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输出电容的电流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8525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带有输出电容的电流互感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互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流互感器。



背景技术:

电流互感器使电力系统中测量仪表、继电保护等二次设备获取一次回路电流信息的传感器,使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电气设备,承担着高、低压系统之间的隔离及高压量向低压量转换的职能。

现有的电流互感器往往是外置电容,以用于输出一个与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电网)供电情况相关的电信号。实际生产和使用中表明,这种方式存在安装不方便、成本较高、成品电容容易损坏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带有输出电容的电流互感器,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带有输出电容的电流互感器,包括一电流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一用于连接高压部分的一次绕组和输出电信号的二次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绕组的外侧通过一胶黏层连接外包有半导体皱纹纸的铜片;

以所述一次绕组作为一电容的第一极板,以所述铜片作为所述电容的第二极板;

所述二次绕组呈环状,以所述二次绕组的中心轴线方向为左右;

所述铜片设有至少两个,分别为第一铜片、第二铜片,所述第一铜片与所述第二铜片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且间距为5cm~15cm,所述第一铜片的长度方向为左右;

所述第一铜片与所述第二铜片均连接同一个电信号输出端子。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铜片的外壁上设有半导体皱纹纸构成的外包层,铜片无需进行进行打磨光滑,对铜片的表面处理不做严格要求,通过外包层防止铜片的粗糙处造成尖端放电。通过胶黏层,便于实现铜片与二次绕组间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至少两个铜片,通过至少两个铜片均与同一个电信号输出端子相连,防止采用单个铜片,接收强度不足的问题,或者,单个铜片发现故障等问题的出现。本实用新型通过限定相邻铜片的间距防止相互间的干扰。防止距离过大不便于接线。

所述胶黏层是导热硅胶制成的胶黏层。保证导热效果,易于热量传导。

所述一次绕组穿过所述二次绕组的中心。

所述第一铜片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电信号输出端子;

所述导线的外壁上套设有一绝缘护套,所述绝缘护套是一由玄武岩纤维编织而成的绝缘护套。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绝缘护套选取为市售的玄武岩纤维,实现隔热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绝缘护套的抗拉伸性,防止拉伸断裂的问题,还可以实现抗干扰的效果。

绝缘护套的厚度为1mm-2.5mm。

所述铜片是片状碳纤维的外表面电镀铜层制成的铜片。节约成本的同时,保证导电性能。

所述导线是一电镀有铜层的铁丝,所述铁丝的外径为0.8mm-1mm,所述铜层的厚度为0.3-0.5mm。节约传统纯铜丝的成本的同时,由于趋肤效应的存在,导线流通过程中相对于原有的纯铜丝,电阻不会变化过大,还能增加导线的耐弯性。

所述壳体的下方固定有一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上开设有用于穿设螺栓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

所述螺栓包括一头部、一用于螺纹连接螺母的螺纹部,所述头部与所述螺纹部之间设有一与所述通孔相匹配的六棱柱状的中部。

本发明通过优化螺栓的结构,防止螺栓拧紧螺母时的转动,实现螺栓与安装底座两者的限位,而且采用本发明的螺栓结构,相对于传统圆形的螺栓结构,可以减少螺栓的个数,仍能实现固定的效果。传统圆形的螺栓单个螺栓固定会造成转动,而采用本发明的螺栓结构,采用单个螺栓就可以实现螺栓连接的两个部件的固定,不发生相对转动。

所述外包层是由带状半导体皱纹纸绕设在铜片外围构成的外包层;

所述半导体皱纹纸的内侧设有凹陷,所述半导体皱纹纸外侧设有与凹陷相匹配的凸起;

所述半导体皱纹纸的内侧为半导体皱纹纸靠近铜片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外包层的结构,以便于外包层在绕设过程中,凸起置于凹陷内,实现外包层绕制过程中的防松性。

所述凹陷设有至少十个,相邻凹陷的间距为5mm-8mm;凸起设有至少十个,外包层设有凹陷处的外侧设有凸起。本实用新型通过限定凸起与凹陷所处的方位,保证半导体皱纹纸的设有凹陷与凸起处的强度与其他方位相同。

