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3364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可供任意定位于电子产品上的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常见电连接器,大部分都应用于电子装置上,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计算机主机及笔记本电脑等,其中,又以手机、平板计算机为微型通用串行总线(Micro Universal Serial Bus,Micro-USB)最为常见,以提供可同时传输数据或充电的功能。

而现有的Micro-USB通常电性连接于手机、平板计算机内部的主电路板上,再显露于手机、平板计算机的表面,以提供传输连接,而将Micro-USB连接器焊接于电子产品的电路板上时,绝大部分都无法拆解,造成电连接器设计上的局限性,例如:因电子产品必须安装于特定位置固定使用,因此阻挡了电子产品上的电连接器接口而造成无法连接传输或进行充电使用,造成使用者上的不便,也大幅限制了电子产品设计上的设计方向。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电连接器仍有诸多缺点,实非一好的设计,而亟待加以改良。

本案发明人鉴于上述现有电连接器所衍生的各项缺点,乃亟思加以改良创新,并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插座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供任意定位于电子产品上,供连接传输或充电用的插座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语音提供一种可增加防水效果的插座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对接连接器稳固卡扣连接的插座连接器。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包括一具有舌板的本体,该本体上设有多个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包括固定于本体上的固定部,及自固定部两端分别延伸的接触部及插接部,该本体外则罩覆一壳体,使其形成一符合Micro-USB规格的电连接器,本体后端插设有一具有对接口的对接体,且该导电端子的插接部则位于该对接口内,而该本体则再插设于一固定体内,而该对接体外则套设一外壳体,使插座连接器被完整包覆。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舌板后端的本体分别形成呈排列设置且相连的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而该固定体与本体组合的相对位置上则形成一槽体,当本体插设于该固定体后,该第一隔板会略微凸出该槽体内侧,使得第一隔板与槽体间形成阶梯状结构,而该第二隔板则与槽体外侧对齐,且该槽体的面积大于第一隔板的面积,此时再在槽体内灌入一胶体,由于第一隔板与槽体间呈阶梯状结构,且槽体的面积大于第一隔板的面积,因此胶体填充后,可将第一隔板完整包覆,达到更好的防水效果。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体两侧延伸有一弹性卡扣部,当对接连接器插设于该对接体的对接口内时,两侧的弹性卡扣部则可将对接连接器弹性夹持卡扣固定,使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可稳固电性连接。

其中,该本体为绝缘材质制成,且该舌板上设有多个导电端子容置槽。

其中,该本体的第二隔板外则凸出并设有卡扣凸部,且舌板上则凹设有壳体固定槽。

其中,该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为平板状结构,且设置于该导电端子容置槽中,并能供对接连接器电性对接。

其中,该壳体为金属材质制成,该壳体的末端设有多个卡扣部,通过卡扣部卡扣固定于该本体上的壳体固定槽内。

其中,该对接体外两侧则设有一外壳体卡扣槽。

其中,外壳体为金属材质制成。

其中,该外壳体两侧末端则延伸有一弹性卡扣部,该卡扣部呈ㄑ字形结构或大概呈ㄑ字形结构,且该弹性卡扣部上设有一卡扣孔。

通过上述结构可知,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可供对接连接器电性插接,且该对接连接器可电性连接于一电子装置的电路板上,使得插座连接器得以依据电子产品的外观而随意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的局部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的再一局部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的又一局部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的另一角度局部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的俯视角度局部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的更一局部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的插头与插座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的插头与插座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的胶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的本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本体

11 舌板

12 导电端子容置槽

13 第一隔板

14 第二隔板

15 卡扣凸部

16 壳体固定槽

2 导电端子

21 固定部

22 接触部

23 插接部

3 壳体

31 卡扣部

4 对接体

41 对接口

42 端子插设槽

43 外壳体卡扣槽

5 固定体

51 容置槽

52 槽体

6 胶体

7 外壳体

71 卡扣部

72 弹性卡扣部

73 卡扣孔

A 对接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包括:

