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3111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插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插头。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插头广泛应用于数据线、耳机线、电源线等线缆上,通过插头的使用进行电路的连通或数据的输送,插头是信息时代的一个很普通但是也不可或缺的元件。

现有的插头,由于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完善,在多次使用后,很容易出现中心针、金属中管或金属外管松动、脱落,造成接触不良,不能够正常工作,给使用者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插头。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插头,其包括中心针、金属中管、绝缘体和金属外管,该中心针、金属中管的上部均固定于所述绝缘体上,该绝缘体的底部设有腔位,所述中心针的下部位于该腔位中,该中心针的上部凸出该绝缘体的顶部,该金属中管的上部裸露于该绝缘体的上部外周,该金属中管的中部设有弯折段,该金属中管的下部由该绝缘体中延伸至该腔位的壁面,所述金属外管包覆于该绝缘体上。

所述中心针为一体成型,该中心针的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于该中心针的上部设有凹陷,该凹陷位于所述绝缘体中。

所述凹陷处的直径与该中心针的下部直径相同。

所述中心针的顶部设有圆孔,该中心针的底部为圆滑曲面。

所述腔位的开口处设有倒角。

该金属外管的下部外周上设有压槽,该金属外管的上部外周上设有凸肩,该金属外管的上部内部上设有定位斜面。

该中心针的下部直径为1.5mm,该中心针的底部与该绝缘体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2mm,该中心针顶部圆孔的直径为2mm。

所述腔位的深度为9.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中心针、金属中管、金属外管都能很好地固定在绝缘体上,并且中心针、金属中管的加工尺寸都稳定可靠,腔位的开口处设有倒角,便于插拔,能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插头,其包括中心针1、金属中管2、绝缘体3和金属外管4,该中心针1、金属中管2的上部均固定于所述绝缘体3上,该绝缘体3的底部设有腔位31,所述中心针1的下部位于该腔位31中,该中心针1的上部凸出该绝缘体3的顶部,该金属中管2的上部裸露于该绝缘体3的上部外周,该金属中管2的中部设有弯折段21,该金属中管2的下部由该绝缘体3中延伸至该腔位31的壁面,所述金属外管4包覆于该绝缘体3上。该金属中管2中部的弯折段21能够很好地固定在绝缘体3内,防止多次插拔后金属中管2松脱。

所述中心针1为一体成型,该中心针1的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于该中心针1的上部设有凹陷11,该凹陷11位于所述绝缘体3中。由于设有凹陷11,在绝缘体3注塑成型时,凹陷11能够卡在绝缘体3中,从而能将中心针1牢牢固定。

所述凹陷11处的直径与该中心针1的下部直径相同。

所述中心针1的顶部设有圆孔12,该中心针1的底部为圆滑曲面。

所述腔位31的开口处设有倒角32。

该金属外管4的下部外周上设有压槽41,该金属外管4的上部外周上设有凸肩42,该金属外管4的上部内部上设有定位斜面43。通过该定位斜面43、压槽41与绝缘体3外周的配合,能够将金属外管4牢牢的固定在绝缘体3上。

该中心针1的下部直径为1.5mm,该中心针1的底部与该绝缘体3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2mm,该中心针1顶部圆孔12的直径为2mm。

所述腔位31的深度为9.2mm。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中心针1、金属中管2、金属外管4都能很好地固定在绝缘体3上,并且中心针1、金属中管2的加工尺寸都稳定可靠,腔位31的开口处设有倒角32,便于插拔,能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