所述壳体的下端部设有一内凹部,所述电信号输出端子固定在所述内凹部。

便于实现对电信号输出端子的防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半导体皱纹纸的一种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2、图3,带有输出电容的电流互感器,包括一电流互感器1,电流互感器1包括一壳体,壳体内设有一用于连接高压部分的一次绕组11和输出电信号的二次绕组12,二次绕组12的外侧通过一胶黏层连接外包有半导体皱纹纸的铜片;以一次绕组11作为一电容的第一极板,以铜片作为电容的第二极板;二次绕组12呈环状,以二次绕组12的中心轴线方向为左右;铜片设有至少两个,分别为第一铜片21、第二铜片22,第一铜片21与第二铜片22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且间距为5cm~15cm,第一铜片21的长度方向为左右;第一铜片21与第二铜片22均连接同一个电信号输出端子23。本实用新型既能实现电流互感器的作用的同时,还增设了电容的功能,既保证电容可以输出一定的电压(电流)信号,供带电显示器用或开关柜的自锁装置用,又保证了互感器用于电气线路中做绝缘隔离、电流计量(测量)保证信号的功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铜片的外壁上设有半导体皱纹纸构成的外包层,铜片无需进行进行打磨光滑,对铜片的表面处理不做严格要求,通过外包层防止铜片的粗糙处造成尖端放电。通过胶黏层,便于实现铜片与二次绕组12间的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至少两个铜片,通过至少两个铜片均与同一个电信号输出端子相连,防止采用单个铜片,接收强度不足的问题,或者,单个铜片发现故障等问题的出现。本实用新型通过限定相邻铜片的间距防止相互间的干扰。

第一铜片21与第二铜片22固定在二次绕组的前侧,二次绕组的左侧还固定有第三铜片;第三铜片24引出另一个电信号输出端子。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二次绕组的不同位置设置有铜片,保证电信号输出的同时,便于实现对不同位置的电信号进行比较。第三铜片24的长度方向与第一铜片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88°~93°。保证电信号的输出。

导线的外壁上套设有一绝缘护套,绝缘护套是一由玄武岩纤维编织而成的绝缘护套。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绝缘护套选取为市售的玄武岩纤维,实现隔热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绝缘护套的抗拉伸性,防止拉伸断裂的问题,还可以实现抗干扰的效果。绝缘护套的厚度为1mm-2.5mm。

参见图3,外包层是由带状半导体皱纹纸绕设在铜片外围构成的外包层;半导体皱纹纸的内侧设有凹陷26,半导体皱纹纸外侧设有与凹陷26相匹配的凸起27;半导体皱纹纸的内侧为半导体皱纹纸靠近铜片的一侧。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外包层的结构,以便于外包层在绕设过程中,凸起27置于凹陷26内,实现外包层绕制过程中的防松性。凹陷26设有至少十个,相邻凹陷26的间距为5mm-8mm;凸起27设有至少十个,外包层设有凹陷26处的外侧设有凸起27。本实用新型通过限定凸起27与凹陷26所处的方位,保证半导体皱纹纸的设有凹陷26与凸起27处的强度与其他方位相同。

壳体的下方固定有一安装底座,安装底座上开设有用于穿设螺栓的通孔,通孔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螺栓包括一头部、一用于螺纹连接螺母的螺纹部,头部与螺纹部之间设有一与通孔相匹配的六棱柱状的中部。本发明通过优化螺栓的结构,防止螺栓拧紧螺母时的转动,实现螺栓与安装底座两者的限位,而且采用本发明的螺栓结构,相对于传统圆形的螺栓结构,可以减少螺栓的个数,仍能实现固定的效果。传统圆形的螺栓单个螺栓固定会造成转动,而采用本发明的螺栓结构,采用单个螺栓就可以实现螺栓连接的两个部件的固定,不发生相对转动。

壳体的下端部设有一内凹部,电信号输出端子固定在内凹部。便于实现对电信号输出端子的防护。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