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2008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直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继电器,尤其涉及一种直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电磁继电器是一种用较小的电流、较低的电压去控制较大的电流、较高的电压的自动开关。其实现这种开关功能是借助设置于内部的电磁铁,通过对电磁铁的线圈通入较小电流,使得电磁铁产生磁场,利用磁场的产生或消失而吸合或松开衔铁,进而驱使导电弹片之间吸合或断开,实现对大电流回路的导通。然而,现有的继电器一般都是横向布局,而随着电器设备越来越小型化,横向布局的结构不紧凑,零部件多,连接复杂、从而导致继电器的体积较大,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生产设计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紧凑的直流继电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流继电器包括基座,以及设置于基座内的可动座、可动接点台、复位弹簧、负载端子、线圈、铁芯,所述可动座位于所述线圈的上方且固定连接于所述铁芯的上端,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可动座与所述基座之间;所述可动接点台设置于所述可动座上并与所述负载端子对应;所述线圈吸合所述铁芯时,所述铁芯带动所述可动座上的可动接点台,使所述可动接点台与所述负载端子接触或分离。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可动座设于所述线圈的上方,且使所述可动座固定连接于所述铁芯的上端,再将所述可动接点台设置于所述可动座上,并与在同一竖直方向上的所述负载端子对应,从而通过线圈对铁芯的吸合即可带动所述可动接点台与所述负载端子接触或分离,实现电路的通断,而所述直流继电器呈竖直分布,所述铁芯处于所述线圈内,从而使得整个结构的体积小,而且结构简单紧凑。

较佳地,所述铁芯包括固定铁芯及可动铁芯,所述线圈的中部具有铁芯孔,所述固定铁芯固定于所述铁芯孔的一端,所述可动铁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铁芯孔的另一端,所述可动铁芯的内端与所述固定铁芯的内端对应,所述可动铁芯的外端与所述可动座固定连接,所述线圈吸合所述可动铁芯时,所述可动铁芯向所述固定铁芯移动,并且所述可动铁芯的内端的端面与所述固定铁芯的内端的端面相匹配地贴合。通过将所述固定铁芯及可动铁芯设置于所述铁芯孔内,从而在所述线圈吸合所述可动铁芯时,使所述可动铁芯的端面与所述固定铁芯的端面相匹配地贴合,该结构有利于将磁通集中于中间,以加强线圈的磁场,提高吸合力,提高继电器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可动铁芯的内端的端面为凸部,所述固定铁芯的内端的端面呈与所述凸部配合的凹部。

较佳地,所述线圈与所述固定铁芯及所述可动铁芯之间设有线圈支架。

较佳地,所述可动接点台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可动座上,所述可动座与所述可动接点台之间设有压缩弹簧。

具体地,所述可动座与所述压缩弹簧之间设有加强片,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触于所述加强片。通过设置所述加强片,使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触于所述加强片,从而可加强所述可动座与所述压缩弹簧抵触的抵触面的强度,防止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直接与所述可动座的表面摩擦,进而避免压缩弹簧的端部对所述可动座磨损,并提供有效的弹簧压力,有效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保证继电器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加强片与所述压缩弹簧相对的一侧向上突伸地设有第一定位台,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套于所述第一定位台。

具体地,所述可动接点台与所述压缩弹簧相对的一侧向上突伸地设有第二定位台,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套于所述第二定位台。

具体地,所述基座设有定位槽,所述加强片安装于所述定位槽内。通过在所述基座上设置对所述加强片进行定位的定位槽,可以使所述加强片能方便地安装可拆卸。

较佳地,所述线圈包括输入端子、输出端子及切换端子,所述切换端子设置于所述线圈上将所述线圈分成高电阻及低电阻两部分,所述输入端子与所述切换端之间与所述高电阻并联设置一线路,在所述线路上设置常闭开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常闭型直流继电器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常闭型直流继电器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铁芯与线圈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固定铁芯及可动铁芯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固定铁芯及可动铁芯的另一种形式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固定铁芯及可动铁芯的第三种形式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可动接点台、压缩弹簧及加强片的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常开型直流继电器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线圈切换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展示了一种常闭型的直流继电器100,其包括基座1,以及设置于基座1内的可动座2、可动接点台3、复位弹簧4、负载端子5、线圈6、铁芯7,所述基座1具有面壳和底壳,为了看清内部结构,图中只显示出底壳;所述可动座2位于所述线圈6的上方且固定连接于所述铁芯7的上端,所述复位弹簧4设置于所述可动座2与所述基座1之间,所述复位弹簧4为压缩型的弹簧;所述可动接点台3设置于所述可动座2上,所述可动接点台3呈水平设置并且两端分别与位于其上方的两所述负载端子5对应;所述铁芯7位于所述线圈6内,所述线圈6与所述铁芯7之间设有线圈支架62;所述线圈6吸合所述铁芯7时,所述铁芯7带动所述可动座2上的可动接点台3,使所述可动接点台3与所述负载端子5接触或分离。具体地,

