旋转。

接着,参照图7至图11,对制作本实施例的推进器并设置在船体的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设置推进器时在安装到船体1之间先组装构成逆转旋转装置30的齿轮箱40和相关部件与旋转轴5。即,在旋转轴5外侧组装组装有逆转锥齿轮33的内框50、驱动锥齿轮31、被动锥齿轮32、第一连接部件35、前方盖42、前方轴承44、第二连接部件36、后方盖43、后方外侧轴承45等。第一密封装置90的第一衬垫91和第一密封部件92也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件36的连接凸缘37与后方盖43之间。

这样的逆转旋转装置30是在各自的制造工厂加工各部件之后组装而成的,因此能够进行精巧的制作。并且,通常的情况下,预先将需在前螺旋桨10的设置后设置的第一密封部件90安装到逆转旋转装置30,因此能够简化之后将推进器设置到船体1的作业。

在制造工厂组装的旋转轴5和逆转旋转装置30利用运输构件搬运到制造船体1的船坞等之后,能够安装到船体1的尾部3。此时能够利用抬起逆转旋转装置30组件的起重机等起吊设备。安装逆转旋转装置30时,首先将逆转旋转装置30的齿轮箱40从船体1的后方以滑动方式装入船体尾部3的设置空间4。

并且,校直成旋转轴5的中心与主驱动轴6的中心一致。即,主驱动轴6的中心以与驱动源3的(假想)轴线一致的方式与驱动源3连接,因此通过校直成旋转轴5的中心与主驱动轴6的中心一致,旋转轴5的中心和主驱动轴6的中心与轴线一致。

参照图8,为了将旋转轴5的中心校直成与主驱动轴6的中心一致,可以使用轴校直测量装置。轴校直测量装置通过后述的光照射部210从旋转轴5的前方向旋转轴5的贯通的计量孔100照射光,通过后述的光检测部220测定通过旋转轴5的贯通的计量孔100的光的入射位置。此时,照射的光可包括激光、红外线等。

基于通过轴校直测量装置测定的值,旋转轴5与主驱动轴6校直并结合。此时,如上所述,旋转轴5的前端能够与主驱动轴6分离并结合地连接。并且,主驱动轴6和旋转轴5例如可以通过圆柱形联接装置7以齿条(spline)轴联接方式能够分离和结合地连接。

参照图9,轴校直测量装置包括光照射部210和光检测部220。

如图9a所示,光照射部210从主驱动轴6的中心向旋转轴5的贯通的计量孔100照射光。光照部210设置在主驱动轴6的内侧或者驱动源8的前方,能够设置在支承主驱动轴6的中间轴承9(参照图1)的内侧。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以光照射部210设置在主驱动轴6内侧的例子进行说明。在这里,中间轴承9设置成其中心以轴线为基准与主驱动轴6的中心一致,例如可以包括套筒轴承。

光照射部210包括光源211和第一水平仪212。光源211照射光,此时光可以包括激光等。光源211以与主驱动轴6的中心一致地水平照射光。此时,第一水平仪212测定光照射部210的水平状态,由此能够检查光照射部210的光是否水平照射。

光照射部210能够通过第一调整部件213调整高低,以使照射光的基准位置C1与主驱动轴6的中心一致。这是为了照射光的基准位置C1设定成与主驱动轴6的中心一致,从而能能够与主驱动轴6的中心一致地照射光。

第一调整部件213由第一支撑杆213a和第一水准仪213b构成,通过第一水准仪213b,光照射部210能够在第一支撑杆213a的上下移动调整高低。工作人员如下进行高低调整:利用连接到光照射部210的外部装置,以坐标值确认光照射部210的基准位置C1的同时,使光照射部210的基准位置C1与主驱动轴6的中心一致。

并且,第一支撑杆213a与第一固定部215连接,第一固定部215将光照射部210固定在主驱动轴6的内表面。例如,第一固定部215设置成其下部与主驱动轴6的内表面曲率对应,能够将光照射部210稳定地固定到主驱动轴6的内表面。第一固定部215由磁性体设置,以使光照射部210以可拆卸式设置。但是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固定部215也可以通过焊接等粘贴。

如图9b所示,光检测部220在旋转轴5或旋转轴5后方设置成与光照射部210对置,测定光的入射位置。例如,光检测部220可设置在旋转轴5的中空或者后端5b,来测定光的入射位置。这样的光检测部220包括受光部221、第二水平仪222以及判断部(未图示)。

