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母线跨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3572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小母线跨接器。



背景技术:

小母线是控制电源,信号电源,保护电源,交流电压,交流电源等的共用汇积线,一般放在保护盘柜顶,用铜棒、铝排或电缆连接。小母线可以起到汇集、分配电能的作用,可节省二次电缆,使回路简单化。

当需要对小母线进行新增或更换时,需要对正在运行的小母线组进行搭接操作,以在保证其他小母线组的正常带电运行的前提下,对需要新增或更换的小母线组进行相应的操作。现有技术中对小母线组进行搭接操作时,需要对小母线组的端子进行拆卸然后进行搭接,为了保证小母线组的正常运行,在进行搭接操作时,小母线组中的小母线均处于带电状态,在这个状态下进行搭接操作存在触电风险;并且在对小母线组的端子进行拆卸时可能会使操作的相邻端子出现松动,从而导致相间短路、接地等情况,存在运行安全风险,影响系统安全。

因此,亟需一种小母线跨接器,避免对小母线进行搭接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触电风险和系统运行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母线跨接器,以实现避免对小母线进行搭接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触电风险和系统运行安全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母线跨接器,应用于小母线跨接,所述小母线跨接器包括:

第一基板;

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至少一个基准导电块,每个所述基准导电块背离所述第一基板一侧表面具有第一半圆槽和固定槽,所述第一半圆槽用于固定所述小母线;

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具有多个连接孔;

固定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至少一个移动导电块,每个所述移动导电块具有位于背离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二半圆槽以及贯穿所述移动导电块且与所述第二半圆槽相通的固定通孔,每个所述移动导电块与一个所述基准导电块对应,每个所述第二半圆槽与一个所述第一半圆槽对应,所述第二半圆槽与其对应的第一半圆槽配合形成供所述小母线通过的圆槽,且所述小母线与所述第一半圆槽和第二半圆槽贴合;

至少一个导体连接块,用于通过所述连接孔、固定通孔和固定槽固定所述基准导电块、移动导电块和所述第二基板。

可选的,所述基准导电块背离所述固定槽一侧具有螺栓孔,用于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基板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基准导电块位于所述基准导电块背离所述固定槽一侧具有滑槽;

所述第一基板表面具有滑块,所述滑块用于与所述滑槽相互嵌合。

可选的,所述移动导电块还包括移动槽;

所述移动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半圆槽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与所述固定通孔相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为塑料基板。

可选的,所述塑料基板为环氧树脂板。

可选的,所述基准导电块和移动导电块为金属导电块。

可选的,所述金属导电块为铜块或铁块或铝块。

可选的,所述导体连接块为螺栓。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母线跨接器,在对所述小母线进行搭接时,首先利用所述基准导电块的第一半圆槽固定所述小母线,然后利用所述移动导电块的第二半圆槽配合形成供所述小母线通过的圆槽,所述小母线通过所述圆槽与所述第一半圆槽和第二半圆槽贴合,以实现与所述移动导电块和基准导电块的电连接;最后利用导体连接块通过所述连接孔、固定通孔和固定槽固定所述基准导电块、移动导电块和所述第二基板,并实现与所述小母线的电连接,所述导体连接块背离所述小母线一端可以与电缆或导线等连接实现与另一小母线组中对应小母线的搭接。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利用所述小母线跨接器实现小母线的搭接不需要对小母线的端子进行拆卸,避免了工作人员对小母线端子进行拆卸和搭接过程中的触电风险,并且避免了相邻端子出现松动,从而导致存在运行安全风险、影响系统安全的可能。

进一步的,利用所述小母线跨接器对小母线进行搭接简化了对小母线搭接现场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风险的评估过程,提升了小母线搭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母线跨接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基准导电块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移动导电块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基准导电块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第一基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基准导电块的立体效果示意图;

图7为移动导电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移动导电块的立体效果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导电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母线跨接器,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小母线跨接器包括:

第一基板;

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至少一个基准导电块100,每个所述基准导电块100背离所述第一基板一侧表面具有第一半圆槽101和固定槽102,所述第一半圆槽101用于固定所述小母线;

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具有多个连接孔;

固定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至少一个移动导电块200,每个所述移动导电块200具有位于背离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二半圆槽201以及贯穿所述移动导电块200且与所述第二半圆槽201相通的固定通孔202,每个所述移动导电块200与一个所述基准导电块100对应,每个所述第二半圆槽201与一个所述第一半圆槽101对应,所述第二半圆槽201与其对应的第一半圆槽101配合形成供所述小母线通过的圆槽,且所述小母线与所述第一半圆槽101和第二半圆槽201贴合;

至少一个导体连接块,用于通过所述连接孔、固定通孔202和固定槽102固定所述基准导电块100、移动导电块200和所述第二基板。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为所述小母线跨接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基准导电块100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所述移动导电块200的俯视示意图;图1-图3中均未示出所述导体连接块、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小母线组是指多根小母线的组合,所述基准导电块100和移动导电块200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小母线组中的小母线数量,且所述基准导电块100的数量与所述移动导电块200的数量相同。优选的,所述基准导电块100和移动导电块200的数量不超过2块。

