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合闸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3632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分合闸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开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合闸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柱上开关安装于电线杆上,安装位置较高,手动操作时需用令克棒对操作手柄进行操作,由于令克棒自身重量较重,加之操作位置难以把握,操作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合闸操作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柱上开关安装位置较高通过令克棒对操作手柄进行操作比较困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合闸操作装置,包括:第一操作手柄,可转动地设置在电线杆的靠近地面的位置上;连接件,第一操作手柄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柱上开关的第二操作手柄的两端联动连接,第一操作手柄具有使柱上开关合闸的合闸位置及使柱上开关分闸的分闸位置。

进一步地,分合闸操作装置还包括支撑部,支撑部固定在电线杆的靠近地面的位置上,第一操作手柄的中部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部上。

进一步地,分合闸操作装置还包括转轴,转轴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部上,第一操作手柄与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操作手柄还具有位于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之间的待操作位置,分合闸操作装置还包括对第一操作手柄从合闸位置复位至待操作位置及从分闸位置复位至待操作位置的复位件,复位件设置在第一操作手柄和支撑部之间。

进一步地,支撑部上设有限位柱,复位件为扭簧,扭簧套设在转轴上并与转轴同步转动,扭簧的两个自由端位于限位柱的相对的两侧。

进一步地,转轴上套设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沿转轴的径向方向延伸,第一固定板上设有止转柱,止转柱位于扭簧的两个自由端之间并位于限位柱和转轴之间以使扭簧与转轴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分合闸操作装置还包括将第一操作手柄固定在待操作位置的锁定部,锁定部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操作手柄和支撑部上。

进一步地,支撑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托板及连接在两个托板之间的连接板,两个托板与电线杆的相对两侧配合并固定连接,转轴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接板上,转轴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操作手柄上。

进一步地,连接件为钢丝绳。

进一步地,分合闸操作装置还包括保护套管,保护套管套设在连接件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第一操作手柄通过连接件与柱上开关的第二操作手柄连接,操作下方的第一操作手柄,上方的第二操作手柄可联动,进而达到分合闸的目的。由于第一操作手柄设置在电线杆的靠近地面的位置上,操作人员不需要令克棒通过手动即可操作,操作方便,降低了分合闸的操作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合闸操作装置与电线杆、柱上开关配合的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分合闸操作装置与与电线杆、柱上开关配合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分合闸操作装置与电线杆、柱上开关配合的侧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分合闸操作装置与电线杆、柱上开关配合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分合闸操作装置处于待操作位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分合闸操作装置处于合闸位置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5的分合闸操作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的分合闸操作装置的第二固定板和限位柱的侧视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7的分合闸操作装置的转轴、固定板及止转柱的主视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的转轴、固定板及止转柱的侧视示意图;以及

图11示出了图7的分合闸操作装置的第一挡圈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柱上开关;11、第二操作手柄;20、电线杆;30、第一操作手柄;31、第一锁孔;40、连接件;50、支撑部;51、限位柱;52、托板;53、连接板;54、第二固定板;61、转轴;611、环形凹槽;62、第一固定板;63、止转柱;71、复位件;72、保护套管;73、第一挡圈;74、第二挡圈;75、垫片;80、锁定部;81、锁杆;82、锁板;821、第二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分合闸操作装置包括:第一操作手柄30和连接件40,第一操作手柄30可转动地设置在电线杆20的靠近地面的位置上;第一操作手柄30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40与柱上开关10的第二操作手柄11的两端联动连接,第一操作手柄30具有使柱上开关10合闸的合闸位置及使柱上开关10分闸的分闸位置。

