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装置及具有该天线装置的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3071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天线装置及具有该天线装置的移动终端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的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金属外壳的移动终端及其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单用户峰值速率和系统容量提升的要求,一种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系统传输带宽。因此LTE-Advanced系统引入一项增加传输带宽的技术,也就是CA(Carrier Aggregation,载波聚合)。

CA技术可以将2~5个LTE成员载波(ComponentCarrier,CC)聚合在一起,实现最大100MHz的传输带宽,有效提高了上下行传输速率。CA功能可以支持连续或非连续载波聚合,每个载波最大可以使用的资源是110个RB。每个用户在每个载波上使用独立的HARQ实体,每个传输块只能映射到特定的一个载波上。每个载波上面的PDCCH信道相互独立,可以重用R8版本的设计,使用每个载波的PDCCH为每个载波的PDSCH和PUSCH信道分配资源。也可以使用CIF域利用一个载波上的PDCCH信道调度多个载波的上下行资源分配。

CA技术为高速的传输速率提供了基础,但是对天线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终端天线在调试过程中,相对容易实现高频和低频,但是高中低三个频段共存的设计比较困难。以LTE天线为例,主天线分为高中低三个频段范围,高低频段的天线设计相对容易实现,中频频段极易出现带宽窄的情况。另外,现有技术中为实现高中低三个频段,通常为端口匹配多个频段或者采用开关切换来满足通信要求。然而,不同的天线环境和天线结构需要不同的匹配方式,其天线的调试较为困难,而且开关的切换方式不能满足3CA(3个频段聚合)技术要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其有效解决了现有天线难以实现多个频段共存、中频频段极易出现带宽窄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天线装置,包括金属壳以及收容于所述金属壳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馈电部分和接地部分,所述天线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馈电部分以及所述金属壳电连接的馈电端子、与所述接地部分和所述金属壳电连接以使所述天线装置产生第一谐振点的第一接地端子,以及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间隔设置且电连接所述金属壳以及所述接地部分的第二接地端子;所述天线装置还包括电容和电感,所述电容、电感以及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串联以使所述天线装置产生第二谐振点。

优选的,所述电容的电容值C和所述电感的电感值L与所述第二谐振点对应谐振频率f满足关系:

优选的,所述金属壳包括金属框,且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金属框电连接,并将所述金属框分成短臂分支和长臂分支,且所述长臂分支的长度大于所述短臂分支的长度;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串接于所述长臂分支与所述接地部分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位于所述馈电端子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之间。

优选的,所述天线装置为IFA天线或PIFA天线,且所述馈电端子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谐振点对应波长长度的1/4。

优选的,所述天线装置为环天线,且所述馈电端子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谐振点对应波长长度的1/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前面所述的天线装置。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通过在第二接地端子处串接所述电容和所述电感,使得该天线产生一个第二谐振点,并通过调节所述电容的电容值和所述电感的电感值的大小使得该第二谐振点的谐振频率达到预设频段,从而实现多个频段共存,增加了天线带宽。此外,该天线装置的结构简单通用,并易实现3CA。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装置的电路结构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装置的回波损耗曲线对比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装置匹配出1575MH的谐振点曲线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装置的电路结构简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1,包括金属壳10以及收容于该金属壳10内的电路板20。其中,该电路板20大体上可分为馈电部分(未示出)和接地部分(未示出)。该天线装置1还包括与该电路板20的馈电部分以及金属壳10分别电连接的馈电端子30、与该电路板20的接地部分以及金属壳10分别电连接的第一接地端子40。其中,该馈电端子30与第一接地端子40的组合使天线装置1可产生第一谐振点。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谐振点优选为低频谐振点。

进一步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天线装置1还包括与该馈电端子间隔设置且电连接该金属壳10以及电路板20的接地部分的第二接地端子50,且该第二接地端子50处还依次串联有电感60和电容70。即,第二接地端子50、电感60以及电容70三者依次串联。通过设置第二接地端子50、电感60以及电容70,使该天线装置产生第二谐振点;通过调节该电感60的电容值C和电容70的电感值L大小可调节该第二谐振点的谐振频率,从而可以使得所述天线装置1覆盖更多的频段。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感60和所述电容70的数量均为一个,且该电感60的电容值C和电容70的电感值L与第二谐振点对应谐振频率f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该金属壳10包括金属框,且该金属框用作本天线装置1的辐射体。其中,该第一接地端子40与金属框电连接,由此可通过该第一接地端子40将该金属框分成短臂分支和长臂分支,且长臂分支的长度大于该短臂分支的长度。其中,该长臂分支为该天线装置中产生低频谐振的部分。

进一步地,在天线设计中,高低频段相对较容易实现,中频频段容易出现带宽窄的情况,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将该第二接地端子50串接于该长臂分支上,并位于该馈电端子30和第一接地端子40之间,且该第二接地端子50还与电路板20的接地部分电连接。这样,可使天线系统产生新的谐振点,从而使该天线装置在覆盖更多频段的同时可有效增加该天线系统的谐振带宽。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当该天线装置为IFA天线或者PIFA天线时,该馈电端子30与第二接地端子50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谐振点对应波长长度的1/4。而当天线装置为环天线时,该馈电端子30与第二接地端子50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谐振点对应波长长度的1/2。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二接地端子50还可以设置在其他任意合适的位置处,以满足合适的天线类型。

图3-4示出了该天线具有不同的第二谐振点的回波损耗性能图。其中,图3中的a线表示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0没有串接所述电感60和电容70,b线标示所述接地端子50串接所述电感60和所述电容70。可以看出,串接了电容和电感后该天线装置可在1710MHz附近产生新的谐振点,且谐振带宽明显增加。图4示出了该天线装置产生谐振频率为1575MHz的谐振点,由图4中可以看出串接了所述电感60和所述电容70之后,虽然天线在低频谐振点处有一些偏移,但是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未图示),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所述的天线装置1。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天线装置1,其通过在第二接地端子50处串接所述电容和所述电感,使得该天线产生一个第二谐振点,并通过调节所述电容的电容值C和所述电感的电感值L的大小使得该第二谐振点的谐振频率达到预设频段,从而实现多个频段共存,增加了天线带宽。此外,该天线装置的结构简单通用,并易实现3CA。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