受光部221测出从光照射部210入射的光。受光部221能够显示入射到画面的光的位置。工作人员确认显示在画面的光的入射位置,能够执行以旋转轴5的中心与主驱动轴6的中心一致的方式校直齿轮箱40的作业。此时,作为另一例子,入射的光的位置以坐标值数据化,能够传输到外部装饰。这种情况下,工作人鱼能够通过显示在外部装置的坐标值来确认旋转轴5与主驱动轴6的校直状态。

第二水平仪222测定光检测部220的水平状态。这是为了使光照射部210和光检测部220在相互水平状态执行光照射和光接收。

判断部(未图示)基于光的入射位置来判断旋转轴5的中心与主驱动轴6的中心是否校直。当光入射到与照射光的光照射部210的基准位置C1一致的光检测部220的基准位置C2的情况下,判断部判断旋转轴5的中心与主驱动轴6的中心校直。在这里,光检测部220的基准位置C2设定成与旋转轴5的中心一致。当判断为旋转轴5的中心与主驱动轴6的中心校直的情况下,可通过提示音等向工作人员提示该事实。

这样的光检测部220可通过第二调整部件223调整高低,以便光入射的基准位置C2与旋转轴5的中心一致。第二调整部件223由第二支撑杆223a和第二水准仪223b构成,通过第二水准仪223b,光检测部220能够在第二支撑杆223a的上下移动调整高低。工作人员如下进行高低调整:利用连接到光检测部220的外部装置,以坐标值确认光检测部220的基准位置C2的同时,使光检测部220的基准位置C2与旋转轴5的中心一致。

并且,第二支撑杆223a与第二固定部225连接,第二固定部225将光检测部220固定在旋转轴5的后端面。第二固定部225由磁性体设置,以使光检测部220以可拆卸式设置。但是不限于此,例如,第二固定部225也可以通过焊接等粘贴。

这样的轴校直测量装置在怀疑轴5、6的偏离时,根据周期性或者外部装置传输的控制命令执行上述的光发送接收动作,来检测轴校直状态,并传输给外部装置。为此,各光照射部210和光检测部220可分别包括控制部(未图示)。例如,光照射部210的控制部(未图示)根据周期性或者外部装置传输的控制命令,使光照射部210照射光,光检测部220的控制部(未图示)检测接收的光的入射位置并传输给外部装置。

图10a表示上述的光检测部220固定到旋转轴5的后端的形状。参照图10b,若基于轴校直测量装置的测量过程结束,则旋转轴5的后端通过密封塞230闭合。

这样,通过具备轴校直测量装置进行校直,以使旋转轴5的中心与主驱动轴6的中心一致,由此能够提高轴5、6校直作业的准确性和效率性,能够防止轴5、6疲劳和破损以及振动等。

将逆转旋转装置30装入船体尾部3的设置空间4并进行校直后,如图11所示,在齿轮箱40的前方和后方分别设置前固定部件48a和后固定部件48b,将齿轮箱40固定到船体尾部3。前固定部件48a和后固定部件48b可以为分割为多个的方式。前固定部件48a和后固定部件48b可通过紧固多个固定螺栓来固定到齿轮箱40和船体尾部3的结构物上。

关于后固定部件48b,工作人员能够从船体1的后方靠近来安装,关于前固定装置48a,工作人员能够从船体1内部靠近来安装。这样装入船体尾部3的设置空间4的方式安装的逆转旋转装置30在以后发生故障时,能够从船体1分离逆转旋转装置30,能够在分离状态下进行故障修理。因此能够容易地执行故障修理。

本实施例示出为了使齿轮箱40坚固地固定,在齿轮箱40的前方和后方紧固前固定部件48a和后固定部件48b的例子,但若将齿轮箱40装入设置空间4,则维持齿轮箱40的外表面支承在设置空间4的内表面的状态,因此仅通过紧固后固定部件48b也能够将齿轮箱40固定到船体尾部3。

将齿轮箱40固定到船体尾部3之后,通过联接装置7连接主驱动轴6和旋转轴5,在船体1的内部设置第二径向轴承81、第三推力轴承82、第四推力轴承83,能够使旋转轴5支承在船体1。

将逆转旋转装置30固定在船体尾部3之后,如图1和图2所示,将前螺旋桨10、后螺旋桨20以及相关部件安装到旋转轴,通过安装第二密封装置110,可以结束推进器的设置。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安装到船体尾部3的设置空间4的齿轮箱40可能因故障维修等理由,会发生从设置空4分离的情况。但是由于齿轮箱的重量至少为数十吨以上,因此难以从设置空间4分离齿轮箱40。因此,需要从设置空间4有效地分离齿轮箱。