应用本实施例的分合闸操作装置,第一操作手柄30通过连接件40与柱上开关10的第二操作手柄11连接,操作下方的第一操作手柄30,上方的第二操作手柄11可联动,进而达到分合闸的目的。由于第一操作手柄30设置在电线杆20的靠近地面的位置上,操作人员不需要令克棒通过手动即可操作,操作方便,降低了分合闸的操作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分合闸操作装置还包括支撑部50,支撑部50固定在电线杆20的靠近地面的位置上,第一操作手柄30的中部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部50上。支撑部50用于支撑第一操作手柄30,也方便将第一操作手柄30安装在电线杆20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分合闸操作装置还包括转轴61,转轴6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部50上,第一操作手柄30与转轴6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操作手柄30通过转轴61连接在在支撑部50,转动第一操作手柄30时,转轴61随之转动,转轴61的设置可以便于将第一操作手柄30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部50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操作手柄30还具有位于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之间的待操作位置,分合闸操作装置还包括对第一操作手柄30从合闸位置复位至待操作位置及从分闸位置复位至待操作位置的复位件71,复位件71设置在第一操作手柄30和支撑部50之间。合闸时,逆时针转动第一操作手柄30,转动到合闸位置后,操作人员松开第一操作手柄30,在复位件的作用下,第一操作手柄30从合闸位置复位至待操作位置;分闸时只需顺时针转动第一操作手柄30,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支撑部50上设有限位柱51,复位件71为扭簧,扭簧套设在转轴61上并与转轴61同步转动,扭簧的两个自由端位于限位柱51的相对的两侧。第一操作手柄30转动时,扭簧也随之转动,当扭簧的右侧的自由端转动到一定位置后被限位柱51限位,第一操作手柄30继续转动,扭簧被拉大,扭簧积蓄能量,为复位提供能量;转动到合闸位置后,操作人员松开第一操作手柄30,在扭簧的作用下,第一操作手柄30复位至待操作位置;分闸时只需顺时针转动第一操作手柄30,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转轴61上套设有第一固定板62,第一固定板62沿转轴61的径向方向延伸,第一固定板62上设有止转柱63,止转柱63位于扭簧的两个自由端之间并位于限位柱51和转轴61之间以使扭簧与转轴61同步转动。第一固定板62便于固定止转柱63,止转柱63可以防止在合闸或分闸过程中扭簧不发生转动的情况,可以保证扭簧与转轴61一起转动并为复位提供能量。在合闸或分闸的过程中,止转柱63对扭簧的左侧的自由端有压力,扭簧右侧的自由端被限位柱51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至图11所示,转轴61的另一端上设有环形凹槽611,分合闸操作装置还包括第一挡圈73,第一挡圈73卡设在环形凹槽611中。转轴61的另一端穿过连接杆后通过第一挡圈73卡设在环形凹槽611中,这样就可以将转轴61固定在连接杆上。

如图4所示,转轴61的中部也设有环形凹槽,分合闸操作装置还包括第二挡圈74和垫片75,垫片75卡设在环形凹槽中,第二挡圈74套设在转轴61中并垫片75的靠近第一固定板62的一侧,以使扭簧位于第二挡圈74和第一固定板6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支撑部5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托板52及连接在两个托板52之间的连接板53,两个托板52与电线杆20的相对两侧配合并固定连接,转轴6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接板53上,转轴61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操作手柄30上。支撑部50的两个托板52分别与电线杆20的相对的两侧配合并通过双头螺杆连接,固定更牢固可靠。连接杆便于安装转轴,安装简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操作手柄30位于第二操作手柄11的正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0为钢丝绳。钢丝绳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便于将两个操作手柄连接在一起。优选地,钢丝绳与操作手柄通过锁扣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分合闸操作装置还包括保护套管72,保护套管72套设在连接件40上。第二操作手柄的位置比较低,为了防止通过操作连接件40达到分合闸的情况的发生,保护套管72套设在连接件40上,可以防止发生误操作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7和图8所示,连接板53上设有第二固定板54,限位柱51固定在第二固定板54上。第二固定板54可以便于固定限位柱51,固定简便。优选地,托板、第二固定板及连接板均为L形板,两个托板之间通过两个双螺栓连接,连接板上设有三个通孔,第二固定板上设有两个通孔,连接板的两侧的通孔分别与两个托板的通孔对应,连接板一侧的两个通孔与第二固定板的两个通孔一一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分合闸操作装置还包括将第一操作手柄30固定在待操作位置的锁定部80,锁定部80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操作手柄30和支撑部50上。锁定部80连接在第一操作手柄30和支撑部50上,这时不能进行分合闸,把锁定部80拆卸下来之后才能进行分合闸,安全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锁定部80包括锁杆81和锁具,锁杆81的第一端依次穿设第一操作手柄30和支撑部50上,第一操作手柄30上设有第一锁孔31,锁杆81的第二端上设有锁板82,锁板82上设有与第一锁孔31对应的第二锁孔821,锁具通过第一锁孔31和第二锁孔821将第一操作手柄30和锁杆81连接在一起。将锁杆的第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操作手柄30和支撑部50后,然后将锁具通过第一锁孔31和第二锁孔821将第一操作手柄30和锁杆81连接在一起,拆卸锁定部时,将锁具解锁,然后将锁杆拔出即可。锁定部80的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简便。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分合操作装置安装于电线杆上,用钢丝绳锁扣将钢丝绳固定于上下分合闸手柄上,钢丝绳上套上套管,操作下方的分合闸手柄,上方的分合闸手柄即可联动,达到分合闸的目的,降低了分合闸的难度,安装位置较低,解锁后可对分合闸手柄进行操作,操作方便。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