请参阅图3及图4,所述铁芯7包括固定铁芯71及可动铁芯72,所述线圈6的中部具有铁芯孔61,所述固定铁芯71固定于所述铁芯孔61的一端,所述可动铁芯72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铁芯孔61的另一端,所述可动铁芯72的内端与所述固定铁芯71的内端对应,所述可动铁芯72的外端与所述可动座2固定连接,所述线圈6吸合所述可动铁芯72时,所述可动铁芯72向所述固定铁芯71移动,并且所述可动铁芯72的内端的端面与所述固定铁芯71的内端的端面相匹配地贴合。当整个直流继电器100横向水平设置时,所述可动铁芯72则沿水平方向运动。通过将所述固定铁芯71及可动铁芯72设置于所述铁芯孔61内,从而在所述线圈6吸合所述可动铁芯72时,使所述可动铁芯72的端面与所述固定铁芯71的端面相匹配地贴合,该结构有利于将磁通集中于中间,以加强线圈6的磁场,提高吸合力,提高继电器的稳定性。

再请参阅图4,所述可动铁芯72的内端的端面为凸部72a,所述固定铁芯71的内端的端面呈与所述凸部72a配合的凹部71a。本实施例所述凸部72a呈V形,所述凹部71a呈V形。当然,所述可动铁芯72的内端的端面也可以为平面,如图5所示,也可以为台阶面或弧形面,如图图6所示,其作用与实施例一的基本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详细描述。

再请参阅图1及图6,所述可动接点台3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可动座2上,所述可动座2与所述可动接点台3之间设有压缩弹簧8。所述可动座2与所述压缩弹簧8之间设有加强片9,所述压缩弹簧8的一端抵触于所述加强片9。所述基座1设有定位槽11,所述加强片9安装于所述定位槽11内。通过在所述基座1上设置对所述加强片9进行定位的定位槽11,可以使所述加强片9能方便地安装可拆卸。通过设置所述加强片9,使所述压缩弹簧8的一端抵触于所述加强片9,从而可加强所述可动座2与所述压缩弹簧8抵触的抵触面的强度,防止所述压缩弹簧8的一端直接与所述可动座2的表面摩擦,进而避免压缩弹簧8的端部对所述可动座2磨损,并提供有效的弹簧压力,有效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保证继电器的稳定性。

再如图7所示,所述加强片9与所述压缩弹簧8相对的一侧向上突伸地设有第一定位台91,所述压缩弹簧8的一端套于所述第一定位台91。所述可动接点台3与所述压缩弹簧8相对的一侧向上突伸地设有第二定位台31,所述压缩弹簧8的另一端套于所述第二定位台31。

综合上述并结合附图,本实施例的常闭型直流继电器100的线圈6通电时产生磁吸力,磁吸力吸引所述可动铁芯72,以使所述可动铁芯72靠近所述固定铁芯71,所述可动铁芯72的凸部72a与所述固定铁芯71的凹部71a从相互脱离到靠近配合,此过程中带动所述可动座2向下移动并压缩所述复位弹簧4,所述可动座2带动所述可动接点台3向下移动,这时,所述可动接点台3脱离与所述负载端子5的抵触,因此,两所述负载端子5之间的大电流电路断开。当所述线圈6断电时,磁吸力消换,这时,在所述复位弹簧4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所述可动座2向上移动,带动所述可动铁芯72及所述可动接点台3向上移动,从而使所述可动接点台3的两端再次与两所述负载端子5电接触,使大电流电路导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可动座2设于所述线圈6的上方,且使所述可动座2固定连接于所述可动铁芯72的上端,再将所述可动接点台3设置于所述可动座2上,并与在同一竖直方向上的所述负载端子5对应,从而通过线圈6对可动铁芯72的吸合即可带动所述可动接点台3与所述负载端子5接触或分离,实现电路的通断,而所述直流继电器100呈竖直分布,所述铁芯7处于所述线圈6内,使得整个结构的体积小,其厚度仅有25.5mm,而且结构简单紧凑。

再如图8所示,图中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常开型直流继电器200,其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一对所述负载端子201设置于所述可动接点台3的下方,从而当所述线圈6吸合所述可动铁芯72时,所述铁芯7带动所述可动接点台3向下移动,使所述可动接点台3与两所述负载端子201电接触,实现大电流的导通。

另外,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线圈6包括输入端子A1、输出端子A2及切换端子A3,切换端子A3设置线圈6上将线圈6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高电阻HC,另一部分为低电阻CC,所述输入端子A1与所述切换端A3之间与所述高电阻HC并联设置一线路;在所述线路上设置常闭开关SW;线圈6通电启动一瞬间,电流电经输入端子A1-常闭开关SW-切换端子A3-低电阻CC-输出端子A2,此时整个电路的电压一定,电阻仅有低电阻CC,产生功耗高。随着继电器启动100mS后,驱动所述常闭开关SW断开,电流流经方向输入端子A1-高电阻HC-切换端子A3-低电阻CC-输出端子A2,此时电压不变,电阻变大,产生功率低,达到节省功率的效果。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