为此,参照图20,上述的前固定部件48a可设置成包括第一紧固槽2201、第二紧固槽2202以及分离槽2211的方式。前固定部件48a通过紧固到第一紧固槽2201的固定螺栓2208固定到船体尾部3。并且,齿轮箱40通过紧固到第二紧固槽2202的固定螺栓2209固定到船体尾部3。此时,若将齿轮箱40装入设置空间4,则维持齿轮箱40支承在设置空间4的内表面的状态,因此仅通过紧固后固定部件48b也能够将齿轮箱40固定到船体尾部3。这种情况下,能够省略第二紧固槽2202和对其进行紧固的固定螺栓2209。

为了从设置空间4分离齿轮箱40,在将前固定部件48a结合到船体尾部3的状态下,解除后固定部件48b(参照图8)和固定螺栓2209的紧固。并且,将后述的定位螺栓2212紧固到分离槽2211并使定位螺栓2212前进,以向前方盖42施加力,由此从设置空间4分离齿轮箱40。在这里,通过定位螺栓2212的紧固而从设置空间4分离齿轮箱40可以定义为内含通过定位螺栓2212的紧固将齿轮箱40从设置空间隔开一定距离的含义。

参照图21,上述的钱固定部件48a可设置成固定凸缘2210方式。与前固定部件48a相同地,固定凸缘2210上形成有贯通形状的分离槽2211,所述分离槽用于从齿轮箱40的前方通过螺栓紧固对齿轮箱40施加力从而从设置空间4分离齿轮箱40。此时,固定凸缘2210可通过焊接、螺栓紧固等结合到船体尾部或者一体设置在船体尾部3。

参照图22和图23,分离槽22可沿着紧贴到齿轮箱40的前方盖42的固定凸缘2210的周边部2213设置多个。为了从设置空间4分离齿轮箱40,若在解除后固定部件48b(参照图8)紧固下,将定位螺栓2212紧固到设置在固定凸缘2210的周边部2213的分离槽2211,对前方盖42施加力的同时前进,则能够从设置空间4分离齿轮箱40。本实施例中,以定位螺栓2212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为了从设置空间4分离齿轮箱40,可以使用紧固到分离槽2211而对前方盖42施加力的所有种类的紧固构件。

参照图24,作为另一例子,上述的固定凸缘2210可设置成包括紧固槽2202和上述的分离槽2211的方式。即,固定凸缘2210的周边部2213为了将齿轮箱40固定到船体尾部3,可包括贯通形状的紧固槽2202,以便固定螺栓(未图示)紧固。此时,分离槽2211可以与紧固槽2202交替配置。

这种情况下,为了从设置空间4分离齿轮箱40,解除后固定部件48b(参照图8)的紧固,接触紧固到紧固槽2202的固定螺栓(未图示)的紧固。之后,将固定螺栓2212紧固到设置在固定凸缘2210的周边部2213的分离槽2211上,并对前方盖42施加力,由此能够从设置空间4分离齿轮箱40。

上述的图22和图24的固定凸缘2210的周边部2213的构成理所当然也能够适用于紧贴在齿轮箱40的前方盖42的图20的前固定部件48a的周边部。

并且,参照图25和图26,上述的图22的分离槽也能够兼容作为用于将齿轮箱40固定到船体尾部3的固定螺栓2209a紧固的紧固槽。此时,假设定位螺栓2212的直径大于固定螺栓2209a的直径。

为此,可以结合到分离槽2211,并且内外侧周边部形成有螺纹的结合部件2220紧固。结合部件2220包括用于将齿轮箱40的前方固定到所述船体尾部3的固定螺栓2209a紧固的中空部2220a。此时,分离槽2211的内侧形状对应结合部件2220的外形而形成,固定螺栓2209a的外形能够以具有对应结合部件2220的内侧形状的螺纹的方式形成。

为了将齿轮箱40固定到船体尾部3,将结合部件2220结合到分离槽2211,将固定螺栓2209a紧固到结合部件2220来结合到形成在齿轮箱40的前方盖42前表面的槽42a。并且,为了从设置空间4分离齿轮箱40,解除后固定部件48b(参照图8)的紧固,从分离槽2211依次解除固定螺栓2209a和结合部件2220,在此状态下,将定位螺栓2212紧固到分离槽2211,对齿轮箱40施加力的同时前进。此时,定位螺栓2212的外形可以形成为对应分离槽2211的内侧形状,以便紧固到分离槽2211。

