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相电流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2810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相电流互感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互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单相电流互感器的灌胶方法及其互感器。



背景技术:

电流互感器原理是依据电磁感应原理的。电流互感器是由闭合的铁芯和绕组组成。它的一次绕组匝数很少,串在需要测量的电流的线路中,因此它经常有线路的全部电流流过,二次绕组匝数比较多,串接在测量仪表和保护回路中,电流互感器在工作时,它的二次回路始终是闭合的,因此测量仪表和保护回路串联线圈的阻抗很小,电流互感器的工作状态接近短路,从而达到检测的目的,而一般应用在高压电流检测的电流互感器,由于二匝数较多,所以体积较大,而为了保证整个互感器结构的稳定程度以及隔离性,互感器线圈之间通过压板压紧的工艺进行固定,一来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且固定效果不佳,影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现旨在提供一种单相电流互感器的灌胶方法,以通过灌胶实现互感器线圈之间的固定,提高结构稳定性;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现旨在提供一种单相电流互感器,胶料层直接固定互感器线圈,提高结构稳定性。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相电流互感器,包括层叠设置的互感器线圈,所述互感器线圈之间以及所述互感器线圈的内侧设置有一体成型的胶料层,所述互感器线圈通过胶料层直接粘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胶料层的厚度为4-6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互感器线圈的内径为282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互感器线圈的外经为370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胶料层的厚度为5毫米。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相比传统的方式,结构更加稳定,使得互感器更加安全可靠,同时省去了压板固定互感器线圈,大大节约了生产、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相电流互感器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相电流互感器的侧视图;

附图中:1、互感器线圈;2、铝筒;3、胶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一种单相电流互感器的灌胶方法,提供一绝缘筒2、密封圈以及若干互感器线圈1,所述铝筒2的外径小于所述互感器线圈1的内径,所述密封圈设置有排气孔。包括:

预清洗步骤,擦拭所述互感器线圈1以及清洗铝筒2,清洗则可以通过酒精进行清洗,主要祛除表面附着的油污,避免影响粘接的效果。

预固定步骤,将所述互感器线圈1层叠地套设于所述铝筒2,上下相邻的所述线圈互感器之间放置密封圈,所述互感器线圈1、密封圈以及铝筒2均同心设置,使相邻所述互感器线圈1之间、以及所述铝筒2与互感器线圈1之间形成胶料间隙,在位于最上部的所述互感器线圈1的内壁与所述铝筒2的外壁形成连通所述胶料间隙的环形过胶孔;

压紧步骤,压紧步骤提供一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动力源以及压紧板,压紧装置可以通过液压机构实现,有液压缸做动力源,通过压力使得过胶间隙的厚度在灌胶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改变,使得最后的成品形状较为稳定,所述动力源带动所述压紧板从上方压紧所述互感器线圈1。所述压紧板上设置漏斗,所述漏洞设置于所述环形过胶孔上用于在所述环形过胶孔灌入所述胶液。

灌胶步骤,在所述环形过胶孔内灌入胶液,所述胶液为聚氨酯胶料,胶料现场制取;

固化步骤,等待胶液凝固,如果在常温下,优选放置24小时;所述固化步骤中,还包括对所述胶液进行加热,如果加热至60度后进行灌胶,那么固化步骤可以缩短到两小时。

脱模步骤,将压紧装置抬起,释放压力,将所述铝筒2和所述密封圈从所述线圈互感器上取出,形成所述单相电流互感器,在所述脱模步骤中,通过在所述互感器线圈1以及密封圈外侧涂覆脱模剂将所述密封圈取出,同时可以进行清洗互感器线圈1多余的胶料,以及对产品进行去水分烘干处理,烘干时保持室温,而后可以放入适量的干燥剂进行干燥包装保存。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提供上述单相电流互感器的灌胶方法制成的一种单相电流互感器,包括层叠设置的互感器线圈1,所述互感器线圈1之间以及所述互感器线圈1的内侧设置有一体成型的胶料层3,所述互感器线圈1通过胶料层3直接粘接固定。参照图1和2所示,以其中一个实施例,当设置6个互感器线圈1时,具体结构做出介绍,例如可以选用屏蔽筒内径260毫米,壁厚6毫米,总高699.5毫米,外径最大处为470毫米的屏蔽筒,将互感器线圈1套入屏蔽筒,互感器线圈1内径为282毫米,外径为370毫米,互感器线圈1粘接高度为650毫米,聚氨酯胶料,线圈之间及线圈与屏蔽筒之间大约留有4-6毫米胶料缝隙,优选为5毫米,以便屏蔽筒与线圈粘接牢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