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与侧装式辅助触头的联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9281发布日期:2019-03-22 21:4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断路器与侧装式辅助触头的联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断路器与侧装式辅助触头的联动机构。



背景技术:

在低压开关电器产品中有多种与辅助触头附件的联动连接方式。

目前常用的联接方式的缺点和适用范围:

1.辅助触头与主触头触头支持同直线同行程运动。缺点:适合驱动机构有较大行程的开关电器,当驱动机构行程较大时才能弥补与辅助触头的配合间隙。

2.辅助触头与主触头驱动机构为旋转配合。缺点:轴的圆弧面和接触面长期受力接触容易发生变形、蠕变、断裂。

另外,目前的断路器与侧装式辅助触头的联动机构的设计过于复杂,降低了驱动辅助触头的可靠性,增加了生产安装的复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性能安全稳定,结构简单紧凑,便于拆装的断路器与侧装式辅助触头的联动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断路器与侧装式辅助触头的联动机构,包括断路器a壳体内的操作机构11,与操作机构11联动的连杆机构12和安装于断路器a上的辅助触头b的驱动机构21,还包括用于实现连杆机构12和驱动机构21联动的联动装置3,所述联动装置3的一端与连杆机构12接触联动配合,另一端与驱动机构21接触转动配合,驱动机构21设有与联动装置3在断路器合闸和分闸转动过程中转动配合的第一配合面21a和在断路器合闸后配合的第二配合面21b,联动装置3设有与第一配合面21a和第二配合面21b相应的第三配合面30a。

进一步,所述辅助触头b安装于断路器a的一侧壳体上,驱动机构21枢转连接于辅助触头b的壳体上,驱动机构21朝向联动装置3延伸设有联动杆211,联动杆211穿过辅助触头b壳体伸向辅助触头b壳体外与联动装置3接触配合;所述联动装置3的一端枢转安装于断路器a的壳体上且与联动杆211联动配合,联动装置3的另一端伸至连杆机构12的下方,联动装置3的下方设有为其提供复位弹力的复位弹簧301。

进一步,所述联动装置3设有与联动杆211接触配合的联动凹槽311,连杆机构12的下端设有与联动装置3的另一端配合的连杆驱动杆121;第一配合面21a和第二配合面21b设于联动杆211的侧壁,联动凹槽311的底面形成第三配合面30a,第一配合面21a和第二配合面21b与联动凹槽311的底面接触配合。

进一步,所述第一配合面21a为圆弧面,第二配合面21b为平面,第三配合面30a为平面。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21为l形结构,包括安装固定部212和安装固定部212向一侧弯折延伸设置的驱动杆213,所述安装固定部212向一侧凸出延伸设有安装凸块2121,安装凸块2121的两侧凸出设有与辅助触头b壳体枢转连接的第一枢转轴2121a,安装固定部212朝向联动装置3的一侧凸出设有伸出辅助触头b壳体外与联动装置3配合的联动杆211。

进一步,所述安装固定部212和驱动杆213连接的转折处的内侧设有加强板214,安装固定部212和驱动杆213连接的转折处和驱动杆213的外侧凸出设有l形加强筋215。

进一步,所述联动装置3包括条状的与连杆机构12的连杆驱动杆121接触配合的触发部31和连接于触发部31一侧的y字型的枢转部32,枢转部32包括连接斜段321和连接斜段321的端部斜向向两侧延伸出的枢转端臂322,每条枢转端臂322的端部向一侧延伸设有与断路器a壳体枢转连接的第二枢转轴3221,朝向驱动机构21的一条枢转端臂322设有联动凹槽311。

进一步,所述触发部31包括中部与连杆机构12配合的几字形板313和几字形板313向两侧延伸的延伸翼314,两条枢转端臂322的连接处的上表面凸出设有配合凸起3222。

进一步,所述辅助触头b的壳体内中部安装有触头支持22,触头支持22两侧的上方和下方设有常开触头和常闭触头,常开触头包括安装于触头支持22上的一组动触头23和与一组动触头23相应的常开静触头24,常闭触头包括安装于触头支持22上的另一组动触头23和与另一组动触头23相应的常闭静触头25,驱动机构21设于触头支持22的一侧且与触头支持22联动配合,触头支持22的另一侧设有为触头支持22提供复位弹力的反力弹簧26,断路器a合闸和分闸驱动驱动机构21带动触头支持22在常开触头和常闭触头之间转换。

