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接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8487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线缆接头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输线接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缆接头结构。



背景技术:

线缆接头一般要求具有防水性能。目前常用的线缆接头的结构如图1所示,线缆接头包括内导体1、绝缘体2、主体3、螺套4、卡环5、外壳6、第一密封圈7、螺母8、第二密封圈9和垫片10,所述内导体1上套在绝缘体2内,绝缘体2套在主体3内,螺套4套在主体3的前端外侧面上,卡环5卡位在主体3与螺套4之间,外壳6的前端与主体3的尾端外侧面螺接,第一密封圈7位于外壳6与主体3之间,起到密封作用,主体3的后端与螺母8螺接,并且在螺母8与主体3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9,第二密封圈9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均连接有垫片10,虽然结构稳固,但是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的线缆接头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线缆接头结构,包括连接端子、绝缘体、主体、外壳、卡环、密封圈、衬套、封塑尾柄,所述连接端子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绝缘体的外形为圆柱形,所述绝缘体的端面上设有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连接端子的前端插接在所述绝缘体的第一通孔中,所述主体的外形为中空圆柱形,所述绝缘体插接在所述主体的内孔的前端,所述外壳套在所述主体的外壁上,所述卡环卡位在所述主体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密封圈插接在所述主体的内孔中,所述密封圈的端面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端子的后端插接在所述密封圈的第二通孔中,所述衬套插接在所述主体的后端上,并套在所述密封圈上,所述封塑尾柄与所述主体的尾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内孔的前端设有一台阶面,所述绝缘体的前侧端面与所述台阶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端子包括柱状的插接部和中空的连接部,所述插接部位于所述连接端子的前端,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连接端子的后端,所述插接部插接在所述绝缘体的第一通孔中,所述连接部插接在所述密封圈的第二通孔中,中空的所述连接部的内部用于插接外设的传输线。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部与连接部的结合处设有第一凸缘,所述插接部的外圆面上设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二凸缘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第一凸缘的前侧端面与所述绝缘体的后侧端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端子的中空的连接部的尾部设有一个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朝向所述绝缘体的外圆面。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内孔的后端设有一锥形面,所述衬套插接在所述主体的锥形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衬套的截面外形为L形,所述密封圈的后端的外圆面上设有一与端面连接的环形凹槽,所述衬套套在所述密封圈的环形凹槽上。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后端设有依次向前布置的第三凸缘和第四凸缘,所述主体在所述第四凸缘处的侧壁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封塑尾柄包覆所述第三凸缘和第四凸缘,并浇注进所述第三通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主体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卡环卡位在所述第一凹槽中,还卡位在所述第二凹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衬套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直径与外设的传输线的直径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连接端子的前端插接在绝缘体上,后端插接在密封圈上,衬套将密封圈、连接端子、绝缘体压紧在主体中,绝缘体、密封圈、衬套均与主体的内孔配合连接,密封性好,连接结构简单稳固,零件数量明显减少,加工工艺性好,加工所需工时短,加工效率高;外壳通过卡环与主体卡位连接,并套接在主体上,连接结构合理稳固;主体的后端通过封塑尾柄与传输线连接,具有连接结构稳固,密封性好,耐疲劳强度好的优点;零件数量明显减少,零件连接结构更加紧凑,长度更短,更加节省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的线缆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缆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缆接头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绝缘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内导体;2、绝缘体;3、主体;4、螺套;5、卡环;6、外壳;

7、第一密封圈;8、螺母;9、第二密封圈;10、垫片;

11、连接端子;12、绝缘体;13、主体;14、外壳;15、卡环;

16、密封圈;17、衬套;18、封塑尾柄;19、传输线;

111、插接部;112、连接部;113、第一凸缘;114、第二凸缘;

115、弧形缺口;121、第一通孔;131、台阶面;132、锥形面;

133、第三凸缘;134、第四凸缘;135、第三通孔;136、第二凹槽;

141、第一凹槽;142、螺纹面;161、第二通孔;162、环形凹槽;

171、第四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在密封圈上设有与连接端子形状适配的第二通孔,衬套将密封圈、连接端子和绝缘体压紧固定在主体中,使零件数量少,密封性好,加工工艺好,生产效率高。

