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化断电复位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2595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型化断电复位温控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控元器件,尤其涉及一种微型化断电复位温控器,属于温度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双金属片也称热双金属片,由于各组元层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当温度变化时,主动层的形变要大于被动层的形变,从而双金属片的整体就会向被动层一侧弯曲,则这种复合材料的曲率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形变,其中,膨胀系数较高的称为主动层;膨胀系数较低的称为被动层,但是随着双金属应用领域的扩大和结合技术的进步,现已出现三层、四层甚至五层的双金属,事实上,凡是依赖温度改变而发生形状变化的组合材料,现今在习惯上仍称为热双金属;双金属片温度传感器广泛用于变压器、电机等家用电热器具和类似电器的温度控制和保护,它能够感受和跟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并在预制的温度点执行电路的切断或接通,起到控制和保护功能,但是,目前包含双金属片的温控元器件体积都较大,对热量的需求较多,且不能直接焊接集成在被控制设备的PCB线路板上。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型化断电复位温控器,有效减小温控器的体积,使温控器结构更加紧凑,且能够直接焊接集成在被控制设备的PCB线路板上,体积微型化设计,对热量的需求减少,非常适用于电池、医疗、仪器等电器设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微型化断电复位温控器,包括底座、盖子、双金属元件、弹簧片和接触片,所述盖子扣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盖子和底座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接触片嵌入设置在底座内部,且所述接触片的两端延伸到所述底座的外部,所述接触片的中部裸露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弹簧片的其中一端被盖子和底座夹持固定并延伸到盖子和底座的外部,所述弹簧片的另一端悬空设置在所述空腔内并在端部的底部设置有触点,所述双金属元件设置在空腔内的弹簧片和接触片之间,且在双金属元件与接触片之间的接触片顶部还设置有热敏元件,所述双金属元件受温度变化出现翻转或复位动作带动弹簧片使弹簧片上的触点与空腔内的接触片断开或闭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空腔内的弹簧片的底部设置有弹簧片凸起,所述弹簧片凸起与双金属元件顶部接触,弹簧片凸起的设置便于双金属元件在受到温度影响而做出翻转动作时拨动弹簧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弹簧片凸起设置有两个,且所述两个弹簧片凸起设置在所述的弹簧片的中轴线上并分别与双金属元件顶部的两端接触,提高双金属元件在受到温度影响而做出翻转动作时拨动弹簧片的效率和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延伸到盖子和底座外部的弹簧片和接触片通过导线与被控制设备连接或直接焊接在被控制设备的PCB线路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延伸到盖子和底座外部的弹簧片和接触片的中轴线不在同一垂直面上,便于外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双金属元件是碟形双金属片,由热敏双金属材料制成的碟形双金属片具有非常好的感温性能和翻转动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热敏元件是PTC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且所述PTC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在接触片顶部,在触点与接触片断开后,电路中的电压施加至热敏元件PTC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上,PTC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可以产生足够的热量使双金属元件继续保持翻转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盖子和底座通过铆接、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盖子和底座是由塑料材质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通过注塑的方式将所述的接触片嵌入设置在底座内部,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方便批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有效减小温控器的体积,使温控器结构更加紧凑,将接触片注塑在底座塑料件中,且能够直接焊接集成在被控制设备的PCB线路板上,在温控器的两端均有端子输出,可以根据需要冲裁掉其中的一个,实现异向或同向输出信号的功能,体积微型化设计,对热量的需求减少,双金属元件置于独立的空间内,因此不会产生移位,且能够快速响应环境温度的变化,双金属元件达到设定的温度点时产生翻转,并推动弹簧片带动触点切断电路,实现温度控制和热过载保护,并在电器设备断电后才能复位,有效避免电器设备意外重新起动,导致发生危险或使用者人身安全,非常适用于电池、医疗、仪器等电器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断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除盖子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冲裁掉与弹簧片相反一端的接触片后的效果图;

图5为冲裁掉与弹簧片相同一端的接触片后的效果图;