接着,对本发明的推进器的运行进行说明。

推进器中,通过船体1内部的驱动源8的动作旋转轴5旋转,则直接连接在旋转轴5后端部的后螺旋桨20沿与旋转轴5相同的方向一同旋转。同时,逆转旋转装置30的驱动锥齿轮31也处于固定在旋转轴5的状态,所以与旋转轴5一同旋转。驱动锥齿轮31的旋转通过多个逆转锥齿轮33逆转并传递到被动锥齿轮32,所以被动锥齿轮32与旋转轴5反向旋转。由此通过第二连接部件36与被动锥齿轮32连接的前螺旋桨10与后螺旋桨20反向旋转。

由于彼此相反旋转的前螺旋桨10和后螺旋桨20的叶轮角相互相反,因此沿同一方向产生推进水流。即,当船舶前进时向后方产生推进水流,当船舶后退时分别反向旋转的同时向前方产生推进水流。并且,关于前进时产生的推进水流,将经过了前螺旋桨10的流体的旋转动能在后螺旋桨20逆向旋转的同时回收成为推进力,因此推进性能得到提高。后退时也相同。

另一方面,前螺旋桨10在前进时向后方产生推进水流,因此受到与此相当的反作用力。该力通过第二推力轴承14传递到旋转轴5而作为推进力起作用。后螺旋桨20在前进时也向后方产生推进水流,因此也受到反作用力,该力也传递到直接连接的旋转轴5而作为推进力起作用。

当船舶后退时,前螺旋桨10的推进力通过第一推力轴承13传递到旋转轴5,后螺旋桨20的推进力也传递到直接连接的旋转轴5。

结果,本实施例的推进器中,当船舶前进时以及后退时通过前螺旋桨10和后螺旋桨20的动作而产生的推进力均传递到旋转轴5.并且,传递到旋转轴5的推进力通过第三推力轴承82和第四推力轴承83传递到船体1,因此实现船体1的推进。

以下,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前螺旋桨与后螺旋桨之间设置的密封装置进行说明。以下对具有相同功能的构成要件添加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参照图15至图19,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密封装置1110包括相互滑动面接触的加压环部件1120和支承环部件1130,以便即使因相互逆转的前螺旋桨10和后螺旋桨20的不均匀负重导致发生旋转轴5的半径方向上的移动,也能够防止实际效率下降,并且能够提高密封性能。

加压环部件1120用于向支承环部件1130产生加压力,其包括:固定环1121,结合到后螺旋桨20的轮毂21;移动环1125,与固定环1121隔开配置,具备与支承环部件1130面接触的加压部1123;弹性部1127,结合在固定环1121与移动环1125之间,提供移动环1125向支承环部件1130加压的加压力。

固定环1121形成为中空圆柱形,一侧通过例如螺栓的固定部件1124以与后螺旋桨20的轮毂21形成水密结构的方式固定结合,移动环1125与固定环1121沿旋转轴5的轴向隔开规定距离,能够实现包围旋转轴5周围的中空圆柱形。

弹性部1127包括:一对固定部1127a、1127b,两端分别与固定环1121的外表面和移动环1125的外边面形成水密结构地结合,以便密封固定环1121与移动环1125之间;圆弧部1127c,连接一对固定部1127a、1127b,并提供弹性力。

即,一对固定部1127a、1127b通过支承部1127d加压紧贴,以形成水密结构,而分别与固定环1121和移动环1125的外表面结合,圆弧部1127可以以规定的曲率弯曲形成,以便提供对移动环1125加压的弹性力。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弹性部1127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产生将移动环1125向支承环部件1130加压的加压力的结构,就能够使用已知的多种构件。

加压部1123形成为圆柱形,能够可分离地结合到移动环1125的一侧。

这样的加压部1123用于与支承环部件1130面接触并进行摩擦旋转,由耐磨性优异的材质形成,与支承环部件1130面接触的滑动面1123a可以沿与旋转轴5正交的方向形成。

并且,加压部1123与移动环1125之间可以设置用于防止海水流入的密封部1128。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加压部1123示出能够与移动环1125分离地设置的构成,但加压部1123可以与移动环1125一体形成是理所当然的。