进一步,所述触头支持22朝向一侧延伸设有与驱动机构21联动配合的触碰杆221,触头支持22朝向另一侧延伸设有与反力弹簧26的一个弹簧臂连接的连接杆222。

进一步,驱动机构21与联动装置3的转轴轴向平行,联动凹槽311为直角缺口槽,合闸后平面的第二配合面21b与联动凹槽311底面的第三配合面30a配合,合闸和分闸转动过程圆弧面的第一配合面21a与联动凹槽311底面的第三配合面30a配合,分闸后,第一配合面21a抵靠在联动凹槽311底面。

本发明断路器与侧装式辅助触头的联动机构,驱动机构和联动装置在转动过程中和分闸后分别采用不用的配合面,驱动机构和联动装置的配合更加稳定可靠,提高断路器与辅助触头配合的安全性能。驱动机构和联动装置在转动过程中采用圆弧面和平面配合,使得驱动机构和联动装置旋转配合更加顺畅稳定,分闸后采用平面和平面配合,驱动机构和联动装置保持稳定的静止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辅助触头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断路器分闸时联动装置的动作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断路器合闸时联动装置的动作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驱动机构和联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断路器分闸后驱动机构和联动装置的配合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断路器合闸后驱动机构和联动装置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7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断路器与侧装式辅助触头的联动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断路器与侧装式辅助触头的联动机构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断路器与侧装式辅助触头的联动机构,包括断路器a壳体内的操作机构11,与操作机构11联动的连杆机构12和安装于断路器a上的辅助触头b的驱动机构21,还包括用于实现连杆机构12和驱动机构21联动的联动装置3。

如图1所示,本发明辅助触头b的内部结构。所述辅助触头b的壳体内中部安装有触头支持22,触头支持22两侧的上方和下方设有常开触头和常闭触头,常开触头包括安装于触头支持22上的一组动触头23和与一组动触头23相应的常开静触头24,常闭触头包括安装于触头支持22上的另一组动触头23和与另一组动触头23相应的常闭静触头25,驱动机构21枢转连接在壳体内部,驱动机构21设于触头支持22的一侧且与触头支持22联动配合,触头支持22的另一侧设有为触头支持22提供复位弹力的反力弹簧26,断路器a合闸和分闸驱动驱动机构21带动触头支持22在常开触头和常闭触头之间转换。具体地,本发明图中所示的实施例,触头支持22上下平行安装有两组动触头23,每组动触头的两端分别设有触点与上、下两侧的常开静触头24和常闭静触头25接触配合,当断路器a合闸时,驱动机构21带动触头支持22向上动作,使得一组常开触头闭合。本发明的动触头采用动触桥的方式,在动触桥的两端设置触点与两侧的静触头配合,当然也可以采用单触点的摆动式动触头。本发明辅助触头的内部结构简单紧凑,性能安全稳定。

如图1所示,所述触头支持22朝向一侧延伸设有与驱动机构21联动配合的触碰杆221,触头支持22朝向另一侧延伸设有与反力弹簧26的一个弹簧臂连接的连接杆222。触头支持22的两侧分别设有触碰杆221和连接杆222与触头支持两侧的驱动机构21和反力弹簧26配合,辅助触头的内部结构简单紧凑,触头支持22与反力弹簧26和驱动机构21的配合稳固可靠。

如图2、3、6、7所示,本发明断路器的操作机构11包括旋转配合的旋钮和齿轮,转动旋钮带动齿轮转动,驱动连杆机构12带动联动装置3转动。

如图2-7所示,本发明所述联动装置3的一端与连杆机构12接触联动配合,另一端与驱动机构21接触转动配合,驱动机构21设有与联动装置3在断路器合闸和分闸转动过程中转动配合的第一配合面21a和在断路器合闸后配合的第二配合面21b,联动装置3设有与第一配合面21a和第二配合面21b相应的第三配合面30a。本发明断路器与侧装式辅助触头的联动机构,驱动机构和联动装置在转动过程中和分闸后分别采用不用的配合面,驱动机构和联动装置的配合更加稳定可靠,提高断路器与辅助触头配合的安全性能。

