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EMI功能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05931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具有防EMI功能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具有防EMI功能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终端市场的快速发展,连接器作为一种传输媒介,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到目前为止,连接器已发展成为产品种类齐全、品种规格丰富、结构型式多样、专业方向细分、行业特征明显、标准体系规范的系列化和专业化产品。现有连接器具有插头连接器和与之相匹配的插座连接器,为了提高连接器对干扰信号的屏蔽效果,通常于连接器中设置接地端子,但是接地端子起到的作用有限,不能有效提高连接器的抗干扰能力。因此,应对现有连接器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EMI功能的连接器,其通过利用嵌置槽和接触端子、定位槽和定位板、插接槽和插接片以及定位柱和定位孔的配合实现EMI金属片和绝缘本体的稳固组合,提高连接器的防EMI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防EMI功能的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端子模块和EMI金属片以及套设于绝缘本体外部的屏蔽壳,该绝缘本体内部具有供容纳端子模块的容置腔,于绝缘本体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EMI金属片的嵌置槽、定位柱、插接槽和定位槽;该端子模块安装于上述容置腔中,其包括有上端子座和镶嵌成型于上端子座上的第一端子组以及下端子座和镶嵌成型于下端子座上的第二端子组;该EMI金属片包括有基部、设置于基部前端的接触端子、设置于基部后端的定位板,该基部中部设置有与上述定位柱相匹配的定位孔,上述定位柱插置于定位孔中,于基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与上述插接槽相匹配的插接片,插接片插置于插接槽中,该接触端子包括有用于连接本连接器之屏蔽壳及对插连接器之屏蔽壳的第一接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该第一接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分别嵌入于上述嵌置槽中,该定位板与上述定位槽相匹配,定位板嵌入于定位槽中;该屏蔽壳内壁与上述第一接触端子之接触部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接触端子包括有嵌入部和呈翘起状设置于嵌入部上方以跟屏蔽壳接触的接触部,该嵌入部嵌于上述嵌置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接触端子具有通过嵌置槽伸进上述容置腔内以与对插连接器之屏蔽壳接触的接触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EMI金属片上并排设置有复数个定位孔,于绝缘本体上下表面对应设置有复数个定位柱。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器还具有一电路板,该电路板电性安装于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尾端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于绝缘本体上下表面分别设置EMI金属片,于绝缘本体上设置嵌置槽、定位槽、插接槽和复数个定位柱,于EMI金属片上对应设置接触端子、定位板、插接片和定位孔,利用嵌置槽和接触端子、定位槽和定位板、插接槽和插接片以及定位柱和定位孔的配合实现EMI金属片和绝缘本体的稳固组合,提高连接器的防EMI性能。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连接器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连接器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绝缘本体和EMI金属片组合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绝缘本体 11、容置腔

12、嵌置槽 13、定位槽

14、插接槽 15、定位柱

20、端子模块 21、上端子座

22、第一端子组 23、下端子座

24、第二端子组 30、EMI金属片

31、基部 32、接触端子

321、第一接触端子 3211、嵌入部

3212、接触部 322、第二接触端子

3221、接触部 33、定位板

34、定位孔 35、插接片

40、屏蔽壳 50、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具有防EMI功能的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10、安装于绝缘本体10上的端子模块20和EMI金属片30、套设于绝缘本体10外部的屏蔽壳40以及与端子模块20相连的电路板50,其中:

该绝缘本体10内部具有供容纳端子模块20的容置腔11,于绝缘本体10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EMI金属片30的嵌置槽12、定位槽13、插接槽14和复数个定位柱15;该端子模块20安装于上述容置腔11中,其包括有上端子座21和镶嵌成型于上端子座21上的第一端子组22以及下端子座23和镶嵌成型于下端子座23上的第二端子组24。

该EMI金属片30包括有基部31、设置于基部31前端的接触端子32、设置于基部31后端的定位板33,该基部31中部设置有复数个与上述定位柱15相匹配的定位孔34,上述定位柱15插置于定位孔34中,于基部31两侧分别设置有与上述插接槽14相匹配的插接片35,插接片35插置于插接槽14中;该接触端子32包括有用于连接本连接器之屏蔽壳40及对插连接器之屏蔽壳的第一接触端子321和第二接触端子322;该第一接触端子321包括有嵌入部3211和呈翘起状设置于嵌入部3211上方以跟屏蔽壳40接触的接触部3212,该嵌入部3211嵌于上述嵌置槽12中;该第二接触端子322具有通过嵌置槽12伸进上述容置腔11内以与对插连接器之屏蔽壳接触的接触部3221;该定位板33与上述定位槽13相匹配,定位板33嵌入于定位槽13中;该第一接触端子321与本连接器之屏蔽壳40相接触,同时在本连接器与对应连接器插接时,该第二接触端子322与对应连接器的屏蔽壳相接触,从而提高连接器防EMI性能。

该屏蔽壳40内壁与上述第一接触端子321之接触部3212接触。

该电路板50电性安装于第一端子组22和第二端子组24尾端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于绝缘本体上下表面分别设置EMI金属片,于绝缘本体上设置嵌置槽、定位槽、插接槽和复数个定位柱,于EMI金属片上对应设置接触端子、定位板、插接片和定位孔,利用嵌置槽和接触端子、定位槽和定位板、插接槽和插接片以及定位柱和定位孔的配合实现EMI金属片和绝缘本体的稳固组合,提高连接器的防EMI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