请参照图2至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缆接头结构,包括连接端子11、绝缘体12、主体13、外壳14、卡环15、密封圈16、衬套17、封塑尾柄18,所述连接端子1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绝缘体12的外形为圆柱形,所述绝缘体12的端面上设有贯穿的第一通孔121,所述连接端子11的前端插接在所述绝缘体12的第一通孔121中,所述主体13的外形为中空圆柱形,所述绝缘体12插接在所述主体13的内孔的前端,所述外壳14套在所述主体13的外壁上,所述卡环15卡位在所述主体13与所述外壳14之间,所述密封圈16插接在所述主体13的内孔中,所述密封圈16的端面上设有第二通孔161,所述连接端子11的后端插接在所述密封圈16的第二通孔161中,所述衬套17插接在所述主体13的后端上,并套在所述密封圈16上,所述封塑尾柄18与所述主体13的尾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13的内孔的前端设有一台阶面131,所述绝缘体12的前侧端面与所述台阶面131接触。

由上述描述可知,主体13的内孔中设有一台阶面131,与绝缘体12的前侧端面接触,用来限位绝缘体12在主体13中的安装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端子11包括柱状的插接部111和中空的连接部112,所述插接部111位于所述连接端子11的前端,所述连接部112位于所述连接端子11的后端,所述插接部111插接在所述绝缘体12的第一通孔121中,所述连接部112插接在所述密封圈16的第二通孔161中,中空的所述连接部112的内部用于插接外设的传输线19。

由上述描述可知,传输线19插接在连接端子11的中空的连接部112中,并通过焊锡焊接在连接端子11上,或者通过压的方式与连接端子11连接,插接部111插接在绝缘体12的第一通孔121中,连接部112插接在密封圈16中,起到了有效绝缘的作用,有效保持相邻的连接端子11之间的绝缘性。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部111与连接部112的结合处设有第一凸缘113,所述插接部111的外圆面上设有第二凸缘114,所述第一凸缘113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二凸缘114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第一凸缘113的前侧端面与所述绝缘体12的后侧端面接触。

由上述描述可知,连接端子11通过第一凸缘113限制其插入绝缘体12中的深度,也有利于保持多根连接端子11之间的整齐性;连接端子11的第二凸缘114与绝缘体12的第一通孔121配合连接,有效地将连接端子11卡位在绝缘体12上;第二凸缘114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三角形倾斜的方向朝向连接端子11的后端,则连接端子11插接到绝缘体12中所需的力远远小于连接端子11从绝缘体12中拔出的力,结构合理,使连接端子11与绝缘体12之间连接结构紧固,连接端子11不易从绝缘体12中脱出。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端子11的中空的连接部112的尾部设有一个弧形缺口115,所述弧形缺口115朝向所述绝缘体12的外圆面。

由上述描述可知,连接端子11的中空的连接部112上设有弧形缺口115,且弧形缺口115朝向绝缘体12的外圆面,则连接部112上的弧形缺口115与密封圈16接触,有效增加连接端子11与密封圈16之间的摩擦力,保证相邻的连接端子11之间的绝缘性。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13的内孔的后端设有一锥形面132,所述衬套17插接在所述主体13的锥形面132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衬套17与主体13的内孔上的锥形面132装配连接,使衬套17与主体13之间连接结构紧固,不易松动,且安装工艺简单,安装快速便捷。

进一步的,所述衬套17的截面外形为L形,所述密封圈16的后端的外圆面上设有一与端面连接的环形凹槽162,所述衬套17套在所述密封圈16的环形凹槽162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L形的衬套17套接在密封圈16的环形凹槽162中,实现衬套17与密封圈16之间的配合连接,衬套17将密封圈16、绝缘体12压紧在主体13的内孔中,衬套17限位密封圈16向后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13的后端设有依次向前布置的第三凸缘133和第四凸缘134,所述主体13在所述第四凸缘134处的侧壁上设有第三通孔135,所述封塑尾柄18包覆所述第三凸缘133和第四凸缘134,并浇注进所述第三通孔135中。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三凸缘133比第四凸缘134更靠近主体13的后端,封塑尾柄18包覆第三凸缘133和第四凸缘134,大大增加主体13与封塑尾柄18之间连接的紧固性,提高接头的使用寿命和牢固性;第四凸缘134处的主体13侧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135,封塑尾柄18通过注塑的方式加工,封塑尾柄18在注塑时,熔化的物料同时浇注进第三通孔135中,同样增强主体13与封塑尾柄18之间连接的稳固性,提高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14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凹槽141,所述主体13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凹槽136,所述卡环15卡位在所述第一凹槽141中,还卡位在所述第二凹槽136中。

