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端子和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3836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导电端子和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端子和包括该导电端子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和保持在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通常,导电端子的后端需要与导线的导体压接在一起,前端需要与对配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对配在一起。

在现有技术中,导电端子为通过冲压金属板材形成的冲压型导电端子。在现有技术中,这种冲压成型的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之间通常为间隙配合,这导致导电端子在装配到绝缘本体中后位置不固定,容易偏移其正确的安装位置,使得导电端子在装配到绝缘本体中后存在较大的位置误差,这会导致该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不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有效地防止导电端子在绝缘本体中出现位置偏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至少一个导电端子,保持在所述绝缘本体中。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筒状部;第二筒状部,其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筒状部的直径;和过渡部,连接在所述第一筒状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筒状部的一端之间。在所述第一筒状部的外周壁上形成有至少一圈第一接合凸起筋,在所述第二筒状部的外周壁上形成有至少一圈第二接合凸起筋,所述第一接合凸起筋和所述第二接合凸起筋分别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接合到所述绝缘本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与所述过渡部相邻的一圈所述第二接合凸起筋与所述过渡部之间在所述导电端子的轴向方向上相距预定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预定距离大于所述导电端子的整个长度的1/50且小于所述导电端子的整个长度的1/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侧翼部,所述侧翼部连接至所述第一筒状部的另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导电端子的侧翼部适于包裹在导线的外包覆层上,所述导线的导体适于插入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筒状部中,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筒状部适于压接在所述导线的导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过渡部的直径从所述第一筒状部向所述第二筒状部逐渐缩小,从而实现了所述第一筒状部和所述第二筒状部之间的平滑过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导电端子为通过冲压单张板材形成的一体式端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筒状部;

第二筒状部,其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筒状部的直径;和过渡部,连接在所述第一筒状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筒状部的一端之间。在所述第一筒状部的外周壁上形成有至少一圈第一接合凸起筋,在所述第二筒状部的外周壁上形成有至少一圈第二接合凸起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与所述过渡部相邻的一圈所述第二接合凸起筋与所述过渡部之间在所述导电端子的轴向方向上相距预定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预定距离大于所述导电端子的整个长度的1/50且小于所述导电端子的整个长度的1/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侧翼部,所述侧翼部连接至所述第一筒状部的另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导电端子的侧翼部适于包裹在导线的外包覆层上,所述导线的导体适于插入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筒状部中,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筒状部适于压接在所述导线的导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过渡部的直径从所述第一筒状部向所述第二筒状部逐渐缩小,从而实现了所述第一筒状部和所述第二筒状部之间的平滑过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导电端子为通过冲压单张板材形成的一体式端子。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在导电端子的后端的第一筒状部上形成有至少一圈第一接合凸起筋,在导电端子的前端的第二筒状部上成有至少一圈第二接合凸起筋,因此,在导电端子装配到绝缘本体中之后,导电端子上的第一接合凸起筋和第二接合凸起筋同时与绝缘本体接合,从而在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之间形成多点定位,这样,就能够将导电端子可靠地保持在绝缘本体中,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导电端子在绝缘本体中偏移其正确的安装位置,保证了该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图1中所示的导电端子的俯视图;

图3显示图1中所示的导电端子的侧视图;和

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至少一个导电端子,保持在所述绝缘本体中。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筒状部;第二筒状部,其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筒状部的直径;和过渡部,连接在所述第一筒状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筒状部的一端之间。在所述第一筒状部的外周壁上形成有至少一圈第一接合凸起筋,在所述第二筒状部的外周壁上形成有至少一圈第二接合凸起筋,所述第一接合凸起筋和所述第二接合凸起筋分别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接合到所述绝缘本体上。

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纵向剖视图。

如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连接器主要包括绝缘本体200和保持在该绝缘本体200中的至少一个导电端子100。该导电端子100的一端(图中的右端)与导线(未图示)的导体电连接,该导电端子100的另一端(图中的左端)与配对连接器(未图示)的导电端子配合。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导电端子100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图1中所示的导电端子100的俯视图;图3显示图1中所示的导电端子100的侧视图。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导电端子主要包括位于其一端的第一筒状部110,位于其另一端的第二筒状部120和位于第一筒状部110和第二筒状部120之间的过渡部130。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筒状部120的直径小于第一筒状部110的直径。过渡部130连接在第一筒状部110的一端和第二筒状部120的一端之间。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过渡部130的直径从第一筒状部110向第二筒状部120逐渐缩小,从而实现了第一筒状部110和第二筒状部120之间的平滑过渡。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筒状部110的外周壁上形成有至少一圈第一接合凸起筋111,在第二筒状部120的外周壁上形成有至少一圈第二接合凸起筋121。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图1至图3所示的导电端子100装配到绝缘本体200中之后,导电端子100上的第一接合凸起筋111和第二接合凸起筋121分别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接合到绝缘本体200上,从而在导电端子100与绝缘本体200之间形成多点定位,这样,就能够将导电端子100可靠地保持在绝缘本体200中,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导电端子100在绝缘本体200中偏移其正确的安装位置,保证了该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导电端子100可以为通过冲压单张板材形成的一体式端子。

如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与过渡部130相邻的一圈第二接合凸起筋121与过渡部130之间在导电端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相距预定距离d。这样,可以降低导电端子100在冲压成型时的加工难度,并有助于保证第二接合凸起筋的形状以及尺寸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预定距离d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前述预定距离d被设定为大于导电端子100的整个长度的1/50且小于导电端子100的整个长度的1/10。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导电端子100还包括侧翼部140,该侧翼部140连接至第一筒状部110的另一端。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导电端子100的侧翼部140适于包裹在导线的外包覆层上。导线的导体适于插入导电端子100的第一筒状部110中。导电端子100的第一筒状部110适于压接在导线的导体上。这样,就可以将导线固定并电连接至导电端子100的一端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导电端子100。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导电端子主要包括第一筒状部110、第二筒状部120和过渡部130。第二筒状部120的直径小于第一筒状部110的直径。过渡部130连接在第一筒状部110的一端和第二筒状部120的一端之间。在第一筒状部110的外周壁上形成有至少一圈第一接合凸起筋111,在第二筒状部120的外周壁上形成有至少一圈第二接合凸起筋121。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