在对所述小母线进行搭接时,首先利用所述基准导电块100的第一半圆槽101固定所述小母线,然后利用所述移动导电块200的第二半圆槽201配合形成供所述小母线通过的圆槽,所述小母线通过所述圆槽与所述第一半圆槽101和第二半圆槽201贴合,以实现与所述移动导电块200和基准导电块100的电连接;最后利用导体连接块通过所述连接孔、固定通孔202和固定槽102固定所述基准导电块100、移动导电块200和所述第二基板,并实现与所述小母线的电连接,所述导体连接块背离所述小母线一端可以与电缆或导线等连接;而另一小母线组中相应的小母线可以通过另一小母线跨接器实现与该电缆或导线的连接,实现这两个小母线组中对应小母线的搭接,从而可以实现对需要更换或新增小母线的小母线组的操作。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利用所述小母线跨接器实现小母线的搭接不需要对小母线的端子进行拆卸,避免了工作人员对小母线端子进行拆卸和搭接过程中的触电风险,并且避免了相邻端子出现松动,从而导致存在运行安全风险、影响系统安全的可能。

并且利用所述小母线跨接器对小母线进行搭接时可以根据小母线组之间的间距灵活设计用于搭接的电缆或导线的长度,实现了用于搭接的电缆或导线长度的按需调整。

进一步的,利用所述小母线跨接器对小母线进行搭接简化了对小母线搭接现场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风险的评估过程,提升了小母线搭接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准导电块100背离所述固定槽102一侧具有螺栓孔,用于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基板固定连接。

但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基准导电块100背离所述固定槽102一侧具有滑槽103;

所述第一基板300表面具有滑块301,所述滑块301用于与所述滑槽103相互嵌合,以使所述基准导电块100可以在所述滑块301的延伸方向上滑动。

图4为所述基准导电块100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所述第一基板300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所述基准导电块100的立体效果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准导电块100可以在所述滑块301的延伸方向上滑动,以使所述基准导电块100可以根据不同的小母线组内的小母线间距进行调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移动导电块200还包括移动槽203;

所述移动槽20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半圆槽201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与所述固定通孔202相通。

需要说明的是,图7为所述移动导电块20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所述移动导电块200的立体效果示意图,图7和图8中仅示出了一种可行的移动槽203的设置位置,本申请对所述移动槽203的具体设置位置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所述移动导电块200的移动槽203设置用于实现小母线搭接的电缆或导线,当所述基准导电块100在所述滑块301的延伸方向上移动时,与其对应的移动导电块200也可以相应的移动,并且设置于所述移动槽203中的电缆或导线无需拆卸,进一步提升对小母线进行搭接的效率。

还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优选的,所述移动槽203为椭圆形槽,以便当所述基准导电块100在所述滑块301的延伸方向上移动时,可以通过调整所述移动导电块200的螺丝实现所述移动导电块200的移动,提升小母线搭接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300和第二基板为塑料基板。

所述塑料基板可以为环氧树脂板。本申请对所述第一基板300和第二基板的具体形成材料并不做限定,只要所述第一基板300和第二基板绝缘性能较好即可,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准导电块100和移动导电块200为金属导电块。

所述金属导电块可以为铜块或铁块或铝块。另外所述基准导电块100和移动导电块200的形成材料还可以为金、银、铝、铁、铜等导电性和延展性较好的金属块或任意两种或多种的合金块,本申请对所述基准导电块100和所述移动导电块200的具体形成材料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体连接块为螺栓。但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体连接块还可以为键销。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母线跨接器,在对所述小母线进行搭接时,首先利用所述基准导电块100的第一半圆槽101固定所述小母线,然后利用所述移动导电块200的第二半圆槽201配合形成供所述小母线通过的圆槽,所述小母线通过所述圆槽与所述第一半圆槽101和第二半圆槽201贴合,以实现与所述移动导电块200和基准导电块100的电连接;最后利用导体连接块通过所述连接孔、固定通孔202和固定槽102固定所述基准导电块100、移动导电块200和所述第二基板,并实现与所述小母线的电连接,所述导体连接块背离所述小母线一端可以与电缆或导线等连接;而另一小母线组中相应的小母线可以通过另一小母线跨接器实现与该电缆或导线的连接,实现这两个小母线组中对应小母线的搭接,从而可以实现对需要更换或新增小母线的小母线组的操作。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利用所述小母线跨接器实现小母线的搭接不需要对小母线的端子进行拆卸,避免了工作人员对小母线端子进行拆卸和搭接过程中的触电风险,并且避免了相邻端子出现松动,从而导致存在运行安全风险、影响系统安全的可能。

并且利用所述小母线跨接器对小母线进行搭接时可以根据小母线组之间的间距灵活设计用于搭接的电缆或导线的长度,实现了用于搭接的电缆或导线长度的按需调整。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