一本体1,为绝缘材质制成,该本体1的前端延伸有一舌板11,该舌板11上则设有多个导电端子容置槽12,其中,该本体1由与舌板11连接的第一隔板13及与第一隔板13相互连接的第二隔板14组成,且该第一隔板13与第二隔板14呈平行排列设置或大概呈平行排列设置,而该本体1的第二隔板14外则凸出设有卡扣凸部15,且舌板11上则凹设有壳体固定槽16;

多个导电端子2,其包括固定于本体1内的固定部21及自固定部21两端分别延伸的接触部22及插接部23,其中,该接触部22为平板状结构,且设置于该导电端子容置槽12中,并可供对接连接器A电性对接,而该插接部23则外露于该本体1末端;

一壳体3,为金属材质制成,该壳体3的末端设有多个卡扣部31,通过卡扣部31卡扣固定于该本体1上的壳体固定槽16内,使得壳体3得以套设固定于该本体1上,使其形成一符合Micro-USB规格的电连接器;

一对接体4,该对接体4上设有一可供对接连接器A相对对接的对接口41,且该对接体4内设有与对接口41相互连通的端子插设槽42,通过端子插设槽42与该导电端子2的插接部23相互插接固定,使得导电端子2的插接部23位于该对接口41内,并可供对接连接器A对接导通,该对接体4外两侧则设有一外壳体卡扣槽43;

一固定体5,该固定体5固定于一电子装置上,且该固定体5上形成一容置槽51,该容置槽51供容置上述本体1及壳体3,该固定体5与本体1组合的相对位置上则形成一槽体52,当本体1插设于该固定体5后,该第一隔板13会略微凸出该槽体52内侧,使得第一隔板13与槽体52间形成阶梯状结构,而该第二隔板14则与槽体52外侧对齐,且该槽体52的面积大于第一隔板13的面积;

一胶体6,通过灌入槽体52内形成,由于第一隔板13与槽体52间呈阶梯状结构,且胶体6面积大于第一隔板13的面积,因此胶体6填充于槽体52内后,可将第一隔板13完整包覆,达到更好的防水效果;

一外壳体7,为金属材质制成,并套设上述组件且与该固定体5相互连接,外壳体7两侧设有可与外壳体卡扣槽43相互卡扣的卡扣部71,使得外壳体7得以稳固于该对接体4上,而该外壳体7两侧末端则延伸有一弹性卡扣部72,该弹性卡扣部72呈ㄑ字形结构或大概呈ㄑ字形结构,且该弹性卡扣部72上设有一卡扣孔73,当对接连接器A插接于该对接口41内时,对接连接器A两侧则可卡扣于该卡扣孔73内,使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A可稳固电性连接。

就组装顺序而言,该导电端子2通过镶埋成型技术固定于该本体1上,之后再分别固定壳体3、组装入固定体5中、灌入胶体6、组合对接体4及套设外壳体7,使得本体1的舌板11及导电端子2被完整包覆,达到防水效果。

请分别参阅图12及图13所示,分别为胶体及本体侧面结构示意图,从图面中可以看出,填充于槽体52内的胶体6面积上、下、左、右空间都分别大于第一隔板13的上、下、左、右空间,因此当胶体6完全填充于槽体52内后,由于胶体6刚填入时为液态状结构,可通过液体特性将第一隔板13自上、下、左、右空间包覆,此外,更由于第一隔板13与槽体52间呈阶梯状结构,因此胶体6更可由外到内完整的包覆,达到更好的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可组装于一电子装置内,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壳体及盖体,且该盖体可相对于该壳体翻转的电子装置,此外,该电子装置也可具有防水功能,由于受到电子装置的功能及安装位置影响,因此限制了插座连接器的设置位置,通过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设计,可通过与对接连器相互对接,将信号传递至电子装置的电路板上,可减少电子装置在设计上的局限性;此外,上述的该电子装置为手机、笔记本电脑、计算机主机或摄像装置。

上述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但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前述的权利要求书所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