由上述描述可知,卡环15卡位在外壳14的第一凹槽141与主体13的第二凹槽136之间,结构合理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衬套17上设有第四通孔171,所述第四通孔171的直径与外设的传输线的直径适配。

由上述描述可知,外设的传输线穿设所述衬套17的第四通孔171,便于固定传输线,减少传输线的抖动,传输线也可制约衬套17的转动或者移动,使结构更加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14的外圆面上设有螺纹面142。

由上述描述可知,外壳14的外圆面上设有螺纹面142,便于线缆接头与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紧固。

请参照图2至图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线缆接头结构,包括连接端子11、绝缘体12、主体13、外壳14、卡环15、密封圈16、衬套17、封塑尾柄18,所述连接端子1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绝缘体12的外形为圆柱形,所述绝缘体12的端面上设有贯穿的第一通孔121,所述连接端子11的前端插接在所述绝缘体12的第一通孔121中,所述主体13的外形为中空圆柱形,所述绝缘体12插接在所述主体13的内孔的前端,所述主体13的内孔的前端设有一台阶面131,所述绝缘体12的前侧端面与所述台阶面131接触,所述外壳14套在所述主体13的外壁上,所述卡环15卡位在所述主体13与所述外壳14之间,所述密封圈16插接在所述主体13的内孔中,所述密封圈16的端面上设有第二通孔161,所述连接端子11的后端插接在所述密封圈16的第二通孔161中,所述衬套17插接在所述主体13的后端上,并套在所述密封圈16上,所述封塑尾柄18与所述主体13的尾端连接;

所述连接端子11包括柱状的插接部111和中空的连接部112,所述插接部111位于所述连接端子11的前端,所述连接部112位于所述连接端子11的后端,所述插接部111插接在所述绝缘体12的第一通孔121中,所述连接部112插接在所述密封圈16的第二通孔161中,中空的所述连接部112的内部用于插接外设的传输线19;所述插接部111与连接部112的结合处设有第一凸缘113,所述插接部111的外圆面上设有第二凸缘114,所述第一凸缘113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二凸缘114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第一凸缘113的前侧端面与所述绝缘体12的后侧端面接触;所述连接端子11的中空的连接部112的尾部设有一个弧形缺口115,所述弧形缺口115朝向所述绝缘体12的外圆面;

所述主体13的内孔的后端设有一锥形面132,所述衬套17插接在所述主体13的锥形面132上;所述衬套17的截面外形为L形,所述密封圈16的后端的外圆面上设有一与端面连接的环形凹槽162,所述衬套17套在所述密封圈16的环形凹槽162上;所述主体13的后端设有依次向前布置的第三凸缘133和第四凸缘134,所述主体13在所述第四凸缘134处的侧壁上设有第三通孔135,所述封塑尾柄18包覆所述第三凸缘133和第四凸缘134,并浇注进所述第三通孔135中;所述外壳14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凹槽141,所述主体13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凹槽136,所述卡环15卡位在所述第一凹槽141中,还卡位在所述第二凹槽136中,所述外壳14的外圆面上设有螺纹面142;所述衬套17上设有第四通孔171,所述第四通孔171的直径与外设的传输线的直径适配。

安装时,先将传输线19焊接在连接端子11上,将连接端子11插接在密封圈16的第二通孔161中以及绝缘体12的第一通孔121中,然后将绝缘体12插接在主体13中,校正好绝缘体12和连接端子11的位置,再校正好密封圈16的位置,然后将衬套17压紧在主体13与密封圈16之间;将卡环15卡位在主体13上,将外壳14套接在主体13上;通过注塑的方式将注塑尾柄一体注塑在传输线19与主体13的连接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缆接头结构,连接端子11与绝缘体12之间通过第二凸缘114卡位连接,多根的连接端子11通过密封圈16和绝缘体12保证相互之间的密封性,绝缘体12、密封圈16、衬套17均与主体13的内孔配合连接,且绝缘体12和密封圈16通过衬套17压紧在主体13中,主体13与外设的传输线19之间通过封塑尾柄18连接,主体13上设有用于增强主体13与封塑尾柄18之间连接紧固性的第三凸缘133、第四凸缘134和第三通孔135,结构合理稳固,绝缘性好,密封性好,性能稳定,零件数量少,加工安装快速便捷,大大节省加工工时,提高安装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结构紧凑,缩短了线缆接头的总长度,节约了材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