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夜视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05631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夜视插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夜视插座。



背景技术:

插座作为生活中最常用的电气设备,已经在各个场所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插座和插头在使用时,需要严格的对准插孔才能够有效插合。在昏暗甚至是黑暗的环境中,肉眼的视力受限,不能够将插头有效的对准插孔,导致不能够操作插头插合,设置会造成安全事故,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现有的插座均不能够在昏暗环境中发光,使操作者能够便捷的插入和拔出插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夜视插座,解决了在黑暗环境中因看不清插孔而插错造成的安全事故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夜视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所述插座本体的中心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设有通电片、插片和电线,所述通电片通过复位弹簧与所述插座本体内侧面连接,所述电线一端连线所述插片,所述电线另一端连接电源,所述插座本体表面设有发光层。

优选地,所述插座本体表面上以所述插座本体中心为圆心设有垂直于所述插座本体表面的圆环形凸起内扣,所述圆形凸起内扣可绕所述插座本体中心旋转。

优选地,所述插座本体内装有漏电检测仪,所述插座本体外侧装有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所述漏电检测仪电连接,所述漏电检测仪与电线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插座本体下方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呈平板状,所述固定座上对称设有固定孔。

优选地,所述固定孔为螺孔。

优选地,所述发光层为荧光涂层。

优选地,所述发光层为夜光钢化玻璃层。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夜视插座,能够在黑暗环境中实现方便快捷的拔插插头,提高了插座的使用安全性和便捷性,避免了因看不清插孔而插错造成的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3的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4的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插座本体,2为插孔,3为通电片,4为插片,5为电线,6为复位弹簧,7为发光层,8为固定座,81为固定孔,9为圆环形凸起内扣,10为漏电检测仪,11为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夜视插座,包括插座本体1,所述插座本体1的中心开设有插孔2,所述插孔2内设有通电片3、插片4和电线5,所述通电片3通过复位弹簧6与所述插座本体1内侧面连接,所述电线5一端连线所述插片4,所述电线5另一端连接电源。当插头插进插孔2时,插头将通电片3往里推,直至通电片3与插片4相接触,接通电流;当插头拔出插孔2时,通电片3通过复位弹簧6回到原先的位置,断开电流,避免了因外界水不小心洒入插孔2中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所述插座本体1表面设有发光层7,夜晚时,所述发光层7会发出显眼的光,便于人们快速找到所处插孔2,使用非常方便。

优选地,所述插座本体1表面上以所述插座本体1中心为圆心设有垂直于所述插座本体1表面的圆环形凸起内扣9,所述圆形凸起内扣9可绕所述插座本体1中心旋转。所述圆环形凸起内扣9可往所述插座本体1里推,也可往所述插座本体1外拉。当插头不在所述插座本体1上时,所述圆环形凸起内扣9处于凸起状态;当插头插在所述插座本体1后,所述圆环形凸起内扣9往所述插座本体1里推,将插头固定在所述插座本体1上,使得插头不易从所述插座本体1上掉落,避免了插头从所述插座本体1上松脱、掉落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当插头将要从所述插座本体1上拔下来时,先将所述圆环形凸起内扣9往所述插座本体1外拉,然后再将插头从所述插座本体1上拔下。

优选地,所述插座本体1内装有漏电检测仪10,所述插座本体1外侧装有蜂鸣器11,所述蜂鸣器11与所述漏电检测仪10电连接,所述漏电检测仪10与电线5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插座本体1下方设有固定座8,所述固定座8呈平板状,所述固定座8上对称设有固定孔81。使用时,可以通过在所述固定孔81内固定螺钉从而将所述插座本体1固定在某一位置。

优选地,所述固定孔81为螺孔,便于与螺纹连接件相配合,固定牢固。

优选地,所述发光层7为荧光涂层。所述荧光涂层在有光线时,吸收光线及储存光能;在无光线时,释放光能发光,能够节省电源。

优选地,所述发光层7为夜光钢化玻璃层。钢化玻璃是通过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在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的一种预应力玻璃,玻璃表面的压应力能够在承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消除表层应力,从而提高承载能力以增强玻璃自身抗风压性、寒暑性(耐急冷急热性质)、冲击性等;相对普通玻璃而言,钢化玻璃具有较好的强度和抗弯性能,另外,还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由钢化玻璃材质制成的夜光钢化玻璃层能够很好地承袭钢化玻璃所具有的特性,使用效果好。