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底座,2-触点,3-双金属元件,4-弹簧片,5-热敏元件,6-盖子,7-接触片,8-弹簧片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的介绍。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微型化断电复位温控器,包括底座1、盖子6、双金属元件3、弹簧片4和接触片7,盖子6扣在底座1上,且在盖子6和底座1之间形成有空腔,接触片7嵌入设置在底座1内部,且接触片7的两端延伸到底座1的外部,接触片7的中部裸露在空腔内,弹簧片4的其中一端被盖子6和底座1夹持固定并延伸到盖子6和底座1的外部,弹簧片4的另一端悬空设置在空腔内并在端部的底部设置有触点2,双金属元件3设置在空腔内的弹簧片4和接触片7之间,且在双金属元件3与接触片7之间的接触片7顶部还设置有热敏元件5,双金属元件3受温度变化出现翻转或复位动作带动弹簧片4使弹簧片4上的触点2与空腔内的接触片7断开或闭合。

本实施例在空腔内的弹簧片4的底部设置有弹簧片凸起8,弹簧片凸起8与双金属元件3顶部接触,弹簧片凸起8的设置便于双金属元件3在受到温度影响而做出翻转动作时拨动弹簧片4,为提高双金属元件3在受到温度影响而做出翻转动作时拨动弹簧片4的效率和效果,本实施例中弹簧片凸起8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弹簧片凸起8设置在弹簧片4的中轴线上并分别与双金属元件3顶部的两端接触,本实施例中的弹簧片凸起8的横截面形状是半圆形。

本实施例中延伸到盖子6和底座1外部的弹簧片4和接触片7通过导线与被控制设备连接,当然,实际应用时,也可以直接焊接在被控制设备的PCB线路板上,同时,延伸到盖子6和底座1外部的弹簧片4和接触片7的中轴线不在同一垂直面上,便于外部连接,且延伸到底座1外部两端的接触片7,可以根据实际连接需要冲裁掉其中的一个,实现异向或同向输出信号的功能,如图4所示,冲裁掉与弹簧片4相反一端的接触片7后的效果图,此时,为同向输出信号;如图5所示,冲裁掉与弹簧片4相同一端的接触片7后的效果图,此时,为异向输出信号。

本实施例中的双金属元件3是碟形双金属片,由热敏双金属材料制成的碟形双金属片具有非常好的感温性能和翻转动力,而且,热敏元件5是PTC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且PTC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在接触片7顶部,在触点2与接触片7断开后,电路中的电压施加至热敏元件PTC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上,PTC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可以产生足够的热量使双金属元件3继续保持翻转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盖子6和底座1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实际应用时,也可以采用铆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中盖子6和底座1是由塑料材质构成,且通过注塑的方式将接触片7嵌入设置在底座1内部,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方便批量生产。

当电器设备工作不正常时,引起周围温度升高,当热量达到本实施例中温控器的断开温度值时,双金属元件3便迅速翻转动作,并推动弹簧片4带动触点2使触点2与接触片7断开,切断电路,而同时,由于触点2与接触片7断开后电路中的电压施加至热敏元件5PTC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上,PTC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产生足够的热量使双金属元件3继续保持翻转状态,只有切断电器设备电源后,热敏元件5PTC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上无施加电压,无法产生足够的热量使双金属元件3继续保持翻转状态,因此,双金属元件3在温度降低后复位动作,触点2与接触片7恢复闭合状态,电路才能再次接通。

本实用新型有效减小温控器的体积,使温控器结构更加紧凑,将接触片注塑在底座塑料件中,且能够直接焊接集成在被控制设备的PCB线路板上,在温控器的两端均有端子输出,可以根据需要冲裁掉其中的一个,实现异向或同向输出信号的功能,体积微型化设计,对热量的需求减少,双金属元件置于独立的空间内,因此不会产生移位,且能够快速响应环境温度的变化,双金属元件达到设定的温度点时产生翻转,并推动弹簧片带动触点切断电路,实现温度控制和热过载保护,并在电器设备断电后才能复位,有效避免电器设备意外重新起动,导致发生危险或使用者人身安全,非常适用于电池、医疗、仪器等电器设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