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储能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2204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断路器储能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断路器储能机构。



背景技术:

万能式断路器主要由操作机构、框架、触头系统、灭弧系统等组成,其中操作机构的包括储能式操作机构,主要通过储能弹簧的伸缩来实现储能与释能过程。其中还包括扣片、片状弹簧顶板等部件,在释能过程中,操作机构中的扣片撞击片状弹簧,驱动顶板将支承件顶开并使得杠杆脱开,进而扣片复位拉动储能弹簧,储能弹簧带动杠杆转动至初始位置,完成释能动作。现有技术中,扣片反复撞击片状弹簧,易使片状弹簧出现断裂情况,导致顶板无复位力而导致释能失效;还有顶板向前顶开支承件内顶板的过程,由于前端无限位,易出现顶板顶出支承件而导致正面机构储能释能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动作可靠、操作稳定的断路器储能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断路器储能机构,包括杠杆3、扣片4、顶板6、储能弹簧8和扣板9,所述的储能弹簧8两端分别与杠杆3和扣片4相连接,所述的扣板9枢转安装在支承件7上,所述的顶板6滑动安装在支承件7上,扣板9的端部与杠杆3相对设置,顶板6的两端分别与扣片4和扣板9相对设置,支承件7上还设有弹簧12,所述的弹簧12的两端分别与顶板6和支承件7相连接,释能状态时储能弹簧8释能使得扣片4驱动顶板6在支撑件7上滑动并作用于扣板9从而使得扣板9与杠杆3脱扣。

进一步,所述的顶板6上设有槽61,支承件7上设有用于限制顶板6移动范围的定位销13,所述的定位销13安装在槽61内并能够相对槽61滑动。

进一步,所述弹簧12的两端分别与槽61的侧壁和定位销13的侧壁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支承件7上设有用于安装定位销13的通孔71,所述的定位销13能够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螺丝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支承件7上。

进一步,所述的支承件7包括底座73和两块安装在底座73上的支承片72,所述的支承片72之间形成用于安装顶板6的凹槽。

进一步,所述支承片72之间设有安装台77,支承片72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螺栓75,所述的连接螺栓75与安装台77之间形成凹槽,顶板6的顶部与底部分别与连接螺栓75和安装台77相连接,并能够沿安装台77滑动。

进一步,所述支承件7的一端设有铰接孔76,扣板9可旋转的安装在铰接孔76内,扣板9的一端设有与杠杆3相对设置的卡口91,另一端设有与顶板6相对设置的折弯部92,储能状态时卡口91与杠杆3锁扣连接,释能状态时杠杆3与卡口91脱扣。

进一步,所述的顶板6一端安装在支承件7上,另一端设有与扣板9的折弯部92相对设置的顶杆62,储能状态时折弯部92压住顶杆62,释能状态时顶杆62作用于折弯部92使得扣板9转动。

进一步,所述的支承件7上设有两块支承片72,支承片72上开设有条形槽,所述的顶板6设有凸台,所述的凸台安装在支承片72的条形槽中并且顶板6能够沿条形槽滑动。

进一步,还包括啮合的蜗杆1和蜗轮2,蜗轮2与杠杆3相连接,电机驱动蜗杆1,蜗轮2带动杠杆3转动使得储能弹簧8处于储能拉伸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储能机构通过在顶板和支承件之间设置弹簧和定位装置对顶板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并提供顶板的回复力,实现了稳定的储能释能过程,能够改善因顶板顶出支承件时导致的储能和释能过程失效的问题,提高储能机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储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释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顶板和支承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承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图6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储能机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储能机构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断路器储能机构,包括杠杆3、扣片4、顶板6、储能弹簧8和扣板9。所述的储能弹簧8两端分别与杠杆3和扣片4相连接,扣片4与限制件10相对设置,所述的限制件10用于限位扣片4在储能弹簧8的作用下转动。所述的扣板9枢转安装在支承件7上,所述的顶板6滑动安装在支承件7上,扣板9的端部与杠杆3相对设置并且杠杆3在储能状态时与扣板9锁扣连接。顶板6两端分别与扣片4和扣板9相对设置,释能状态时扣片4驱动顶板6在支撑件7上滑动并作用于扣板9从而使得扣板9与杠杆3脱扣。支承件7上还设有弹簧12,所述的弹簧12的两端分别与顶板6和支承件7相连接。具体的,顶板6上设有槽61,支撑件7上设有与槽61相连接的定位销13,进而将顶板6滑动的安装在支承件7上,弹簧12的两端分别与槽61的侧壁和定位销13的侧壁相连接,初始状态与储能状态时,弹簧12被压缩,能够辅助顶板6克服扣板9的重力。储能状态时,杠杆3转动使得储能弹簧8处于储能拉伸状态,限制件10与扣片4相接触并阻挡扣片4转动,杠杆3与扣板9锁扣连接。释能状态时,限制件10与扣片4脱扣并且扣片4在储能弹簧8释能的弹簧力作用下撞击顶板6,顶板6作用于扣板9,扣板9转动并与杠杆3脱扣,实现释能过程。本实用新型中的顶板在支承件7的移动范围受到弹簧与定位销限制,不会产生因顶板移动距离过大导致顶板无法复位的问题,避免了储能与释能过程失效的问题,提高了工作过程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断路器的支架内,还包括啮合的蜗杆1和蜗轮2,蜗杆1与驱动机构相连接,蜗轮2与杠杆3相连接。储能状态时,蜗杆1、蜗轮2转动带动杠杆3转动,从而使得储能弹簧8处于储能拉伸状态。优选的,蜗杆1能够通过电机带动实现转动。