具体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夜视插座,包括插座本体1,所述插座本体1的中心开设有插孔2,所述插孔2内设有通电片3、插片4和电线5,所述通电片3通过复位弹簧6与所述插座本体1内侧面连接,所述电线5一端连线所述插片4,所述电线5另一端连接电源。当插头插进插孔2时,插头将通电片3往里推,直至通电片3与插片4相接触,接通电流;当插头拔出插孔2时,通电片3通过复位弹簧6回到原先的位置,断开电流,避免了因外界水不小心洒入插孔2中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所述插座本体1表面设有发光层7。夜晚时,所述发光层7会发出显眼的光,便于人们快速找到所处插孔2,使用非常方便。所述发光层7为荧光涂层。所述荧光涂层在有光线时,吸收光线及储存光能;在无光线时,释放光能发光,能够节省电源。

具体实施例2

参照图3,一种夜视插座,包括插座本体1,所述插座本体1的中心开设有插孔2,所述插孔2内设有通电片3、插片4和电线5,所述通电片3通过复位弹簧6与所述插座本体1内侧面连接,所述电线5一端连线所述插片4,所述电线5另一端连接电源。当插头插进插孔2时,插头将通电片3往里推,直至通电片3与插片4相接触,接通电流;当插头拔出插孔2时,通电片3通过复位弹簧6回到原先的位置,断开电流,避免了因外界水不小心洒入插孔2中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所述插座本体1表面设有发光层7。所述插座本体1下方设有固定座8,所述固定座8呈平板状,所述固定座8上对称设有固定孔81。所述固定孔81为螺孔,便于与螺纹连接件相配合,固定牢固。使用时,可以通过在所述固定孔81内固定螺钉从而将所述插座本体1固定在某一位置。夜晚时,所述发光层7会发出显眼的光,便于人们快速找到所处插孔2,使用非常方便。所述发光层7为夜光钢化玻璃层。由钢化玻璃材质制成的夜光钢化玻璃层能够很好地承袭钢化玻璃所具有的特性,使用效果好。

具体实施例3

参照图4和图5,一种夜视插座,包括插座本体1,所述插座本体1的中心开设有插孔2,所述插孔2内设有通电片3、插片4和电线5,所述通电片3通过复位弹簧6与所述插座本体1内侧面连接,所述电线5一端连线所述插片4,所述电线5另一端连接电源。当插头插进插孔2时,插头将通电片3往里推,直至通电片3与插片4相接触,接通电流;当插头拔出插孔2时,通电片3通过复位弹簧6回到原先的位置,断开电流,避免了因外界水不小心洒入插孔2中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所述插座本体1表面设有发光层7,夜晚时,所述发光层7会发出显眼的光,便于人们快速找到所处插孔2,使用非常方便。所述插座本体1表面上以所述插座本体1中心为圆心设有垂直于所述插座本体1表面的圆环形凸起内扣9,所述圆形凸起内扣9可绕所述插座本体1中心旋转。所述圆环形凸起内扣9可往所述插座本体1里推,也可往所述插座本体1外拉。当插头不在所述插座本体1上时,所述圆环形凸起内扣9处于凸起状态;当插头插在所述插座本体1后,所述圆环形凸起内扣9往所述插座本体1里推,将插头固定在所述插座本体1上,使得插头不易从所述插座本体1上掉落,避免了插头从所述插座本体1上松脱、掉落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当插头将要从所述插座本体1上拔下来时,先将所述圆环形凸起内扣9往所述插座本体1外拉,然后再将插头从所述插座本体1上拔下。

具体实施例4

参照图6,一种夜视插座,包括插座本体1,所述插座本体1的中心开设有插孔2,所述插孔2内设有通电片3、插片4和电线5,所述通电片3通过复位弹簧6与所述插座本体1内侧面连接,所述电线5一端连线所述插片4,所述电线5另一端连接电源。当插头插进插孔2时,插头将通电片3往里推,直至通电片3与插片4相接触,接通电流;当插头拔出插孔2时,通电片3通过复位弹簧6回到原先的位置,断开电流,避免了因外界水不小心洒入插孔2中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所述插座本体1表面设有发光层7,夜晚时,所述发光层7会发出显眼的光,便于人们快速找到所处插孔2,使用非常方便。所述插座本体1内装有漏电检测仪10,所述插座本体1外侧装有蜂鸣器11,所述蜂鸣器11与所述漏电检测仪10电连接,所述漏电检测仪10与电线5电连接。当电线5漏电时,所述漏电检测仪10检测到电线5漏电的状况,将启动所述蜂鸣器11进行鸣响,警示人们漏电了。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夜视插座,通过通电片3、插片4、复位弹簧6之间相配合,能够及时接通或断开电流,避免了因外界水不小心洒入插孔2中而造成的安全事故;通过发光层7能够在黑暗环境中实现方便快捷的拔插插头,提高了插座1的使用安全性和便捷性,避免了因看不清插孔2而插错造成的安全事故;通过漏电检测仪10和蜂鸣器11能够及时发现漏电情况,避免了人们没有及时知道漏电的情况而触摸触电的安全事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