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4024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终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个人电脑)等无线产品正逐渐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与办公用品,而移动终端的天线越来越多,工作频率越来越复杂,发射的无线电波对人体的健康有着潜在的危险,为了防止无线产品过量的辐射对人的伤害,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和欧盟都对对无线产品的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比吸收率)值有严格的认证规定。

为了降低产品的SAR值,目前有些无线产品中会加入检测人接近和离开的接近传感器,当检测到人接近时,降低发射功率从而降低产品对人的辐射。

现有接近传感器技术方案是利用放置在天线附近的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印刷电路板)来检测电容变化的,为了保证检测精度和稳定性,FPC的面积一般要求在28mm*25mm左右。在天线附近增加如此大的电容检测FPC使得原本紧张的移动终端内部空间资源受到极大的浪费,不利于移动终端的小型化和轻薄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在天线附近布置接近传感器,使得,移动终端内部空间资源受限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非金属边框、天线本体、接近传感器芯片和扩展条;

扩展条的一部分或者整体被扩展为用于探测人体靠近天线本体状态的探测天线,扩展条嵌入非金属边框内部或黏贴于非金属边框表面;

接近传感器芯片用于根据扩展条传递的信号判断人体是否靠近天线本体。

一种实施例中,扩展条黏贴于非金属边框的外表面或/和内表面。

一种实施例中,扩展条的数目至少为一个。

一种实施例中,扩展条通过信号传感线与接近传感器芯片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支节,扩展条通过连接支节与天线本体连接,天线本体通过信号传输线与接近传感器芯片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扩展条为金属条。

一种实施例中,接近传感器芯片为电容式接近传感器。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由于将扩展条直接嵌入非金属边框内部,或者黏贴于非金属边框表面,且扩展条的部分或者整体被扩展为用于探测人体靠近所述天线本体状态的探测天线,与将探测天线直接布置于天线本体周围相比,故可节省移动终端的内部空间,有利于移动终端的小型化和轻薄化,同时,由于探测天线位于非金属边框也即位于整个移动终端的外侧,更有利于对人体靠近天线本体的精准探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移动终端探测天线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移动终端探测天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接近传感器芯片原理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移动终端探测天线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移动终端探测天线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三的移动终端探测天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现有移动终端内部结构,包括非金属边框1、天线本体2、接近传感器芯片3和探测天线,由于探测天线位于天线本体2周围,这种设计很大程度上占据了移动终端的空间。

实施例一:

为减少探测天线所占据的移动终端内部空间,本例提供另外一种结构的移动终端。

本例的移动终端包括非金属边框1、天线本体2、接近传感器芯片3和扩展条4,扩展条4的一部分或者整体被扩展为用于探测人体靠近天线本体2状态的探测天线,为了减少图1中探测天线所占据的空间,如图2所示,本例的扩展条4嵌入非金属边框1内部,接近传感器芯片3用于根据扩展条4传递的信号判断人体是否靠近天线本体2。

如图2所示,本例的扩展条4通过信号传输线与接近传感器芯片3连接,扩展条4为金属条,且扩展条4的数目为两个,接近传感器芯片3为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接近传感器芯处3通过获取扩展条4传递的电容信号并经过信号处理,最终判断人体是否靠近天线本体2。

本例的接近传感器芯片3的原理图如图3所示,具体的工作原理是:扩展条4通过模拟信号传输线把环境电容值不间断的传输给接近传感器芯片3,接近传感器芯片3中的模拟数字信号转换器将该电容值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转到比较器,比较器将该数字信号同预先设定好的基准信号进行比较,此基准信号为接近传感器芯片3的门限值,存储在存储器中。当没有人体靠近接近扩展条4的时候,扩展条4上的电容值始终保持某个值CO,CO转换成的数字信号无法触及到接近传感器芯片3的门限。当人体的某个部分靠近扩展条4时,CO发生变化,当人体越来越近时,CO的变化越来越剧烈,直到其转换成的数字信号触及到存储器中预先设定的门限值,判定有人体靠近到预定的距离,从而接近传感器芯片3会输出特定的数字信号到后续的其他功能芯片(通常是射频功率控制芯片)来实现其他的功能(例如减小射频功率来避免人体吸收比SAR的问题)。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设置多个扩展条4,如图4所示,扩展条4的个数也可以为多个,多个扩展条4分别嵌入非金属边框1内部,并分别与接近传感器芯片3通过信号传输线连接,不仅节省内部空间,还实现了高可靠性的探测。

通过将扩展条4嵌入非金属边框1内部,其充分利用了空间,在移动终端空间有限无法放置扩展条4的情况下,本例的结构是一种最优的设计方案,另外,由于扩展条线4位于整个移动终端的外侧,其更有利于对人体靠近的精准探测。

实施例二:

基于实施例一,本例的扩展条4黏贴于非金属边框1表面,扩展条4黏贴于非金属边框1的外表面或/和内表面,如图5所示,一个扩展条4黏贴于非金属边框1的外表面,另一个扩展条4黏贴于非金属边框1的内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扩展条4均黏贴于非金属边框1的外表面或均黏贴于非金属边框1的内表面,可根据实际设计确定扩展条4的安装位置,达到最佳节省空间的目的。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扩展条4的整体被扩展为探测天线,而本例的扩展条4一部分被扩展为探测天线,另一部分可以被扩展为天线本体2,具体的,如图6所示,扩展条4的个数为一个,扩展条4嵌入非金属边框1内部,扩展条4通过连接支节5与天线本体2连接,天线本体2通过信号传输线与接近传感器芯片3连接,此时,该扩展条4即具有天线本体2的功能同时又具有探测的功能。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