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的支承件7包括底座73和两块安装在底座73上的支承片72,所述的支承片72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孔74,所述的连接孔74与连接螺栓75配合用于连接两块支承片72,支承片72之间形成用于安装顶板6的凹槽。具体地,所述支承片72之间设有安装台77,连接螺栓75与安装台77之间形成凹槽,顶板6的顶部与底部分别与连接螺栓75和安装台77相连接,并能够沿安装台77滑动。支承片72上还设有定位销13,与定位销13对应设有通孔71,定位销13穿过通孔71与槽61,进而限制顶板6的移动范围。优选的,所述的定位销13还可以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螺丝连接等方式安装在支承件7上。通过设置槽61和定位销13从而限制顶板6的移动范围避免出现因顶板6向扣板9移动距离过大掉出支承件7的问题,同时弹簧12的弹簧力提供了顶板6复位的动力,保证了顶板6具有足够的回复力。

所述支承片72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扣板9的铰接孔76,扣板9能够以铰接孔76为圆心旋转。扣板9的一端设有卡口91,另一端设有折弯部92,所述的卡口91与杠杆3相对设置,所述的折弯部92与顶板6上设置的顶杆62相对设置。储能状态时,卡口91能够与杠杆3锁扣连接,折弯部92在扣板9的重力作用下压住顶杆62;释能状态时,顶杆62作用于折弯部92,扣板9转动,杠杆3与卡口91脱扣。扣板与杠杆锁扣连接并能够在顶板的作用下脱扣,能够保持储能机构工作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顶板6与支承件7的安装结构不仅限于上述一种设置方式。所述支承件7的支承片72上开设有条形槽,与条形槽相对应的,顶板6设有凸台,顶板6的凸台安装在支承件7的条形槽中,使得顶板6能够通过凸台沿支承件7上的条形槽滑动。支承件7上的条形槽对顶板6的移动范围进行了限制,使得顶板6不会在相对扣板9移动的过程中掉出支承件7外。具体地,支承件7上安装的弹簧两端分别与支承件7的条形槽的侧壁和顶板6的凸台相连接,弹簧的弹簧力能够辅助限制顶板移动的范围并提供顶板反向的回复力。

如图1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初始状态时,蜗杆1与蜗轮2啮合,储能弹簧8两端分别与杠杆3和扣片4相连接,限制件10与扣片4相接触并阻挡扣片4的转动。顶板6滑动安装在支承件7上,扣板9的一端枢转安装在支承件7上并设有与顶板6相对设置的折弯部92,另一端设有与杠杆3相对设置的卡口91,顶板6的两端分别与扣板9和扣片4相对设置。顶板6上设有槽61,槽61内设有弹簧12,支承件7上设有穿过槽61的定位销13,弹簧12的两端分别与槽61的侧壁和定位销13相连接。扣板9的折弯部92在扣板9的重力作用下下压顶板6的顶杆62,顶板6压缩弹簧12,弹簧12与定位销13相连接并将顶板6定位;储能状态时,电机带动蜗杆1转动,蜗轮2带动杠杆3转动,限制件10闭合,扣片4扣在限制件10上,杠杆3转动使得储能弹簧8处于储能拉伸状态,杠杆3与扣板9的卡口91锁扣连接;释能状态时,限制件10与扣片4脱扣,储能弹簧8释能收缩并带动扣片4旋转撞击顶板6,顶板6的顶杆62作用于折弯部92使得扣板9转动,杠杆3与卡口91脱扣,槽61内的弹簧12与定位销13之间的作用力与扣片4的撞击力平衡时顶板6停止移动并在弹簧12的弹簧力作用下回复。当顶板相对扣板移动时受到弹簧和定位销的限位,不会出现因顶板移动距离过大从支承件中脱出的情况,并且弹簧提供了顶板的回复力,提高了储能过程和释能过程的稳定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