如图2-4、6、7所示,驱动机构21枢转连接于辅助触头b的壳体上,驱动机构21朝向联动装置3延伸设有联动杆211,联动杆211穿过辅助触头b壳体伸向辅助触头b壳体外与联动装置3接触配合;所述联动装置3的一端枢转安装于断路器a的壳体上且与联动杆211联动配合,联动装置3的另一端伸至连杆机构12的下方,连杆机构12的下端设有与联动装置3的另一端配合的连杆驱动杆121,联动装置3的下方设有为其提供复位弹力的复位弹簧301。所述联动装置3设有与联动杆211接触配合的联动凹槽311;第一配合面21a和第二配合面21b设于联动杆211的侧壁,联动凹槽311的底面形成第三配合面30a,第一配合面21a和第二配合面21b与联动凹槽311的底面接触配合。连杆驱动杆121为一块枢转连接于连杆机构12上的推板。联动杆211伸入联动凹槽311旋转配合,结构更加稳定可靠。显然,联动杆211也直接与联动装置3配合,而无需设置联动凹槽311。

特别地,本发明所述第一配合面21a为圆弧面,第二配合面21b为平面,第三配合面30a为平面。优选的,驱动机构21与联动装置3的转轴轴向平行,联动凹槽311为类直角缺口槽,合闸后平面的第二配合面21b与联动凹槽311底面的第三配合面30a配合,合闸和分闸转动过程中圆弧面的第一配合面21a与联动凹槽311底面的第三配合面30a配合,分闸后,第一配合面21a抵靠在联动凹槽311底面。驱动机构和联动装置在转动过程中采用圆弧面和平面配合,使得驱动机构和联动装置旋转配合更加顺畅稳定,合闸后采用平面和平面配合,驱动机构和联动装置保持稳定的静止状态。圆弧面也可以用渐开线曲面代替。第一配合面21a、第二配合面21b和第三配合面30a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组合形式。

如图4,5所示,驱动机构21的结构。所述驱动机构21为类l形结构,包括安装固定部212和安装固定部212向一侧弯折延伸设置的驱动杆213,所述安装固定部212向一侧凸出延伸设有安装凸块2121,安装凸块2121的两侧凸出设有与辅助触头b壳体枢转连接的第一枢转轴2121a,安装固定部212朝向联动装置3的一侧凸出设有伸出辅助触头b壳体外与联动装置3配合的联动杆211。具体地,所述安装固定部212和驱动杆213连接的转折处的内侧设有加强板214,安装固定部212和驱动杆213连接的转折处和驱动杆213的外侧凸出设有l形加强筋215,加强板214和加强筋215的设置,使得驱动机构21的结构更加稳定可靠。驱动机构21为单独的元件,结构简单,成本低,拆装方便。

如图4所示,联动装置3的结构。所述联动装置3包括条状的与连杆机构12接触配合的触发部31和连接于触发部31一侧的y字型的枢转部32,枢转部32包括连接斜段321和连接斜段321的端部斜向向两侧延伸出的枢转端臂322,每条枢转端臂322的端部向一侧延伸设有与断路器a壳体枢转连接的第二枢转轴3221,朝向驱动机构21的一条枢转端臂322设有联动凹槽311,联动凹槽311为类直角缺口槽。所述触发部31包括中部与连杆机构12配合的几字形板313和几字形板313向两侧延伸的延伸翼314,两条枢转端臂322的连接处的上表面凸出设有配合凸起3222。联动装置3也为单独的元件,结构简单,成本低,拆装方便。

驱动机构21和联动装置3都采用单独的元件,简化联动机构的结构,成本低,拆装方便,联动机构的动作更加稳定可靠。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断路器与侧装式辅助触头的联动机构的动作过程:

图1、2、3、7所示,断路器合闸时,断路器的连杆机构12的连杆驱动杆121向上移动,复位弹簧301对联动装置3的复位弹力使得联动装置3逆时针转动,带动辅助触头b内的驱动机构21逆时针转动,联动杆211向上移动,驱动机构21带动触头支持22向上动作,使得一组常开触头闭合,断路器合闸过程中,第一配合面21a和第三配合面30a转动配合,结构稳固可靠,断路器合闸后,第二配合面21b和第三配合面30a静止状态稳定配合。

图2、6所示,断路器分闸时,断路器的连杆机构12的连杆驱动杆121向下移动,连杆驱动杆121向下推动联动装置3的另一端顺时针转动,联动杆211与联动装置3解除限位,触头支持22的反力弹簧26带动触头支持向下运动,带动驱动机构21顺时针转动,联动杆211向下移动与联动装置3的联动凹槽311的底面接触配合,断路器分闸过程中,第一配合面21a和第三配合面30a转动配合,结构稳固可靠。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