支承环部件1130形成为通过例如螺栓等固定部件1129结合到前螺旋桨10的轮毂11的圆柱形,这种情况下也形成水密结构地结合。

支承环部件1130的后表面可以形成为沿与旋转轴5正交的方向平坦的形成的滑动面1131,以便与加压部1123的滑动面1123a进行面接触。这种支承环部件1130也由耐磨性优异的材质形成。

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因前螺旋桨10和后螺旋桨20的不均匀负荷导致旋转轴5的半径方向的移动,相互加压而滑动摩擦接触地加压环部件1120和支承环部件1130的滑动面1123a、1131能够吸收旋转轴5的半径方向的移动,因此实际性能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为了防止通过基于滑动面1123a、1131的摩擦旋转来执行密封的本发明的密封装置1110因摩擦热导致性能下降,如图17所示,可以设置成从搭载到船体1内部的润滑油供给装置1140供给润滑油。

润滑油供给装置1140包括:贮存润滑油的润滑油罐1141;润滑油供给线路1142,用于从润滑油罐1141向密封装置1110的内侧空间1122供给润滑油;润滑油回收线路1143,用于从密封装置1110的内侧空间1122回收润滑油。

润滑油供给线路1142与形成在旋转轴5上的润滑油供给流路1150连接,润滑油回收线路1143与形成在旋转轴5上的润滑油回收流路1160连接。

润滑油供给流路1150可以如下连接:一端与设置在旋转轴5上的润滑油供给部1151连接,另一端与形成在旋转轴5与密封装置1110的内侧空间1122连通。

润滑油回收流路1160可以如下连接:一端与设置在旋转轴5上的润滑油回收部1161连接,另一端与形成在后螺旋桨20的轮毂21的连接流路1170连通。

连接流路1170是连接润滑油回收流路1160和内部空间1122的管,一端可与内侧空间1122连接,另一端1173与形成在润滑油回收部1161的端部上的开孔1162连接。

并且,如图18所示,与开孔1162连接的连接流路1170的另一端1173(以下称为连通口)设置成具有与开孔1162的宽幅W1相对较大的宽幅W2。

这是为了,后螺旋桨20与旋转轴5结合的情况下,如图19所示,因基于季节变化的热应力导致旋转轴5的长度发生过变化,随着这样的旋转轴5的长度变化,导致与连通口1173连接的开孔1162的连接位置改变,但通过具有相对较大的宽幅的连通口1173能够弥补开孔1162的位置变化。

这样的连通口1173的宽幅W2可以形成为开孔1162的宽幅W1的2~4倍。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关于形成在后螺旋桨20的轮毂21的连接流路1170的连通口1173与形成在旋转轴5的润滑油回收流路1160的开孔1162的关系,对连通口1173的宽幅相对大于开孔1162的宽幅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

作为一例,只要是通过螺旋桨的轮毂结合到轮毂的密封装置,且具有用于供给润滑油的流路的结构,就能够全部适用。

即,只要是形成向旋转轴5流入润滑油的流路1160(这里不是限定为润滑油回收流路),在螺旋桨的轮毂21(这里不是限定为后螺旋桨)上形成于流路1160连接的连接流路1170的结构,则与流路1160的开孔1162连接的连接流路1170的连通口1173具有相对大于开孔1162的宽幅的宽幅。

再次参照图16和图17,润滑油供给装置1140还可包括设置在润滑油供给线路1142的泵114和冷却装置1145,设置在润滑油回收线路1143的阀1146、油水分离器1147以及过滤器1148。

泵1144抽取贮存在润滑油罐1141的润滑油通过润滑油供给线路1142压送到润滑油供给部1151,通过泵1144抽取的润滑油通过冷却装置1145冷却后,通过润滑油供给流路1150传输到形成在密封装置1110的内侧的内侧空间1122。

传输到内侧空间1122的润滑油冷却密封装置1110后,经由连接流路1170和润滑油回收流路1160,通过润滑油回收部1161回到润滑油回收线路1143。

此时,海水可能通过滑动面1123a、1131之间的缝隙向密封装置1110的内侧空间1122流入,流入到内侧空间1122的海水与容纳于内侧空间1122的润滑油混合而回收到润滑油回收线路1143。

设置在润滑油回收线路1143的油水分离器1147从混合有海水的润滑油中分离海水,分离完海水的润滑油通过过滤器去除异物之后再次回收到润滑油罐1141。

以上,对特定的实施例进行图示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技术思想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实施多种变形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