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2596阅读:1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温控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温控器分为自动复位及手动复位两种。自动复位温控器在断开后能够在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自动复位。而手动复位温控器在设备温度升高到动作温度时自动断开,断开后需要通过手动进行复位。在设备正常发热而达到温控器动作温度后,自动复位温控器自动及复位,使用虽然方便,但没有排查发热原因,及存在安全隐患;而手动复位温控器需要手动复位,若设备因异常情况发热达到动作温度后,手动复位温控器断开后不会自动复位,人员可对设备排查后手动复位,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以提供一种可靠的复位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包括壳体和复位杆,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弹片、推杆、静触头和动触头,所述壳体设置有过孔,所述复位杆包括支卡撑柱和按钮,所述支卡撑柱一端与所述按钮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卡头,所述复位杆通过支卡撑柱插入壳体的过孔,所述复位杆设置有轴向的管腔,所述管腔嵌装有防脱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的改进,所述支卡撑柱套有复位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的改进,所述复位杆为塑料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的改进,所述支卡撑柱和所述按钮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包括壳体和复位杆,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弹片、推杆、静触头和动触头,所述壳体设置有过孔,所述复位杆包括支卡撑柱和按钮,所述支卡撑柱一端与所述按钮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卡头,所述复位杆通过支卡撑柱插入壳体的过孔,所述复位杆设置有轴向的管腔,所述管腔嵌装有防脱杆。所述复位杆插入壳体后,在高温环境下所述支卡撑柱的卡头容易变形,通过设置防脱杆能够有效限制卡头变形,从而防止复位杆从壳体上脱出,保证温控器手动复位结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图。

其中,1.壳体,11.过孔,2.复位杆,21.支卡撑柱,22.按钮,23.卡头,24.管腔,25.防脱杆,3.弹片,4.推杆,5.静触头,6.动触头,7.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包括壳体1和复位杆2,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弹片3、推杆4、静触头5和动触头6,所述壳体1设置有过孔11,所述复位杆2包括支卡撑柱21和按钮22,所述支卡撑柱21一端与所述按钮22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卡头23,所述复位杆2通过支卡撑柱21插入壳体1的过孔11,使复位杆2与壳体1活动连接,所述复位杆2设置有轴向的管腔24,所述管腔24嵌装有防脱杆25。所述复位杆2插入壳体1后,在高温环境下所述支卡撑柱21的卡头23容易变形,通过设置防脱杆25能够有效限制卡头23变形,从而防止复位杆2从壳体1上脱出,保证温控器手动复位结构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支卡撑柱21套有复位弹簧7,操作复位杆2后,所述复位弹簧7对复位杆2进行复位。

作为优选,所述复位杆2为塑料杆,所述塑料杆具有绝缘性,保证用电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支卡撑柱21和所述按钮22为一体成型结构,简化结构,便于生产和节约成本。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